蔬菜质量安全风险研究
蔬菜产业是农业中的重点产业,有着悠久的发展历史,长期以来蔬菜产业在农村经济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在保障城市蔬菜供应和帮助农民致富方面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蔬菜消费已逐步由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消费者不仅要求数量充足和周年供应,而且更加关心蔬菜的质量安全,因此,蔬菜在生产过程中除了承担富裕农民、保障城市居民供应的功能外,还应确保质量安全,但是目前农药残留成为制约蔬菜质量安全的瓶颈。近年来,蔬菜质量安全事件屡屡发生,“舌尖上的安全”已经成为社会各界高度关注的焦点问题。2013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强调,要用最严谨的标准、最严格的监管、最严厉的处罚、最严肃的问责,保证农产品质量和食品质量的安全[1]。因此,蔬菜质量安全问题在当前显得十分重要和紧迫,如何确保蔬菜安全生产和消费已经成为蔬菜产业发展过程中的重要方面,蔬菜产业的发展应由数量增长型向质量提升型转变,确保老百姓“菜篮子”的质量安全。
1 北京市蔬菜生产现状
蔬菜产业是北京发展都市型现代农业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1988年国务院批准组织实施“菜篮子工程”以来,经过多年的发展,北京市蔬菜产业已经具备了较好的发展基础,生产基础设施不断提高,新的栽培技术得到广泛应用,蔬菜品种比较齐全,综合生产能力不断增强,为保障首都“菜篮子”的供应发挥了重要作用。
截至2012年,北京市蔬菜全年播种面积6.41万hm2,其中设施蔬菜播种面积3万hm2,到2015年菜田总面积将达到4.67万hm2[2-4]。目前,北京市的设施蔬菜主要分布在大兴区、通州区、顺义区等区县,主要包括温室、大棚、中小棚,其中温室占蔬菜设施总面积的70%左右。据统计,目前北京市进行蔬菜种植的共有145个镇1881个村。667m2以上的菜地共计7507块,主要分布在大兴、通州、顺义和房山4个区县,占全市播种面积的78%左右。“千亩村”共计87个,分别为大兴区28个,通州区25个,顺义区21个,平谷区4个,延庆县3个,房山区3个,密云县、昌平区、丰台区各1个。“万亩镇”共计14个,分别为大兴区的庞各庄镇、榆垡镇、礼贤镇、魏善庄镇、采育镇,房山区的琉璃河镇,顺义区的杨镇和北务镇,通州区的马驹桥镇、宋庄镇、于家务回族乡、张家湾镇、漷县镇和永乐店镇。大兴区蔬菜种植面积居京郊各区县的首位[5]。
近年来,北京市通过蔬菜品种引进与选育,加快了特菜、小品种蔬菜以及专用品种的引进、示范和推广,加快了品种的更新换代速度。据统计。北京市蔬菜品种总数为140余种,常年种植品种30余种;当前栽培的主要品种为果菜类、叶菜类、根茎类、食用菌和其他,其中果菜类蔬菜面积约占22%,叶菜类面积约占49%,根茎类面积约占6%,食用菌面积约占4%,其他约占19%。全市不同区域的主栽品种根据其气候条件和土壤类型而有所不同,其中大兴区和顺义区主要为蔬菜和西甜瓜,通州和房山主要为蔬菜和食用菌,延庆、密云、怀柔主要为冷凉蔬菜。主要蔬菜品种做到了早、中、晚熟配套,耐寒及耐热品种配套,春秋季品种配套,实现了周年生产、周年供应[6]。从全市不同月份的生产供应来看,北京市蔬菜生产供应周期主要集中在6-7月份,11月份达到全年供应量的峰值。
2 北京市蔬菜来源
北京市蔬菜来源分为北京本地自产蔬菜和外埠蔬菜,从农产品批发市场调查的数据显示,北京市蔬菜主要依靠外省市供应,自给率比较低。全年本地蔬菜市场供应比例在10%左右,外埠蔬菜来源地相对集中,总体形成以北方蔬菜供应为主,南方蔬菜供应为辅的格局[7]。外埠蔬菜主要包括河北、山东、辽宁、海南、广东、云南等地。随着季节变化和气温降低,北京蔬菜供应地由北往南逐步转移,“南菜北运”的比例有所增加。1-3月份来自南方4省(广东、广西、海南、云南)的蔬菜所占比例为10%~20%,6、7月份则不足1%,12月份来自南方4省的蔬菜比例再次增加。据监测调研,在北京蔬菜供应地中,河北、山东所占比例最高,分别为39%和23%,天津为4.5%,随着京津冀一体化的逐步推进,河北在北京市蔬菜供应保障方面将起到更加重要的作用。由于北京市蔬菜自给率偏低,蔬菜供应主要以外埠基地为主,因此北京市蔬菜质量安全风险主要为输入型风险,外埠蔬菜的质量安全将直接影响北京市蔬菜的质量安全状况。
3 蔬菜质量安全状况
为确保“菜篮子”质量安全,2001年农业部提出了“无公害食品行动计划”,首先对北京、天津、上海、深圳4个城市开展蔬菜质量安全例行监测,随后不断扩大例行监测的范围和品种,目前例行监测已扩大到37个城市,监测品种主要涉及茄果类、甘蓝类、白菜类、绿叶类、豆类、瓜类、根茎类等7类蔬菜,检测的蔬菜品种包括芹菜、大白菜、花椰菜、菜心、叶用莴苣、韭菜等20余个,农药检测参数由最初的农药残留13项增加到22项,再增加到50项,2014年在原有基础上又增加了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烯酰吗啉、虫螨腈、咪鲜胺、嘧菌酯、二甲戊乐灵、噻虫嗪、氟啶脲,农药残留检测参数达到58项。随着农业部“无公害食品行动计划”的不断实施,我国蔬菜质量安全保持总体平稳、逐步趋好的发展态势,2013年农业部例行监测的37个城市的蔬菜抽检合格率为96.6%,较2009年提高了1.9%[8-9]。
通过对各地监测结果的比较可以看出,近年来农药残留超标前几位的蔬菜依次为韭菜、芹菜、普通白菜、豇豆、甘蓝、菜豆、茄子等,其中容易引起蔬菜农药残留超标的5种农药依次为毒死蜱、克百威、多菌灵、三唑磷、氟虫氰等。从不同种类蔬菜看,叶菜类蔬菜农药残留超标率明显高于其他种类蔬菜,同时豆类蔬菜农药残留率相对较高[10-12]。
作为首都,北京对蔬菜质量安全非常重视,为提高蔬菜质量安全,北京市每年定期开展产地蔬菜质量安全抽样检测,重点对全市13个区县的蔬菜生产基地、农民专业合作社、个体农户、生产加工配送企业及蔬菜批发市场等进行抽样,虽然蔬菜农药残留超标率近年来略有下降,但是蔬菜中农药残留超标现象仍然存在,蔬菜生产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风险隐患,如何提升蔬菜质量安全,促进蔬菜产业的健康发展仍然是当前面临的重要问题。
4 提升蔬菜质量安全的建议
根据蔬菜质量安全状况、蔬菜产业的发展情况以及蔬菜的主要来源及分布,为提升北京市蔬菜质量安全,在实际工作中建议开展以下几方面工作:
4.1 加快筛选农药残留超标率较高的化学农药的替代产品
近年来在蔬菜质量安全抽样检测中,农药毒死蜱具有较高的检出率和超标率,是导致蔬菜农药残留超标的主要原因之一[13-14]。根据北京市蔬菜抽样检测结果显示,由于使用农药毒死蜱造成蔬菜农药残留超标的样本数占超标样本总数的31%。随着国家对高毒农药的禁用,部分中毒、低毒农药的使用量和使用次数增加,作为一种高毒农药的替代产品,毒死蜱已成为有机磷类杀虫剂的主导品种。毒死蜱最早是由美国陶氏公司发明并于1965年在美国登记开始使用,是一种广谱性杀虫剂,适合于无公害蔬菜生产,属于低毒农药,但是其具备有机磷农药的共性,即不易降解、安全间隔期长等。蔬菜大多生长周期较短,在选用中低毒农药时为达到明显的防虫杀菌效果,菜农容易超次、超量使用农药,从而造成蔬菜农药残留超标。目前,已有美国、新两兰、南非等多个国家禁止使用农药毒死蜱[15]。为进一步提高蔬菜的质量安全,相关部门应尽快筛选一些低毒、残留少、选择性强、用量少、使用成本低的生物农药和植物源农药,来替代毒死蜱这种安全间隔期长、易造成蔬菜农药残留超标的化学农药。
4.2 抓好“千亩村,万亩镇”重点区域的蔬菜安全生产与质量监督管理
目前,北京市的蔬菜生产主要集中在大兴区、通州区、顺义区和房山区的14个万亩镇和87个千亩村,因此要想提升北京市产地蔬菜质量安全,应做好这些重点区域的蔬菜质量安全生产和监督管理工作。对于“千亩村、万亩镇”的蔬菜生产应推行“科技人员包村入户”措施,科技人员定期驻点指导农民生产,帮助农民了解蔬菜的主要病虫害和农药的使用技能,使农民完全掌握操作技术规范。通过科技人员包村入户,了解农民对蔬菜种植技术的掌握情况以及对培训内容、方式的需求,同时引导农民采用先进的农业技术,指导农民科学生产,推动农业技术进村入户。通过科技人员进村入户,有针对性地开展培训指导,创建一批规模化的典型户,辐射带动周边农户,充分发挥科技示范户在农技指导作用上的影响力。
4.3 建立农药连锁配送服务体系,促进农药市场健康发展
逐步在北京市各区县建立蔬菜基地农药连锁配送服务站,通过农药连锁配送体系搭建农药生产企业和经营部门之间的平台,在农药连锁配送体系中,以各区县植保站作为技术后盾,针对农药使用上存在的问题进行及时解答,转变过去“卖药的不负责技术,负责技术的不卖药”的情况。农民种植的农作物出现病虫害,到连锁配送站后,销售人员针对病虫害的情况介绍病虫害的防治知识以及应使用哪种农药进行预防,农药连锁配送服务站的建立,从侧面解决了农药经营者缺乏必要专业知识的难题。
此外,通过农药连锁配送体系的不断完善,农药质量也将得到进一步的保证,从根本上减少使用劣质农药的现象。农药购进有了保证,从而保证了农民使用农药的质量,避免了假农药坑农、害农事件的发生。同时,通过农药连锁配送模式还可以进一步推广高效、低毒的农药品种,蔬菜在生产过程中选用安全、低毒、高效的农药,可降低农药的使用量,减少作物抗药性的产生,最大程度地保护农业生态环境,保障蔬菜的质量安全。
4.4 开展蔬菜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的应用与研究
蔬菜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即通过优化集成生物、生态、物理等技术并限量使用化学农药,达到安全控制有害生物的行为过程。在蔬菜生产过程中应尽量减少农药的使用,开展蔬菜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的应用与研究。目前,蔬菜病虫害全程绿色防控技术主要有无病虫育苗、产前消毒预防、产中科学防控、产后残体无害化处理几个方面,重点包括全园清洁、无病虫育苗、土壤消毒、产中综合防控和产后蔬菜残体无害处理。根据不同的蔬菜品种和病虫害的主要种类,具体推广了生物农药、物理隔离、理化诱控、天敌昆虫、植保器械和精准施药等20多项核心技术。应重点加强这些核心技术的应用与研究,通过在蔬菜生产中推广这些绿色防控技术,可以有效控制农药的超标使用,遏制农药的面源污染。
同时,黄板、杀虫灯、性诱技术等不用药技术降低了生产过程中的用水量,生产环境湿度的降低可以减轻病害的发生,进而减少农药的使用。蔬菜生产过程中,应将杀虫灯、性诱剂、色板、防虫网和高效低毒农药的使用有机结合起来,既可以提高病虫害的防治效果,又可以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次数和使用量,从而保护生态环境和提升蔬菜质量安全:
4.5 避免蔬菜在储藏、运输环节受到二次污染
2013年国家对食品安全监管体制进行了调整,监管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农产品进入批发、零售市场或生产加工企业之前由农业部门负责监管,进入之后南食药部门负责监管,相比过去,农业部门增加了收储运的监管。针对蔬菜行业的质量安全,在蔬菜的储藏、运输环节中可能会存在非法使用防腐剂、保鲜剂等来延长蔬菜保鲜、保质期的现象,这无疑给蔬菜质量安全带来了产后二次污染的风险,因此,农业部门应进一步研究蔬菜产后的贮存、保鲜处理等管理措施,这对于提升蔬菜质量安全也是十分必要的。
4.6 强化批发市场监测,严把准入门槛
由于北京市蔬菜自给率低,主要以外埠供应为主,因此要想提升蔬菜质量安全,必须强化批发市场监测,严把准入门槛。蔬菜市场应严格落实索证索票制度,蔬菜经外埠进入北京市批发市场,应提供外埠出具的销售凭证或产品质量证明,并对产地、品种、数量等信息进行登记备案;同时,蔬菜生产基地应按照有生产记录、有质量检测、有产地证明的原则实行蔬菜产地准出制度,通过蔬菜产地准出和市场准人,形成从农田到市场全过程的蔬菜质量安全可追溯制度,进而强化蔬菜生产者的安全责任意识。
参考文献
[1]新华网,习近平主席在2013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的讲话[EB/OL].[2013-12-25].http://jingji.cntv.cn/specia1/2013ncgzhy/.
[2]北京市统计局,国家统计局北京调查总队.2013北京统计年鉴[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3.
[3]巩峥.保住并种好70万亩菜田[N].北京日报,2012-03-16(8).
[4]苗润莲,蔚晓川,张红.北京市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现状分析及对策建议[J].北京农业,2010(9):9-10.
[5]韩玉芸.北京市大兴区蔬菜质量安全状况调查报告[J].北京农业,2012(8):207-208.
[6]王永泉.北京市蔬菜产业化研究[D].北京:中国农业大学,2004.
[7]赵友森,赵安平,王川.北京市场蔬菜来源地分布的调查研究[J].中国食物与营养,2011,17(8):41-44.
[8]陈晓华.2014年农业部维护“舌尖上的安全”的目标任务及重要举措[J].农产品质量与安全,2014(2)D3-7.
[9]李涛.我国蔬菜质量安全现状与对策分析[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0,21(6):18-19.
[10]邓波,王珊珊,陈国元.2007-2011全国蔬菜农药残留状况规律分析[J].实用预防医学,2013,20(2):253-256.
[11]黄月香,刘丽,培尔顿,等.北京市蔬菜农药残留及蔬菜生产基地农药使用现状研究[J].中国食品卫生杂志,2008(4):319-321.
[12]叶雪珠,赵燕申,王强,等.蔬菜农药残留现状及其潜在风险分析[J].中国蔬菜,2012(14):76-80.
[13]赵宇翔.市售蔬果中毒死蜱农药残留风险评估的研究[D].上海:复旦大学,2009.
[14]薄福宝,王红霞,张慧,等.呼和浩特地区市售蔬菜农药残留现状研究[J].疾病监测,2009,24(6):462-464.
[15]施华.多国禁限用毒死蜱[J].北京农业,20,2(16):53.
上一篇:水稻种植中病虫害的科学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