新生儿窒息程度对心肌损害43例临床观察
【中图分类号】R722.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4208(2010)16-0049-01
新生儿窒息是新生儿最常见疾病之一,窒息发生后会影响许多重要脏器的功能,而其中窒息对心肌的损害近年来倍受关注。我科对2008年1月~2009年11月住院治疗的新生儿窒息患儿常规进行心肌酶谱水平检查,以探讨心肌酶谱水平对窒息后新生儿心肌损害的影响,结果发现:随着新生儿窒息程度的加重,心肌酶水平亦随之增高,这表明新生儿窒息程度与心肌损害成正比关系,可以指导临床医生进行早期判断及早期干预治疗。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新生儿窒息合并心肌损害患儿43例,窒息诊断标准依据《实用新生儿学》诊断标准执行,其中轻度窒息23例(Apgar评分>4分),重度窒息20例(Apgar评分<3分),另外正常无窒息足月新生儿40例作为对照组。轻度窒息患儿无明显临床症状或表现为奶量下降、吸吮无力、烦躁不安、睡眠差。而重度窒息患儿则表现为青紫、面色苍白、呼吸困难和心力衰竭。
1.2方法对窒息组及对照组患儿全部进行血清心肌酶谱水平检测,并分别于出生后24h内和出生后10d进行2次检测。
2 结果
在心肌酶谱生化指标中,因AST(谷草转氨酶),LDH(乳酸脱氢酶)无特异性。而CK(肌酸激酶),CK-MB(肌酸激酶同工酶)是心肌损害的特异性指标。通过临床分析发现,在出生24h内的窒息组新生儿CK,CK-MB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且重度窒息组显著高于轻度窒息组,表明心肌损害的程度随之加重。而通过治疗后10d再次检测血清心肌酶谱水平发现,CK,CK-MB显著下降,临床症状亦明显缓解,出生后10天CK-MB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见表1。
3 讨论
新生儿窒息时缺氧缺血可导致身体重要器官功能损害,其中心肌损害所占比例较高。窒息后心肌损害的诊断标准参照虞人杰的窒息多器官损害的参考标准。窒息时缺氧缺血会发生心肌能量代谢障碍和血流动力学改变。本文提示新生儿窒息患儿在出生24h内肌酶谱测定显示轻度窒息、重度窒息组心肌酶活性大大高于对照组。且重度窒息组较轻度窒息组心肌酶活性又明显升高,统计表明上述之间心肌酶活性差异有显著性。说明随着窒息缺氧程度的加重,心肌酶活性越高,心肌损伤的程度也越严重,因此。心肌酶活性测定可作为新生儿窒息后心肌损害的早期监测和诊断的指标之一,也可以指导临床医师进行早期干预治疗,以及时治疗及避免并发症的发生,对减少病死率及致残率有一定的临床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