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误诊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癌1例
[摘要] 目的 提高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癌的临床认识和超声诊断水平。 方法 对1例超声误诊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癌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 女患者,因反复中上腹部钝痛10余天,加剧8h入院。外院B超考虑胃肠道肿瘤可能;行胃镜检查示胆汁反流性胃炎,肠镜未发现明显异常;笔者所在医院超声诊断为胃肠道外生性间质性肿瘤可能性较大;术后病理结果为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癌。 结论 对此类病例应进行仔细检查,与多种疾病进行鉴别诊断,并结合CT及胃镜、肠镜等检查以减少误诊。
[关键词] 超声检查;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癌
[中图分类号] R735.9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2095-0616(2011)13-163-01
1 一般资料
患者,女,52岁,主诉因反复中上腹部钝痛10余天,加剧8h入院,无黄染,贫血貌,无呕吐、黑便,无发热,无腰痛、血尿,无咳嗽、胸痛,二便正常,既往体健。外院B超提示左上腹腔内探及一形态欠规则的低回声,呈“假肾征”,胃壁厚2.1 cm,考虑胃肠道肿瘤可能。行胃镜检查示胆汁反流性胃炎,肠镜未发现明显异常。笔者所在医院超声检查发现:左中上腹探及一混合性回声,以实性为主,大小约5.6 cm×5.0 cm×2.0 cm,形态欠规则,边界清,内部回声不均匀,内部可探及多发点状强回声,最大约0.5 cm,内部另可探及一个不规则的无回声,大小约1.0 cm×0.5 cm,肿块右侧与腹腔动脉干及肝总动脉紧邻,胰腺、脾动脉位于其后方,呼吸时肿块与肝左外叶存在相对运动。饮水后,可见肿物与胃壁关系较密切,胃浆膜层局部似可见连续性中断。CDFI:其周边可探及少量动脉血流信号,血流频谱:PSV:75.2 cm/s,EDV:39.2 cm/s,RI:0.48。超声诊断为胃肠道外生性间质性肿瘤可能性较大。
手术所见:胰腺体部肿块,大小约5.8 cm×5.2 cm×2.3 cm,浸润脾动、静脉,未浸润下腔静脉、腹主动脉;无淋巴结转移。术后病理结果: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癌,内部伴大片坏死及钙化,浸润血管、胰腺及周围脂肪组织。
2 讨论
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SPT)是一种较为罕见的胰腺肿瘤,Frantz在1959年首先报道此病,2000年进一步描述了该类肿瘤的恶性潜能,一旦发生明确的包膜浸润、血管侵袭或向周围组织浸润均可定义为恶性,称为实性假乳头状癌。SPT的发病率仅占胰腺肿瘤的0.2%~2.7%。好发于年轻女性,中位年龄22岁。肿瘤以体尾部多见,超声表现为包膜完整的多腔性囊实性肿块,依据囊性和实性所占比例不同分为3种类型[1]:①囊性成分为主型:囊壁光滑,实性部分可呈结节样;②囊实性成分均等型:囊实性成分比例大致相等,囊性部分分散在实性结构中;③实性成分为主型:瘤体呈圆形或椭圆形实性结构,单纯囊性或实性较少见[2]。瘤体大多位于胰腺边缘,突出胰腺轮廓之外;胆管和胰管扩张极少见,瘤体与周围组织分界较清晰,周围组织可有受压但很少有侵及现象。此患者以实性成分为主,并中心多发强回声伴后方声影,易误诊为“假肾征”样的胃肠道肿瘤,需要让患者配合呼吸及饮水等来帮助诊断;胃肠道间叶源性肿瘤是一类具有独特病理学特征的肿瘤,不同于典型的平滑肌肿瘤,称为胃肠道间质瘤,除发生于胃外,还可发生于小肠、大肠和腹腔的肠系膜。此患者上腹部实性肿块并其内一不规则的无回声,与胃肠道间质性肿瘤合并坏死表现很相似。壶腹部周围癌包括壶腹部、胆总管下段、十二指肠乳头癌和胰头癌,特点为无痛性进行性黄疸,较小肿瘤即引起胆道阻塞,导致阻塞性黄疸,但此患者病灶靠近胰体部,无黄疸,可排除。所以临床上此类病例应仔细检查并结合CT及胃镜、肠镜等检查以减少误诊。
[参考文献]
[1] 高建津,刘洁华,侯雷. 超声诊断小儿胰腺实性-囊性乳头状肿瘤1例[J]. 中国超声医学杂志,2002,18(5):34.
[2] 庄林. 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的探讨[J]. 中国实用医药,2008,3(36):89-91.
(收稿日期:2011-04-11)
上一篇:新讳疾忌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