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建有效机制实现学校管理的落细、落小、落实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在落细、落小、落实上下功夫,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深入社会生活之中,与人们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起来,让人们在实践中感知领悟,把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这三“落”,内容丰富,内涵深刻,内省有力,既讲辩证法,又有方法论,是培育和践行核心价值观的三要旨。我们可以将其引用到学校教育管理上来,促使学校管理的各项工作有实效,成为“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学校管理的三要诀。
一、落细、落小、落实能促进教育“中国梦”的实现
全面深化改革社会走上了新的征程,“中国梦”对于振奋民族精神、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要顺利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人才的培养是核心工程,而教育便成了培养人才的基础工程。因此,“中国梦”在一定程度上也是“教育梦”, 教育怎么样,中国便怎么样,学校是教育者“中国梦”实现的载体,学校的管理直接影响着这一伟大梦想的实现。
用教育来强大中国,用管理来推动教育的发展。学校管理重在质量,所有管理措施都不能大而化之,而要在落细、落小、落实上下功夫,因为最基础的主体是个人,落脚点在个人的日常行为规范中。学校的常规管理中,大多是一些琐碎小事,而就是在小事中个人的言行举止,折射出一个学校教师管理与发展的水平。做到“落细、落小、落实”,就能更好地规范主体人的行为,提升他们的心灵境界,以“仁义礼智信”的价值标准、“温良恭俭让”的行为准则来提升他们的师德水平。
二、基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挖掘学校管理落细、落小、落实的内涵
1.化无形为有形,要在落细上下功夫
管理文化包括物质的、行为的、制度的和精神的等四个方面,一个校长的治校理念经常渗透在各项事务中,让教职员工能够认同并接受自己的管理理念,进一步落实在行动中,打造校园文化与学校管理“两张皮”。
从我们践行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说,要理解其内涵意义,并从细节上开始,养成习惯,持之以恒,时刻想着纠偏,并做到细要求、明责任,定措施,一切唯细唯实,才不致于“失之毫厘,谬以千里”。从管理的角度来说,落细恰恰能弥补一般规章制度的缺漏,实现教育教学管理的精细化。有句谚语说“使人疲惫不堪的不是远方的高山,而是鞋里的一粒沙子”,细节上暴露的问题,也容易发现和解决,不能让“沙子”影响我们的教育大业和管理蓝图。
2.化抽象为具体,要在落小上下功夫
“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在管理上落于小处,就是不能大而无当,而是要把握规律,坚持大处着眼、小处着手。“一寸不牢,万丈无用。” 大处着眼,可以气势恢弘,小处着手,可以游刃有余。从每一件小事做起,可以使人传播正能量,见贤思齐、积善成德;从具体行为入手,可以让人自觉播撒爱与善,敬业奉献,虔诚勤勉。
在学校管理上落小,能弥补人认识上的疏忽,防微杜渐。古人说:“祸患常积于忽微。”“小洞不补,大洞吃苦。”在教育教学管理上,如果不拘小节,疏于忽微,长此以往,必然导致全盘扭曲。校长的管理不同于一般人,既要有大气度,又要“拘小节”。学校管理在落小上下功夫,一方面是要化大为小,将学校管理分层展开,以小见大,采用“接地气”的管理措施,方能集聚人气,进而营造“人人主人翁,事事有雷锋”的和谐氛围。另一方面,要发挥“小载体”的作用,让“小载体”起到“大作用”!如校园微博、学校微信订阅号,校园“二中之家”QQ群等等,网络媒体更受教职工青睐,学校管理工作更能及时上传下达,抢占新的阵地,让学校形成一股竞相发展、相互促进、你追我赶的良好风气!
3.化空洞为生动,要在落实上下功夫
关键一个字,在于“实”。要在落细、落小的基础上抓实、再抓实。抓实了才能有实效,有实效,一切工作才更能突显其意义,学校管理也不例外。孔子说:“不学礼,无以立。”良好的氛围取决于每个人的嘉言懿行,重在知行合一。所有制度的存在,还有政策、规章的发布,将其扎实做好,才能产出效益。并通过学校固有的教育文化熏陶,以及教育实践养成等,推进社会基本道德规范的形成,戒骄戒躁,戒狂戒傲。
学校管理举措要想落地生根,取得实效,就得贴近教职工生活,不断创新,打造出有生命力和感召力的校园文化。让教职工参与学校管理,重在将“被动式”接受变为“互动式”交流,将“命令式”执行变为“菜单式”选择。重点来说就是要以教育教学为中心,以教职工需求为根本,与教职工谈心,走进他们的内心世界,才更贴心,让他们感到幸福的存在。
结合教职工的特点,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宣传,让每位教职工都能在潜移默化中感受领悟,将其内化为精神支撑,外化为实际行动,为学校的可持续发展而奋斗拼搏。
三、创建有效机制,加强管理的落细、落小、落实
在学校管理上,作为校长,想把学校建成幸福和谐的人文校园。为实现治校理想,落细、落小、落实三者要相辅相成,发挥互补优势。如何做好学校管理的落细、落小、落实,使校园文化充满幸福因子?关键要从教职工的实际切入,以教职工乐于接受的形式,化无形为有形,化抽象为具体,化空洞为生动,让措施不再成为空架子,而应根须发达,让教师也能主动发展,融入学校建设之中。利用教师的“软实力”拉动学校的“硬发展”,多方位出发,将学校管理的具体举措落细、落小、落实。
1.规范办学,安全为先
一个学校管理得成功与否,师德是重要的衡量标准,以师德为抓手,将教师的思想道德建设落细、落小、落实。在教师的认知领域强化师德的重要意义,在交际领域宣传“师德标兵”的模范价值,在实践领域强调公平、公正、爱生的价值取向。通过师德建设,进一步将学校的办学规范完善起来,形成以规范化管理为统揽,将学校制度建设落细、落小、落实的机制。
在管理规范的基本层面,做到诸如不迟到、不早退,上课不接打手机,不无故停学生课等;在校园文化建设层面,促进健康上进的办公室文化、氛围浓厚的教研组文化以及积极进取的教室文化的形成;在行政管理层面,强化依法治校,实行层级管理,责任追究制度等等。所有的规范,都要围绕学校安全实施。特别对学生来说,要以安全为准绳,将生命教育落细、落小、落实,并将网络安全、人身安全、设施安全、卫生安全、交通安全等纳入到学校安全系统中开展教育活动。
2.课程丰富,质量为先
学校课程的设置是一个学校特色的体现,更是学校的生命线。高质量的课程内容与丰富的呈现形式,能提升学校的教育质量与教育品位,也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形成积极向上的学习环境,融洽和谐的师生关系,为构建“幸福二中”奠定基础。
(1)打造府学课程基地,推进特色课程的建设与辐射
2013年,结合学校府学文化传统的特色优势,依托府学文化底蕴,成功创建了“江苏省常州市第二中学府学文化课程基地”。从改善信息服务网络入手,打造“传统与现代共荣,文化与个性共生”的“府学课程文化”,将实现以黑板、讲台为中心的传统教室向开放型的教育空间转变,形成开放、灵活、自由的新型校园学习环境,逐步实现其功能向兄弟学校辐射并向社区开放,成为常州地区著名的文化景观。
(2)探索数字化学习,推进现代教育技术对传统教学方式的革新
学校引进数字化学习,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在课程内容整合、课堂教学方式变革和建立新型师生关系上的积极作用。高一历史、语文学科从2012年就开始进行数字化课堂教学的探索实践;2013年5月,学校成为江苏省百所“E学习”实验学校之一,数字化学习逐渐拓展到各主要学科,根据学科的需要,分别采用课前、课中、课后等有效的教学手段,并利用数字化学习中的微课程,对学生进行有效的补偿教学。数字化学习悄然改变着传统的教育方式。
(3)开发校本课程,推进校本化教育的落实
在课程基地的统摄下,分出学科课程分支,打造每一分支特色。如“府学文化”校本课程、“弟子规”校本课程、语文课程专题研究、科学的故事等等,基本凸显学校特色。并在已有的校本课程基础上,研究制定校本课程开发方案,依据学生需要,兼顾各门学科,形成系列的校本课程。已经编印了《中华传统美德读本》《中华成语千句文》《常州府学史话》《人文二中》《常州二中校史》《唐诗宋词选读详解》等校本教材,翰墨飘香,润物无声。
3.课堂精彩,实效为先
精彩的课堂是众所追求的,丰富的课堂形式传达出来的应是充实的课堂内容,实效便是课堂的基础。课堂的精彩与实效有机统一,不是简简单单在课堂上完成的,他还应包含着课堂教学以外的课前、课后的补充教学,将课前、课中、课后的教学工作都落细、落小、落实了,教学的实效性会达到最高。
(1)编好学案,保障课堂教学的有序性
学案是在教师集体研究、个人备课、再集体研讨中形成的,有利于引导和组织学生高效学习。学案编写以“三维目标”的达成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强调“学生自主学习”是重点,“教师有针对性的指导”是关键,“培养能力”是目标,“提高效率”是目的。学案侧重设计学生的学和教师的导;其主导思维不同,辅之以教师的教案,课堂教学做到有序有效。
(2)分层走班教学,推进学生个性化学习
深化课程改革,寻找学生能力提升的突破点,始终是教育教学中心的抓手。面对高中学生繁重的学业,“分层走班教学”策略应运而生,这一策略有助于解决部分学生难以承受的物理化学的学困问题。在分层走班教学的基础上,分层作业也让学生找回了自信,提升了学习的积极性,也有助于发展特色学生的独特性,让他们在乐学基础上更能扎实学科基础。做到这一点,其实也就继承和发扬了孔子“因材施教”的教学传统,也让儒学教育传统在新的教育环境下再展新姿。
(3)公开课展示,促进课堂主题研究的自觉性
公开课展示活动给课堂教学带来了改善提升的机会,这是每个学校都在进行的教学公开化活动。学校以此为抓手,展现教育教学一年来重在研究的主题活动,并借助同行的智慧为学校的课堂主题研究提出更多更好的建设性意见,由此,公开课展示活动已经超越并提升了其开设的意义与价值。在此背景下,有助于教师进一步进行课堂主题研究,将更多更有助于课堂教学改革的理论运用到教学实践中去,提高课堂教学的品位。
4.活动多彩,育人为先
一方面,继续打造经典精致的德育活动品牌,将学生素质的提升落细、落小、落实。
“汲取儒学精华,弘扬传统美德”是学校多年来贯彻始终的德育思想,以德育主题活动为载体,促进学生全面主动健康和谐地发展是近年来学校贯彻实施德育思想的一贯做法,“人文之旅”一项旨在提升学生人文素养并已成系列的德育活动,近年来在校内外产生了一定反响。“人文之旅”山东泰山曲阜行、中学生人文素养讨论、参观人文古迹,走访名人故居、城乡学生手拉手,入住农家、野外拓展训练、国学经典诵读、校园文化艺术节等都彰显了学校特色,成为经典品牌。
另一方面,扎实开展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将学生特长培养落细、落小、落实。
社团活动是二中校园亮丽的风景线。在“蓓蕾小京班”“荆溪文学社”“瓯北史学社”“青苹果书画社”“二中艺术团”“阳光摄影社”,学生的文学、史学、艺术作品虽显稚嫩,却时常见诸报端或获得奖项。
“蓓蕾小京班”,弘扬国粹,传承文明,千年府学,皮黄声声,京胡悠扬。2005年4月,唱出校园的小京班还在中央电视台戏曲频道《过把瘾》栏目一展风采。2005年底,更是荣获江苏省“十佳学生社团”称号,并成为获此殊荣的唯一中学生社团。
在常州市优秀学生社团展示和评比活动中,“蓓蕾小京班”“瓯北史学社”荣获“常州市中学生特色社团”称号,“二中艺术团”“铜管乐队”“青苹果书画社”荣获“常州市中学生优秀社团”称号。
现代学校是一个多层次、多系列和多因素的有机复合体,学校管理也就成了一个系统而又复杂的工程。目前,我国的教育改革正在有序推进,并将带来前所未有的发展,而承担着教育改革先行主力的学校,其环境也将面临巨大改变,这给学校的管理工作也带来了巨大的挑战。教育与管理的智慧更多的是体现在如何有效管理,前文所述并非学校管理内容的全部,但是如果我们在学校管理工作中将其落细、落小、落实化运作,学校各方面工作都能走上科学化和规范化的轨道。
(责任编辑 甘 璐)
下一篇:社会工作改善随迁老人亲子关系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