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植物绿化过程中若干问题初探
摘要:本文从苗木采购、园林植物配置、园林植物的养护管理3个方面阐述了园林植物绿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最后论述了走可持续的园林发展道路,须摒弃农药万能的思想。
关键词:园林绿化;配置;养护管理;农药万能
随着我国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到处可见的生活垃圾、生产废物,不仅污染了环境,更重要的是我们的生存环境的遇到了极大的危机与挑战。因此我们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也开始注重保护自然生态环境、并仿造自然环境。绿化作为主要的手段,在全面改善人类的生存环境,促进生态平衡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在有“园林之母”之称的中国,园林绿化是一个古老的课题。“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这是千百年来园林绿化所要追求的终极目标,也是它的本质属性。我国现代园林正处于一个快速发展阶段,因此有很多园林绿化建设机制亟待完善。笔者一直从事园林绿化工作,也走访过靖江市大多数生态园林,现将它们在园林绿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做一初步探讨。
1 园林绿化几大重要问题
1.1苗木采购是源头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园林绿化是一个长期工程。园林植物要产生景观效益,短则5~10年,长则30~50年。因此要实现立竿见影的效果,使园林建设的成果更快地为人类服务,苗木购买、大树移植便成了园林建设的大趋势。随着交通工具的发展,花草树木的跨市、跨省交易也日渐平凡,这也带来了很多的问题。
国家大力提倡生态环保,各地争创国家园林城市,在这些大背景下,苗木交易日渐成为了比较谋利的行业。“以坏充好”。“人情交易”,“拿回扣”这些现象也屡见不鲜。再加上园林工作人员对购买的苗木质量验收不严格,使得烂根苗木、携带病虫害苗木、有严重损伤的苗木进行栽植。花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对其进行救治,也会长期处于生长缓慢、叶片偏黄、易遭病虫害侵染的“亚健康”状态。
2011年,笔者还没调入牧城公园工作。原单位上级部门采购的一批胸径在15cm左右的大桂花树集体枯黄烂死,直接经济损失达十数万元。经专家鉴定,该批桂花树在移栽之前,根茎部位已经受伤,由于桂花生根能力强,再加上一些外部因素,1年以后才慢慢烂死。因此,采购是源头,如果源头出了问题,即便是再出色的园林绿化师,也将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无本之木”又怎能枝繁叶茂、绿树成荫?
2 园林植物配置是基础
园林植物的配置是指按植物生态习性和园林布局要求,合理配置园林中各种植物(乔木、灌木、花卉、草皮和地被植物等),以发挥它们的园林生态功能和观赏特性。由于地域差异,环境因素、种植目的不同,园林植物配置方式千变万化,但要力求体现景观效益和生态效益相适应,经济效益与自然效益相协调。根据这一原则,充分了解各植物生物学、生态学规律,以及其它生物的习性,科学合理地选择搭配植物,使其处在一个和谐共存,群落稳定的自然系统当中。依靠自然的力量,植物与植物,植物与害虫,害虫与天敌维持一个动态的平衡。在这一系统当中,因势利导地进行绿化工作,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桃、梅与梨相距太近,会导致梨小食心虫的大量发生;而常绿和落叶树的间隔配植会有效阻止病虫害的蔓延。很明显,前者治理难度明显重于后者。所以说,园林植物的配置是基础。
笔者走访了靖江市生祠镇高效农业示范区10多家生态园,发现园林植物的配置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2.1重感觉,轻科学
2.1.1违背自然规律,强行配植。在树种选择上,往往凭一些人的个人喜好和主观臆断,不惜花费大量人力财力,将不是本地域生长,也不适应本地气候环境的园林树种,和本地植物强行配植。由于野生植物、外来(外地或外国)的植物适应本地的自然环境和栽种条件需要经过引种驯化,而一些园林又缺乏这一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违背自然规律,强行配植,破坏了原来稳定的生态群落,加大了养护管理的难度,更甚者,还会加剧外来生物入侵的风险。不仅不能取得预期的景观效果,还会适得其反。
2.1.2在园林建造之前,缺乏科学合理的规划设计。造成栽哪建哪,建哪移哪,重复移植,过度移植,胡乱搭配的局面。有关人员也忽视了植物的生物、生态学规律,把美感或者经济效益当做园林植物规划布局的依据。根据高斯原理,在一个稳定的环境内,2个以上受资源限制的,但具有相同资源利用方式的物种,不能长期共存在一起,也即完全的竞争者不能共存。植物是个生命有机体,种群间的相互作用、相互竞争无时无刻不在发生。有些能“共同繁荣”,有些则“两败俱伤,你死我活”。笔者走访时发现一些园林采用外圈白杨树和内圈银杏树组成的防风带,白杨和银杏同为喜阳植物,两者一起配植,会造成相互竞争的阳光的局面,由于白杨树生长周期短,长势快,在于银杏竞争过程中会处于优势地位。这就造成南面背阳银杏较北面向阳银杏长势慢。南北树势不整齐,影响了景观效果。某园林以果树为特色,开辟了一块果品采摘区,为了吸引眼球,打出了“南树北移冬结果,天下果树汇一家”的旗号。众所周知,果树之间的相克现象很多,例如,苹果与梨混栽,梨树上的锈病病原体,就会很容易传播到苹果树上,使苹果发生锈病;桃树的残根会产生大量毒性很高的化学物质,能抑制其它果树根系的呼吸作用,并直接杀死其它果树幼根。该园林盲目将各种果树进行混种,甚至于将不同地域、不同季节的果树全部囊括进来,无视客观规律,自信能通过技术手段解决所有问题,只能适得其反。
2.2重速生树种,轻乡土树种
乡土树种是指在当地广泛分布,长势旺盛,能很好地适应当地自然气候条件的树种。乡土树种生命力强,抗逆性好,易形成稳定的生态群落,能够有效地防止病虫害发生,便于养护管理。因此,园林植物配置应该以乡土树种作为主基调,搭配种植其它树种。但在调查时发现,乡土树种反而成了点缀,零星散落在园子四周,难见成片树林。取而代之的是具有良好经济效益的速生树种。乡土树种正在逐渐减少和日益贫乏。笔者认为有两个主要原因。
第一,园林设计者或管理者的主观因素,喜欢标新立异。认为乡土树种太常见,缺乏新奇感,不能形成特色。其实,他们不了解乡土树种与外来树种相比,具有无与伦比的生态优越性。
第二,一些生态园林采用的是复合经营模式,不仅能为游客提供美轮美奂的景色,而且也是苗木生产交易的场所。乡土树种没有良好的市场环境,大多数经济效益不高,在利益驱动下,不得不将其放弃。而速生树种,生长速度快,周期短,材料用途广泛,具有很好的实用价值和经济效益。因此,速生树取代乡土树,成为了园林植物配置的首选树种也就不足为奇了。
我国城市化进程中,很多古建筑被破坏,古房屋被摧毁。取而代之的是千篇一律的高楼大厦。城市没有了文化底蕴,丧失了精神内涵。园林植物的配置也是同样,乡土树能够彰显一个地域的文化特色,是该地域的绿色符号。如果我们还不注重对它们的保护,片面引进外来树或速生树,盲目追求效益,结果只能是乡土树种慢慢衰退,直至灭绝。乡土树已逐渐成为“濒危”物种并非危言耸听。
长久以来,香橼作为靖江市的市树,一直深受市民喜爱。很多居民小区里可以看到香橼,农村屋前屋后种植的大多也是香橼。正因为香橼普通,显得稀松平常,所以近年来,香橼有日渐淡出绿化树种范围的趋势。
2011年,原单位因景点改造,急须购买5000棵胸径在3cm以下的小香橼树,我们几乎跑遍了全市所有的苗木基地与生态园林,都不能凑足5000棵的数量。试想,若干年后,当现有香橼一代代死亡,靖江,这个曾经是全国香橼数量最多的城市,要从外地购进香橼,是不是会让人瞠目呢?
综上所述,在园林植物配置上要坚持以乡土树种为主,兼顾景观和经济效益,尊重树木客观规律,科学合理地选择搭配,务求营造一个接近自然,趋于稳定的生态群落。依靠自然的力量,充分利用植物之间、植物与其它生物之间的关系,相生相克,促进植物共同繁荣,实现病虫害的可持续控制。只有这样,后续的养护管理任务才会轻松得多。
3 养护管理是重点
俗话说,“三分载,七分养”,为了使园林植物生长旺盛,枝繁叶茂,必须长期不断地进行养护管理。科学规律的养护管理措施不仅能锦上添花,更能化腐朽为神奇,使原本出现衰败迹象的花草树木重现青春。因此,园林植物的养护管理十分重要。
园林植物种类繁多,形态各异。包括木本植物、草本植物、藤本植物,如各种乔木、灌木、花卉、竹类、地被植物、草坪植物、水生植物及古树名木等。因此,养护管理也要因树而异,不能一概而论。目前园林植物养护管理上出现的问题,集中反映到一个层面上就是——粗放。不顾植物的生态习性、生长规律,单一、粗放式的养护管理贯穿于灌溉、修剪、病虫害防治的始末。
3.1灌溉是满足植物对水分的需要而采取的人工浇灌措施
换句话说,只有当水分缺乏,影响到植物正常生长时才需要补给灌溉。灌溉量也应根据不同的植物和不同的生长期来决定。而一些园林为了一劳永逸,只在灌溉季节简单地进行1次满园喷灌,很显然这是不正确的。一般说来,一些喜干旱植物,如芍药、芦荟、牡丹等,灌溉量小或者无需经常灌溉;生长速度慢的树种灌溉量小;树木栽植年限越长,灌溉量越小;落叶树比常叶树灌溉量小。科学灌溉,不仅能够保证植物的正常生长发育,也是对日渐匮乏的水资源的合理使用。
3.2植物的修剪
植物种类众多,修剪的目的也不尽相同,有的是要体现观赏效果,有的是促进植物生长发育的需要,而有的则是要缓和树势,抑制生长,萌发花芽。再加上自然条件下,树形千奇百状,所以很难形成一个比较完备的修剪技术规范。因此,在修剪过程中往往依靠的是园林工人多年的习惯和经验。对园林植物的保护,园区的美化,景点的构筑,他们功不可没,值得尊敬。但园林植物修剪最容易带着个人感情,特别是一些年轻没有经验的园林工人,不愿意多去了解每种植物的特性,盲目图快、图省事,随意修剪。修剪的基本方法有“截、疏、伤、变、放”5种,应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运用。但笔者在一些园林中调查时发现,5种基本方法中,最常见的是“截”,而且偏向“重短截”。由于修剪方法不当对植物造成的伤害,有些是可以通过2次修剪进行弥补,但有些却是不可逆转,对植物的伤害是永久性的。如对银杏主干上的轮生枝进行重短截,银杏是发芽力强而成枝力弱的树种,被重短截的侧枝先端就不再进行延长生长,来年从剪口周围生出许多丛生弱枝,呈鸡爪状,由于银杏生长缓慢且成枝力不强,很难再养出替补枝,这样的修剪方法破坏了银杏树原有上小下大的树冠及挺拔伸展的自然树姿,造成树形永久畸形。
笔者认为造成盲目随意下剪的原因:第一,缺乏经验,知识积累不够,专业技术水平不高;第二,没有一个完备的修剪技术规范,当然也就不能依此来建立责任人制度,通过奖惩来约束园林工人的主观随意行为。因此,建立一个比较完备的园林植物修剪技术规范乃当务之急。
3.3病虫害的多样性
园林植物品种繁多,为病虫的发生提供了丰富的食源或寄主,也导致了病虫害的多样性。因此,在防治方法上应该根据病虫的种类、发生规律与消长动态,灵活多变的选择防治措施。
众所周知,化学防治使用方便,价格便宜,能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所以,它仍然是防治病虫害的首选。但目前很多人把化学防治当做是唯一的防治方法。有虫就用敌百虫、敌敌畏,有病就用多菌灵治病,简单粗放。化学防治有很多危害,易产生抗性,引起再生猖獗,杀死有益生物,污染环境等等。这些都已是老生常谈、陈词滥调了,但是农药的不合理使用仍在继续。关于此点,笔者在讨论部分还会接着阐述。
实际上。园林植物种类众多,习性各有不同,养护管理工作量繁重,不可能面面俱到。因此,我们在灌溉、修剪、病虫害防治等日常管理中要做到“收放合度”。如何把握这个度,关键是不断地学习和积累经验。
4 讨论
园林绿化是个古老的课题,在新的时代背景下赋予了它新的内涵与内容。就是要走一条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不能因为短暂的绿化效果而忽略生态效益,不能因为眼前的美景而牺牲将来的青山绿水。所以,凡是会给生态平衡带来破坏和导致环境污染的举措和行为,都是和可持续发展相背离的。作为园林工作者要加强园林绿化建设,提高园林绿化水平,但首先要转变的是传统观念,例如农药万能的思想。
不合理使用农药,滥用高毒农药的行为屡禁不止,原因是多方面的,如农药方便、经济、高效,相关部门对农药的监管不力,惩罚力度不够,一些已经明令禁止生产和使用的高毒农药,如甲胺磷,还在市面上大行其道。笔者认为农药万能、农药至上的传统观念根深蒂固才是最关键的。在传统观念中,“农药、化肥、塑料薄膜?三件套必不可少。要使人们摒弃农药万能这类思想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也不是喊几句“要用植物源农药、微生物农药代替化学农药,要遵循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要引入IPM的观念”等等的空洞口号。而是要有充实并让人们信服的理据,还要形成一套完整的方案,并且能将其推广普及,在现实生活中不断地冲击人们的传统观念,直至摒弃并破除。
笔者从2009开始,做了一些工作,把森林健康的概念、有害生物综合治理(IPM)的观念纳入到生态园林中来,综合考虑其它因素,从整体入手,在一个较长的时间段里考量,试图寻找出一个长效持久、少用或者不用化学农药的病虫害防治方案。经过多年的探索,有了初步的成绩,但也遇到了很多困难与阻碍。相信通过笔者的不懈努力,不久的将来会有成果问世。
(责任编辑 荷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