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超声诊断腹部常见淋巴结肿大的价值
摘要:目的 探讨超声诊断腹部常见淋巴结肿大的临床可行性。方法 篩选80例腹部淋巴结肿大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给予超声二维图像检查,总结其影像特征。结果 腹部淋巴瘤24例,回声较均一,由大小均一的结节合成,呈现出椭圆形分叶状,无其他原发性病灶者;37例转移性淋巴结症状者,分布零散且呈不规则性团状,包膜无完整性,内部回声均一,多发者居多,属于癌肿病灶;19例炎性淋巴结者,包膜完整,回声均一,以单发居多,含有感染性病灶特征。结论 超声诊断腹部常见淋巴结肿大具有显著的超声影像特征,且和邻近脏器病变组织具有相关性,可为临床诊断提供较高参考价值。
关键词:超声;淋巴结肿大;临床价值
淋巴结具有光滑的表面触感,其与邻近组织无粘连,且无压痛感;待细菌侵犯入体后,淋巴细胞就会出现对应的淋巴因子和抗体,迅速杀灭细菌,但淋巴结中因淋巴细胞和组织细胞反应性呈上升状态[1],致使淋巴结发生肿大疾病。本次就我院的80例腹部淋巴结肿大者的临床资料展开深入分析,所获结果颇丰,现将结果整理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80例腹部淋巴结患者均筛选自于本院2014年2月~2016年前来就诊的患者;经手术病理证实疾病属实;入选对象男49例,女31例,年龄4~80岁,平均年龄(31.3±6.4)岁;其中淋巴瘤组织者24例,转移性淋巴结症状者37例,炎性淋巴结症状者19例。
1.2诊断方法 全组患者实施超声二维图像检查;由检测师采用GELODIQBOOK彩色超声诊断仪器检查,取7.0 MHz作为探头频率合理值。嘱咐患者空腹检查,待确定淋巴结部位后,观察有无原发病灶组织存在,同时查看淋巴结数量以及状态、大小、回声现象;观察病灶组织和周围脏器的关系。
2 结果
2.1淋巴结肿大超声影像表现
2.1.1转移性淋巴结超声检查特征 37例转移性淋巴结症状者,其中9例患者经超声探查下呈现类形团块,主要呈分散状存在;余下28例均为程度不一的团样,呈分散分布且相互叠加,内部出现不均一的低回声,包膜具有缺陷性。多发症状者25例,剩余12例为单发性症状者;故患者多存在癌肿病灶组织,其中9例患者具有2个癌肿病灶。
2.1.2腹部淋巴瘤影像特征 24例腹部淋巴瘤者,21例患者经超声检查可观其表现出较大的类似椭圆样分叶状态的团块,回声较均一,且大小规则,包膜无损伤。3例患者经超声探查,包膜有缺损且有不规则的回声。于腹膜后出现单发者10例,多发肿瘤者14例。
2.1.3炎性淋巴结影像特点 19例炎性淋巴结者,均呈现类圆形团块,且回声较为均一,包膜保持完整。单发者16例,多发者为3例。感染病灶者8例,出现发热表现者4例,经超声检查,脾部发生轻度肿大现象,且于脾门部位存有淋巴结肿大情况。
2.2淋巴结肿大和脏器病变的相关性
2.2.1转移性淋巴与脏器病变的有关性 位于肝门以及腹主动脉处共计14例,其中胰腺癌变处3例,原发肝癌部位10例,肠癌病变处4例,食道癌病变3例,子宫内膜癌病变者5例;胃邻近或者后方部位者12例,均属于胃癌病变。
2.2.2腹部淋巴瘤与脏器病变的关系 腹部淋巴瘤在腹主动脉部位7例,肝门部位5例,胰头部位6例,脾肾间2例,盆腔内2例,肝肾内者2例。其中病变组织侵犯到胆总管者2例,3例患者病变组织压迫到肝左叶部分以及十二指肠球部。
2.2.3炎性淋巴结和脏器病变组织的相关性 位于肛门处者13例,其中慢性肝炎并有肝硬化腹水者6例,患有急性胆囊炎伴有胆囊结合者7例;6例位于结肠部位,均表现为化脓性阑尾炎。
3 讨论
淋巴结在人体中承担着重要的任务,其具有过滤的作用,可将淋巴管内存有的异物有效过滤,像细菌、病毒等有害物质全部予以处理。淋巴结结构[2]因生理和病理的差异性而随之改变。对于年龄较小的患者淋巴结构造较清晰,但随着年龄的增大,淋巴结索会变得更加细小,且网状细胞亦会随之减少。
转移性淋巴结一般均属于癌肿病灶组织,因浸润性不均一,常致使淋巴结的结构被损害,内部回声均呈现较低的现象;且还存在钙化点现象,包膜不完整。对此需将其和原发病灶组织等做全面的分析。在临床中,对于转移性淋巴结给予癌肿手术后,淋巴结一般会发生转移现象,多出现在局部或者多区域等多发情况。转移性淋巴结分布无规律性,大小不一,部分相互累积和重叠,合成无规律性的团块状,但比淋巴瘤直径要小。对转移性淋巴结实施超声检查,一般结果呈现恶性肿瘤原发病灶情况。
经研究[3],腹部淋巴瘤的临床表现在早期无特异性表现,患者一般表现为贫血、体型偏瘦、局部压痛等表现,部分患者会出现腹胀以及黄痘等情况。本组研究中,多数患者是于腹膜后存在淋巴瘤,其瘤体直径较大,且多呈分叶状存在。经超声可观淋巴瘤是经多数的淋巴结积累而成,淋巴结大小相同,回声较规律化,且无叠加情况。此类病症具有单发特性,但亦有多数患者伴有其他部位的淋巴结肿大情况,究其原因可能是腹膜后淋巴瘤进入晚期阶段,继而侵犯其他位置的淋巴而形成。部分淋巴瘤因病变组织位置、临床表现和体征等方面的差异性,可于早期诊断或者恶性程度均属于较高者,其瘤体就相对较小,在多个区域间发生特征性改变现象。
炎性淋巴结经超声探查到于腹部出现单个淋巴结肿时,若其包膜无缺陷,未发生融合现象,则较上述两种病变组织瘤体大小较小,且多呈现类圆形,回声相同,于局部显示患有炎性病变组织。本组研究中,4例患者因发热不退等表现诱发急性感染而患病;炎性淋巴结肿所包含的长短轴占比与恶性淋巴结对比无参照价值,但和浅表淋巴结肿大症状具有较高的鉴别价值[4]。
综上所述,超声诊断腹部常见淋巴结肿大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其可参照腹部淋巴结病变组织所出现的数量以及大小、形态变化和内部回声结构等全面观察;且能和邻近脏器改变结合继而确诊。对于症状部位过隐匿,且因胃肠气体扰乱而无法观察到瘤体较小的淋巴结,可采用CT予以探查。超声能客观评价腹部发生淋巴结肿大的原因以及性质和并发症,故可用于临床诊断中,为治疗方案的择取提供较高的参考价值。
参考文献:
[1]陈姝廷.超声对腹部常见淋巴结肿大的诊断价值分析[J].当代医学,2013,10(30):43-44.
[2]韩娟.高频超声诊断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的临床价值[J].新疆医科大学,2012(9):116.
[3]李士星,姜爽爽.超声检查小儿肠系膜淋巴结肿大的临床意义[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14,06(05):357-360.
[4]Lin X,Qi Q,Zheng Y,et al.Neuropeptide Y genotype,central obesity, and abdominal fat distribution:the POUNDS LOST trial[J].American Journal of Clinical Nutrition,2015,102(2):514.
编辑/杨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