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结核病药物治疗老年肺结核的不良反应及影响因素研究
【摘 要】:目的:研究对老年肺结核患者应用抗结核药物的不良反应和影响因素。方法:挑选近两年来在本院治疗老年肺结核的患者200名,并应用抗结核药物进行治疗,研究和分析治疗后患者出现不良反应的情况和相关的影响因素。结果:在200名老年肺结核患者中,出现不良反应的患者有20名,其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25%。其中过敏反应(84%)、骨关节损害(60%)、血液异常(80%)等情况的发生率比较高;年龄和肝病史是影响应用抗结核病药物治疗老年肺结核的主要因素。结论:抗结核药物治疗老年肺结核有着较高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而高龄和肝病史等因素在一定程素上则会增加不良反应发生的风险。
【关键词】:老年肺结核;抗结核病药物;不良反应;影响因素
【中图分类号】R5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8)11-03--01
结核病是临床中十分常见的疾病,是由于感染了结核分枝杆菌而导致的一种疾病,也是慢性疾病中的一种。老年人因为上了年纪其身体的各项机能在很大程度上都有所退化,抗病能力和免疫功能也在一定程度上有所降低,所以老年人是结核病的多发人群,且有着较高的发病率。对老年结核病患者的临床治疗过程中,相关的医护人员要严格的遵守合理用药的原则,防止患者在用药过程中出现神经异常、关节疼痛、血液系统异常和肝功能损伤等不良反应从而威胁到患者的生命健康。以下将对老年肺结核患者应用抗结核药物的不良反应和影响因素进行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挑选近两年来在本院治疗老年肺结核的患者200名作为研究对象。患者的平均年龄在60~76岁之间。入选标准:患者是自愿参与到本次研究中;并且能够听从医护人员的相关治疗要求,会积极配合治疗,有着较高的依从性;患者和家属签署了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患者存在精神疾病;存在合并有肿瘤等恶性疾病;心肝肾功能不完全;患者及家属未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研究方法 以《中国肺结核防治指南》为标准,对本次研究中的老年肺结核病患者采取治疗,治疗包括初治和复治两种情况,具体如下:1、患者若为初治,则对应采取2H3R3Z3E3/4H3R3方案进行治疗,其具体治療内容为给予患者一定量的乙胺丁醇(E)、吡嗪酰胺(Z)、利福平(R)、异烟肼(H)对患者进行强化治疗,其治疗的周期为两个月,随后再给予患者一定量的利福平、异烟肼进行为期四个月的治疗,并叮嘱患者要在早餐前空腹服用药物。2、患者若为复治,则采用2H3R3Z3E3/6H3R3方案进行治疗,给予患者一定量的乙胺丁醇、吡嗪酰胺、利福平、异烟肼药物进行治疗,在经过为期两个月的强化治疗后,在后六个月采取一定量的异烟肼、利福平药物进行治疗,并叮嘱患者要在早餐前空腹服用药物。
1.3 观察指标 患者出现不良反应的情况以及相关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
1.4 统计学方法采用相关的统计软件进行数据的分析,得出的数据将采用特定的数字与符号进行表示,以及特定的方式进行检验,当P<0.05时,则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分析 在200名老年肺结核病患者中,有20名患者出现不良反应症状,其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25%。其中出现过敏反应的患者人数有42人(84%)、骨关节损害的患者人数有30人(60%)、血液异常患者人数有40人(80%)、肝损害患者人数有20人(40%)、神经损害患者人数有10人(20%)、胃肠道反应患者人数有12人(24%)、其他反应患者人数有6人(12%),根据数据可发现出现过敏反应、骨关节损害以及血液异常等情况的发生率比较高。
2.2 单因素分析 对相关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我们可以得出:对比不同年龄、不同BMI、不同诊断类型、不同治疗类型以及患者是否有肝病史等指标之间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而对比不同性别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其差异不具统计学意义。详见下表:
2.3 多因素分析 通过多因素数据分析我们可以得出:年龄和肝病史是影响抗结核病药物治疗老年肺结核出现不良反应的主要因素。
3 讨论
在结核病的临床治疗中,医护人员会全程遵循规范、联合的用药原则,因为患者的治疗效果在一定程度上会受到治疗过程中所出现的不良反应情况的影响。根据相关研究表明,应用抗结核药物出现不良反应情况的平均发生概率在12.6%左右,患者在临床中主要表现为关节疼痛、过敏反应、肝功能异常以及胃肠道反应等情况。此次研究中出现不良反应的概率比较高,分析其原因可能是受到样本数量的影响。因为在酸性环境下,吡嗪酰胺可以消灭巨噬细胞里面的结核杆菌,该药效在抗结核短期治疗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但是该药物有着比较严重的胃肠道反应和肝毒性反应,而服用药物的剂量一定程度上会影响肝毒性反应的严重程度。并且代谢的吡嗪酰胺会经肾小管对尿素进行反复的重吸收,这将会增加血尿酸的浓度。在对患者应用利福平、异烟肼药物时,则有着较强的胃肠道反应和肝毒性,若患者有肝病史、酗酒以及营养不良等情况在服用之后则会对其肝脏造成严重的损伤,其主要表现症状为:黄疸和丙氨酸转氨酶升高。此次研究结果表明对比不同年龄、不同BMI、不同诊断类型、不同治疗类型以及患者是否有肝病史等指标之间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其中造成肝损害的主要原因是年龄,这可能是因为吡嗪酰胺主要是在肝脏中进行代谢,随着患者年龄的增长,其肝脏的代谢能力也相应会有所下降,肝内会存在着大量的药物。而肝病是影响患者出现不良反应的主要因素,与普通的结核病患者相比,存在肝病史的患者出现不良反应的概率是其两到三倍。这可能是因为患者长期服用抗结核药物,而此药物在肝脏进行代谢,患者若存在肝病史则肝代谢能力会比较差,合成白蛋白的能力也有所降低,肝血流量也有所减少,从而引发了不良反应的出现。
总之,抗结核药物治疗老年肺结核有着较高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而高龄和肝病史等因素在一定程素上则会增加不良反应发生的风险。
参考文献
乔国莉.抗结核病药物引发老年患者不良反应情况及影响因素研究[J].大家健康,2016,10(32).
王时桦.抗结核病药物在老年肺结核治疗中不良反应及影响因素[J].临床医学工程,2016,(12).
熊姿,白丽琼,王孝君,等. 115例初治涂阳肺结核患者抗结核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和影响因素研究[J].实用预防医学,20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