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药对银耳生长发育的影响及残留情况分析
对照,每处理重复3次;拌匀后进行装袋(装料量为每袋干重600 g[8])、常压灭菌,分别在灭菌前和灭菌6、12、18、24、30 h取样,烘干备用。样品送交福建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检验检疫技术中心检测,检测方法:480 g/L毒死蜱、25 g/L溴氰菊酯、20%甲氰菊酯、10%氯氰菊酯、10%联苯菊酯5种农药采用GB/T5009.146-2008标准[9], 480 g/L毒死蜱、80%敌敌畏采用GB/T5009.145-2003标准[10], 50%多菌灵、70%甲基托布津采用GB/T20769-2008标准[11],计算不同处理农药的降解率。
降解率%=(灭菌前测定农药含量-灭菌后农药含量)÷灭菌前测定农药含量×100%
1.4农药拌料处理
1.4.1拌料处理对子实体农药残留的影响
将供试的8种农药分别设置500、1000、2000 mg/kg(制剂量/培养料干重),各有效成分见表格,以不添加农药的培养料为对照,每处理10个菌筒(单袋培养料干重约为600 g)。将农药溶于水中,然后与其它培养料拌匀,按王巧敏介绍栽培方法,进行装袋、灭菌、接种、栽培管理[8]。出菇后按不同处理分别采收子实体,干燥、保存,干样送至福建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检验检疫技术中心检测残留量,采用方法及仪器同1.3。
1.4.2拌料处理对子实体生长发育的影响
药剂设置与处理同1.4.1,在银耳生产过程中,观察菌种萌发、菌丝生长,子实体外观形态、颜色,统计产量等,分析不同处理对银耳生长和发育的影响。
1.5农药喷施处理
1.5.1子实体发育阶段喷施农药对农药残留的影响
由于目前食用菌上尚无明确的农药喷施标准,参照《农药合理使用准则》(GB/T8321.1-8321.7)[12]公布和规定了农药的剂型、浓度、适用的作物、推荐使用剂量、使用次数、安全间隔期等数据,设计了本试验的喷施方案。分别设计3个施药剂量1000、2000、4000 mg/L,各有效成分见表格,设计喷水量为30 mL。
4个处理分别为:
A: 原基刚形成时喷药1次(10月9日),20 d后采收(10月29日);
B:原基形成后10 d喷药1次(10月19日),10 d 后采收(10月29日);
C:原基刚形成时喷药1次(10月9日),间隔5 d后第2次喷药(10月14日),15 d 后采收(10月29日);
D:原基形成后10 d喷第1次药(10月19日),间隔5 d后第2次喷药(10月24日),5 d 后采收(10月29日)。
每个小区面积为0.5 m2,摆放菌筒数为5个,每种处理设3个重复小区。按文献[8]进行出菇管理,出菇后保存及检测方法同1.3。
1.5.2喷洒农药对子实体生长的影响
参照1.5.1的药剂设置与处理和栽培管理方法等进行试验,观察银耳菌丝生长发育、子实体外观形态、颜色,统计产量等,分析农药处理对银耳生长和发育的影响。
温志强,等:农药对银耳生长发育的影响及残留情况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常压灭菌对农药消解的影响
八种农药残留检出限均为0.01 mg/kg, 检测回收率在73.86%~88.88%之间,符合农药残留测定要求。
常压灭菌对农药消解的影响见表1, 8种农药在高温灭菌后在培养料中降解速度由低到高分别为10%联苯菊酯、10%氯氰菊酯、20%甲氰菊酯、25 g/L溴氰菊酯、50%多菌灵、480 g/L毒死蜱、70%甲基托布津、80%敌敌畏。
2.2农药拌料处理对子实体农药残留的影响
经农药拌料处理的银耳干品中农药残留量检测结果见表3,其中80%敌敌畏对农药残留影响最小,3个浓度处理的银耳干品中均未检测到农药残留。480 g/L毒死蜱对残留影响最重,3个处理浓度和空白对照菌袋中的银耳干品中的残留量分别为0.33、0.42、0.39、0.27 mg/kg(均已经超出食用菌无公害检测的残留限量0.05 mg/kg的指标)。50%多菌灵和70%甲基托布津两种杀菌剂进行拌料处理,均造成银耳菌丝无法生长,无法长出子实体,从而无法测定残留量。
2.3农药拌料处理对银耳生长的影响
供试的6种杀虫剂的各浓度均对银耳生长无明显的不良影响;无论是菌种的萌发、菌丝生长和子实体的形态、颜色及产量等方面均正常,与对照比较无显著差异。而供试的两种杀菌剂50%多菌灵和70%甲基托布津对银耳生长发育影响极大,3个处理浓度均造成银耳菌丝生长停滞、不出耳。
2.4喷施农药对银耳子实体残留的影响
银耳接种后第13天进入子实体发生阶段,第14~19天为耳芽发生期,第19天开始进入子实体发育期,第35天进入成熟期。检测结果见表4,在银耳子实体阶段喷施80%敌敌畏,在子实体内均未检出。残留量喷施480 g/L毒死蜱的子实体,残留量较高,所有处理和对照均超出了最大限量标准。喷施20%甲氰菊酯的子实体,所有处理的子实体的农残量均超出限量标准。其它3种菊酯类杀虫剂随着喷药次数和喷药的间隔期缩短,农药残留量出现增加的趋势。喷施10%氯氰菊酯后间隔15 d和 20 d,均未检出农残量;而间隔期低于15 d,仅喷浓度50 mg/kg 1次处理未检出残留外,其余处理残留量均在5.5 mg/kg以上。喷 10%联苯菊酯浓度100 mg/kg 1次或2次,在间隔15 d以上未检测到残留量外,其余处理残留量均高于0.05 mg/kg。各处理25g/L溴氰菊酯制剂的子实体残留量未超出日本残留量最大限量标准,但会超出欧盟和我国无公害食品残留量的最大限量标准;待原基形成后10 d, 子实体长到1/2大小时喷施,残留均超出最大限量标准。在耳芽刚形成时,喷施50%多菌灵和70%甲基托布津两种农药,会导致不出耳,无法测定残留量;原基形成后10 d,子实体长到1/2大小时喷施,残留量极高,均超出农残最大限量标准多倍。
2.5农药喷施对银耳子实体生长的影响
在银耳子实体阶段以不同方式喷施农药对银耳子实体生长的影响结果显示,供试的8种农药中,2种杀菌剂50%多菌灵和70%甲基托布津对银耳生长发育影响极大,供试的3种浓度若在耳芽刚形成时喷施,均会导致不出耳;若在原基形成后10 d(子实体发育至1/2大小)时喷施,则会造成银耳子实体畸形或腐烂。供试的6种杀虫剂3种供试浓度无论在原基刚形成时或在原基形成后10 d(子实体发育至1/2大小)时分别喷施,对银耳子实体无不良的影响,其形态、颜色及产量等方面与对照比较均无明显的差别。
3 小结
供试的两种杀菌剂50%多菌灵和70%甲基托布津是广谱性杀真菌剂,在实验范围内,无论是拌料处理或在子实体阶段喷施均对银耳的生长发育造成损害,导致菌丝不生长、不出耳或子实体畸形或腐烂,而且农药残留超标。
毒死蜱是有机磷杀虫剂,在银耳子实体中残留量高,无论是拌料或子实体阶段喷施均会造成一定的残留量;本研究中即使不使用,对照组的银耳子实体的毒死蜱残留仍超标,原因可能是原料中残留毒死蜱或是喷水受到毒死蜱污染,需要进一步探明。
敌敌畏是挥发性强有机磷杀虫剂,常压灭菌后培养料几乎没有存留,拌料处理无药效;子实体阶段喷施,供试的各种浓度均未检测到其残留量,且对银耳生长发育无显著不良影响。
4种菊酯类杀虫剂,由于20%甲氰菊酯的最大限量无标准,按照日本和欧盟标准对未制定最大残留限量标准的农业化学品在食品中的残留制定统一标准为0.01 mg/kg,均超标;而供试的其它3种菊酯类杀虫剂(10%联苯菊酯、10%氯氰菊酯、25 g/L溴氰菊酯)若在银耳原基形成初期使用,安全间隔期不低于15 d。由于菊酯类药剂持效期相对较短,接种后发菌前期虫害发生少,所以用于拌料处理无明显作用。
参考文献
[1]彭卫红,王勇,黄忠乾,等. 我国银耳研究现状与存在问题[J]. 食用菌学报, 2005, 12(1):51-56.
[2] 丁湖广.银耳生物学特性及栽培技术(七)——银耳生产主要病虫害防控及栽培失败原因分析[J].食药用菌,2013,21(5):277-281.
[3] 潘丽歌,何培新,武晓瑞.银耳好食脉孢霉分子鉴定及敏感药剂初筛[J]. 北方园艺, 2012, (15): 171-173.
[4] 陶佳喜,王宝林,蔡三元,等.鄂东大别山地区银耳栽培主要病虫害及其防治技术研究[J]. 微生物学杂志, 2003, 23(3):61-63.
[5] 吴学谦,黄志龙,魏海龙,等.香菇无公害生产技术[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3:122.
[6] 伊建东,黄茂富.银耳病虫害发生原因与防治措施[J].食用菌,2009,31(4):65-66.
[7] 乔娟,韩杨,李秉龙.中国实施食品安全追溯制度的重要性与限制因素分析[J].食品安全,2007,43(6):10-13.
[8] 王巧敏.银耳高产优质标准化栽培十项关键技术[J].食药用菌,2011,19(1):51-52.
[9] 胡小钟,李晶,黄鑫,等. 植物性食品中有机氯和拟除虫菊酯类农药多种残留量的测定[S/OL]. GB/T 5009.146-2008. http://down.foodmate.net/standard/sort/3/17536.html.
[10] 张莹,杨大进,方从容. 植物性食品中有机磷和氨基甲酸酯类农药多种残留量的测 [S/OL]. GB/T 5009.145-2003. http://down.foodmate.net/standard/sort/3/2823.html.
[11] 庞国芳、李岩、范春林,等. 水果和蔬菜中450种农药及相关化学品残留量的测定 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S/OL]. GB/T 20769-2008,. http://down.foodmate.net/standard/sort/3/18965.html.
[12] 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 农药合理使用准则[S/OL]. GB/T8321.1-8321.7.2000. http:///detail/70243.html.
上一篇:小麦播种期病虫害的防治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