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历代封崇看屈原精神软实力的生成
事迹为载体,传承两千多年,传播海内外,从时间和空间层面不断彰显着屈原精神的民族凝聚力、文化吸引力和创造力,合而言之,就是“屈原精神软实力”。
“屈平词赋悬日月,楚王台榭空山丘”。李白这句在公元8世纪发出的天才歌吟,在文人文化精神软实力与帝王物质权势硬实力的对比中,敏锐地洞穿了屈原在中国历史文化上的生命力、影响力。其实,不仅诗人如此判断,在李白之前的西汉史学家司马迁和之后的宋代史学家司马光都曾在史书中表达了屈原精神“与日月争光”的判断。如果说文人和史家,作为民族精神的良心和代言人,在屈原精神示范性认同上还有点惺惺相惜的情感共鸣和命运相通的精神共振的话,那么,历代帝王对屈原的封崇则是以世俗权力的身份在全社会认可和推崇屈原“昭日月”的品格精神。本文即从中国历代屈原封崇来考察屈原精神软实力的生成。
一、屈原精神软实力的历史生成
据笔者考证,历史上敕封屈原始自晚唐,在屈原出身地湖北秭归和沉身地湖南汨罗等地,屈原祠使用朝廷封号的情况不尽相同。唐哀帝李柷天祐元年(公元904年)九月二十九日,敕封屈原“昭灵侯”,用于朗州、岳州屈原庙额。后晋高祖石敬瑭天福二年(公元937年)五月五日,屈原被进封“威显公”,用于岳州屈原庙额。北宋神宗赵顼元丰三年(公元1080年)封屈原为“清烈公”,归州立“清烈公”庙。北宋神宗元丰六年(公元1083年)正月三十日,敕封屈原为“忠洁侯”,亦即潭州屈原庙额。北宋徽宗赵佶政和元年(公元1111年)七月二十七日后,屈原封号统一为“清烈公”,秭归、汨罗屈原庙额均用此封号。元仁宗延祐五年(公元1318年)七月三十日,加封屈原为“忠节清烈公”。元代晋宗泰定元年(公元1324年)、元代致和元年(公元1328年)汨罗屈原祠题额“忠洁清烈公”,元晋宗泰定(公元1324-1328年)、元至正四年(公元1344年),秭归屈原祠仍袭额“清烈公祠”。明太祖朱元璋洪武二年(公元1369年)敕湖南汨罗屈原庙复号“楚三闾大夫屈平氏之神”,岁五月五日致祭。明代天顺五年(公元1461年)前后,秭归屈原庙额仍保留“清烈公”封号。清初至清末,秭归屈原祠沿用宋代封号“清烈公”。
祭祀屈原,宋元以后已经被统治者纳入祀典。宋理宗淳祐八年(公元1248年)、元致和元年(公元1328年)、明嘉靖二十年(公元1541年)、明崇祯七年(公元1634年)、清乾隆二十一年(公元1756年),官方多次修葺汨罗“屈原祠”。元晋宗泰定(公元1324-1328年)初,元惠宗至正二年(公元1342年)、明万历二十五年(公元1597年)、清康熙九年(公元1670年)、清乾隆四十六年(公元1781年)、清嘉庆二十二年(公元1817年)、清道光七年(公元1827年)官方多次敕旨修葺秭归“清烈公祠”。
众多封号及官方祭祀的背后,让我们看到了历代帝王对屈原精神的褒崇有着一个逐渐强化的过程,也让我们看到了屈原精神民族凝聚力、文化吸引力和创造力得以产生的根本历史文化机缘。具体而言,这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一)唐代敕封“昭灵侯”:屈原精神宗教价值的认同
据考证,在中国历史上,唐开元天宝年间朝廷始封各地祠庙,增入祀典:“诸祠庙:自开宝、皇祐以来,凡天下名在地志,功及生民,宫观陵庙,名山大川能兴云雨者,并加崇饰,增入祀典。”[1]最早敕封屈原的皇帝是唐昭宣帝(哀帝)。《旧唐书•哀帝本传》载,天祐元年(公元904年)九月二十九日,澧、朗观察使雷满首次上表,朝廷始敕封屈原为“昭灵侯”。天祐二年(公元905年)湖南节度使马殷,复修岳州三闾大夫祠,乞赐名额,六月十五日敕旨袭:“昭灵侯”。
(天祐二年六月)壬寅,湖南马殷,奏岳州洞庭青草之侧,有古祠四所,先以荒圯,臣复修庙了毕,乞赐名额者。勅旨:黄陵二妃祠曰懿节;洞庭君祠曰利涉侯;青草祠曰安流;三闾大夫祠先以澧、朗观察使雷满奏,已封昭灵侯,宜依天祐元年九月二十九日敕处分[2]。
宋苏洵《谥法》卷一:“明徳有功曰昭”,“圣闻周达曰昭”。《谥法》卷三:“好祭鬼神曰灵,死而志成曰灵”。“行出于己,名生于人”。屈原被敕封为“昭灵侯”又是对屈原精神的哪一方面的褒崇呢?我们通过阅览当时的《封屈原敕》或许可以解开这个谜,原文如下:
崇敕曰:楚三闾大夫屈原,正直事君,文章饰己。当椒兰之是佞,俾蕙茝之不香;显比干之赤心,蹑彭咸于绿水。虽楚烟荆雨,随强魄于故乡;而福善祸淫,播明灵于巨屏。名早流于竹素,功有益于州闾。爰表厥封,用旌良美。宜封为“昭灵侯”[3]。
何谓“明灵”?《说文》:“灵,灵巫也。以玉事神。”《尸子》:“天神曰灵。”《风俗通》:“灵者,神也。”《大戴礼记•曾子问》:“阳之精气曰神,阴之精气曰灵。”《九歌•国殇》:“身既死兮神以灵。”由此可知,“明灵”乃常护佑阳间生灵的天神或人神。古代楚地巫风甚炽,屈原投江后,湖南当地立祠纪念。郦道元《水经注》卷三十八:“汨水又西为屈潭,即汨罗渊也。屈原怀沙自沈于此,故渊潭以屈为名。昔贾谊、史迁皆尝径此,弭檝江波,投吊于渊。渊北有屈原庙,庙前有碑。又有汉南太守程坚碑寄在原庙。”清乾隆《湘阴县志》亦载:“三闾庙在县北七十里,汉建,太守程坚有碑,文佚不可考”。今天,汨罗、秭归等地均将屈原奉为神灵,汨罗端午龙舟赛前“龙头朝庙”,秭归端午龙舟赛唱“招魂曲”,均是民间相信屈原灵魂能主宰祸福的神灵信仰的遗留,体现了民间最朴实的“神灵”崇拜:屈原活着是忠臣,死后神灵亦能护佑地方的和平与安宁。
上一篇:去库车
下一篇:中华商人之圣与社会事业的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