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门螺杆菌与胃癌关系的研究
(辽宁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 辽宁锦州 121001)
[中图分类号] R735.2[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672-4208(2008)21-0043-02
幽门螺杆菌(HP)是寄生于人类胃内的革兰阴性杆菌,是定植于胃粘膜表面与粘膜之间的微需氧菌。HP感染与胃癌发生的密切关系已为大量流行病学和动物实验研究所证实[1]。国际癌症研究中心将HP定为人类胃癌第一致癌物[2]。
1 HP感染与胃癌等关系的研究
1.1 HP感染与胃癌前病变 长期HP感染使胃表面上皮甚至粘液颈增殖带细胞变性坏死、修复与增生,使腺体发生萎缩,形成肠化生和异型增生。谢勇等[3]研究表明HP持续感染10年者,胃粘膜肠化生的严重程度和发生率高于10年前,提示HP可促使胃癌前病变的发生。Schneller等[4]研究显示,HP阳性异型增生发生率明显高于阴性,对HP阳性的胃粘膜增生患者进行抗HP治疗,随着HP的消除,异型增生也消失,表明HP感染与异型增生有密切的关系。
1.2 HP感染与胃癌 HP感染后,增加了胃粘膜的损伤程度和敏感性,使细胞具备了向恶性方向转化的条件。HP感染与肠型胃癌和弥漫型胃癌密切相关。有专家研究表明,HP持续阳性患者胃炎活动加重,胃窦粘膜萎缩、肠化生产生且随时间延长逐渐加重,而HP根除者无此病理组织学变化。
1.3 HP感染与胃癌转移 HP感染能使转移相关的明胶酶表达增加,低浓度HP感染胃癌细胞后可能引起胃癌细胞生长转移能力的增强[5],肠型胃癌中,癌旁HP阳性率高于癌灶[6]。有人研究发现HP感染有助于胃癌血管的形成和胃癌的扩散。对HP感染的胃癌患者清除HP治疗后,胃癌的进展得到控制。
1.4 HP感染与残胃癌 胃大部切除术随时间延长,残胃溃疡和残胃癌的感染率明显高于慢性残胃炎和吻合口炎感染率,感染的持续存在可使粘膜萎缩,肠化生提前出现,从而导致残胃癌的发生。Fukuhara等[7]通过对97例胃癌根治术后残胃研究显示,HP根除治疗可以预防残胃炎和胃癌复发。可以推测,HP感染到残胃癌也遵循着胃癌的演变过程,即急性残胃炎、慢性残胃炎、萎缩性胃炎、肠上皮化生、非典型增生、残胃癌。
2 HP致胃癌机制
2.1 基因突变 HP感染使基因突变或结构改变,从而促进细胞过度增殖,导致胃癌发生。许多研究表明[8-9]:HP附着于胃癌细胞并影响基因VEGF、基质金属蛋白酶MMP-9等的表达并上调血管形成因子和蛋白酶的产物,VEGF表达水平有助于评价胃癌浸润转移,估计预后。研究显示[10-11],HP阳性胃炎出现异常的DNA非整倍体与c-myc和p53基因过量表达,c-myc蛋白高表达不仅参与胃癌发生,且在胃癌发展中亦有作用。
2.2 毒力因子的作用 HP的毒力因子有多种,目前倍受关注的为CagA、VacA。CagA阳性菌株感染患者的胃癌发生率比CagA阴性的菌株感染患者的胃癌发生率高[12],CagA+ HP感染致胃粘膜表皮生长因子浓度增高,氧自由基、超氧化物生成增加,引起细胞损伤,DNA断裂诱发癌变。有资料表明[13],VacA通过作用于细胞膜上的H-K-ATP酶,影响离子间转运而引起细胞的空泡样变性,不仅影响细胞增殖还抑制细胞修复,推测其在胃癌发生中可能起重要作用。
2.3 胃内微环境改变 胃内微环境的改变亦是HP致癌的一个重要原因。褚传莲等[14]报道HP感染可导致胃粘膜萎缩,胃酸分泌减少,细菌过度繁殖,将食物中的硝酸盐还原成亚硝酸盐,与食入的胺及其他含氮物质作用生成亚硝胺化合物,亚硝胺化合物与人胃癌的发生相关,并与HP感染相关。HP感染后胃分泌的抗坏血酸水平明显降低,致使炎症过程中产生的自由基堆积,导致胃癌发生的危险性增加。
2.4 胃粘膜上皮细胞增殖与凋亡失衡 HP感染促进胃上皮细胞增殖和凋亡,它在胃癌的发生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研究发现[15-16]HP感染可上调环氧合酶COX-2和诱导性一氧化氮合酶iNOS的表达,诱导细胞凋亡。COX-2表达可诱导细胞增殖并刺激bcl-2蛋白表达,细胞内的bax/bcl-2比例对细胞凋亡的发生具有重要调控意义,进而使细胞增殖和凋亡失衡,促进肿瘤的发生。
2.5 端粒酶激活 端粒酶的活化是恶性肿瘤细胞获得永生性的重要条件。HP感染引起的端粒酶活化、干细胞增生与慢性有丝分裂,增加了胃癌发生的危险性,从而引起 DNA某些位点复制不稳定及突变,导致胃癌形成。现已证实HP感染的程度与端粒酶活性一致,端粒酶活性在早期胃癌形成中起重要作用。
综上所述,胃癌的发生发展和HP感染密切相关,井且胃癌形成是多因素影响的多阶段发展过程,各种致病因素或基因产物在不同阶段起着协同作用。揭示HP感染与胃癌发生发展之间的关系,可为胃癌的一级顶防提供新的手段。根除HP对预防胃癌的发生有积极意义,但现有的研究未能证明根除HP可逆转胃粘膜异型增生和肠化生等癌前期变化,所以对胃癌的预防需采取综合措施。
参 考 文 献
[1] 胡品津.幽门螺杆菌研究的进展[J].胃肠病学,2005,31(10):1.
[2] 刘改芳,林三仁.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胃癌关系的研究进展[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03,23(9):573.
[3] 谢勇,吕农华,陈江,等.持续幽门螺杆菌感染对胃粘膜的作用及其转归的影响因素[J].中华全科医师杂志,2004(2):105-108.
[4] Schneller J, Gupta R, Mustafa J, et al. Helicobacter pylori infection is associated with a high incidence of intestinal metaplasia in the gastric mucosa of patients at inner city hospitals in New York[J].J Dig Dis Sci,2006,51(10):1801.
[5] 李新华,张桂英,罗非君,等.幽门螺杆菌与胃癌转移实验研究[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02,7(12):35.
[6] 施宏,陈素玉,陈刚,等.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胃癌浸润转移及相关因子表达的关系探讨[J].临床消化病杂志,2007,19 (3):170-175.
[7] Fukuhara K, Osugi H, Takada N, et al. Effect of H. pylori on COX-2 expression in gastric remnant after distal gastrectomy[J]. Hepato-Gastroenterology, 2004, 51(59):1515-1518.
[8] Wu CY,Wang CJ, Tseng CC, et al. Helicobacter pylori promote gastric cancer cells invasion through a N-κB and COX-2-mediated pathway[J]. World J Gastroenterol, 2005,11(21):3197-3203.
[9] 宋鸿涛,耿敬妹,程慧.VEGF及其受体KDR在胃癌组织新生血管中的作用[J].实用肿瘤学杂志,2006,20(1):30-33.
[10] Du YJ, Zhao J, Zhao RB, et al. Relationship between expression of Bcl2 and protein and CagA + Helicobacter pylori in gastric cancer[J]. J Shijie Huaren Xiaohua Zazhi,2003,11(5):554-557.
[11] Smith JV, Luo Y. Elevation of oxidative free radicals in Alzheimer"s disease models can be attenuated by ginkgo biloba extract EGb 761[J]. J Alzheimers Dis, 2003,5(4):287.
[12] Ando T, Goto Y, Maeda O, et al. Causal role of Helicobacter pylori infection in gastric cancer[J].World J Gastroenterol,2006,12 (2):181-186.
[13] 张万岱,姚水莉.幽门螺杆菌致病因子的研究现状及展望[J].中华消化杂志,2002,22(5):299.[14] 褚传莲,李延青.幽门螺杆菌致胃癌形成的分子学机制研究进展[J].国外医学:消化系疾病分册,2002,22(1):11.
[15] 潘玉林,谢蕴,浦文兰.幽门螺杆菌相关胃炎和胃癌组织中的COX和NOS的表达及意义[J].诊断学理论与实践,2005,4(3):232-234.
[16] Wang H, Liu LN, Zhang S, et al. Bcl-2 protein expressions and their association with helicobactor pylori infection[J].China J Mod Med,2005,15(23):3573-3575.
(收稿日期:2008-08-27)
上一篇:恶心和呕吐的临床诊断简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