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医古文教学中提高医学生道德修养
[摘 要] 在医古文教学中结合古代医家的高尚医德,对在校医学生进行医德教育,改变单一的说教方式,将会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以教材中的经典医古文为例,分析如何在医古文中加强医学生的医德教育。
[关 键 词] 医古文;医学生;医德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7)16-0026-01
古代的医学家虽然生活在不同的时代,有着不同的个人经历,但他们身上有着共同的特点,那就是医德高尚、志存高远,即使在今天,这些医家的优良传统仍备受敬仰,学习和继承这些高尚的医德仍有现实意义。
医德教育需要长期的熏陶和积累,在校医学生的医德培养需要多方面的努力,现行的高等医学院校职业道德教育课程比较宽泛,不够生动、具体,如能在学科教学中结合古代医家的高尚医德,对学生进行医学职业道德教育,无疑能够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医德学习效果。
医学知识博大精深,古代医学家留下的著作浩如烟海,我们就皖北卫生职业学院现在使用的高职教材(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中选取的经典医古文为例,来看看如何在医古文中加强医学生的医德教育。
一、医古文内容分析
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的第三册高职语文教材中共收入五篇医古文,即《华佗传》《大医精诚》《用药如用兵》《医家行方智圆心小胆大论》和《小儿则总论》。《华佗传》全面介绍了名医华佗的生平事迹及其医学成就;《大医精诚》强调医术在精,医德在诚,至精至诚,方是苍生大医;《用药如用兵》以用兵之道类比用药,强调用药需谨慎,因病而异,因人而异;《医家行方智圆心小胆大论》阐述了孙思邈的医学名言“行欲方而智欲圆,心欲小而胆欲大”;《小儿则总论》强调中医辩证的思维方式。学习时,应引导学生理解各篇中的医道精神,充分发挥历代名医的榜样作用,使学生充分意识到医学生必须具有崇高的医德和精湛的医技。
二、医古文中的医德精神
医古文中众多古代医家身上,都折射出救死扶伤、造福人类的高尚情操,在教学中抓住医德的本质内容,能在有限的学习时间内收到更好的医德教育效果。总的来看,古代医家在行医初心、治学作风、个人修养等方面为我们树立了榜样。
(一)仁爱救人
对病人长存悲悯仁爱之心,这是医务工作者最起码的职业道德,也是医生取得病人信任和良好沟通的基础。孙思邈在《大医精诚》中要求医者对患者要感同身受,大发恻隐之心,“普救含灵之苦”。《医家行方智圆心小胆大论》中提到的“心小”,就是对待病人态度要谨慎,人命至重,不容儿戏。
(二)勤奋好学
具备勤奋求实的治学作风,是医者取得突出医学成就的前提条件,如《华佗传》中写道,华佗年轻时出门求学,“兼通数经,晓养性之术”,勇于探索创新,发明使用“麻沸散”比欧洲早1600多年。古代医家的医学造诣源于刻苦研读,这是医学生掌握专业知识必须具备的学习精神,唯有如此才能不断提高自己的医疗水平。
(三)慎独自爱
“医乃仁术”,造福众生,从医者必须有较高的素养,不能有虚假伪善。中国傳统医德深受儒家思想影响,强调医者要“慎独”,要求个体的自律自觉,《华佗传》中华佗拒绝多人荐举,一心研习医术,为病人解除疾苦。《医家行方智圆心小胆大论》中说到医者要宅心仁厚、举止端庄、话语和蔼,无论贵贱,不怕辛苦,达此者为“行方”。
三、实践医德教育的要求
学习医古文,借鉴古代医家的高尚医德,目的是更好地为今天所用,在培养医学人才方面发挥更为积极的作用。
(一)择其善者而从之
首先要对古代医家论述进行鉴别,择其善者而从之。我国古代封建传统文化中的宗教、鬼神等思想对不同时期的医家都有影响,他们医德的形成或多或少存在着一些历史的印记。如《华佗传》中华佗医术高明,但以医生职业为耻,反映儒家文化中君子不器、重道轻术的传统,具有历史局限性。高职学生具备辨别是非的能力,稍加引导完全可以正确取舍。
(二)古为今用
时代在不断进步,人们对新时期的医务工作者也提出了更高的道德行为规范要求,医疗服务只有紧跟时代,才能满足人们日益提高的需求。如学习《用药如用兵》和《小儿则总论》时,可以引导学生学习其辩证用药的科学精神。学习不能一味地模仿,受限于具体的言行,如果我们今天依然坚持男女授受不亲、医技口传心授,故步自封,这不是真正高尚的医德。只有从医德的本质从发,以病人为本,真心诚意为患者服务才是真正的继承和学习。
(三)潜移默化
要将高尚医德根植于学生心中,进而实践在日后的医疗工作中,需要长期的过程。医古文中有关医德的内容,不是空洞的说教,是用一个个真实的历史人物,以榜样为力量,用感性的事实说话,更容易被学生接受,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内化为内在品质,从而提高医学生的医德修养。
医古文教学应启发学生身上的善,把古代医者的悬壶济世与现代的治病救人结合起来,教育学生医术不仅是谋生的工具,更是一種高尚的情怀。虽形于外,但长期的耳濡目染一定会诚于内。
参考文献:
[1]郑玉美.黄冈历代医药名人的医德研究[J].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3):90-93.
[2]郑娅.从古代医家高尚医德看医学职业道德教育[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4(1):40-41.
[3]叶旭军,杨春华,李智巧.新时期医学院校德育工作实施创新战略的思考[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4(1):38-39,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