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届全国音乐美学学术研讨会记略
由中国音乐美学学会发起,星海音乐学院承办的第七届全国音乐美学学术研讨会于2005年11月21日在广州星海音乐学院大学城校区正式拉开帷幕。会议为期3天,来自全国各地代表及海外学者约70位代表列席会议并提交论文(学会会员约30余人)。
中国音乐美学学会会长赵宋光教授致开幕词,总结出学术研究和学科发展中面临的“五惑”:疑惑、困惑、诱惑、迷惑、蛊惑。星海音乐学院院长唐永葆教授致欢迎词。中国音乐家协会副主席、理论委员会主任王次炤致贺词。开幕式结束之后,赵宋光、王次炤、罗艺峰、赵琴、杨燕迪、韩钟恩6位学者作大会发言。赵宋光指出,当前音乐美学研究正陷入三种失语症:面对民间音乐时,审美判断标准的失语;面对当前现代音乐的迅猛发展,音乐美学话语姿态的迷失;面对贫乏的社会美育和学校美育,音乐美学支援力量的孱弱。赵宋光并对症下药,提出了三种可行性对策,提出将民间音乐的活性资源转化为教材,并向史学界发出诉求,分析传统经典作品,联合各界专家,进行高素质、多媒体、民族化的教材编撰。王次炤对当前中国音乐美学研究现状进行了总结,指出当前音乐美学学术梯队虽已大力扩充,但是缺乏学科发展的远景规划;缺少国际性的学术交流和突破性的学术成果;因此应该尽快制定远、近期学术发展纲要;重视学科的前沿研究,包括对西学的引进和翻译、对当代学术思潮的关注以及重视中国传统音乐美学思想的研究等等;重视研究生培养工作及国际交流;重视学科自身的拓展和应用。罗艺峰针对当前音乐美学研究论域对象日趋泛化和形而上品格缺失的现象,指出应该将分属于音乐美学不同论域的研究对象区分开来并各自归位;并提出了中国音乐思想中音乐本体论的一个初步架构。杨燕迪提交名为《音乐美学的历史维度:论达尔豪斯的音乐美学观》的主题报告,以此说明只有对每一个观念背后的历史背景和具体语境予以充分考察后,才能对有关的音乐美学问题的实质求得较为透彻和到位的深入认识,即所谓的“音乐美学的史学化”。赵琴女士(台湾)提交了名为《在弊病与观念之争中,现代音乐“美”在哪儿?——从出席UNESCO主办“国际作曲家演坛”说起》的主题报告。韩钟恩以《音乐美学专业研究生教学设想以及相关问题讨论》为题,从个人研究生教学经验出发,介绍了他对学科布局、课程开设、学位论文基本要求、硕士及博士研究生教学内容、学位论文选题指南等方面的体会和心得。
此次大会按提交的论文所属论域,分中国当代音乐美学理论研究、中国传统音乐美学理论研究、区方音乐美学理论与实践问题研究三个研讨小组,对所涉及相关领域的问题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讨论。现按照各分组发言顺序及提交论文题目分别介绍如下:
一、中国当代音乐美学理论研究
冯长春(山东师范大学音乐学院):《中国当代音乐美学研究述要》;黄汉华(华南师范大学艺术学院):《音乐作品存在方式及意义之符号学思考》;李小诺(上海音乐学院音乐研究所):《反美学背景下的美学思辨》;林华(上海音乐学院音乐研究所):《审美的和谐与社会的和谐》;刘丽(吉林大学艺术学院):《论音乐审美意识建构中的文化意蕴——从音乐的起源看审美意识的发生》;吕波(西安音乐学院硕士研究生):《论域取向为实践理论对重建中华乐教的重大意义》;马卫星(哈尔滨师范大学艺术学院):《试论音乐艺术的审美综合本体》;王少明(星海音乐学院音乐学系):《音乐:在可说与不可说之间》;孙佳宾(吉林艺术学院音乐系):《论音乐话语事实的哲学本性——由维特根斯坦(逻辑哲学论)引发的音乐美学思考》;唐文娟(中国音乐学院):《音乐审美形态研究刍议及其相关文献梳理》;田耀农(杭州师范学院音乐艺术学院):《音乐的美与美的音乐》;茅原(南京艺术学院音乐学院,由杨易禾代读):《普遍性、特殊性、个别性》;宋瑾(中央音乐学院音乐学研究所):《站在哪里说音乐》;杨易禾(南京艺术学院音乐学院):《关于音乐审美的思考》;张卓(星海音乐学院硕士研究生):《现代文化语境下音乐雅俗观的嬗变——从“超级女生”说起》;郑锦扬(福建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区域性音乐美学问题》;谢嘉幸(中国音乐学院音乐研究所):《解释学在音乐心理学中的方法论意义及其实践探索》;臧艺兵(华中师范大学音乐学院):《音乐如何表达自由与秩序》;柯扬(中央音乐学院博士研究生):《音乐本质的形而上追问》;高拂晓(中央音乐学院博士研究生):《时间的抽象、存在与超越》;杨和平(浙江师范大学音乐学院):《近代化历程中的我国音乐美学研究(提纲)》;范跷峰(南京艺术学院博士研究生);《音乐美学学科性质的学理叙事》。
二、中国传统音乐美学理论研究
邓四春(中央音乐学院博士研究生):《运用解释学原理研究中国20世纪音乐思想》;费邓洪(广东省当代文艺研究所):《对古琴艺术振兴前景的创新构想——〈古琴艺术论〉的启悟及其所引发的深层探索》;龚丽妮(贵州大学艺术学院):《论孔子音乐美育思想》;霍橡楠(星海音乐学院硕士研究生):《中国古代唱论中的声乐表演心理》;贾纪文(西北民族大学音乐舞蹈学院):《〈孔子学琴〉的当代音乐表演美学意义》;雷美琴(中央音乐学院博士研究生):《寻根——论流行歌曲的民族优美感》;李槐子(西北民族大学音乐舞蹈学院):《应无所住,而生其心——论音乐美的超越性本质》;李明(香港大学亚洲研究中心):《琴道——古琴音乐审美初议》;李西林(西安音乐学院音乐学系):《取域为唐诗与音乐诗研究》;刘承华(南京艺术学院音乐学院):《运用西方主体间性理论研究中国音乐美学》;罗小平(星海音乐学院音乐研究所):《析中国古代音乐心理学思想发展的特征》;张新林(解放军艺本学院音乐系):《试论器乐演奏审美意识的建立与培养》;周畅(厦门大学艺术学院):《就宋代刘籍〈琴艺〉中“遇物发声,想象成曲”一句,提出刘籍乃中国想象美学第一人》;方光耀(新疆艺术学院音乐系):《论民族音乐的和谐发展》;李浩(云南大学艺本学院):《讨论中国美学史研究对象以及中国音乐美学思想比较》;叶明春(云南大学艺术学院):《“和”的音乐审美观及其历史渊源考察》;冯亚(河南大学艺术学院):《宋代琴乐美学研究》。
三、西方音乐美学理论与实践问题研究
陈红(河南大学艺术学院硕士研究生):《音乐审美经验的概念界定》;胡自强(西北师范大学艺术学院):《浅议中国音乐审美教育之差异》;蒋存梅(福建师范大学音乐学院):《音乐表演的真实性》;司扬(西安音乐学院音乐学系):《瞬间的永恒——奥古斯汀的时间哲学研究》;陆小玲(汕头大学艺术研究中心):《论音乐表演中的文本解释与创作自由》;石尉(山东理工大学音乐学院):《音乐表演中的审美体验》;李鸣镝(河南师范大学音乐系):《论歌剧演唱艺术的美学特征》;卢广瑞(集美大学艺术教育学院):《音乐表演:超意向诠释》;汪森(武汉音乐学院音乐学系):《现代音乐的暴力美学》;唐艺(山东理工大学音乐学院):《对音乐表演的“意向性”分祈》;王放歌(通化师范学院音乐系):《论心理机制是音乐表演作为音乐而创造的重要因素》;邢维凯(中央音乐学院附中):《关注听众——现代释义学与接受美学带给音乐美学的启示》;张前(中央音乐学院音乐学系):《关于中国传统音乐的美学规律与艺术特色》;赵淑华(淄博职业学院):《试论美育的自律性》;李望霞(中国音乐学院硕士研究生):《美学》;刘磊、宋裴裴(中国音乐学院硕士研究生):《西方音乐美学发展史简述》;白英(西安代表):《论崇高》;周雪丰(中国艺术研究院博士研究生):《谈音势》;赵海(中央音乐学院):《接受美学研究》。
各小组讨论代表的发言引起了众多学者激烈争论,其分歧聚焦于音乐美学研究对象及学科边界问题、音乐美学学科建设问题上。由于问题之复杂、学者发言之踊跃,故又在大会范围召开了一场讨论会,由赵宋光教授主持,对这些问题进行了探讨。中国音乐美学学会秘书长韩钟恩教授在大会总结发言中,将此次大会讨论内容概括为10点:1.学科自身发展的规划问题;2.音乐美学学科的哲学性质与美学本质;3.音乐批评及其美学、美育策略;4.音乐美学家的身份确定与历史限定;5.音乐美学的社会影响力与文化意蕴的发掘;6.传统范式和新学解构;7.寻找学科生长点与扩充论域增长点;8.中国传统音乐及其美学思想的诠释;9.西方音乐美学思想的引介与启示;10.音乐体裁与表演形态的美学内涵。最后指出:学术交锋应该要有宽容的姿态,要注意倾听不同的学术见解,并从中获得合理的因素;要注意凝视音乐美学的研究对象,并从中挖掘深度学术见解;与此同时,面对已经出现的“学术丛结”需要进行意义谱系的考掘;作为学科建设的一部分,对体验问题进行认知关切,对感性问题进行理性关切,对美学问题进行哲学关切。
学术研讨会结束后,还举行了中国音乐美学学会会员大会。在学会会长赵宋光教授的提议下,全体会员为2004年去世的音乐美学家、学会理事、中央音乐学院音乐学系教授蔡仲德先生默哀。学会秘书长韩钟恩对上届理事会工作进行了汇报和总结。众多会员集思广益,就学会章程与音乐美学学科今后的发展提出各种建议。
会议依照学会章程,对理事会进行了换届改选,经过学会会员预先自由提名和差额选举,产生了由宋瑾、杨燕迪、韩钟恩、罗艺峰、谢嘉幸、王次炤、邢维凯、赵宋光、罗小平9人组成的第五届理事会。经理事会协商决定,韩钟恩当选为会长,罗艺峰、宋瑾当选为副会长,名誉会长于润洋。大会聘请张前担任学会顾问。会长韩钟恩任命宋瑾为秘书长。
韩钟恩上海音乐学院音乐学系主任、教授
上一篇:“中国水威胁论”的缘起与化解之策
下一篇:课程统整:提升核心素养的有效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