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与城市轨道交通相关的两大类专业及其课程
[摘 要]当前国内众多院校新建城市轨道交通相关本科专业,总体上可归属于城市轨道交通车辆与装备类与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类。培养目标方面,两个专业的就业方向都涵盖了进入城市轨道交通的运营公司方向。专业特色方面,目前开办城市轨道交通相关专业的院校,大都与当地的城市轨道交通企业深入、密切合作,发挥院校原有的优势,培养某一领域、某一技能方面与众不同的人才。培养要求方面,各院校都根据自己的特色,细化补充基础知识、专业知识、技能与实践的要求。课程体系方面,都开设了大量的实践教学和实习。城市轨道交通的工作性质涉及多个领域,只有加强实践教学和实习,使学生能根据工作岗位的需要补充相关学科知识,这样才能提高学生运用理论知识、专业知识的能力。
[關键词]城市轨道交通;车辆工程;运营管理
[中图分类号] G64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8)06-0022-03
0、引言
城市轨道交通作为城市公共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在我国正处于历史上最好的发展时期。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在“十一五”期间呈现加速势态,“十二五”开始进入高速建设时期,进入“十三五”后其继续保持高速建设的态势,同时建设规模迅速扩大。截至2017年上半年,中国内地已有31个城市开通运营城市轨道交通,运营总里程共3965公里;已有11个城市开通运营现代有轨电车,运营里程共233公里。当前建设轨道交通的有53个城市,规划建设规模超过9000公里,在建规模约5770公里。产业的高速发展引发了对城市轨道交通类人才的大量需求,同时推动了城市轨道交通类相关专业的迅速发展。国内众多院校结合自身特点,开办了多层次的专业教学。针对本科类专业的设置,可将这些专业划分为两大类:城市轨道交通车辆与装备类(以下简称“车辆与装备类”)与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类(以下简称“运营管理类”)。车辆与装备类专业与运营管理类专业的课程体系差异较大,但基于城市轨道交通相关专业的毕业生将面向城市轨道交通行业及其相关领域工作,课程体系会有交叉重叠,专业课程的设置有一定的共性,以下将对比研究两大类专业的培养目标、专业特色、培养要求、课程体系,并在以上要求上进一步研究课程体系中部分专业课程设置的必要性、科学性、合理性[1][2]。
一、培养目标
培养目标是指教育目的在各级各类学校教育机构的具体化,它是由特定社会领域和特定社会层次的需要所决定的,也随着受教育对象所处的学校类型、级别而变化。为了满足各行各业、各个社会层次的人才需求和不同年龄层次受教育者的学习需求,才有了各级各类学校的建立。各级各类学校要完成各自的任务,培养社会需要的合格人才,就要制定各自的培养目标。培养目标是一个专业设立的导航灯塔,是理想港口的方向指引。而培养方案是一个专业设立的基础,驶向理想港口的船舶。培养方案要符合培养目标,为了达到培养目标应制定的详细实施计划以及必要的步骤。同时,培养方案要补充完善培养目标中无法表达的细节。下面以国内某本科院校(以下简称“院校一”)车辆工程专业(城市轨道交通车辆工程方向)与国内某本科院校(以下简称“院校二”)交通运输专业(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方向)为典型案例进行研究[3][4][5]。
院校一的车辆工程专业的培养目标:培养学生系统掌握轨道车辆工程发展所必需的基础科学知识、较宽广的技术基础知识和必要的专业知识及基本技能,形成研究、创新的基本素质;培养学生具备复合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的条件,能在轨道交通车辆工程领域内从事产品设计制造、科技开发、应用研究、检测与维修、技术攻关与技术改造、新技术推广与应用和管理经营等方面的工作。从该培养目标可以看出,该院校期望培养出的学生面向轨道车辆工程领域,涵盖现有的铁路、城市轨道交通,而这些领域应用的轨道车辆从货运机车车辆到客运机车车辆,再到高铁车辆乃至城市轨道交通车辆,种类繁多、用途不同而且功能差异很大。显然,完全掌握各种机车车辆的知识既不可能也无必要,所以需要牢固掌握基础科学知识、较宽广的技术基础知识和必要的专业知识及基本技能。在此基础上,个人能够根据自己的工作环境,形成适应职业的研究、创新的能力和素质。另外,该院校期望培养出的学生具备复合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的条件,详细指出了这种复合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在轨道交通车辆工程领域内的就业工作性质:产品设计制造、科技开发、应用研究、检测与维修、技术攻关与技术改造、新技术推广与应用和管理经营等。
院校二的交通运输专业的培养目标:培养具备运筹学、管理学、交通运输运营管理等方面知识,能在城市轨道交通管理部门、运营企业等单位从事交通运输组织、指挥、决策,城市轨道交通运营企业生产与经营管理的高级技术人才。从该培养目标可以看出,该院校期望培养出的学生面向城市轨道交通管理部门、运营企业等单位,从事的职业领域是交通运输组织、指挥、决策、运营企业生产与经营管理等,而在这些领域工作的重要专业知识就是运筹学、管理学、交通运输运营管理等。
从以上两个具体的专业培养目标可以看出,车辆工程专业与交通运输专业培养目标的差异很大,但两个专业仍有着不可忽视的共同点。在当前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大发展的背景下,两个专业的就业方向都涵盖了进入城市轨道交通的运营公司方向,即从事运营管理工作。
二、专业特色
专业特色是一个院校在专业设置后拥有的具体优势和特点,这些优势和特点区别于其他院校的同类专业,是本院校的人才特点、硬件资源(实验实训条件)、科研优势以及其他独有资源的显现。
院校一车辆工程专业的专业特色:着力培养基础理论扎实、动手能力强的人才,能掌握城市轨道交通车辆及铁道车辆制造、质量检修、运用管理与维修等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适应轨道交通发展需要,具有创新精神及较强的实践能力。从该专业特色可以看出,该校培养的人才动手能力强、实践能力强,并且掌握轨道车辆的制造、运用管理、维修等基本技能。该专业特色也反映了该院校具有良好的实验、实训、实践环节,并且这些实验、实训条件,实践环境,一定是紧密围绕轨道车辆的制造、运用管理、维修等展开的。因为动手能力、实践能力的培养并非一朝一夕所能完成,所以一定要创造条件使学生在专业培养过程中身临其境,安排专业课程的学习与实践操作同步进行,加强实践环节、延长实践环节的时间。
院校二交通运输专业的专业特色:最优化理论、系统工程、运输经济学、管理学、计算机应用等知识交叉贯通,面向现代城市轨道交通线路规划、运输管理、设备管理和运输指挥与经营。从该专业特色可以看出,该校培养的人才具备知识交叉贯通能力,特别适应城市轨道交通行业的线路规划、运输管理、设备管理和运输指挥与经营等工作。该专业特色也反映了该院校与城市轨道交通运营企业合作密切,在理论课学习的基础上,能够组织学生在城市轨道交通行业的线路规划、运输管理、设备管理和运输指挥与经营等岗位深入实践实训,在生产现场应用所学的专业知识,从而让学生将知识融会贯通。
三、培养要求
培养要求是培養目标的具体化、详细化,各院校根据自己的专业特色进一步列出培养人才所具备的能力和知识基础。从以下两个院校的培养要求可以看出,它们各自都结合自己的专业特色,详细说明了达到培养目标所应具备的基础知识、专业基础知识、专业知识、实践与技能训练等。
院校一车辆工程专业的培养要求:通过通识教育和基础教育、学科基础和专业基础教育、专业技术教育及创新环节教育,面向轨道车辆工程领域的设计、制造、运用、维修、管理和服务行业,培养学生成为“人文素质高、专业基础厚、实践能力强”的高级应用型专门人才,具体要求如下。
1.具备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和较好的人文、艺术和社会科学基础,以及具有正确运用语言、文字的表达能力,并掌握一门外语,熟练掌握计算机应用基础知识。2.系统掌握机械设计的基础知识,包括力学、机械学、制图、工程材料等。3.系统掌握控制工程基础知识,包括电工与电子技术、自动化基础、测试基础等。4.系统掌握市场经济及企业管理等基础知识。5.具有本专业领域内所必需的专业基础知识,了解有关车辆科技发展的新动向。6.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相关信息的基本方法。7.具有服务意识和艰苦创业、团结协作精神。
院校二交通运输专业的培养要求:主要学习运筹学、管理学、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交通运输技术管理、商务管理、信息管理的基本训练,具有运用城市轨道交通的技术设施,合理组织运输生产以获得最佳社会与经济效益的基本能力。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运筹学、管理学、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等基本理论、基本知识。2.掌握一般的最优化方法和计算机在城市轨道交通运输中应用的基本技术。3.具有城市轨道交通组织指挥、运营企业生产与经营的基本能力。4.熟悉国家关于城市轨道交通运输方面的方针、政策和法规。5.了解城市轨道交通工程设备及运营组织管理的发展动态。6.具有较强的计算机和外语应用能力,能熟练掌握一门外语,达到大学外语四级的教学要求;能比较顺利地阅读和翻译外文科技资料,并具有一定的听、说、写的基础。7.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初步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
四、课程体系与课程
课程体系是在一定的教育价值理念指导下,将课程的各个构成要素加以排列组合,使各个课程要素在动态过程中统一指向课程体系目标实现的系统。课程体系是实现培养目标的载体,是保障和提高教育质量的关键。
院校一的车辆工程专业(城市轨道交通车辆工程方向)的课程体系包括主干基础课程、主干专业基础课、主干专业课、主要实践教学环节。主干基础课程(7门)包括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大学英语,C程序设计基础,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普通物理,画法几何。主干专业基础课程及主干专业课程(11门)包括机械制图,理论力学,材料力学,机械原理,机械设计,电工与电子技术,城市轨道交通车辆构造与设计,城市轨道交通车辆工程,城市轨道交通车辆电力牵引与控制,城市轨道交通车辆制动技术,列车网络。主要实践教学环节包括物理实验、机制综合实验、机械创新课程设计、机械课程设计及综合实验,城市轨道交通车辆结构综合实验,车辆电器及列车网络综合实验,车辆构造与设计课程设计,地铁车辆关键系统检测与诊断综合实验,车辆检修设备及关键系统的综合实验。主要实践环节包括专业认识实习,金工实习,毕业实习,毕业设计。
院校二的交通运输专业(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方向)的课程体系包括主干学科,核心课程,各系列课程,实践教学,实习。主干学科包括管理学,经济学,轨道交通运营管理。核心课程包括实用运筹学,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运输经济学,交通运输系统工程,城市轨道交通客运组织,轨道交通运输规划,交通安全工程,管理信息系统等。运输组织系列课程包括实用运筹学,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轨道交通运输技术管理,运输统计学,管理学等。工程管理系列课程包括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交通安全工程,轨道交通运输规划,城市轨道交通企业管理,测量学,轨道交通站场等。经济系列课程包括西方经济学,运输经济学,商务谈判,会计学原理,财务管理,城市轨道交通投融资管理等。计算机系列课程包括程序设计基础,管理信息系统,计算机仿真技术,专业软件及应用,城市轨道交通信号基础等。实践教学包括课程实习,课程设计,合作教育,毕业设计。实习包括认识实习,测量实习,市场调查与统计实习,城市轨道车站客运实习,城市轨道车站行车实习,城市轨道调度指挥实习。
课程体系表现出一个专业内不同课程门类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是教学内容和进程的总和,课程门类排列顺序决定了学生通过学习将获得怎样的知识结构。院校一的车辆工程专业采用画法几何、机械制图、理论力学、材料力学、机械原理、机械设计、电工与电子技术等建立基础,主要专业课程为城市轨道交通车辆构造与设计、城市轨道交通车辆工程、城市轨道交通车辆电力牵引与控制、城市轨道交通车辆制动技术、列车网络等。实践教学环节与实践环节课程量较大,这也符合该专业的特色,即培养基础理论扎实、动手能力强的人才。院校二的交通运输专业在通识教育的基础上,以管理学、经济学、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为专业基础课程,进一步划分为运输组织系列、工程管理系列、经济系列、计算机系列,每一个系列的针对性较强。同时,实践教学和实习的课时量和时间十分充沛,这反映了该校的专业特色,即该院校与城市轨道交通企业合作密切[6][7]。
五、结论
当前国内众多院校新建城市轨道交通相关本科专业,总体上可归属于城市轨道交通车辆与装备类与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类。本文对比研究了两大类专业的培养目标、专业特色、培养要求、课程体系。培养目標方面,两个专业的就业方向都涵盖了进入城市轨道交通的运营公司方向,即从事运营管理工作。专业特色方面,目前开办城市轨道交通相关专业的院校,大都与当地的城市轨道交通企业有深入、密切的合作,能发挥院校原有的优势,培养某一领域、某一技能方面与众不同的人才。培养要求方面,培养要求是培养目标的具体化、详细化,各院校都根据自己的特色,细化补充基础知识、专业知识、技能与实践的要求。课程体系方面,城市轨道交通相关本科专业都开设了大量的实践教学和实习,这也是行业特点所决定的。城市轨道交通的工作性质涉及土木工程、机电、运营管理等多个领域,只有加强实践教学和实习,使学生能根据工作岗位的需要补充相关学科知识,这样才能提高学生运用理论知识、专业知识的能力。
[ 参 考 文 献 ]
[1] 文孝霞,杜子学. 城市轨道交通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思考[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186-187.
[2] 文永蓬,廖爱华,方宇.“工程认证”下《城轨车辆结构与原理》课程教学改革探讨[J].时代教育,2015(21):71-72.
[3] 廖爱华,郑树彬,师蔚,潘雯婷. 城市轨道交通车辆工程专业的教学研究与探索[J].大学教育,2015(5):149-150.
[4] 马哲,王振. 铁路与城市轨道交通行业发展趋势及人才供求预测研究[J].河南教育(职成教版),2017(2):18-19.
[5] 佟景泉. 基于职业能力分析的专业群课程体系建设研究:以城市轨道交通类专业群为例[J].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2):73-76.
[6] 贾俊旺,姜九林,黄义周. 城市轨道车辆运用与检修专业人才综合职业能力培养的探究[J].机电产品开发与创新,2017(2):52-53.
[7] 赵志敏. 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分析:以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为例[J].时代教育,2017(9):83.
[责任编辑:陈 明]
上一篇:摹矩阵法处理的一类动态库存问题
下一篇:概率论在军事上的应用浅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