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种杀菌剂对葡萄炭疽病菌的毒力测定
摘要:为探明不同杀菌剂对葡萄炭疽病菌的室内抑菌活性,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4种杀菌剂对葡萄炭疽病菌的室内毒力。结果表明,氟硅唑、咪鲜胺、苯醚甲环唑、[2]氟环唑、丙环唑、戊唑醇、己唑醇、烯唑醇、吡唑醚菌酯、多菌灵、腈菌唑、啶酰菌胺、多抗霉素、嘧菌酯对葡萄炭疽病菌菌丝生长的EC50值分别为0258 6、0338 0、0376 4、057 6、0585 2、069 7、76 8、92 3、232 7、249 4、77 3、3065 7、70343 2、22459 7 μg/mL。葡萄炭疽病菌对不同杀菌剂的敏感性差异较大,其中供试葡萄炭疽病菌对氟硅唑最敏感。
关键词:葡萄炭疽病菌;杀菌剂;菌丝生长速率法;EC50;抑菌活性;敏感性;毒力测定
中图分类号: S436635文献标志码: A[HK]
文章编号:002-302(204)2-063-03[HS)][HT9SS]
[H4mm]
收稿日期:204-02-8
基金项目:江苏省农业科技自主创新资金[编号:CX(3)3062]。
作者简介:[3]杨敬辉(973—),男,云南丽江人,博士,副研究员,从事农作物病害生物防治及对杀菌剂抗性研究。E-mail:yjhnn32@26com。
通信作者:庄义庆,博士,研究员,从事植物保护研究。E-mail:yqzhuang@sinacom。[H]
[ZK)]
葡萄炭疽病(Glomerella cingulata)别称晚腐病,89年美国首次对该病进行了报道。在我国大多数葡萄栽培地区,由于葡萄连年种植而使病原菌菌源积累,从而造成葡萄炭疽病逐年加重,目前已成为葡萄生产上的主要病害。该病害主要危害果实,一般可造成产量损失0%~5%,如遇潮湿、多雨年份易造成大流行,病穗率达50%~70%[2]。该病害的防治以化学防治为主,由于防治方法单一、防治适期和方法不当及病原菌抗药性等问题,防治效果较差[3]。200—202年,由于特殊高温、高湿气候条件,炭疽病原真菌对常用化学农药抗性增强,以及药剂防治适期和方法不当等原因,常规化学农药对炭疽病的防治失败,造成江苏省几乎所有夏黑葡萄品种绝收,农户蒙受巨大的经济损失,大大打击了农户的积极性,严重影响了现代高效农业的提升进程;因此,急需筛选出防治葡萄炭疽病的新药剂并推广应用。本研究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4种杀菌剂对该病菌的室内毒力,研究多种新型药剂和常规药剂对葡萄炭疽病菌的抑菌效果,以期为开发防治葡萄炭疽病的新药剂和科学合理使用杀菌剂提供依据。
材料与方法
供试菌株
葡萄炭疽病菌由江苏丘陵地区镇江农业科学研究所植保研究室分离,并保存于4 ℃冰箱中备用。
2供试培养基
马铃薯培养基(DA)[4],用于葡萄炭疽病菌的分离、保存以及毒力测定。
3供试药剂
9709%多菌灵,上海升联化工有限公司;952%咪鲜胺,江苏辉丰农化股份有限公司;92%烯唑醇,江苏盐城利民农化有限公司;978%腈菌唑,江苏耘农化工有限公司;963%苯醚甲环唑,江苏辉丰农化股份有限公司;959%己唑醇,江苏耘农化工有限公司;95%氟硅唑,陕西恒润化学工业有限公司;97%氟环唑,北京绿色农华植保科技有限公司;945%丙环唑,山东东泰农化有限公司;95%戊唑醇,江苏盐城利民农化有限公司;8439%啶酰菌胺,德国巴斯夫股份有限公司;95%吡唑醚菌酯,德国巴斯夫股份有限公司;966%嘧菌酯,江苏耘农化工有限公司;50%多抗霉素,武汉天惠生物工程有限公司。将9709%多菌灵和50%多抗霉素分别用适量 0 mol/L 盐酸溶液和无菌水溶解,其他药剂分别用适量丙酮溶解并加入0%吐温-80,各药剂均配制成0 mg/mL母液置于4 ℃冰箱中备用。
4含药培养基的制备
分别将多菌灵等供试药剂的母液依次稀释至一定浓度,再将 mL药液与9 mL DA培养基在培养皿内混匀,制成含系列梯度浓度药剂的DA培养基(表),以无菌水作空白对照(CK),各处理重复4次。
5毒力测定
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5]测定毒力,将保留的葡萄炭疽病菌转接到DA平皿中,25 ℃下活化96 h,然后在近菌落边缘用打孔器制取直径为5 mm的菌饼,并转接到“4”节倍比稀释配制的含药和空白对照的DA平皿中,于 25 ℃下培养 96 h,[2]待对照中菌落长至约平皿直径的4/5时,采用“十”字交叉法量取菌落直径。计算菌落直径平均值,并按照下列公式计算菌丝生长平均抑制率:菌丝生长平均抑制率=(对照菌落直径-处理菌落直径)/(对照菌落直径-接种菌饼直径)×00%。采用DS 30数据处理系统,计算出各药剂对葡萄炭疽病菌菌丝生长抑制的回归方程、EC50及其95%置信限,并以最敏感药剂的EC50值为对照求出相对毒力指数。
2结果与分析
24种杀菌剂对葡萄炭疽病菌菌丝生长的影响
[3]苯醚甲环唑在处理浓度为0039 062 5~5000 000 0 μg/mL时[CM(25],对葡萄炭疽病菌菌丝生长的抑制率为273%~[CM)]
[FK(W5][HT6H][Z]表4种杀菌剂不同浓度对葡萄炭疽病菌菌丝生长的抑制效果9227%;氟环唑、己唑醇、氟硅唑、丙环唑、烯唑醇、戊唑醇在处理浓度为0078 25~0000 000 μg/mL时,对葡萄炭疽病菌菌丝生长的抑制率分别为093%~9727%、645%~8839%、3039%~0000%、243%~954%、56%~8673%、93%~0000%;多菌灵、咪鲜胺、吡唑醚菌酯在处理浓度为056 25~20000 00 μg/mL时,对葡萄炭疽病菌菌丝生长的抑制率分别为03%~0000%、2778%~0000%、52%~9463%;腈菌唑、啶酰菌胺在处理浓度为0625~80000 μg/mL时,对葡萄炭疽病菌菌丝生长的抑制率分别为859%~9448%、750%~7750%;多抗霉素、嘧菌酯在处理浓度分别为325~200000、625~40000 μg/mL 时,对葡萄炭疽病菌菌丝生长的抑制率分别为359%~7578%、869%~5593%(表)。这表明不同杀菌剂对葡萄炭疽病菌菌丝生长的抑制活性以及对葡萄炭疽病菌菌丝生长的最低抑制浓度(MIC值)有较大差异。
224种杀菌剂对葡萄炭疽病菌菌丝生长的毒力测定
室内毒力测定结果(表2)表明,氟硅唑、咪酰胺、苯醚甲环唑、氟环唑、丙环唑、戊唑醇、己唑醇、烯唑醇、吡唑醚菌酯、多菌灵、腈菌唑、啶酰菌胺、多抗霉素和嘧菌酯对葡萄炭疽病菌菌丝生长的EC50值分别为0258 6、0338 0、0376 4、057 6、0585 2、069 7、76 8、92 3、232 7、249 4、77 3、3065 7、70343 2、22459 7 μg/mL。4种供试杀菌剂中,氟硅唑对葡萄炭疽病菌菌丝生长的抑制活性最强,而嘧菌酯的抑制活性最弱,后者的EC50值约为前者的868倍。以氟硅唑的EC50值为对照得出了不同杀菌剂的相对毒力指数,即咪鲜胺、苯醚甲环唑、氟环唑、丙环唑、戊唑醇、己唑醇、烯唑醇、吡唑醚菌酯、多菌灵的相对毒力指数在~5之间,腈菌唑、啶酰菌胺、多抗霉素、嘧菌酯的相对毒力指数分别为2773 2、50524 7、27205 5、86822 3。这表明三唑类杀菌剂——氟硅唑和苯醚甲环唑等药剂和咪唑类杀菌剂——咪鲜胺对供试葡萄炭疽病菌具有较强的室内抑菌活性,而常规药剂多菌灵对供试葡萄炭疽病菌仍有较好的抑制活性,并且优于常规药剂——腈菌唑以及新型药剂啶酰菌胺和嘧菌酯。[FL)]
[FK(W7][HT6H][Z]表24种杀菌剂对葡萄炭疽病菌的室内毒力测定结果[HTSS][STBZ]
[H5][BG(!][BHDFG3,WK7,WK6,WK7。2,WK6,WK7W]杀菌剂毒力回归方程rEC50(μg/mL)EC50的95%置信限(μg/mL)相对毒力指数
[BHDG2,WK7ZQ,WK6,WK7。2,WK6,WK7W]氟硅唑y=5569 40969 2x0998 50258 60242 8~0275 3
3结论与讨论
葡萄栽培面积和产量在世界果树生产中仅次于柑橘,在国际果树生产中占有重要地位,但葡萄生长常遭受炭疽病等多种病害危害,因而倍受关注[6]。虽然各国学者对葡萄抗病性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但至今生产上仍以化学防治为主[7]。目前,常用的农药主要有代森锰锌、福美双、百菌清和多菌灵等,使用频繁,防效较差[8]。据报道,葡萄炭疽病菌对多菌灵等常规药剂已产生抗药性[9]。葡萄炭疽病的防治及其病原菌的抗药性等问题,都引起了各级植保部门的高度关注。
太一梅等报道,25%咪鲜胺乳油和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是防治葡萄炭疽病的理想药剂,具有防效好、持效期长、安全、低毒等特点[0]。陶晓敏等报道,25%丙环唑乳油对葡萄炭疽病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本研究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葡萄炭疽病菌对苯并咪唑类杀菌剂(多菌灵)、咪唑类杀菌剂(咪鲜胺)、三唑类杀菌剂(氟硅唑、苯醚甲环唑、氟环唑、丙环唑、戊唑醇、己唑醇、烯唑醇和腈菌唑)、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嘧菌酯和吡唑醚菌酯)、吡啶类杀菌剂(啶酰菌胺)和农用抗生素类杀菌剂(多抗霉素)等6类4种杀菌剂的室内毒力,结果发现这4种杀菌剂的毒力从大到小依次为氟硅唑>咪鲜胺>苯醚甲环唑>氟环唑>丙环唑>戊唑醇>己唑醇>烯唑醇>吡唑醚菌酯>多菌灵>腈菌唑>啶酰菌胺>多抗霉素>嘧菌酯。氟硅唑对葡萄炭疽病菌菌丝生长的抑制活性最强,而嘧菌酯的抑制活性最弱。嘧菌酯是一种呼吸抑制剂,抑制炭疽病菌等多种病原菌孢子萌发的活性高于抑制菌丝生长[2],同时室内药剂筛选的结果虽可看出药剂对菌丝具有抑制作用,但由于受很多因素的影响,室内的抑菌活性和在田间使用上的效果不一定完全一致,因此本研究的结果还有待于在田间进一步开展药剂防治试验。
本研究结果表明,氟硅唑和苯醚甲环唑等新一代高效、安全、性价比高的药剂在葡萄炭疽病防治中具有较好的推广潜力,但在没有明确葡萄炭疽病菌对新杀菌剂抗性风险情况下,在应用中应该遵循杀菌剂使用准则,与其他不同作用机制的杀[CM(25]菌剂轮换或交替使用,以延缓病菌抗药性的产生。咪鲜胺[等常规药剂对葡萄炭疽病菌仍具有较强的抑制活性,因而必须科学合理使用药剂,延缓常规药剂的使用寿命,造福于民。
[HS2][HT85H]参考文献:[HT8SS]
[ZK(#]Alleweldt G,ossingham V rogress in grapevine breeding Theoretical and Applied Genetics,988,75(5):669-673
[2]赵奎华 葡萄病虫害原色图鉴[M] 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6
[3]臧超群,赵奎华,刘长远,等 葡萄炭疽病有益微生物筛选及控病效果研究 中国农学通报,20,27(9):387-390
[4]赵斌,何绍江 微生物学实验[M] 北京:科学出版社,2002:25
[5]Schwinn F Recommended methods for the detection and measurement of resistance of plant pathogens to fungicides:method for fungicide resistance in tate blight of potato lant rotection Bulletin,982,30:69-7
[6]刘永清,王国平 葡萄病毒的检测与防治研究进展 植物防疫,2003,7(B09):22-25
[7]苏海兰,陈清西,王玉玲 葡萄抗病性研究进展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2006,8():43-48
[8]武彦芳,王秀英 葡萄炭疽病的无公害防治技术 河北果树,2008():49-50[H8mm]
[9]李洋,刘长远,陈秀蓉,等 辽宁省葡萄炭疽菌鉴定及对多菌灵敏感性研究 植物保护,2009,35(4):74-77[ZK)]
[0][ZK(#]太一梅,刘萍,朱斌,等 葡萄炭疽病田间防治药效试验 中国果树,2005(3):3-33
陶晓敏,孔爱华 葡萄炭疽病药剂防治试验研究 中国科技信息,2006(8):232-233
上一篇:木菠萝实生幼苗发育个体差异比较
下一篇:江苏省白沙枇杷优质丰产栽培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