羌地杂语(三)
运动与生命的诠释
“南京发现50万年前人类化石”;
“喜马拉雅冰山融化加快”
……
这两则新闻报道内容不同、性质相异。一则属人类历史学的范畴,价值在于对发现的化石经测定研究,可以将炎黄子孙从猿到人的演变、进化历程表提前,从而证明我们告别动物界的大约时间及文明史之古老。另一则从地质学、环境保护的角度,其潜台词是在警示当今人类,人为的破坏和野蛮的攫取使自然界发生着灾难性的变异,自然力狰狞地报复人类的壮行已经开始。
水是生命之源。令人担忧的是,一旦喜马拉雅冰山赤裸了身子,中断的恐怕不只是冰雪消融后涓涓细流汇成的长江黄河之绝唱,两支被断的大流将裸露数千公里长,干涸的河床、龟裂的万顷良田,干涸的还有无数生命。
山川河流,沧海桑田;人类文明,生生不息。若把两则消息揉合来想,思维的轨迹些许会从不同的两个平行线交叉到一点。自然运动与人类生命攸关的话题就是这样比较发散的。
青藏高原被喻为“世界屋脊”、“高大陆”,祖祖辈辈生活在这里的“缺氧族”绝对不可能相信这样一个事实:几十万年前在这里曾经生活过的人类祖先是“富氧”的一族。地球地壳运动使这里成为隆起的高地,也使无数山峰裹上了冰雪装。命运就是这样,我们在拼命呼吸,赶上的就是这个“高隆期”。也许,等到再次沉下去的时候,我们又成为了被遗忘的人类群体。
尽管如此悲壮,笔者的脑际仍然在萦绕一个情景:年轻生命生长的“高大陆”还有着一个被毁灭的辉煌过去。试想,几万或十几万年前的喜马拉雅海域、物阜民康的河湟谷地,突然经受了一场意外的灾祸,天塌地陷,四极不扶,那些人类群体在几经挣扎后被残酷地覆没,一幅悲壮的人类画卷就这样活生生地被包裹在了地下岩层。相信科学,有一天一定能将这画卷从地球的某个岩层里探测定位,重见天日。
地质学家如是说,我们生存的家园——地球,自从它生成以来,其运动和变化一直频繁不止。的确,地球在它数十万年的运动期中,每过几万年、十几万年,就有一个大的毁坏和裂变。自然界的物质变化层出不穷,人类生命过程生生不息。一个人类文化群在自然力面前突然消失、被尘封,而一个新的人类文化群的诞生不能强求在原来的遗存上,也许其序幕的拉开是“零文化”(玛亚圣殿、埃及金字塔至今尚有解不开的谜)。
人类现有的目光所及和文字记载,使我们把5000年以前的人类文明看得够遥远了。实际上,就时空的无限来看,只是一部长篇小说的一个段落。地球仅是茫茫宇宙中的一颗小星,万年以内的人类文化发现在时间的漫长过程中又算得了什么?
人类之渺小,人生之短促。这是作为吓唬玩世不恭者的话吗?对于接近或已超过或正好50岁的人来说,50万年又是一个什么时间概念?
典故与创新
古代诗文好引用古书中的一些掌故、事理以及精彩的词句,被称之为“用典”。现代人经常使用的成语,其中不乏典故,更讲究其出处。信手拈来,例举“对牛弹琴”,就是出自南朝梁代僧祐所编《弘明集》。成语说的是公明仪善弹琴,为一头牛弹奏音乐,牛不闻其曲专心低头吃草的故事,以此来比喻对愚者讲道理、或讥笑说话的人不看对象。
中国古代的文士,其中也有雅俗之分。看那些雅士,文绉绉的,雅得可爱;也有一帮俗士,道听途说,俗不可耐。早就听说过一个关于“金戒指”的事故,那八成是一些俗士的杜撰,拿今天的话说,是对典故的一次创新了。
所谓“戒指”,一般人都知道,那是套在指头上的“玩意”,或为有意义的纪念,或为一种专指的指饰,更或为纯粹意义上的显摆。戒指者,又名指环,也称“约指”、“手记”、“代指”等。中国人佩戴戒指的历史大约已有两千多年了,秦汉时蔚然成风,而到了如今,其作用不仅仅在于“佩以示”,且已成为男女的定情之物,或为悦己者之馈赠。
作为佩饰,后来为何叫了“戒指”,关键在于这个“戒”字上。戒者,禁也。那则典故“精彩”之处,就是戒有事,即禁止做的事情——
故事说西汉年间,皇宫大内戴“金戒指”仅限于三宫六院七十二嫔妃。那时不叫“金戒指”,而叫“经戒止”。佳丽粉黛如云,一旦皇上宠幸哪位,传而唤之,但又不巧,正赶上那位在“倒霉”,只得摆手打住。皇上的懊恼只有皇上肚里的“虫儿”——太监明白。于是便琢磨出了高招儿:给后宫佳丽每人打造一枚金戒指,平素不戴,一旦“倒霉”,便要戴上,黄帝一眼便能瞧见,太监们也不再传唤。所谓“经戒止”,就是明白地告诉:“月经来潮,禁止那事”。故事讲到这还没完,接着说。王公大臣、文武百官见宫内女眷指戴金灿灿的“经戒止”别有风韵,便也学着给自己的老婆、女儿打制后戴上。这下子,戴“经戒止”蔚然成风,甚至在民间流行起来,成为时尚。如此,“经戒止”便叫成了“金戒指”,不但女人戴,一些男人也来凑热闹,其原本的意义和内涵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
这个用典倒是有几分滑稽和几多刺讽。按照这个故事继续演绎下去,似乎又能解释宫内“翻牌”的由来了。好在笔者从没有过这“玩意儿,”也从没有赶过这个时髦,所以,听了这个故事也没有心存忐忑。
有几许文化的人未必能相信这个典故的历史真实。“金戒指”与“经戒止”同音,由此创新出了这么个笑谈,实际上,这么随意和俗气的创造还有不少呢!
某处有一家餐馆,门面不大,却起了个响当当的店名——“客临顿”(“克林顿”)。这算啥,还有叫“不食’,(“布什”)、“哦爸妈”(“奥巴马”)的。哪是哪,不叫洋气,真正的俗气!
有崇洋媚外的,更有不知深浅的。一家卖卤制品的小店叫“卤至深”(“鲁智深”),亏也想得出来,这也叫古为今用吗?
还有更乱的。西餐厅叫“无饿不坐”(“无恶不作”),那是好人去的地方吗?茶叶店叫作“井茶局” (“警察局”),是用来关押什么的?还有什么“有鸡厨房”(有机厨房),正经的食客是不敢进这个厨房的。 “鸭子坊”是卖酱鸭的,但这个店名会让人浮想联翩。学校对面开了个快餐店,一味适合学生,叫作“布织道”(“不知道”),让人一头雾水;有个小吃店叫“您随便”,不明白这个“随便”是指的什么?见过一些陋巷中贴着这样的告示——“请勿随地大小便”,是这个“随便”可就惨了。
推荐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