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媒中的“私人空间”
摘要:民国女性的家政生活鲜少进入公众的视野,人们更多的是关注妇女在近代学校、报社、咖啡厅等“公共空间”中的出场。而《妇女杂志》中大量“家政”、“学识”等栏目的设定,将民国上海知识女性的“私人空间”——家政生活呈现在世人面前,结束了其长期被遮蔽在历史之外的窘况。本文拟从《妇女杂志》中女性进行科学饮食、理财持家和医药学习等内容进行阐述,以期切入民国妇女家庭生活的现场,并探讨上海知识女性的现代化转型及在这一过程中媒介的推动作用。
关键词:家政;妇女;传媒;现代化
学者汉娜·阿伦特曾说过“私人生活之所以具有一种被剥夺的性质,原因在于他人的缺席;对他人而言,私人并没有出现,因此它仿佛是不存在的。” [1]所以,作为私人空间的家庭以及私人领域的妇女生活,尤其是妇女家政生活,是不为社会大众所看见的。近代以来,人们都极力倡导妇女从“内闱”走向社会,找寻长期以来在男性主导的社会中所丢失的“平衡点”,从而忽视了作为“私人领域”的女性家庭生活。而在作为大众传媒的报刊这样的公共舆论空间中,探讨长期以来被遮蔽在历史之外的妇女家政,本身就是一种时代的进步。
下面笔者首先从家政的概念入手,探讨民国上海知识女性在饮食卫生、合理理财和家庭医药三个方面所进行的科学化学习,从而进一步探究其中的现代化意义。
一、概念界定
“家政”一词具有多重含义,目前学界并无定论,且不同时代的理解也各有千秋。中国古代文献中,“家政”一词最早出现在《周易》“家人卦”里,指确定与维护家庭人伦秩序的家庭管理活动。而本文所讨论的家政,是近代受西方思潮影响并传入中国的“舶来品”。
西方的家政理念起源于十九世纪末期。1899年在美国平湖召开的第一次家政会议,把家政学定义为家庭经济管理活动。晚清民国传入后,其在《词源》中的解释为“研究治家种种事项之学,凡家事经济、衣服、饮食、房屋、装饰、卫生、侍疾、育儿及家庭教育、交际、礼仪、役使婢仆等皆赅之”。[2]
而1927年《妇女杂志》中指出家政学“是以家庭问题与其他关于家庭有同样性质地方的问题为研究的中心。含有食物、居室、衣服三方面的研究。以求合于卫生上、经济上,及家庭分子各个间的关系,社会的关系各方面的原理为参考及根据。”[3]她们通过入学教育和阅读报刊等途径学习西方的家政知识,核心在于提倡科学、卫生、节约的理念,以向更健康、活力、艺术的现代生活迈进。
二、民国上海知识女性的家政生活
在新陈代谢的近代上海,受欧风美雨的影响,追求健康、完美的新式家庭蔚然成风,学习家政革新知识也逐步被知识女性所倡导,瑟卢君在《家庭革新论》中这样说道:“今后我们对于家庭中的衣服、饮食、居住,以及经济的处理,儿童的教育,平日的卫生,疾病的治疗,都该适应科学的知识和科学的方法,才可以组成一完美的家庭。” [4]接下来笔者将选取该杂志中讨论相对集中的饮食卫生、科学理财和家庭医药等方面进行阐述。
(一)饮食的科学化
中国传统社会的饮食,虽然多样,但大都只专偏重味的美,而不顾到营养和卫生,那么,当时上海的知识女性是如何进行饮食的科学学习和运用的呢?这一过程包括了两个方面,一是原理的了解,二是方法的学习。
首先是对原理的了解。了解饮食中蕴含的科学道理,在生活中才能处处注意,推敲原因。艾耆曾在《有滋养之果物》中提到:“西人食后必进水果,因其能促食物之消化,助胃肠之活动。若新鲜果物而有滋养味者,不必限于食后,单独食之亦有益也,为戒多食。”[5]由此,她们已经有意识地去学习西人的饮食习惯,知道有滋养的水果能够促进食物消化和胃肠活动。但同时也提出了不宜多食。另有“食物发酵的变化,是由于食物放置过久,生出各种微生物才发生的。只要能够阻止或驱逐在食物体中的微生物,才是有助于食物保藏的。”[6]这就阐述了食物腐败变质的缘故,并提出了如何阻止这些微生物出现的原理和办法。还有对饮食盘碟定要清洁的注重,认为不洁之盘碟,含无数微菌,其危害不亚于不洁之衣服,不洁之饮食,不洁之居室,故应“洗涤时用沸水和布拂;勿咳嗽勿喷嚏;用清洁之布或巾。”这是对排除微菌的认识。
其次是方法的学习。《贮新鲜葡萄法》述之:“当葡萄采下来时,可把它的梗插在瓶内,瓶内储水,瓶身需悬挂空中,采时梗须略长。葡萄的球尤不可碰着瓶口,如此则空气流通,葡萄可常常新鲜。” [7]漱霞女士还介绍了维持低温度、驱逐水分、加蔗糖或葡萄糖、用火硝或碱水、用醋浸渍、放在杀菌的空气中、用化学上的防腐剂等储存食物之方法[8],不难看出,其中都蕴含着科学常识和原理,这体现了作者对生活化学的了解和运用。除了介绍食物的贮藏法,该刊对某些饮食的制作法也有所涉及,如有制橘汁法:用橘置布袋中,置之压榨机,渐次压出其汁,储诸瓷瓶或罐中,加酿酒所用之药。勿令通气,约隔一星期起盖视之。如已及瓷瓶或罐之口,则将此汁入绢制之筛或棉布所制之袋滤过,加入顶上烧酒二斤余,以防腐败。[9]方法虽简易,但其中蕴含了新式压榨机和科学知识的知晓和运用,不能不说是一种时代的进步。
由上可知,杂志中所凸显的饮食上的科学化,主要是通过知识女性对科学原理和方法的把握体现出来的,而不是靠单纯的经验。原理是方法的指导,方法是原理的呈现,二者缺一不可。
(二)家庭理财的学习
善治家政者,对于家庭经济,必注意管理。管理之法,不外开源节流:使有用金钱,不致虚掷;正当开支,不致拮据。[10]这是杂志中王北屏从理财的必要性和开源节流的方法上阐述了家庭理财的意识,那么当时的女性是如何进行理财和治家、持家的呢?该杂志也介绍了一些具体方法。
首先是预算的设置。可分为经常费和特别费,经常费的预算不得超过百分之六十,以免入不敷出。再就是记账的必要性。每到月底结算,如有盈余便储蓄以备急需,若赤字则设法弥补。第三是储蓄之法,拿出收入的十分之一二存到银行,定期活期均可,以备婚丧嫁娶之用。最后要注意购物,无用、奢侈之品不买,物品是否耐用、美观也应留意,俭约为主。[11]
刊物中还登载了簿册的重要性和合理的记账方法。指出家庭里的簿册完备了,就是事事都可查考。观察目下,推求将来,兴利除弊,当可得到圆满的生活。 [12]具体的簿册包括很多预决算的表格,分膳食、房租、衣服、应酬、储蓄等各项,每项每月的预决算都记得清清楚楚,作为下个月收支的参照,为当时广大女性的理财能力培养提供了好的范本,有其进步意义。
废物利用也属于理财中“节流”的范畴。如每家庭之破布、纸屑、破玻璃、旧铁等,均可售予收买废品之商人,使转售于工厂,既增加了产业原料,循环利用,又能贴补家用,何乐而不为呢?
综上看来,《妇女杂志》中的合理理财方法主要包括了预算的设计、家庭簿册即记账的必要性、储蓄的认知和购物时节约意识的养成,以及对废物的循环利用,这些方法都体现了适应新时代的科学理念和合理性。
(三)家庭医药的进步
随着对健康的注重,家庭医药逐渐进入广大知识女性的家政领域,成为她们生活中的必要技能。下面笔者将从常见疾病的防治、家庭看护术的介绍等方面进行阐述,以呈现当时报刊中所倡导的家庭医药学图景。
首先是家庭常见疾病的防治。主要包括传染病和非传染病两大类,其中传染病以其传染速度快、波及范围广和危害性大被重点关注。锡华在《家庭传染病预防法》中,强调了隔离及消毒的重要性,还有预防接种或注射等几种主要方式。消毒方法上,列举了理学、化学、日光消毒法、自然制菌法等。“衣服至锅中煮沸之,或浸于石炭酸溶液(免加盐酸)中,二十四小时再用清水洗涤。但皮衣或易于染色或脱色之衣,可置日光中数次晾之。” [13]沈芳女士从原因、症状、预后、医法等四个方面对虎烈拉、白喉、猩红热、麻症、肺结核等传染病进行系统阐述,如染及宜使病褥、病室清洁,空气流通。[14]这就从患者所处环境及所用物品的消毒方面介绍,为患者及其家人从根源上防范提供了保障。
非传染病防治方面,刊物中包含了物理和化学治疗法。物理治疗,即用外力,比如按摩、外敷等;化学治疗,则是通过口服药品、注射液体药物进行的治疗。而在近代中西医文化交融、碰撞的时代,西药的传入,无疑给传统医学界带来了新鲜和对抗元素,也给当时的民众带来了医药上的巨大变化。
此外,西神还提到了催眠术等心理治疗法:术者使患者睡眠,予以暗示。如暗示头痛已愈,则患者以为头痛真愈,而头痛乃愈。催眠术能治愈之病,于神经系病如神经衰弱,头痛等为最灵验。[15]这表明心理学治疗已传入中国并开始投入使用。
其次是家庭看护术的倡导。其范畴细碎而广泛,主要包含了病房的布置,病房内的空气流通,病房内的空气问题,床榻的整理,被单的调换,病人的食物,看护妇的衣服,疾病的痊愈等。关于家庭看护的重要性和具体方法,粹存如是说:“看护最要紧的几种事,是温和的脾气与病人的同情心,做事有秩序,整理清洁,细心忍耐。” [16]
总之,刊物中结合病理、原因、医法等方面,对诸疾病进行了防治方法的普及,有利于当时知识女性加强对健康的认知及对家庭成员的负责。
三、小结
以上从家庭饮食、医药和理财等三个方面勾勒了民初上海知识女性的家政生活镜像,其中所渗透出来的科学和卫生理念,一定程度上展现了相对于传统社会,民国初年的上海女性,在时代大潮中所进行的家政观的转变。众多妇女通过阅读《妇女杂志》,在西方思潮的冲击中掌握了更科学的饮食、健康和理财方法,进而出现了生活方式和价值观的改变,虽然这种“现代性”仍没有摆脱男性对“新贤妻良母”的想象和塑造,但相比传统社会已经是一大进步。
而在构建这一女性群体家政观念转变的过程中,媒介的力量不容忽视。作为大众传媒的《妇女杂志》,其所呈现出来的女性家政生活的变革,即传媒中的“私人空间”,恰恰是通过《妇女杂志》等刊物展现在读者和后人面前的,对新女性家政观及家政生活的现代性构建有着平台搭建和舆论营造的推动作用。它保留了大量当时的社会讯息,不管这些报纸上所呈现的是不是当时真实的女性家政图景,但至少可以肯定的是,媒介的传播力量是巨大的,即使这只是报刊单方面的倡导,但公开承认女子学习、运用科学知识的能力,并在报刊这一公共场域持续探讨长达十几年,本身就是时代的进步。
刊行十七年之久的《妇女杂志》,不仅为上海知识女性新型家政观的生成提供了表达的空间,而且利用自己的媒体传播优势,形成了呼唤女性强劲发声,追求科学美好生活的时代气氛。[17]因此,从某种程度上说,如果没有像《妇女杂志》等这些近现代报刊杂志的鼎力支持,民初上海,乃至全国的知识女性的新型家政观的形成就不会如此迅捷,女性家政方式向现代迈进的每一小步都蕴涵着报刊的舆论推动力。
治史更重要的是立足现实关怀,研究民国时期的女性家政观及其实践,为当今组建更为科学、文明的现代化小家庭提供了历史的借鉴,其研究也可以折射出当今社会女性发展问题存在的历史渊源,为当代女性的进一步解放提供了有益的思考。
参考文献:
[1][德]汉娜·阿伦特.公共领域与私人领域,转引自汪晖、陈燕谷主编.文化与公共性,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8:90、93.
[2]词源,商务印书馆,1933:16.
[3]妇女杂志,十三卷一号,第29页.
[4]瑟卢君.《家庭革新论》,《妇女杂志》九卷九号,第8页.
[5]艾耆.《家政门:有滋养之果物》,《妇女杂志》五卷九号,第3页.
[6]漱霞女士.《食物保藏法》,《妇女杂志》十五卷二号,第35页.
[7]窃九生.《余兴:贮新鲜葡萄法》,《妇女杂志》四卷十二号,第6-7页.
[8]漱霞女士.《食物保藏法》,《妇女杂志》十五卷二号,第35页.
[9]芸雪.《妇女须知之家庭琐事》,第一卷第七号,第17页.
[10]王北屏.《家事的研究:谈谈家庭上的经济》十三卷一号,第22页.
[11]同上.
[12]冯觉时.《家庭中应备的簿册》,《妇女杂志》十五卷五号,第32-33页.
[13]宗馥.《家庭消毒法》,《妇女杂志》第一卷第十二号,第23-24页.
[14]沈芳女士.《家庭医病法》,《妇女杂志》第一卷第三号,第16页.
[15]西神.《不用药之精神疗病法》,《妇女杂志》第三卷第七号,第12页.
[16]粹存.《家庭妇女看护的常识》,《妇女杂志》第十五卷第一号,第26页.
[17]王黎君.《从晚清到“五四”——近现代报刊在中国现代儿童观生成中的作用》,《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第2期,第29卷,总第131卷,第75页.
作者简介:陈瑶(1988—),女,汉族,山东省临沂市人,硕士,单位:上海师范大学人文与传播学院中国史专业,研究方向:中国近现代江南社会文化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