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生工作从“粗暴”到“人性”
独生子女政策
1980年,中央号召一对夫妇只生一个孩子。
独生子女政策使中国在过去少生了4亿人,使总人口达到13亿延迟了4年,同时也极大的提高了人口质量。中国是发展中的人口大国在20世纪惟一达到低生育水平的国家,对世界人口与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可以说,中国乃至世界经济的增长,都有赖于中国的独生子女政策。不过,在老龄化社会问题不断凸显的今天,独生子女政策面临的压力也不断加大。
口述者:陈晨
1958年12月出生,1979年参加工作,时任计划生育专干,后任安徽省阜南县计生委主任,现任阜南县委办公室副主任。
1979年11月,我是经安徽省统一选招的计划生育专职干部。录取后经过短期的培训和学习,被分配到本县一个偏远落后公社(当时称人民公社,属于区管辖)专门从事计生工作。后调入县计划生育委员会任副股长、副主任、主任等职务。直到2005年5月调任县委办公室任副主任为止,我几乎在计生战线上干了一辈子。
初期的“简单、粗暴”
我们首批83名计生干部,刚下到基层工作,热情很高,干劲甚足,上面让宣传,我就和公社书记、宣传委员、妇干、团干等一起,整天扛着扩音设备逐大队(当时的称呼,相当于现在的行政村)宣讲计划生育的有关政策及相关知识等。
那时开群众大会还比较容易。我们赶到一个大队,很快就能把群众集中起来,然后就是填鸭式的宣传,也不管群众能不能听懂,一讲就是一个上午或一个下午。我们很辛苦,群众依然是一脸茫然。宣传之后,就让大队书记、会计挨家统计谁家应该上环、谁家应该结扎。大队书记、会计非常不情愿,被逼无奈,随便写几个人的名字上报了事,至于他们的亲属当然是一个不报。
有了上报的人员名单,随即就从全公社抽选一些“二愣子头”青年人组成工作队,出其不意地在一个半夜冲到户上,拉起手术对象就做手术(当时上环有的就在农户家中,结扎手术则到公社专门指定的屋子里去做)。超生罚款的征收也不统一,只是根据孩子数量罚50元至几百元不等。
工作方式可概括为“通不通三分钟,三分钟过了一阵风”。更有“喝药不夺瓶,上吊不解绳”、“宁要家破,不要国亡”、“民不爱国,国不爱民”的说法。当时的计生恶性案件时有发生。
走向“人性化”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中央及省、市的计生政策也有了新的调整,在1982年我国计划生育的精神是“只生一个好”,到了1995年前后就倡导“少生优生”。
计生工作逐步走上了“三为主”的轨道,在宣传教育上,更加注重耐心细致的说服动员;把育龄妇女分成几个不同的类别来管理,从而出现了一些诸如“放心户、安全户、危险户”等新词。针对不同的对象,有选择、有区别的进行宣传教育,组织她们学习的时候,还发放一些生活用品,如洗衣粉、香肥皂、脸盆、围裙、毛巾等。
在组织应检对象妇检时,还给她们每人发一些卫生巾等妇女用品。节育手术做后,还组织专门人员探视并送去鸡蛋、红糖等物品,从而融洽了干群关系。
随着流动人口的大量外出,也给计生工作提出了新的课题。阜南县总人口162万,净流出人口高达50万人。外出打工人员在外接受了新的观念,在生育观上也有了新的转变,“多子多福”的思想在这些人身上日趋淡薄了。
县里在计生工作管理中更加注重人性化,尊重群众的知情权。有的单位为了搞清楚一个妇检对象在外地的妇检情况,能打十几个电话(因为有的流出对象,住所和打工地方经常变化)。同时国家、省、市、县也不断加大对独生子女家庭优惠照顾的力度,他(她)们看到了希望和未来,不再为老无所养而担心。
(《中国经济周刊》记者汪孝宗采访整理)
上一篇:试论社区护理工作的现状及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