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视转基因作物的研发
杨雅生是创世纪的总裁,同时也是奥瑞金种业的创始人之一,后者2005年在美国纳斯达克成功上市,从而成为中国种子行业第一家在美国上市的企业。创世纪的转基因棉花商业化生产已经进行了13年。中国转基因棉花生产面积380万公顷,约占全国棉花种植面积的70%,这其中约90%的转基因抗虫棉使用的都是创世纪授权的技术。到目前为止,中国转基因作物走向大田的只有棉花一种,创世纪是中国唯一一家拥有转基因棉花核心专利技术的公司。
杨雅生在接受麻省理工《科技创业》记者采访时,谈到自己对转基因农产品研发的认识。
《科技创业》:转基因棉安全么?
杨雅生:创世纪的转基因抗虫棉是转入Bt基因的棉花。Bt是苏云金芽胞杆菌(Bacillus thuringiensis)的简称,转入棉花的Bt基因,经过转录生成的Bt蛋白晶体,对棉铃虫等磷翅目昆虫有特异性的杀伤力。而经过半个世纪的生产应用证明,Bt蛋白晶体对人体安全无害。转基因棉花制造的纺织品是安全的。
《科技创业》:为什么要在中国推广转基因抗虫棉?
杨雅生:农民是转基因抗虫棉种真正的消费者。在长江和黄河流域,如果农民询问到棉花种子是非抗虫的,那么他们是不会购买的。在九十年代中期以前,中国市场上没有抗虫棉,棉花在生长周期中,平均需要喷施15-16次农药。而栽种了抗虫棉后,平均只需要即时喷施1-2次农药。抗虫棉一方面为农民节省了喷施农药的费用、时间、减轻了化学农药对身体的损伤,另一方面,节约数万吨的农药,减轻农药对环境的污染。
《科技创业》:2010年,孟山都、先锋良种在研发上的投入超过销售收入的10%,达10亿美元,而国内种业公司普遍规模较小,且研发资金仅占销售额1%左右,创世纪在研发上投入如何?
杨雅生:在资金数目上,创世纪很难与财力雄厚的国际种业巨头相比,创世纪在2010年的销售额过亿,其中10%用于研发。在2005-2011年间,创世纪投入研发的资金超过5,000万元人民币,并计划今后每年至少投入研发资金1000万元以上,在深圳的研发中心,有超过60名生物技术和育种的研发人员。自筹资金,加上国家和地方政府的转基因专项和其它资金支持,使得创世纪能够维持一支精良的研发队伍。
《科技创业》:为什么重视研发?
杨雅生:一方面是商业原因,一个作物品种的商业生命周期通常只有5-8年,之后就会被其他不断涌现的优良品种所取代。在2015年,现有的转入Bt抗虫基因的专利失效之前,创世纪必须开发出更强效抗虫、品质更为优良的转基因棉花,很幸运,我们已经研发出这样的产品,目前处在安全性评价阶段。另一方面,虽然中国目前的种植模式使得棉铃虫还没有对抗虫棉产生强烈的抗性,但是从技术角度出发,我们必须筛选并研发出杀虫谱更广阔、生物毒性更强的Bt基因。在品种上,创世纪会进一步发展转基因玉米和转基因水稻。转入的基因不仅有抗虫基因,也包括抗除草剂以及抗旱主效基因。
《科技创业》:国家对转基因农产品商业化有着非常严格的管理措施,是否会延缓新产品的上市?
杨雅生:单从技术上会延缓上市,但从公共安全性上,国家对转基因主粮审批的审慎是完全可以理解。水稻、玉米是关系国家命脉的主粮。转基因作物至少需要4-5年的环境释放和生产性试验,才能取得安全证书,之后还要通过几年品种审定过程,才能最终走向市场。
与孟山都等国际种业巨头相比,创世纪在规模和研发实力上都有明显的差距。一旦政策允许外商直接投资转基因种子的生产和研发,对于国内种业公司的冲击非常大。我们有幸获得这样一段时间来发展。同时国家和地方政府配套的巨额转基因重大专项和其它资金,对于创世纪的研发而言是雪中送炭的帮助。
《科技创业》:创世纪会快速上市吗?
杨雅生:创世纪并不着急上市。一方面是创世纪目前更多的转基因技术和产品还在研发阶段,尚未商业化,产品比较单一,我们等待产品商业化后更好的表现。另一方面,创世纪把绝大多数利润投入科研,旨在打造更强的技术平台和基础,以维护企业的长久发展。
上一篇:林业病虫害发生原因及防治策略
下一篇:土壤污染研究现状及防治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