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内科介入手术患者术前心理分级护理干预效果研究
【摘要】目的 探讨心脏介入手术患者术前心理分级护理干预效果,为临床护理提供理论指导。方法 选择2011年1月~2013年12月在我院接受心脏介入手术治疗的患者2280例,随机等分为常规护理组和心理分级护理组,常规护理组实施心脏介入围手术期常规护理模式,心理分级护理组实施心理分级护理模式护理。结果 与常规护理组比较,心理分级护理组术后匹兹堡睡眠指数量表评分、疼痛得分明显低于前者(P<0.05),术前心悸发生率及焦虑程度明显降低,工作满意度得分高(P<0.001),而且住院天数和住院费用亦明显降低(P<0.05或P<0.001)。结论 对心脏介入手术患者采取术前心理分级护理,能提升护理工作质量,提高患者满意度,缩短住院时间,减少医疗费用,值得推广。
【关键词】心脏介入;分级护理;心理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B
心脏介入手术是一种高技术含量、高难度的新型诊治心脏疾病的重要手段与方法[1],其属于一种微创手术,具有痛苦少、康复快以及安全系数高等特点。尽管其具有很多优势,然而其毕竟属于一种有创手术,由于医学科技水平的限制和患者个体的特异性以及病情差异、年龄等因素,手术仍有可能发生一些并发症,且心脏介入手术费用较高,部分还需要将医用材料植入体内,因此,患者往往会出现一些不良情绪,例如烦躁、害怕以及紧张等等,这就极大的制约了手术的顺利进行,从而提高了并发症的发生率[2-3]。而所谓的心理分级护理模式,即为根据患者的心理状况而制定出一套比较科学、有效的程序化心理护理流程,这样就能够使患者从入院到出院都能获得此模式的护理服务。最近几年来,本科室对心脏介入择期手术患者实施心理分级,并提供合理的护理模式,取得良好成效,现将具体方法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本院于2011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的心脏介入手术治疗的患者2280例,其中男1462例,女818例。年龄12~83岁,平均(52.72±17.09)岁。心脏介入类型具体包括: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462例,射频消融术358例,起搏器置入术442例以及冠状动脉造影术1018例。所有患者均符合心脏介入手术诊断标准,术前检查无明确手术禁忌症,无精神病史,智力、表达无障碍。
1.2 方法
所有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护理组和心理分级护理组。在患者入院当天以及术后第3 d采用五指疼痛评分表[4]以及匹兹堡睡眠指数量表(PSQI)对患者进行睡眠质量和疼痛评估,两组患者年龄、病情、PSQI评分、性别以及疼痛评分等资料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常规护理组采用心脏介入围手术期常规护理模式,而对于心理分级护理组患者,采用心理分级护理模式为其提供护理,具体标准如下:(1)一级心理护理:患者PSQI<8分,疼痛<2分,由责任护士进行,护理措施主要为:护理人员要积极主动地与患者进行沟通,为其讲解相关的医疗知识,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2)二级心理护理:8分≤PSQI<15分,
2分≤疼痛<4分,由责任护士、护理组长进行,必要时邀请手术医师参加,重点强化患者对疾病和心脏介入手术认知重建,获得患者和家属的理解和接受,耐心解答病人的疑问,主动与家属探讨治疗护理方案,建议患者采用精神松弛疗法,如音乐、腹式呼吸等缓解精神压力,减少病房内光线、声音、温湿度的刺激,解决患者现存问题。(3)三级心理护理:PSQI≥15分,疼痛≥4分,由责任护士、护士长、手术医师共同进行,加强术前疾病信息支持及宣教,要调节患者的不良情绪,改善其精神状态,帮助其消除紧张、焦虑等负面情绪,帮助其树立恢复健康的信心,。
1.3 评价指标及效果分析
(1)两组患者术前、术后PSQI评分和疼痛评分比较;(2)术前1 h心悸病例数以及焦虑自评量表(采用汉密顿焦虑量表对患者的焦虑值进行评定:总分>29分,严重焦虑;总分21~28分,有明显焦虑;总分14~20分,肯定有焦虑;总分8~13分,可能存在焦虑;<7分,无焦虑)各分段(<7分、8~l3分、14~20分、21~28分和>29分)人数;(3)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情况比较:满意程度主要包括非常满意、基本满意、不满意,并统计总满意率;(4)比较两组患者住院天数及住院费。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同时采用t检验以及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手术前后PSQI、疼痛评分比较
结果显示,较术前比较,心理分级护理组术后匹兹堡睡眠指数量表评分、疼痛得分明显降低,且低于常规护理组,而常规护理组术后疼痛评分高于术前(表1)。
2.2 两组患者术前1 h心悸病例数以及焦虑自评量表评分比较
结果显示,心理分级护理组患者术前1 h心悸发生率及焦虑程度明显低于常规护理组(表2)
2.3 两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情况比较
结果显示,心理分级护理组患者满意度明显高于常规护理组(表3)。
2.4 两组患者住院天数及住院费用比较
结果显示,心理分级护理组住院天数和住院费用明显低于常规护理组(表4)。
3 讨 论
近年来,随着医疗技术的迅猛发展,心脏介入手术正以其创口小、疗效确切、危险度低等优点取代传统手术方法,成为心血管疾病诊断和治疗的重要手段,然而大多数的患者对心脏介入手术还不是很了解,其普遍认为凡心脏手术都是极其危险的,同时在手术选择方面也存在着较强的恐惧以及焦虑情绪,这样就对手术的进行以及术后的痊愈带来了较大的负面影响。
本研究结果显示,心理分级护理组的患者在接受心理分级护理以后,起术后睡眠质量、疼痛评分较常规护理组有明显的改善,术前心悸发生率及焦虑程度明显小于常规护理组,提示坚持“以人为本”的心理分级护理可以针对不同患者实施人性化护理服务,能使患者的身心以最佳的状态面对手术,缓解其焦虑情绪,减轻其对手术的恐惧程度,从而提高患者对疾病治疗、手术的信心,有助于促进患者康复。
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是衡量护理质量的重要标准[5]。本研究显示,心理分级护理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显著高于常规护理组,提示通过对心脏介入患者采取心理分级护理,可以从心理、生理、社会等方面使患者始终处于最佳状态。通过护士端庄的举止,得体的语言,耐心的解释工作,建立了和谐的护患关系,并且可以有效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住院时间是影响患者住院医疗费用的重要因素[6],也是反应医疗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要控制医疗费用,应当在保证医疗效果的情况下尽可能缩短住院时间。本研究结果显示,与常规护理组比较,心理分级护理组住院平均天数明显缩短,住院费用明显减少,提示心理分级护理患者在接受比较科学有效、系统全面的心理干预及积极的护理以后,其对手术在心理上能有充分的准备,从而能积极配合手术及术后康复护理,最终切实减少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
综上所述,对心脏介入手术患者实行心理分级护理可以有效地消除患者恐惧、紧张以及焦虑等不良情绪,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值得临床广泛推广与应用。
参考文献
[1]李玉梅,韩文秀.心血管疾病介入治疗的护理[J].疾病监测与控制,2010,4(1):58.
[2]张素英,袁金霞.心内科介入治疗患者心理护理干预效果研究[J].内蒙古医学杂志,2013,45(2):240-241.
[3]陈 娥.护理干预对心脏介入手术病人恐惧心理影响的研究[J].中国护理研究,2009。23(3):814-815.
[4]戴文英."五指疼痛评分模型"在疼痛评估中的应用[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9,25(3B):1I-13.
[5]饶柳妹,沈红云.晨间护理质量评分管理模式对患者满意度的影响[J];护理学杂志;2012,27(5):3-5
[6]杜进兵,何 坤.患者住院天数和医疗费用影响因素分析.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2009,16(12):1131-1133
表1 两组患者手术前后PSQI、疼痛评分比较
组 别例数PSQI评分 疼痛评分
术前术后 术前术后
常规护理组11406.98±2.177.14±1.95 3.42±0.374.26±0.55a
心理分级护理组11407.02±1.165.68±1.03ab 3.45±0.593.51±0.46ab
注:与术前比较,a,P<0.05;与常规护理组比较,b,P<0.05
表2 两组患者术前心悸及焦虑程度比较
组 别例数术前1h焦虑程度
心悸<7分8~l3分14~20分21~28分>29分
常规护理组1140524(45.96%)148(12.98%)156(13.68%)193(16.93%)262(22.98%)381(33.42%)
心理分级护理组114086(7.54%)512(44.91%)376(32.98%)102(8.95%)72(6.32%)78(6.84%)
P值 <0.001<0.001<0.001<0.001<0.001<0.001
表3 两组患者护理后满意情况比较
组 别例数非常满意基本满意不满意总满意率
常规护理组1140436(38.23%)365(32.02%)339(29.74%)801(70.26%)
心理分级护理组1140962(84.39%)178(15.61%)01140(100%)
P值 <0.001<0.001<0.001<0.001
表4 两组患者住院天数及住院费用比较
组 别例数住院天数(天)住院费用(万元)
常规护理组114010.36±3.814.94±0.57
心理分级护理组11409.90±3.854.46±0.48
P值 <0.05<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