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型本科院校计量经济学课程教学问题与对策
【摘要】 计量经济学是一门理论性、应用性和实践性都比较强的经济学类课程,学习好计量经济学对于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的普通本科院校提高学生解决实际经济问题的能力具有非常重要的工具性作用。但是由于学生先修课程不足、教学内容设置和教学方法不合理等原因,计量经济学教学并没有取得应有的效果。因此,应采取有针对性的教学改革措施,改善教学效果。
【关键词】 应用型本科院校 计量经济学 问题 教学改革
一、引言
计量经济学作为一门课程,在我国一部分高等院校的经济管理相关专业中开设已经有20多年的历史,它的重要性也逐渐为人们所认识。1998年7月,教育部高等学校经济学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讨论并确定“计量经济学”为高等学校经济学门类各专业的8门共同核心课程之一。根据该课程的教学目的和教材设计原则,试图通过教学,使学生达到:了解现代经济学的特征,了解经济数量分析课程在经济学课程体系中的地位,了解数量分析在经济学科的发展和实际经济工作中的作用;掌握基本的经典计量经济学理论与方法,并对计量经济学理论与方法的扩展和新发展有概念性了解;能够建立并应用简单的计量经济学模型,对现实经济现象中的数量关系进行实际分析;具有进一步学习与应用计量经济学理论、方法与模型的基础与能力。
由此可以看出,计量经济学是一门理论性、应用性和实践性都比较强的经济学类课程,学习好计量经济学对于提高学生解决实际经济问题的能力具有非常重要的工具性作用。湘南学院是一所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的普通本科院校,毕业生的就业主要是面向各类企业,其中的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把计量经济学列为必修课,采用的教材是李子奈教授编写、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计量经济学》。笔者在授课过程中,发现学生在计量经济学学习过程中普遍感觉学习起来难度较大,学习兴趣不浓;从所指导的学生毕业论文发现很少有学生运用所学计量经济学理论和方法对实际问题进行分析,这促使笔者思考现行的计量经济学教学体系是否适合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的院校。本文拟对教学过程中所发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探讨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
二、当前计量经济学课程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从目前的教学状况看,计量经济学课程教学存在一些需要改进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学生先修课程不足,学习存在畏难情绪
计量经济学是经济学类专业的必修课、管理学类专业的选修课。该课程综合性强,是一门以经济理论为前提,利用数学、数理统计方法及计算技术,根据实际观测资料来研究经济现象、分析经济过程、探讨经济规律、对反映经济现象本质的经济数量关系进行研究的学科。对计量经济学基本知识学习和掌握程度以及运用能力高低与对西方经济学、数理统计及高等数学等课程的基本知识的掌握程度息息相关。其中,数学是工具,统计学提供了数据搜集的依据、思考问题的思路和解决问题的方法,而经济学则决定了计量经济学的研究内容或者研究对象。因此,要学习好计量经济学,必须要有扎实的经济学理论基础、高等数学、概率统计等课程学习为先导。学生通过理论学习和各类实践,可以了解经济数量分析在经济学课程体系中的地位,掌握计量经济学的基本理论与方法,能够在现实的经济环境中运用计量经济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然而现实情况是相当一部分高校,尤其象湘南学院这样的地方性本科院校的经济学类专业学生大多是文理兼收的,这些学生中有许多本来就是对数学有一种自认为学习上的天性不足而选择就读文科的,进入高校后虽然学习了相关知识,但其对高等数学、统计基础知识掌握得还是不怎么好,缺乏基本的数学分析知识,他们普遍感到计量经济学课程难度很大。
2、教学内容设置欠合理,教学目标定位不清晰
在教学内容设置上的不合理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教学层次不明确,计量经济学是一个包含内容广泛的学科体系,通常被人们分为理论计量经济学与应用计量经济学,并根据内容深度分为初级、中级和高级计量经济学;从本科专业类别看,不仅统计学等对定量分析要求较高的专业开设计量经济学,而且其他经济学、管理学专业也要开设。从经济管理类专业来看,给本科生讲计量经济学,给硕士生、博士生也安排有计量经济学课程。各层次教学的分工与衔接往往存在问题,教学内容有许多重复,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的层次不太清晰,这也会对教学效果带来直接的影响。二是数学推导的处理问题,计量经济学的教科书往往充斥着数学推导,使学生感到这是一门数学课,望而生畏。尤其是一些文科生源的数学基础较差,他们普遍感到计量经济学课程难过关。三是与经济学理论的结合不紧密,我国计量经济学教材普遍存在一个问题,在编写教材时,为了满足较少学时的需要,保留了数学抽象,略去了与经济学理论的结合。使学生在学习时感到这不仅是一门数学课,而且学习了之后不能解决多少实际问题。
3、教学方法不合理,应用型培养目标不凸显
目前的计量经济学教学主要存在两种倾向:一种倾向是重理论讲授,轻能力培养和实际应用。在计量经济学教学中,往往过分强调理论方法体系的完整,而理论方法与实际应用的结合却较为薄弱。教学中偏重于参数估计和各种检验的理论和方法的讲授,对如何根据计量经济学理论就现实经济问题建立相关模型并进行分析却较少讨论,学生在这些方面的练习较为缺乏。另外,学生对一些计量软件运用的实际操作训练也很薄弱,学生学了不少理论方法,却不知道怎么用,或者对计算的结果也不能作出合理的解释,以至于学习完这门课程之后,不知道如何用于解决实际问题。另一种倾向是过度夸大实际操作,忽视基本理论基础教学。在教学中往往使用较多课时在案例分析和软件操作上,似乎认为计量经济学就是分析案例和进行实际操作,只要把这两块抓好了,教学目的就达到了。在这样一种倾向驱使下,在计量经济学的授课过程中,教师往往完全略去数学推导,直接给出结论。学生则不问来龙去脉,在实际操作中生搬硬套。殊不知离开了理论基础支撑的案例分析和软件操作也就成了无本之木、无水之源,其结果是无益于计量经济学教学所提出的提高学生解决实际经济问题的能力这一重要目标的达成。同时,由于过分侧重于应用而对理论学习的重视程度不够从而导致理论教学重点不突出、不清晰,遇到难点则一带而过,避重就轻,从而使得学生的理论功底不扎实。在这样一种情况下,即使教师讲解了许多具体的案例,许多学生听起来仍是似懂非懂。在课程结束后,许多学生除了知道一些零零碎碎的软件处理套路以外,没能形成一种对基本理论和概念的完整和清晰理解,也就谈不上将理论很好地联系实际对经济问题进行有效地分析并得出可信的结论了。
三、计量经济学教学改革的对策建议
为进一步提升计量经济学课程的教学质量,适应应用型本科院校经济管理类各专业的要求,应当从多方面深化该课程教学改革。根据以上分析,笔者认为至少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对计量经济学课程加以改革。
1、合理设置与安排课程,加强相关课程协调与衔接
首先,根据计量经济学综合性强的学科特点,在开设该课程之前,要加强学生对西方经济学、高等数学、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线性代数、统计学等先修课程的学习,使计量经济学与其相关课程的开设很好地对接起来,为学生学习好计量经济学打下一个坚实的课程基础。
在课程安排上,应该使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有机结合起来。可在每一章的理论教学完成后,同步跟进实践教学,让学生接触实际案例,并通过软件操作及时消化章节理论知识。同时还可配合一定的习题练习,让学生学会独立思考,吃透建模机理,激发其学习的兴趣。
其次,在先修课程的教学上一定要立足于有利于计量经济学课程教学目标的实现。要打破相关课程教师与计量经济学教师各自为教的局面,加强彼此间的信息沟通。比如,在高等数学、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的教学中,授课讲师不仅要强调其理论性,也要重视其应用性,突出其作为经济学工具、为经济学服务的地位,凸显文科数学与理科数学的区别。比如,现实情况中一些高校安排先修课程教学时,往往只教授概率论,而弱化甚至略去数理统计,殊不知数理统计可能是应用更为广泛的内容,是计量经济学的基础,对计量经济学有着较大的渗透力。
2、科学界定教学内容,明确课程教学目标
首先,要科学界定计量经济学教学内容,这主要是指教学内容广度和深度的取舍问题。受制于学生精力和课时有限的现实情况,教学内容应该重点突出,切忌面面俱到。对于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目标的本科院校,应突出教学内容的实用性。为此,可加强计量经济学基础知识的教学,如经典计量回归方法和时间序列模型。至于更高级的计量知识,如非参数估计,则可放在更高层次的学习阶段开展。在具体讲授过程中也应有所为有所不为,对一些需要作细致阐释的教学内容,如针对多重共线性、异方差、自相关等给计量的有效性和无偏性所可能带来的问题要进行重点解读,要从统计学、数学的角度进行认真的、逐步的推导,使学生进一步意识到计量经济学的科学基础。其次,要明确计量经济学课程的教学目标。这是学习好计量经济学的根本所在。只有解决了这个基本问题,才能找到正确的解决方法。大多数经济管理类专业的本科生毕业将会去企事业单位从事实际工作,因此本科生最需要的是能运用计量经济方法去分析和解决经济管理中的实际问题,而不是要去深入研究计量经济的理论与方法本身。因此,本科阶段计量经济学的教学目标应该是让学生掌握计量经济学最基本的理论与方法,具有初步运用计量经济方法分析实际经济问题的能力。
3、转变教学方式,理论教学与实际操作并重
在教学方式上,要将教师讲授与学生学习主动性的调动有机结合起来,增强教与学的互动,理论教学与实际操作并重,切忌“满堂灌”和“填鸭式”。为此,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首先,在讲授理论课时,要严格区分开计量经济学与数学课。在介绍理论和方法时,要突出经济思想的分析;应避免过多烦琐的数学推导,将基本思想与原理讲解清楚;让学生理解透结论之间的逻辑关系及其应用领域。其次,在教学过程中,要做到深入浅出,通过图表以及一些贴近经济现实和日常生活的例子并结合通俗易懂的语言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学习起来并没如想像的那么难。再次,适当布置课程论文,由学生自己根据兴趣选取课题、收集数据、设计实验方案、运用计量软件得到结果并对结果进行分析和解释,让学生自己完成从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到解决问题的全部过程。从而达到全面训练学生运用计量分析方法解决实际经济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应用和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 项后军、隗力:基于能力提升的计量经济学案例教学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11(19).
[2] 陶磊、何军耀:关于计量经济学课程本科教学实践的思考[J].中国市场,2011(36).
[3] 王雷:本科生计量经济学课程教学改革的几点探索[J].新课程(教育学术),2011(8).
[4] 杨继军:本科阶段计量经济学教学中的问题与对策[J].经济研究导刊,2011(29).
[5] 王忠:计量经济学教学与研究能力的培养[J].统计与咨询,2007(3).
[6] 王荣:论高等学校《计量经济学》教学改革[J].贺州学院学报,20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