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对干旱,国外有何高招?
强国。那么,以色列是如何克服干旱少雨、沙漠化及恶劣气候等一系列不利条件的呢?
以色列节水农业的成功经验主要包括建设国家输水工程,解决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问题。以色列北部水资源占80%,可供浇灌的面积仅占35%;南部干旱区水资源占20%,而需浇灌面积占65%。因此,以色列十分重视输水工程建设,第一项工程是用直径为1.68米的输水管道将位于以色列中部的“亚空”河水引到南部的内盖夫沙漠地区,年输水量为1亿立方米。第二项工程是1964年完成的国家“北水南调”工程,每年输水量是4亿立方米。调用的水来自以色列北部的加加利湖,此湖低于海平面200米。他们把水抽到海拔150米的高度,以此高度流到沿海地区,沿途再抽到内盖夫沙漠地区,发展浇灌农业。
此外,以色列还大力普及节水浇灌技术,提高浇灌水的利用效率。在以色列,浇灌用水从水源地到农田的各环节都采取相应的节水措施,组成一个完整的节水浇灌技术系统,包括水资源优化调配技术、节水浇灌工程技术、农艺及生物节水技术和节水管理技术,其中节水浇灌工程技术是该技术系统的核心。以色列的节水工程浇灌技术堪称世界一绝,节水装备已出口到很多国家。
以色列议会于1955年制定并通过了《水法》,目的是对全国有限的水资源进行合理开发和有效管理,为经济发展提供保障。以色列《水法》规定,全国境内的所有水资源都属国家所有,必须专门用于国家经济建设需要和居民生活需求,并设立水利委员会为全国水资源管理的专门机构,负责制定水政策、发展规划、用水计划和供水配额,以及水土保护、防治污染、废水净化、海水淡化等有关水资源开发与管理的具体工作。每年水利委员会要把75%的用水配额分配给农业经营者,用于农田灌溉。然后由委员会的理事会根据农业生产中各种农作物,如蔬菜、花卉和水果种植的不同用水量,制定出不同的用水分配定额。
巴西
巴西境内有亚马逊、巴拉那和圣弗朗西斯科三大河系,水力资源丰富,拥有世界18%的淡水。看似巴西不会受到干旱的侵袭,然而,我们详细翻看巴西地图就会发现,巴西东北部地区约有155万平方公里被标为暗红或淡黄色,这一地区属热带半干旱气候,全年大部分时间处于旱季,是巴西较为干旱的地区,不仅正受到荒漠化的侵蚀,还极易造成粮食的减产。
巴西政府对待旱灾的整体措施是以保护管理为基础,增加旱地作物,合理利用水资源。具体通过实施“与半干旱地区共同生活计划”等,推广先进的灌溉技术、加强修建地下蓄水池、建立地下管道滴灌系统等。巴西干旱管理的总趋势是由过去被动的应急抗旱和危机管理模式向主动的风险管理、资源可持续利用和环境生态保护方面发展。
巴西致力于东北部地区荒漠化的控制,实施“半干旱地区共同生活计划”。巴西首先对全国所有荒漠化地区进行综合的环境调查和评估,为制定切实可行的措施提供了依据。数百名环保调查人员,其中大部分是环保志愿者,用一年时间跑遍了巴西大地,摸清了荒漠化的主要地区及其成因。以此为根据,巴西政府制定了以实现经济、社会、资源、环境和人口协调发展为目标的“防治荒漠化全国行动规划”,为荒漠化的防治奠定了基础。
虽然巴西东北地区常年高温,气候干旱,缺少雨水,但该地有圣弗朗西斯科河和巴纳伊巴河两条水量丰沛的大河。为充分利用宝贵的水资源,巴西政府建立了两河管理委员会,对河水进行综合调控,并以经济手段进行管理。有效用水、不浪费水和灌溉用水不破坏环境是委员会调水的三大原则。此外,为了调节水量,巴西在荒漠化地区大兴水利,建立了中小型水库,使水资源得到有效保护和充分利用。
面对旱灾,巴西建立了一整套完善的农业救助体系,通过国家家庭农业供给计划和旱灾补偿制度帮助农民抗击旱灾。在发生严重旱灾时,政府及时发放旱灾补偿金,帮助农民减少损失,让农民来年能够继续耕作。此外,巴西还注重加强干旱防灾减灾国际合作,注意引进国外治理旱灾的先进方法。
通过对美国、以色列、巴西应对干旱经验的展示,我们发现,这三个国家具有一定的共性:首先,他们无一例外地高度重视发挥政府在应对干旱方面的作用;其次,他们均大力兴建水利设施以满足灌溉及生产生活需要;再次,他们不约而同地采取了技术尤其是节水灌溉技术应对干旱;最后,他们均十分重视发挥制度的作用。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面对当前日趋严重的旱情,我们可以充分借鉴美国、以色列、巴西的成功经验。一方面,政府要充分发挥自身作用,调动一切可控资源投入到抗旱救灾中来;另一方面,社会各界要加大投入,加强水利设施工程建设,大力研发、推广包括节水灌溉技术在内的先进技术;此外,政府还应当建立健全抗旱立法及旱灾保险机制,从制度上保障农业持续稳定发展。我们相信,只要发挥社会各方的联动效应,打出应对干旱的“组合拳”,我们就一定能够夺取抗旱救灾的最终胜利!
上一篇:六则
下一篇:探究桥梁施工中悬臂挂篮技术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