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经济类专业数学建模课程的探讨
摘 要:21世纪要求高等教育培养的人才需要具有创新能力、应用能力和实践能力等综合素质。而这正是数学建模课程的课程目标和核心任务。数学建模课程以实际问题为主线、以学生为中心,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综合能力的重要途径。数学建模课程的开设对于人才培养是很重要且必要的。但由于我院数学建模课程主要针对经济类专业学生开设,而经济类专业学生相对于理科生来说数学基础和逻辑思维能力较弱,从而导致了当前的数学建模课程存在着一些问题和弊端,而这些问题是不容忽视的。本文针对经济类专业数学建模课程的这些现状,分别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教师水平方面给出了相关建议。
关键词:数学建模;经济类专业;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F224-4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5-9214(2016)01-0056-02
数学是一切科学的基础,当前科学技术和生产的高速发展也对数学提出了更高的需求,所以我们必须加强数学研究与数学教育,以适应科技发展的需要。尤其是高等教育中的数学教育。由于数学也是一门应用极其广泛的学科,人们的日常生产和生活中随处可见,所以数学教育的主要任务不简单的在于教会学生解数学题,了解数学知识,或是应付考试,而在于通过数学知识的教授和掌握过程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但是,由于数学本身的抽象性,理论性强等特点以及传统观念和教学方法等弊端,造成了教育与现实的严重脱节。使得部分大学生认为数学都是概念,定理等抽象性,理论性的内容,没有与实际问题的联系,认识不到数学的现实意义与应用价值。长此以往,就会使学生觉得数学既难懂又无用,而失去对数学的学习热情兴趣,从而影响他们的数学知识和数学素养。
数学建模是一种基于现实的数学思维方法,也是一种现代的教学模式。它是通过数学符号和数学知识来近似地描述或解决实际当中的问题。所以数学建模是沟通数学科学与其他不同学科理论知识的纽带,也是联系数学科学与实际问题的桥梁。
一、数学建模课程的必要性
1.数学建模课程有利于培养和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是使学生学好数学的前提和必要条件。由于部分学生缺乏对于高等数学的正确认识以及准确定位,直接致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学习动机不够明确,也缺乏学习的积极性。数学建模课程的开设,有助于使学生认识到,数学当中学到的概念,定理等这些理论知识是可以运用到日常的学习生活中去的,而且也能够用于解决实际问题,并且能够发挥强大作用的。也就是让学生了解到学习数学确实是“有用的”,解开长期困扰学生“学数学有什么用”的问题。一旦感受到了这些,学生就会自然而然的对数学进行重新认识并重新定位。从而也会激发起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积极性,保有热情的加入数学的学习中。
2.数学建模可以培养和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传统的数学教学往往更加重视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训练,而忽略了数学对解决实际问题的作用的讲解。通过数学建模课程,学生可以将学到的理论知识与具体实际问题结合起来,建立一定的数学模式,从而有效地使用数学知识来解决现实问题。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和实践能力得到了培养和锻炼。久而久之,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数学建模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数学建模课程,更加注重从实际的具体问题出发,利用数学知识,建立一定的数学模型来将问题解决。首先,这样可以给予学生更多的空间和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因为在这个过程中需要用到众多方法、技巧,并且要经过认真的分析和综合,而数学建模并没有固定的方法或者模式遵循,会因为问题的不同而不同,也往往因为解决问题的人的不同而不同,它的方法灵活多样,也就给了学生很大的自由发挥的空间。其次,数学建模本身就是一种创造性的劳动,而在这种创造性的劳动过程中可以反映出学生的综合素质。因为建模要求学生不仅要掌握一定的理论知识,还要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在思维方面既要求有很好的灵活性和发散性,又得在广度和深度上达到一定层次。所以,这就对学生在各个方面都提出了较高要求。比如,对事物的观察能力、抽象综合能力、分析类比能力等。所以,数学建模课程有力于学生在各个方面综合素质和能力的提高。
二、经济类专业数学建模课程的特点和现状
我校大多数专业为经济类专业学生,他们的数学基本功没有理科专业学生扎实,学生一般只有微积分和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的基础,学生们基本都没有学过计算方法、运筹学和离散数学等课程,所以在教学过程中会出现,部分学生开始时对数学建模充满好奇与热情,但上过几次课后就开始打退堂鼓。理由是他们认为这门课程太难了,无法理解。但实际上数学建模课程并非像学生们想象的如此深奥。根据我校经济类专业参加数学建模竞赛学生的调查,部分学生不仅能够在竞赛中取得优异成绩,而且他们的综合能力提高很快。所以,任课教师在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因材施教”,注意发挥学生的专业特长。根据学生的专业特点来设置教学方法和安排教学内容。
三、经济类专业数学建模课程的建议
1.教学内容安排
数学建模课程的主要目标是培养学生应用数学这门工具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所以,教师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不用太注重课程的系统性,要适当调整授课内容。应该尽力做到注重强调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弱化对理论问题的讲解。充分挖掘和利用经济类专业学生的专业特长,注意重视数学语言的翻译能力和论文的书写能力。
2.选取适当的模型案例,进行案例式教学
案例式教学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积极性,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根据经济类学生的知识水平,专业特点,以及学习能力来选取难易适度的具有代表性的建模案例。比如存储模型,经济增长模型,投资组合模型等。这些模型首先难度不会太大,其次与学生的专业以及实际问题相关,不仅可以增加趣味性,又能充分体现数学建模的建模思想。所以,这样的案例让学生觉得既有趣、有用、又不会太难。继而更加愿意积极主动的去学习和参与。
3.改进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
首先,运用多媒体技术与板书相结合的教学手段。多媒体是一种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现场直观的演示软件如何操作,这样既可以使教学内容得到形象生动的展示,又能丰富课堂信息以提高课堂教学效果。而板书,则比较灵活且可以随时体现和演示解决问题的逻辑思维过程。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将二者结合起来运用,充分发挥它们各自的优势,既可以让学生感受到课堂的趣味性,提高逻辑思维能力,又能加深他们对教学内容的掌握和理解。
其次,教师的讲授要与学生的讨论相结合起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在发挥主导作用的同时,也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即在教师讲授完案例的基本背景、条件、工具后,具体的分析过程应该让学生们积极的进行讨论。比如该应用哪部分数学知识、建立什么样的数学模型、最后达到什么样的效果等等。这样既可以提高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创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气氛和教学效果,又能使学生在讨论过程中加深对问题理解的深度和全面性,从而培养和提高他们的分析解决问题的素质和能力。
4.提高教师的素质和水平
数学建模课程的教学效果如何,教师的水平和素质是关键。讲授数学建模课程的教师不仅需要具备较高的数学专业水平,还必须具备一些有关的经济专业知识,还需要一定创新精神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了取得好的教学效果,提高教师的水平,需要授课教师多参加相关培训和学习,比如学术会议,研讨访问等,以增长见识,拓宽自己的知识面,了解更多比较前沿的新趋势和新动态。不断进步,提高自己的水平。
四、结语
数学建模课程是数学发展、学生发展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它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应用能力、创新能力等综合能力,而且可以有力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但是,目前经济类专业的数学建模课程还不够成熟,需要该课程的授课教师在教学实践过程中不断的摸索经验,来发展和完善数学建模课程。从而使数学建模课程更好的为高等教育、人才培养和社会发展服务。
(作者单位:中华女子学院计算机系)
项目资助:北京高等学校青年英才计划项目(Beijing Higher Education Young Elite Teacher Project)项目编号YETP1382
参考文献:
[1]姜启源,郑洲顺.数学实验与数学建模.数学的实践与认识[J],2001,(9):31-5.
[2]李学顺,蔡海涛.数学建模课程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数学理论与应用.2000,(10):20-4.
[3]化存才.《数学建模》课程教学体系的现状及其发展方向[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01).
[4]王茂之.数学建模培训课程体系设计探讨[J].数学教育学报,2005.
上一篇:《数据结构与算法》的教改问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