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食得法也养生
祖国医学历来重视饮食与健康的关系,认为饮食“宜全不宜偏”,否则,就很容易因营养失衡而诱发疾病。但是,人体的内环境,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每个个体之间亦有差异,因此,人类的每个个体之间以及每个个体的不同机能状态下的饮食,必然有所偏颇,这在膳食的表现形式上就是各种各样的偏食现象。合理的“偏食”是有益于健康的。
1. 适应特殊生理期的偏食。人类每个个体总会经历从生到死的生命过程,在这个生命过程中,也会经历生、长、壮、老、衰的几个特殊的生理期,对每个特殊生理期的饮食营养供给也都有比较特殊的要求,而每个特殊生理期的特殊饮食营养需要相对于一生来说就是偏食。譬如在胎儿孕育的初期,孕妇的饮食嗜好大多偏食酸味的食品,如葡萄、苹果、西红柿、酸枣、乌梅、石榴等等。这些酸味食品,从现代营养学的角度分析,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和有机酸,从这时胎儿和母体的生理营养需要来看,酸味食品所富含的这些营养和非营养物质都是十分必要的。维生素C有助于胎儿细胞基质的形成,在胎儿心血管和脑神经组织的产生和增长中,在胎儿骨骼和牙齿的正常发育中,在胎儿造血系统的健全和母体抵抗力的增强上都是不可缺乏的营养素。其他如儿童偏爱一点零食,是儿童时期营养需求量较大,而胃容量较小,单靠正餐不能满足需要,因而必须适当进食一点零食以补充正餐营养之不足。老年人喜欢饮食软、烂、熟、温,是因老年人牙齿脱落,咀嚼功能减退,胃肠消化能力降低而产生的饮食习惯,再如女性的经期、产后,中老年人的更年期等等都有比较特殊的饮食营养需要,都有可能导致某种偏食现象的产生,满足这些生理性偏食,于健康是有益的。
2. 适应特殊体质的偏食。这在中医饮食养生上尤其注重。中医认为,人之体质类型各不相同,就阴阳而言,有偏阴虚者,有偏阳虚者,有偏阴盛者,有偏阳亢者;就虚实而言,有体虚者,有体实者;就五脏而言,有心火亢旺者,有心血不足者,有脾胃虚弱者,有肝肾不足者……若以饮食调整各种体质趋于平衡,则就要根据各种不同的体质,选择相应的偏食措施,以偏救弊,如偏阳虚体质者,大多数喜爱热性食物,如羊肉、狗肉、鸡肉、桂圆、核桃、荔枝、大枣、葱、姜、蒜、椒、韭菜等,调味偏辛辣味重。此多利于温阳祛寒。如偏脾胃虚弱者,大多数偏爱具有健运脾胃,利于消化之食,如山药、莲子、新鲜蔬菜、鱼类等等,调味偏于清淡,饮食类型多喜粥、汤、面食等。这些偏食有利于调整体质,平衡机体内环境。
3. 适应疾病治疗的偏食。对于人类来说,绝大多数的人大概都逃脱不了疾病的侵扰,所谓“无疾而终”者是极为少见的。对于疾病的治疗有很多方法,但自古以来食疗是很重要的治病手段。古人曾说:“为医者,当须洞晓病源,先以食疗,食疗不愈,然而命药。”就是科学发达的今天,饮食营养治疗法仍不失为治病疗疾的上策,特别是对一些慢性病,久用药物,虽有可能控制病情,但很容易引起新的机体内环境紊乱,若以食疗,既可供给营养,治疗疾病,又易为病者接受,且少副作用。而治病之食,亦多有偏颇,以偏救弊的现象,更甚于体质的饮食调理。治食如用药,无偏何以祛其邪、补其虚?如糖尿病患者忌糖偏蔬;水肿患者忌过咸,宜高蛋白饮食;老慢支、哮喘病忌刺激性饮食等等。这些适应于疾病治疗的各种饮食与正常人的饮食相比较,其特点就是一个“偏”字。当然,对于病因病理性的偏食,是应当纠正的,如糖尿病人食量过大,偏爱肥甘厚味;小儿疳积(极度营养不良者)嗜食异味;以及一些能产生疾病的不良偏食则是与疾病治疗相违背的,应予纠正。
4. 适应气候变化的偏食。气候变化往往会引起人体生理机能亦随之发生变化,那么,人之饮食也应顺乎自然。譬如,夏季气候炎热,会引起机体内许多物质代谢发生改变,特别是大量出汗与机体过热,可使钠钾大量丧失,无机盐代谢紊乱和血清钾浓度下降;水溶性维生素也大量由体内丧失。由于机体过热,蛋白质分解加速,胰液、胃肠液、唾液等消化液分泌减少,胃液酸度降低,消化液中的消化酶含量减少,胃肠蠕动减弱,消化功能下降,食欲降低。针对这种生理变化,饮食上要注意多进新鲜蔬果,蛋白质食物应利于消化,调味上偏于清淡。冬季气候寒冷,机体基础代谢率升高,环境低气温使体温放散加速,防寒服装增加体力负荷,为了御寒机体出现的寒战反应和其他一些使机体产热增加的随意和不随意动作的频繁运动,都可能导致机体的热量消耗增加,从而使饮食中摄取的热能营养素增多,使人们的饮食口味也偏于滋腻厚味。实验研究也证实,高脂肪膳食能够提高机体对寒冷的耐受力。因此,夏季饮食偏清淡,冬季饮食偏滋腻,是人体适应气候变化的需要,于机体健康也是有益的。
5. 适应地理环境的偏食。这种偏食有一定空间性,就整个自然环境来说,某个地区的饮食相对于另一个地区而言可谓偏食,但在本地区则不能说是偏食,而是为了适应自然地理环境。这在中华民族的饮食风味上表现还是比较突出的,如中国烹饪的调味上有南甜北咸、东辣西酸之说,就是适应地理环境的偏食,如北方人调味偏咸,因北方气温总比南方冷,传统的说法是北方属水,肾为水脏,咸能入肾,偏食咸味,在填精补肾方面能起到引经作用,肾精充足,能化生人体的元气、元阴、元阳,增强人体的御寒能力。按现代医学和营养学的解释,寒冷地区人们摄入食盐量增加,可使机体产热功能加强。现代人们担心,食盐摄入量与高血压发病有很大关系,但学者们做过这样的调查,寒冷地区每日食盐摄入量夏季(27.3±1.4 g),相当于温带居民的2倍左右,却并未发现高血压,这样的偏食不但不妨碍健康,反而有利于人体去适应自然,在中医营养学上称之为“因地制宜”。现代营养学实际上也考虑到了这种偏食的合理性,从各个地区的气候、饮食资源等来考虑地理环境对人体的影响,从而提出地区性的合理偏食,譬如从干旱的、湿润的、天然腐殖质堆积的还原性等各种地理化学环境中,发现到了元素分布的异常区,引发各种各样的地方病,因而考虑通过某些营养素的偏食措施,甚至食品营养成分的强化手段来防治地方病,这些实质上也都可以看做是人类饮食营养适应地理环境的偏食。
上一篇:儿童冬天呼吸道疾病预防措施研究
下一篇:打破早睡早起定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