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剂量杀菌剂对小麦赤霉病田间防效
对照[7-8]。
1.4 施药时间与方法
2014年4月22日下午初次用药时,小麦处于扬花初期,4月28日第二次施药。采取随机区组排列,3次重复,共18个小区,每个小区面积为300m2。采样WS-16D 卫士电动喷雾器均匀喷雾于小麦穗部,亩用药液25Kg。2次施药当天天气多云。
1.5 调查时间和方法
1.5.1 调查时间
小麦赤霉病调查时间2014年5月28日,小麦处于腊熟期,调查一次。
1.5.2 调查方法
参照农业部药检所编著《农药田间药效试验准则(三)》中杀菌剂防治小麦赤霉病的药效调查方法进行,每个小区取中间部分每隔20m取样,共3点,每点调查300穗,以感病穗面积占整个穗面积的百分率进行分级,记载各级病穗数和总穗数。病情严重度分级标准:0级:全穗无病;1级:感病穗面积占全穗面积的1/4以下;3级:感病穗面积占全穗面积的1/4~1/2;5级:感病穗面积占全穗面积的1/2~3/4;7级:感病穗面积占全穗面积的3/4以上;
1.6 数据处理
根据调查数据计算病穗率、病情指数、防治效果,采用DPS数据处理系统LSD多重比较法对防效进行差异显著性测验[9-10]。
2 结果与分析
2.1 施药调查期间天气情况
试验期间(2014年4月22日-5月28日) ,我区4月下旬降水量29.6mm,旬平均气温17.3℃,旬日照时数60.5小时,总体气温偏低,光照偏少,降水偏多,无其他恶劣气候;5月平均气温22.8℃,月最高气温35.0℃,最低气温10.6℃,降水量55.4mm,日照时数为252.1小时。总体而言,5月份气温变幅大,降水偏少,日照偏多。
2.2 不同杀菌剂的安全性比较
第一次用药后1d和5d,第二次用药后5d、10d和20d,分别对试验田进行观察,结果显示,各处理区均未出现卷曲、变色或其他药害症状,各项指标与清水对照区无显著差异。因此,各参试药剂在试验剂量下对小麦生长安全无不利影响。
2.3 不同杀菌剂的防效比较
由表1可知,不同杀菌剂中对小麦赤霉病防治效果最好的杀菌剂是59.7%咪鲜胺锰盐·多菌灵可湿性粉剂40g/亩和50g/亩,防效均在70%以上,无显著性差异;其次为25%氰烯菌酯悬浮剂100ml/亩和59.7%咪鲜胺锰盐·多菌灵可湿性粉剂30g/亩,防效均在60%以上;最后为8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00g/亩,防效为46.67%,各处理之间均无显著差异。
3 小结与讨论
小麦赤霉病的发生和流行受气候的影响很大,如若在小麦抽穗扬花期遇到连阴雨天气,则有利于小麦赤霉病的发生和扩展,同时不利于进行药剂防治,造成病害大发生。除药剂防治外,可以选种抗病品种,利用农业防治改善小麦生长环境,创造不利于小麦赤霉病发生的生态环境。
本田间试验结果表明,在小麦抽穗扬花期施药2次防治赤霉病,59.7%咪鲜胺锰盐·多菌灵可湿性粉剂30g/亩、40g/亩和50g/亩,25%氰烯菌酯悬浮剂100ml/亩,防效均可达到60%以上,可有效控制小麦赤霉病的发生危害,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可以作为防治小麦赤霉病的药剂进行交替使用。
参考文献
[1]MEMULLEN M,JONES R,GALLENBERG D. Scab of wheat and barley: Areemerging disease[J]. Plantdisease,1997,81( 12) : 1340-1348.
[2]李红阳,陈晓静,吴海涛,等.小麦赤霉病防治药剂药效试验报告[J].大麦与谷类科学,2006(4):50-51.
[3]王建新,周明国,陆悦健,等. 小麦赤霉病菌抗药性群体动态及其治理药剂[J].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2002( 1) : 43-47.
[4]韩青梅,康振生,段双科. 戊唑醇与叶菌唑对小麦赤霉病的防治效果[J]. 植物保护学报,2003,30( 4) : 439-440.
[5]阮仁武,傅大雄,王步军. 3 种杀菌剂对小麦赤霉病防治研究[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2005,27( 3) : 289-292.
[6]张洁,伊艳杰,王金水,等.小麦赤霉病的防治技术研究进展[J].中国植保导刊,2014(1):24-28,53.
[7]单宏祥,顾卫中,梁文斌.50%咪鲜胺锰盐可湿性粉剂防治油菜菌核病试验示[J].现代农业科技, 2006, (5S): 35.
[8]陆进泉,顾卫中.50%咪鲜胺锰盐防治大蒜叶枯病药效试验[J].现代农业科技, 2008, (15):137,140.
[9]农业部农药检定所生测室.农药田间药效试验准则(三)[M].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4.
[10]唐启义,冯明光.实用统计分析及其DPS 数据处理系统[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