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水利旅游资源的文化挖掘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具有丰富文化内涵的水利旅游资源对旅游者具有持续的吸引力。本文以陆水湖风景区为例,分析了水利旅游资源的文化挖掘的意义,从几个方面揭示水利旅游资源的文化内涵,并提出了水利旅游资源文化挖掘的策略。
随着我国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水利旅游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水利旅游是指以水域(体)或水利工程及相关联的岸地、岛屿、林草、建筑等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为主体吸引物的旅游产品形式。水利旅游资源以其优美的风光,雄伟的工程、良好的生态而得到众多旅游者的青睐。水利旅游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一系列的问题,其中比较突出的是旅游资源的文化内涵挖掘不够。文化是旅游的灵魂,只有对旅游资源的文化内涵进行深刻挖掘、比较和揭示,形成独特的个性,才能实现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陆水湖风景区是以陆水湖为基础建立的风景区,陆水湖是因修建陆水水利枢纽工程拦截陆水河而形成的人工湖。陆水湖山幽、林绿、水清、岛秀,自然资源丰富,人文底蕴深厚,是避暑消闲、旅游度假、康复疗养及水上运动的理想之地。如何把握水利旅游资源的文化特征,并有效地挖掘旅游资源的文化内涵,对促进陆水湖的旅游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水利旅游资源的文化挖掘的意义
(一)旅游文化内涵是旅游发展的灵魂
旅游作为一种以文化内涵为主的综合性社会文化活动,其本质是满足旅游者文化审美需求。旅游者(旅游主体)是一定社会文化背景形成的特殊群体,旅游者的旅游目的是交换地域认识和感受异域文化环境,增知益智、陶冶情操,获得文化满足。旅游资源(旅游产品)是社会文化产物,是文化的载体。旅游资源依赖于一定的自然条件,在人类文化发展中、社会文明进步中逐步形成,富含文化内容。旅游地应借助旅游服务(吃、住、行、游、购、娱等各项服务)展现文化特征,为旅游者提供旅游地生活方式的体验和文化背景的体验。
(二)旅游资源的文化挖掘是水利旅游发展的现实选择
发掘旅游资源的文化内涵,是发展旅游的重要途径。忽视水利旅游资源的文化内涵,进行短期行为的开发,必然阻碍水利旅游可持续发展。现今在水利旅游开发中的趋同化、现代化现象非常明显,开发者为了一时的经济目的,忽视水利旅游产品的文化精神表现,甚至造成水利旅游资源破坏,致使水利旅游产品失去了自身的特色性文化内涵、失去了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陆水湖风景区位于湖北省赤壁市东南,是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2010年被国家旅游局认定为国家4A级景区,陆水湖作为鄂东南最大的城郊天然与人工复合型湖泊,其湿地生态系统极具典型性和代表性,2009年被国家林业局确立为国家湿地公园。陆水风景区旅游资源丰富,文化底蕴深厚,蕴含有楚文化、水文化,三国文化、水浒文化、宗教文化、民俗文化、商旅文化、红色文化、科技文化等,但对旅游资源的文化内涵缺乏深度挖掘,造成特色不够突出,景区(点)档次普遍偏低,没能形成品牌,在旅游市场中难以形成竞争力。近年来,景区游客下降明显,景区发展受制严重。
二、水利旅游资源的文化内涵
(一)水文化
中华民族在认识水、治理水、开发水、保护水和欣赏水的过程中,留下了丰富的精神产品,领悟出许多充满智慧的哲思,奠定了中华水文化的深厚底蕴。中国自古有乐山、亲水、乐水的思想,如孔子《论语·雍也》:“仁者乐山,智者乐水。”朱熹《四集注》:“智者达于事理而周流无滞,有似于水,故乐水。”《道德经》中有“上善若水",《管子》说:“故水者何也?万物之本原,诸生之宗室也。… …万物莫不以生。”人类“缘水而居”由来已久,积淀出的爱水、亲水的天性,促使人们青睐于亲水环境,热衷于水体景观。
在中国历史上曾发生过多次水灾,中华民族在治理水患的过程当中,形成了治水文化。《尚书》中记载:舜命鲧治水,鲧只懂得堙、填之法,失败后为舜所杀。鲧之子禹接受父亲治水失败的教训,改用疏导之法,终于成功。大禹治水的胜利,“形成了中国独特的水文化思想体系”,大禹“岷山导江,东别为沱”的治水战略,至今还在起作用。大禹治水的精神,即大仁、大智、大勇的精神,是禹文化的精神核心。
陆水湖群山环绕,湖中800多座岛屿星罗棋布,湖中水质澄明碧透,岛上竹木花草繁茂,山青水秀,宁静幽雅,能满足游客爱水、亲水、戏水的需求。陆水治水文化特色鲜明。《蒲圻县志》、《嘉鱼县志》均载,陆水因陆逊治水而得名。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赤壁之战后,洞庭湖区域并入东吴版图,陆逊从芜湖移兵蒲圻,开展农垦荒湖造田地。当时,隽水经常洪水泛滥,给人民带来严重灾难。陆逊对隽水中下游进行了大规模的疏导工作,根治水患。人民以感陆逊之德,故将隽水之中下游改为“陆水”。为三峡工程的建设顺利进行,上世纪50年代末,在陆水河兴建大坝,作为日后三峡工程的实验坝。三峡实验坝为混凝土重力坝,水库总容量7.42亿立方米,建成的陆水水利枢纽在防洪、灌溉、发电、城市供水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二)历史文化
人类与水的活动过程中产生和留存的历史古迹、建筑、文学、艺术等,这些遗存可以为人类社会生活所利用。在这个瑰丽的宝库中,有大量的实物遗存和文字依存。现存的各种古建筑和丰富多彩的文物古迹,是一部用特殊文字书写的历史书卷,记载了不同时代的民族智慧和精神风貌,有深厚的历史文化的积淀,向人们再现了历史风貌。中华民族是一个治水的民族,2200多年来的水利发展变迁的史实遗留下的一系列的水利工程遗址及与水有关的其它水工物遗迹等,是治水文化的历史见证物。古迹水文化是研究我国水利、军事、经济、政治等历史的重要实物资料,蕴含丰厚的文化内容。
水利风景区内的古迹遗址、水利工程构筑物、民居建筑等,都是历史的积淀,是水文化的延伸与积累。陆水湖风景区位于湖北赤壁市东南,赤壁市历史悠久,三国东吴黄武二年(公元223年)始置蒲圻县,至今已有1779年历史。文物古迹众多,中国历史上著的“赤壁之战”就发生在这里,赤壁是我国古代著名战役中唯一尚存原貌的古战场。风景区内及周边还很多三国遗迹,三国传说众多,具有浓郁的三国文化内涵。陆水因三国大将陆逊而得名,遗迹有陆逊营寨等,还有很多历史传说。陆水湖风景区其他历史遗迹众多,如因唐朝咸通二年雪峰和尚建雪峰寺而得名的雪峰山,因东晋时期著名的道教领袖葛洪而得名葛仙寺等。
陆水水利枢纽有其历史的积淀。1958 年,经中央领导批准,在陆水河兴建大坝,作为日后三峡工程的实验坝,1967年7月完工,并开始蓄水发电。50多年来见证了多少历史的风雨,作为三峡的试验坝,为三峡大坝的修建提供了很多实验的数据,在中国水利史有重要的历史地位。
(三)科技文化
水利旅游资源中的自然资源具有科学性。自然旅游资源包括自然条件和自然风光,即能使人们产生美感的自然环境和物象的地域组合,包括地貌、水态、气候、动植物等,具有不可移置性、物质实体性、时间变化性等独立特性,是人们认识大自然,研究大自然,进行科学考察的理想场所。陆水湖群山环绕,湖中水质澄明碧透,岛上竹木花草繁茂。动植物种类多,生态优势明显。汇集有芦苇、茭白、水芹等挺水植物,浮萍、睡莲等浮水植物,黑藻、苦草等沉水植物,绿藻、硅藻等浮游植物等300 多种;有兽类 、鸟类、爬行类、两栖类、鱼类等野生动物有 202 种。其湿地生态系统极具典型性和代表性。
水利旅游资源中人文资源更有丰富科学内涵。水利工程反映当时科技发展的成就。例如,古代都江堰的规划、设计和施工都具科学性和创造性,“束水攻沙”理论是我国古代河流水文学的光辉成就,也是治水和大堤完善化的理论基础,在世界水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现代水利工程从规划、设计、施工到运行管理都是科学与技术的综合应用,包含了建筑工程、机械工程、电气工程、管理工程、环境科学等众多科学知识。先的技术是优秀水利工程共有的特性,也是水利旅游资源的关键看点所在
陆水水利枢纽是一座以防洪为主,兼有灌溉、发电、城市供水、旅游、航运、养殖、多项科学试验等综合任务的大型水利枢纽。陆水大坝是为三峡水库顺利建设而兴修的“三峡试验坝”,这是中国水利史上第一次采用大块体预制安装筑坝施工方法的试验工程。副坝15座,其中8号副坝为亚洲最长的单体粘土坝。陆水水利枢纽一系列相关试验为葛州坝水利枢纽工程以及三峡工程建设提供了科学依据。
(四)区域特色文化
江、河、湖、溪、湿地等水域在历经人类长期的治理后,形成了独特的水域或者地域文化特征。水利风景区总是归属于某一特定的区域,总是带有鲜明的地方特色,因此不管社会如何发展,景区如何日新月异,仍然脱离不了景区所属的区域文化的影响,任何景区从根本上说都是地域性的,因而也是乡土性的。这种乡土性主要体现在如方言、风俗习惯、生活方式、建筑样式、娱乐形式、行为模式、伦理观念等。水利旅游资源的开发中,需挖掘民俗文化、饮食文化、建筑文化等具有当地特色的文化。越具有地方特色,越具有吸引力和生命力,因为旅游者感兴趣的、所追求的首先是旅游目的地及旅游项目,区别于其他目的地和项目的个性,而不是共性,更不是等同。
陆水湖风景区旅游资源地方特色明显,楚文化及茶文化最具特色。
具有浓郁的楚文化特征,如尊龙崇凤,以龙凤命名的地名不计其数,建筑物、家具上雕龙刻凤的更多,有赛龙舟习俗、敲盆鼓等习俗。盆鼓是赤壁地方民间生产劳动、日常生活、礼仪习俗活动中被广泛使用的打击乐器,源于先楚山地居民祭祀、娱乐诸神。盆鼓轻便、灵活和音域宽广,长期以来为赤壁人民所喜闻乐见。旧时在赤壁市及周边一带,各个姓氏宗族,千百年来流传下一个老习俗:凡生下一个男孩要蒙一面脚盆鼓,叫做“一丁一鼓”,2007年赤壁脚盆鼓被列入湖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茶文化特征鲜明。赤壁茶叶历史源远流长,茶叶的采摘、种植、制作和销售都有着极其久远的深厚的文化积攒。所生产的青砖茶历史悠久,品质优良,居全国紧压茶行业之首,并以生产“川”字牌青砖茶而久负盛名。绿茶也有名。拥有中华老字号品牌、百年茶厂、知青茶庄、万某茶园、茶交易古街等资源。茶文化贯穿于茶叶的采摘、制作、选茶、煮茗、饮用、礼仪以及茶诗、茶画、茶俗、茶歌、茶舞等诸方面。
三、水利旅游资源文化挖掘的策略
(一)营造文化氛围,强化文化内涵
运用多样的文化形式来营造整体文化氛围,提高水利景区的吸引力。陆水湖风景区可通过品尝特色饮食、民俗民风的展示、特色节庆活动的开展等,营造旅游景区的文化氛围。例如,陆水地区茶文化等资源历史悠久,但是没有有效的弘扬,可以采取措施大力营造气氛,进行茶文化推广。定期举办以茶文化为主题的艺术节和茶文化学术研讨会,重视茶文化知识普及和推广;以陆水湖边的万田茶园为基础,建设集文化古迹、娱乐、休闲、观光为一体的大型茶文化公园,积极组织采茶舞曲、采茶歌、采茶戏的创作、演出。
改善水利景区文化设施,加大对景点文化内涵的解说宣传力度。水利旅游资源是依托水利工程而形成的,其观赏性是吸引旅游者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合理的景观设计和特色的配套设施,能为水利风景区营造氛围,增添文化魅力。兴建水利工程时,除了满足水电站的各项功能外,注意顾及景观设计及配套设施,展现文化。完善水利景区标识解说系统,对于水文化、水利科技、水利制度等无形的精神文化,因较抽象且具有较强的专业性,辅以导游系统会取得更好的观览效果。导游系统既有人员导游,也有图文声像导游。重视提高服务人员的文化素质和服务水平,借助服务方式、服务语言、服务人员服饰等形式表现地方文化。
大力开展文化营销。旅游地文化形象营销包括旅游地的景观综合形象和主题形象策划、营销宣传、旅游地理念文化和服务文化的塑造等内容,从不同侧面引导旅游者认知旅游区的文化内涵与形象。
(二)发掘文化意蕴,开发文化产品
发掘旅游资源的文化内涵。水利景区的文化特征和形态是水利旅游永续发展和具有持续竞争力的关键。对于自然类游资源,应特别突出科学内容和文化附会;对于人文旅游资源则在注意科学性的同时,发掘其在史学、文学艺术、社会民俗文化等方面的文化内涵。陆水湖风景区,旅游资源丰富,人文底蕴深厚。陆水命名,体现了浓郁的治水文化、三国文化;景区还蕴含有楚文化、水文化,水浒文化、宗教文化、民俗文化、商旅文化、红色文化、科技文化等,它们在此繁衍共生,内涵独特丰富,需要对其文化旅游资源进行深度挖掘。景区有诸多旅游产品,如茶、猕猴桃等等。这些看似普通的商品如果能够赋予民族传统文化与艺术内涵,将可以满足游客物质需求和高层次的精神需求。这就要求旅游产品包含的文化内涵出发,既从制作材料、生产地和制作方式,也从民俗传说出发,找出旅游产品深层次的文化内涵。
开发出能够充分体现文化内涵的新产品。以市场需求为主导,深入挖掘潜在文化旅游资源,积极开发多功能、多层次、多样化的旅游产品,并不断进行产品创新,提高旅游产品的吸引力和竞争力。湖中棋布千岛,一岛即一景,选择部分岛屿建设各具特色景观岛,如兰岛、桃花岛、鸟岛等。陆水库区可引进水上运动项目、休闲游乐船只等,扩建、兴建三国文化产业园、葛仙山道教养生园,雪峰山运动休闲公园,幽兰山世外桃园等。围绕水做文章,完善和充实三峡实验坝主题公园景区,通过文字、图示、模型等手法来展示工程的工作原理、工艺流程、整体布局等内容,全面反映陆水水利枢纽施工试验、水利科研、管理运用成就以及防洪、灌溉、发电、航运、供水、养殖、旅游等综合效益。使旅游者了解水利,认识水利,同时强化旅游者的水资源意识,全面促进人水和谐发展。
(三)整合旅游要素,凝练文化形象
挖掘水利旅游资源的文化内涵要依靠水利旅游景区自身文化优势,通过整合协调,在空间上、项目上进行相应的优化配置,树立特色的旅游形象。还要整合周边地区旅游资源,统筹规划,联动开发,形成规模效益,达到共同发展。
注重文化形象的凝练。确定文化导向,即确定旅游景区的文化主格调和旅游文化开发方向,重点是确定旅游景区的文化属性和审美价值。要进行旅游景区的文化主题定位,不论是自然景观还是人文景观,都有其确定的主题或提炼设计的主题。文化形象的塑造应立足水利旅游的特色,注重本地特色旅游文化的开发。本地的特色旅游文化经历了漫长的历史进程,具有自己的独特性,难于复制,因此具有很高的文化价值和潜在的经济价值。结合地域文化品位定位旅游文化特色,塑造有吸引力的品牌形象。
全面设计,精心凝练,树立水利景区旅游的文化形象。根据旅游资源的状况和旅游消费者的文化价值取向,定位旅游文化形象与品牌。陆水湖景区旅游开发需合理规划,科学定位,注意资源特色原则,整合景区的温泉、溶洞、三国遗迹等旅游资源。根据陆水湖景区旅游资源的依附状况,旅游形象定位于集“游陆水、探溶洞、登雪峰、浴温泉”于一体的文化旅游、生态旅游和休闲旅游。在景区旅游开发中,凝聚山水文化、历史文化、民俗文化以及楚文化的特色,塑造“陆水湖”品牌,以实现陆水湖景区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作者单位:长江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下一篇: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技术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