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病毒灵事件浅谈幼儿园传染病预防漏洞与解决方法
【摘要】幼儿园幼儿的出勤率不仅是衡量一个幼儿园教学质量的重要参考指标,同时也从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幼儿园传染病的防控能力以及幼儿保健工作的优劣。部分幼儿园为了一味追求较高的出勤率,采取一些违反卫生保健规范的措施,从而给孩子造成痛苦,给家长带来麻烦,给社会造成危害。“幼儿园喂药门”事件反映出目前我国在幼儿园传染病监管、幼儿园传染病自身管理、幼儿园与家长沟通等方面尚存在诸多问题。笔者通过查阅目前国内幼儿园传染病预防、发生及治疗等方面的相关文献,结合本园实际情况,从幼儿园监管层面,幼儿园管理层面,教师与幼儿层面,以及幼儿园与家长沟通等层面提出解决方法,以期能够通过降低幼儿园幼儿传染病发生率,从而提高幼儿园幼儿出勤率。
【关键词】幼儿出勤率;幼儿园传染病;传染病预防
【中图分类号】R-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5)03-0209-02
2014年的3月份,媒体曝光了部分幼儿园的“喂药门”事件。据悉,两家幼儿园的相关管理人员以吃药能预防幼儿生病为由,擅自购买处方药“病毒灵”,在未告知家长的情况下,不定期安排工作人员给园内在册幼儿服用。[1]。
暂且不论幼儿园管理者上述做法是否妥当。我们都知道,学龄前儿童年龄多在3~6岁之间,免疫系统发育尚不完全,对外界致病微生物的抵御能力差,加之从家庭生活过渡到集体生活本身容易感染疾病。如果通过药物来作为预防疾病的砝码,我国古代中医就讲:是药三分毒。即便是当代西医,在长期服用某种药物也可能会导致胃粘膜的慢性损伤,此外,长期服用药物对肝肾的慢性损伤目前已得到世界公认。而且,幼儿造血系统发育尚不完善,易受到外界化学、生物刺激的干扰,从而导致血液系统的良恶性疾病的发生[2]。不仅如此,长期服用同一种药物会导致耐受,这一点在抗生素类药物中体现的最为明显。药物在治愈疾病的同时,也会在另一方面损害人体功能。成人如此,更何况是机体各器官系统处于高速生长发育阶段的学龄前儿童了。
幼儿园作为学龄前儿童群体聚集的公共场所,传染病事件一旦发生,极易造成园内的流行,对幼儿身体健康会造成严重的影响,幼儿康复周期少则2-3天,多则1-2周则能康复,在此期间,为了避免园内流行,患儿都被要求家中休养。那么从幼儿园的层面来讲,出勤率降低将依靠收保教费运营的民办幼儿园置于办园风险之中,导致部分办园者选择“喂幼儿吃药”这样铤而走险的做法[3]。
可以看出,此做法对幼儿明显是弊大于利的,深刻分析后不难发现办园者这种铤而走险的做法就是为了预防传染病的发生,来提高幼儿的出勤率。那么这种怪相的出现,反映出来目前幼儿在传染病预防方面存在的普遍问题:
一、政府的疏于管理
在“幼儿园喂药”事件中,政府疏于管理的行为直接导致了幼儿园管理者自律意识的严重不足。目前幼儿园的多部门管理反而造成了监管的空白:幼儿园的业务管理权在教育局,收费管理权在物价局,卫生保健权在卫生局,权力的部门看似“各尽其职”,实际上却导致了相关政府部门在民办幼儿园的统筹监管上无法形成合力,从而使得民办幼儿园既处于各部门的监管之下,又游离于各部门的监管之外,为此类事件的发生埋下隐患。[3]
二、幼儿园管理者管理重心偏移
《托儿所幼儿园卫生保健管理办法》规定:幼儿园工作均应在严格执行幼儿卫生保健工作规范的基础上开展工作[5]。我国现行的学前教育体制正处于改革阶段,新教育模式的出炉,让园长和教师更加注重通过学习和探索新的教育教学模式和专业技能来获取更多的生源,增加幼儿园收益,而忽略了国家卫计委对幼儿卫生保健所出台的相关规定,忽略了对教师法、未成年人保护法、传染病防治法等与幼教相关的法律知识的普及与学习,何谈将其运用于幼儿在幼儿园内日常生活与学习?导致幼儿园一些违规政策及行为的出现。
三、幼儿园保健医生的职业行为不规范
事实上,当前幼儿园的保健医很多是从护校或卫校刚刚毕业的医生或护士,尚未取得执业医师资格证书。而有些甚至是教师岗位的兼职,缺乏系统的医学理论知识和传染病防治处理经验,更多时候保健医生只是带孩子们做课间操、交给孩子们一些简单的保健知识,并没有完全发挥保健医生应有的作用,更有甚者,保健医生的设置只是为了应付各部门的检查。保健医生的如此现状,如何保证学龄前儿童的健康成长?
四、教师队伍对保健工作的不重视
幼儿园很多教师一方面忙于幼儿文化知识的教育,另一方面,还要保证幼儿在游戏活动中的人身安全,自然对幼儿传染病预防有所忽视。况且很多老师认为幼儿传染病预防是保健老师的事,与自己无关。导致其忽略班级的消毒工作等传染病防控措施,忽略对幼儿日常生活常规的执行和对幼儿健康行为的培养,殊不知,保健医生在学校的保健工作中起引导作用,具体措施还需要班级责任教师的落实。因此,教师对幼儿保健工作的忽视而使得教育与保健的明显脱离。
五、家长的防范意识较差
警方调查表明:不少幼儿已被持续喂药三年之久,许多幼儿身上间断出现了各种不良反应,如皮肤起疹瘙痒、便秘、食欲不振、腹痛、腿疼,等等。然而,大多数家长并没有把幼儿身上出现的各种不适症状与幼儿园联系起来。首先,家长对幼儿园的信任弱化了家长的防范意识。其次,在幼儿的成长过程中,随着年龄的增长,家长对幼儿德智方面关注的增多,消减了对健康的关注,在传染病流行期间,带孩子参加各种学习班,去人多密集的地方都导致了传染病的发生与流行。
正是由于上面五个原因的相互叠加和作用,造成了幼儿园为了预防传染病而引起如此轰动的“幼儿园喂药”事件。固然,提高幼儿园的出勤率是幼儿园积极完善管理,提高教育质量的表现,应该提倡和鼓励。但是用不合理不科学的办法,既不能预防传染病提高幼儿健康水平,更不能提高出勤率。相反,可能会给幼儿带来伤害,给家长带来麻烦,给社会带来负担。因此,针对上述为提高出勤率背后反映出的问题,结合我园在近三年来卫生保健工作的学习和渗透,提出以下几条措施,以期能使幼儿健康状况得到明显的改善,有效预防和控制幼儿常见病和传染病在院内的发生和流行,从而提高幼儿的出勤率。
一、提高全园职工法律意识,规范工作制度
国家法律是至高无上的,任何人都不得因任何理由去践踏,尤其是从事幼儿工作的人员,更应该将幼儿利益与幼儿健康放在一切工作的首位。《传染病防治法》要求各级各类学校应当对学生进行健康知识和传染病预防知识的教育。幼儿园管理者应该首先重视相关法律的学习,对本园的传染病预防工作进行规划,经常聘请专家对全园职工或家长进行定期培训,让大家充分认识到严格执行法律法规的重要性。
《托儿所幼儿园卫生保健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也对传染病预防提出了详细的工作要求,通过三个阶段让幼儿园全体职工认真学习管理办法,即首先通过办法的学习和相关法律法规的学习从思想上认识到严格执行规范的重要性,从而端正态度。其次要求保健医生与老师一道将幼儿园卫生保健十项规范正确实施并渗透到每一名幼儿的日常生活中,最后将十项规范具体实施细则和注意事项给老师加以说明,并不定时监督老师完成情况,从而让老师对幼儿园卫生保健工作的态度从应付检查到落到实处的转变。
二、提高幼儿园卫生保健工作水平
加强幼儿园保健医生的管理与培训是当务之急,首先,国家应出台相应的政策来规范化幼儿园保健医生制度,同时,对于幼儿园来说,应选择正规院校毕业的具有一定临床经验的医生或护士,其接受过系统的医学教育培训,对于幼儿园传染病预防有一个系统的认识和一定的执行能力。可以早期发现可疑传染病幼儿,及时隔离。从而避免了传染病在园内的播散。
目前国家对学前教育保健医生的专业培训尚未形成规模,很多保健医盲目执行“十项规定”,不能结合幼儿园实际情况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幼儿园保健医生应根据《托儿所幼儿园卫生保健管理办法》中十项规定结合实际情况制定出适合本园执行的、详细的保健管理标准,从而于幼儿园所有成员准确领悟并落实。
三、让教师队伍参与到幼儿疾病预防与保健工作中
孩子入园后绝大多数的时间是与老师一起的,老师对卫生保健工作的重视程度直接影响到她们能否将有利于幼儿健康的一些行为规范渗透到幼儿的一日生活常规中,让老师充分认识到幼儿园卫生保健工作不仅仅只是保健医的事,而是需要幼儿园每位职工的努力和相互配合下共同完成的。因此,可以首先对全园职工进行定期的幼儿卫生保健知识培训,让大家了解幼儿生理与一些简单的病理知识,了解幼儿饮食与营养的相关知识,以便于在幼儿一日生活中更加科学有效的进行健康教育,指导幼儿形成健康行为规范。同时还可举行幼儿卫生保健知识培训知识竞赛活动,以增加教师们的参与积极性。
其次,向教师强调严格二次晨午检的重要性,以便于及时发现异常儿童并及时隔离,减少幼儿高烧惊厥、各类传染病在幼儿园的发生几率。此外,通过了解幼儿身体状况,发现传染病后能与家长有效沟通,隔离幼儿并取得家长的理解与支持,从而加强缺勤儿童的追踪管理。以为园内传染病的发生情况做出预测。
不仅如此,严格幼儿园的消毒管理是防止传染病发生的重要环节。保育老师应在在保健医生的指导下严格执行消毒管理规范,掌握各种物品的消毒方法,除了保健医的指导与检查,各班班主任均应严格把关,随时检查保育老师在班级的执行情况,做到层层把关,从而预防手足口病、流感等通过飞沫传播的疾病。
最后,在幼儿一日活动中,严格执行一日生活常规,确保幼儿规律的生活,教导幼儿园在一日生活常规中注意饮食、睡眠、户外活动、观看电视等的卫生习惯,如:饭前便后要洗手,不咬手指不揉眼……从而培养幼儿正确的个人卫生习惯。
四、大力宣传,取得家长的积极配合
作为儿童生命中最重要的人,父母有责任全方位关心儿童成长,重视其日常生活、认知和情感发展、呵护儿童成长的每一步,为儿童成长提供最坚实的依赖和最强大的支持。因此幼儿园有责任也有义务与家长一同,帮助幼儿在幼儿园阶段的健康成长。具体措施如下:
首先,利用新生入学的机会让家长了解幼儿园卫生保健工作中家长需要配合工作的必要性,尤其是发生传染病时的隔离与如实报告的重要性,避免有些家长隐瞒病情,继续送幼儿入园而造成传染病在园内的传播。
此外,还应举行家长会议,告知家长园外的卫生保健相关工作。例如:在传染病流行季节避免带幼儿去人多、空气流通差的环境;建议家长外出回家后给幼儿用淡盐水漱口,每日使用淡盐水给幼儿漱口,刷牙,可以明显减少传染病的发生;避免给幼儿喂食饮料等人工添加剂较多的食物,确保幼儿饮食健康卫生安全,同时保证适度的体格锻炼,保证幼儿正常的生长发育,减少幼儿常见疾病的发生。
幼儿正处于生长发育迅速,新陈代谢旺盛的时期,为了生命的正常活动,就需要给幼儿供给合理、平衡的营养素,家长应经常关注幼儿园食谱,根据幼儿园食谱给幼儿调整家庭食谱,做到家园互补,让幼儿获取到最全面的营养,保障生长发育的需要。
五、提高幼儿身心素质,减少幼儿疾病的发生
幼儿身心素质的提高需要社会、幼儿园、家庭的共同关注与努力,作为幼儿园,应该制定出有助于促进幼儿身体和心理健康的教育、教学活动,让幼儿身心健康发展。
幼儿园应从幼儿心理实际出发,有意识有目的的培养幼儿良好的心理素质,让幼儿克服幼儿胆怯、懦弱等异常心理,克服幼儿任性、固执等不良性格,因材施教。在家庭方面,应教导家长给予幼儿一个温馨的家,让幼儿在和谐、宽松、愉快、有序的环境下身心得到健康发展。[4]
通过采取以上措施,园长、保健医生将以高度的责任感参与到幼儿园教育保育活动中;老师和保育员通过对卫生保健工作的正确认识和认真学习领悟,能够更加科学地保育护理幼儿,使幼儿得到细致的照顾,幼儿的身体素质得到明显的改善,生病几率降低;通过对幼儿心理健康的关注,使幼儿更能感受到老师的亲切关怀,也更加喜欢来幼儿园。从而提高了幼儿的出勤率。相信从这次事件发生以后学前教育监管部门会进一步在法律、制度层面优化学龄前儿童的卫生保健工作,从而使我国幼儿卫生保健事业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参考文献:
[1]摘自《西安幼儿园喂药事件追踪:5名涉事人被刑拘》.新华网,2014年3月14日
[2]卢燕. 儿科用药初探[J]. 临床药物治疗杂志, 2007, 5(4): 29-31, 4.
[3]王海英. 民办幼儿园发展诸多乱象的原因透视及政策建议——从“幼儿园喂药”事件持续发酵说起[J]. 幼儿教育: 教育科学, 2014 (5): 1-7.
[4]江小虹, 于洋, 张桂芹, 等. 幼儿园预防传染病工作的体会[J].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11, 24(1): 110-111.
[5]摘自《托儿所幼儿园卫生保健管理办法》第15条.2010年11月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