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管癌术后,4种观念需转变
食管癌是一种常见的胸外科肿瘤,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食管癌患者的生存期已得到显著延长。然而,实际情况似乎并不乐观。不少食管癌患者虽然成功接受了手术,但术后却因为某些错误观念导致病情加重而过早离世,非常可惜。就此问题,本刊记者近日专程采访了心胸外科专家曹子昂教授。曹教授指出,食管癌患者有4种错误观念需要转变。
观念一:鸡蛋、鸡、海鲜、蟹等“发物”均不能吃,否则肿瘤易复发。
专家观点:“食无禁忌”,营养丰富、均衡是重点。
分析:饮食是食管癌患者术后经历的第一道关。一般建议患者在术后3周左右逐渐过渡到正常饮食,以保证每天有足够的热量供应,促进康复。此外,尽早恢复正常饮食还能保持术后吻合口的通畅,为患者今后的正常进食打好基础。
在临床上,不少食管癌患者因担心“吃较硬的食物会不消化,刀口会长不好”而长期吃半流质饮食,不愿意吃饭、吃肉,更不敢吃蔬菜、水果,只愿意喝汤。今天喝鸽子汤,明天喝甲鱼汤,认为汤有营养,而汤里的肉都弃之不吃。其实,汤里的营养成分很少,100毫升鱼汤里仅含3克蛋白质。长此以往,连健康人都会吃不消,更何况是体质本来就弱的肿瘤患者?还有一些患者,盲目听信传言,把鸡、鸡蛋、海鲜、蟹、动物内脏、鹅等食物都归在“不能吃”的食物之列,把自己的食谱变得很窄,导致营养不良、食欲下降。其实,这种做法并无必要。必须明确:除含有亚硝酸盐、黄曲霉素等致癌物质的食物外,目前还没有一种食物被证实会导致肿瘤复发。食管癌患者术后多吃鸡蛋、鱼类(包括海鱼)是非常有益健康的。
观念二:得了肿瘤,动了手术,就该一直“养”着。
专家观点:尽早让自己成为一个“普通人”。
不少患者及其家属都认为,休息对促进康复很重要,手术以后,班一定是不上了,运动也慢慢再说,每天除了吃,就是睡。其实,这种做法常事与愿违。肿瘤患者术后若整天吃、喝、睡,不运动,不出门,人会变得萎靡不振,心情也会变得低落,非常不利于康复。劝告广大肿瘤患者的家属,别在不知不觉中为肿瘤患者的康复设置障碍,“过度保护”对其有害无益。
曹教授讲了一个真实的故事。他在2001年曾经诊治过一男一女两个肿瘤患者,两人病情相似,但结局却完全不同。女患者生性开朗、乐观。在她手术后的第三天,曹教授去查房,发现她的床上铺满了报表。当时,他很惊讶,便问她在干嘛?那位女患者告诉曹教授说,自己是个财务,这些报表厂里急着要用,这两天一定得赶出来。出院以后,她每次来医院复查都是是自己来的,查完以后,便去上班或去银行办事,风风火火的,像个没事人一样,旁人根本看不出她是一个肿瘤患者。去年,她已经顺利度过了术后第一个5年,肿瘤没有复发迹象,生活过得有滋有味。那位男患者就不同了,自从他得知自己得了肿瘤以后,就变得非常忧郁。手术很成功,术后恢复得也不错,但他出院以后便过起了“与世隔绝”、不是吃就是睡的生活。每次来复查的时候,他都拿着一本小本子给我看,上面密密麻麻地记录着他每天吃了些什么,量是多少,什么时候睡的,睡了多久等生活细节,并不断地问曹教授,“医生,我还要注意些什么,我到底能活多久”之类的话。从他的言行举止中,曹教授明显感觉到他内心的焦虑和巨大的心理压力。结果不到两年,他就因长期抑郁、营养不良导致肿瘤复发而死亡。由此可见,肿瘤患者应努力培养乐观开朗、积极向上的精神,始终把自己当作一个普通人,而不是一个绝症患者来生活,或许能收到意想不到的康复效果。反之,则只会加重病情,加速死亡。
观念三:化疗能杀死癌细胞,所有患者都一定要做。
专家观点:视患者具体情况决定是否需要化疗。
分析:化疗是一把双刃剑,它能杀死癌细胞,但同时也会损伤正常细胞(如白细胞),使患者处于免疫力极度低下的境地。治疗食管癌,目前提倡在手术的基础上,辅以放疗和化疗,单纯化疗无效。食管癌患者术后是否需要化疗,何时化疗,剂量如何,当视患者具体情况,由医生决定。
虽然化疗对杀灭体内残留的肿瘤细胞有一定好处,但由于90%的食管癌、肺癌患者对化疗并不敏感,因此通常建议年轻、体质佳、术后恢复好,或有淋巴结转移的患者接受全程化疗,而年龄在70岁以上或体质很差,不能耐受化疗者,则不主张化疗。临床上,不少肿瘤患者不是死于肿瘤本身,而是死于过度治疗,这点应引起足够重视。
观念四:肿瘤患者一定得吃中药。
专家观点:不反对吃中药,但不应过分迷信。
分析:在曹教授诊治的患者中,99%的人在吃中药。应该说,中药对肿瘤患者的康复有一定好处。我的意见是,肿瘤患者可以吃中药,但有两点必须明确:其一,吃中药不能影响到正常进食,胃口好的人吃些无妨,胃口差的人,则要量力而行,实在吃不下,就别勉强;其二,不要过分迷信中药、偏方能根治癌症的说法。没动手术者,千万不要奢望能靠吃中药把肿瘤“吃掉”。做过手术者,应当在正规治疗的基础上辅以中药治疗,一旦发现自己可能存在肿瘤复发或转移迹象,一定要尽早去医院就诊。
下一篇:克林顿的声音缘何嘶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