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例瓣膜置换术同期行射频消融治疗心房纤颤的护理体会
【摘要】总结分析10例瓣膜置换术同期行射频消融治疗心房纤颤的护理。住院期间通过对术后患者的观察,严密监测心律的变化,同时做好心理支持与个性化出院指导。经过精心的治疗与护理,10例患者痊愈出院。
【关键词】瓣膜置换术;射频消融;心房纤颤;护理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3.11.426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1-6648-01心脏瓣膜病是由于炎症、黏液变性、退行性改变、先天性畸形、缺血坏死、创伤等原因引起瓣膜结构异常,导致瓣膜口狭窄或关闭不全。临床上最常见的瓣膜病为风湿性炎症过程所致的瓣膜损害,称为风湿性心脏瓣膜病,也称风湿性心脏病,是我国常见心脏病之一[1]。需行二尖瓣置换手术的病人,心房纤颤(AF)发生率高达50%以上。单纯的换瓣手术,术后尽管患者的临床症状及心功能可得到明显改善,但大多数患者的心房纤颤仍持续存在。在瓣膜置换手术的同时进行射频治疗心房纤颤,是近年来心外科治疗风湿性心脏瓣膜病合并心房纤颤的较好方法,能使绝大部分患者恢复窦性心律及心房正常收缩功能。我科于2012年1月至2012年10月采用该方法治疗10例此类患者,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
本组10例患者。男1例、女9例,年龄37-68岁。平均43.9岁;均为风心病合并AF者。以二尖瓣狭窄为主6例,二尖瓣关闭不全4例,10例均行二尖瓣置换术,入院至手术时间15-30天,平均20天;术后10例心电监护均转为“窦性心律”。2护理
2.1术前护理避免劳累,按心功能程度适当活动和休息,观察有无呼吸困难、咯血、下肢水肿、少尿、腹水等心功能不全的表现,应用强心、利尿药物增加心肌收缩力并降低心脏负荷,注意观察患者心率心律的变化,指导腹式呼吸及有效的肺功能锻炼,床上训练大小便。大多患者对该手术方式了解少,且手术费用增加。手术前普遍存在焦虑的情况。为此,应做好心理护理,及时进行沟通,消除其疑虑。使患者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配合治疗[2]。
2.2术后护理
2.2.1术后常规监测术后继续监测动脉压、ECG,监测中心静脉压、肺动脉压、肺毛细血管楔压,测定心排出量指数。发现异常及时告知医生进行抢救。
2.2.2呼吸道管理术后常规呼吸机支持呼吸,并加强呼吸道的湿化与吸痰,清除呼吸道分泌物,对心力衰竭者,也应适当延长呼吸支持时间,帮助病人心肺功能的恢复。回病房后协助患者翻身、叩背、加强雾化吸入,鼓励患者咳嗽、咳痰,咳嗽时保护切口,术后早期下床活动,促进肺膨胀。
2.2.3心率失常的防治术后常见的心律失常有心动过缓、室上性心动过速、室性早搏及室性心动过速,术中常规放置心外膜临时起搏导线,心率低于60次/分时及时启动临时起搏器。妥善固定临时起搏器导线。对于心律失常,首先应寻找原因,如血浆电解质、酸碱平衡、血容量等,找到原因后及时处理。
2.2.4维持水、电解质平衡严格掌握输入的液体量,准确记录出入量,术后24小时出入量应基本呈负平衡。维持电解质平衡,术后一般要求血清钾在4-5mmol/L,注意预防低血钾造成的室性心律失常。
2.2.5预防感染术后应对留置的静脉输液管、动脉测压管、导尿管、纵膈心包引流管等进行严格的无菌护理,并十分重视严格的无菌操作。注意切口、尿路、口腔、呼吸道及皮肤的护理,防止感染和压伤等。
2.3出院指导注意劳逸结合、生活规律,保证充足的休息与睡眠,保持乐观、稳定的情绪。服用抗凝剂期间,定期监测PTINR。教会患者及家属测量脉搏的方法,心律失常发作时的应对措施。胺碘酮在AF的治疗指南中为Ⅱa类推荐药物,能有效减少心脏术后AF的发生率。目前认为消融线完全愈合需要3-6个月,当这些消融线完全瘢痕化后方能形成心房异常冲动传导的绝对屏障,进而消除AF[3]。因此应口服胺碘酮3个月。在服用胺碘酮的过程中应密切观察心律的变化等。遵医嘱按时到医院复查。3结论
瓣膜置换术同期行射频消融治疗术后护士要严密观察患者心电监护的变化,如出现心律失常应及时通知医生,并熟练掌握临时起搏器的应用,对提高患者手术成功率及促进疾病康复具有重要意义。参考文献
[1]朱晓东,张宝仁.心脏外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
[2]刘双双.瓣膜置换术同期行改良迷宫术治疗房颤的护理体会[J].中国保健营养,2013,04(下)1918-1919.
[3]石开虎,曹炜,龚文辉等心脏直视手术同期双极射频消融迷宫术治疗心房颤动[J].国际心血管杂志,2011,38(3):178-180.
上一篇:浅谈口蹄疫病防治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