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种经济作物栽培》课程标准的制订
学生的发展,把素质教育理念落实到具体的教学实践中。
关键词:《特种经济作物栽培》 课程标准 制订
2015年成都农业科技职业学院也开展了课程标准的制订工作。本文作者承担了《特种经济作物栽培》课程标准的制订工作。
《特种经济作物栽培》是成都农业科技职业学院现代农业分院作物生产技术专业的一门专业拓展必修课程。本文作者自2012年3月以来,一直从事该门课程的教学工作,现将成文的《特种经济作物栽培》课程标准归纳如下:
一、本课程的课程定位
本课程为农学、林学及其它相关专业的学生所设置的一门重要专业课程。同时也是一门综合性应用学科,主要研究特种经济植物的生长发育、产量形成和有效成分积累规律及其与环境条件的相关关系,从而找出特种经济植物生长发育的理想环境条件,制定出优质、高产、高效的栽培技术措施。本门课程与作物栽培学、遗传育种、植物保护基础、植物与植物生理等专业课息息相关。本课程以提高学生职业综合素养和职业技能为宗旨,不断优化知识体系,以培养产业转型升级和企业技术创新需要的发展型、复合型和创新型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
二、课程教学目标
2.1知识目标
1.掌握特种经济作物与环境的关系等知识。
2.掌握各类食用特种经济作物如雪莲果、魔芋、蛇瓜、甜叶菊、芦笋等栽培的关键技术。
3.掌握各类药用特种经济作物如金银花、当归、川芎、薄荷、石斛、丹参、麦冬、泽泻、川贝母、三七、天麻、黄连、川白芷等栽培的关键技术。
4.掌握各类药食两用特种经济作物如生姜、牛蒡、川明参、紫背天葵、芥蓝、荆芥、球茎茴香等栽培的关键技术。
2.2能力目标
1.能够进行种子育苗和无性繁殖(扦插、分株等)育苗。
2.能够对各种特种经济作物进行田间管理。
3.能够对各种特种经济作物进行收获、加工、留种。
4.能够对各种特种经济作物进行病虫害防治。
2.3素质目标
1.良好的职业道德意识、严谨的科学态度、爱护自然、保护自然的意识。
2.分析、观察自然现象的能力,科学探索、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
3.在课程实践中,能够探索和分析特种经济作物生长过程中出现的各种自然现象,探索规律性的认识。
4.团队协作共事能力,对“三农”有初步认识。
三、课程设计
1.课程设计思路
本课程理论课程内容体系实行知识模块教学。划分为食用特种经济作物、药用特种经济作物、药食两用特种经济作物三个主要模块。
实验实训技能以基本方法和基本操作技能训练为主,选两个作物为代表(雪莲果和蛇瓜),主要从播种到采收进行实践操作。
在教学实施过程中,突出教学过程的“职业性、开放性、实践性”,将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为目标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中。
2.课程总体设计
四、课程综合评价方式
1.理论考核内容与方法:理论知识考核包括平时考核(作业、提问等占总成绩百分比10%)和期末闭卷考试(占总成绩百分比50%)。主要考核内容包括教学设计中的知识点,同时也考查学生独立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实践考核内容与方法:实践考核包括实验技能考核、平时考核和应用知识点口试三部分组成。实验技能考核和应用知识点口试考核可同步进行,要求安排在课程理论考试前1周完成。(1)实验技能考核根据现场操作质量按照评分标准评定。(占总成绩百分比20%);(2)平时考核根据现场操作情况、实习纪律和实习态度、实习报告(作业)等综合评定。(占总成绩百分比5%);(3)应用知识点口试考核由专业教师对实践结果进行评定。(占总成绩百分比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