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神童”到最年轻的大学校长
山东高考生王晓晓这几天心里很“爽”,今年他考出了理科总分640分的好成绩。别人都在忙着选填“志愿”,他却一点都不着急,因为他打算只填一个“志愿”——山东大学。为什么?“就因为山东大学有一位年轻的校长!展涛。
“人才工程”是突破口
山东大学前身为1901年创建的山东大学堂,是京师大学堂之后我国第二所国立大学,迄今已有百余年校史。2000年,原山东大学、山东医科大学和山东工业大学合并组建为新的山东大学(简称山大)。
2000年7月起,展涛任新山东大学校长,时年37岁,是中国最年轻的大学校长。整整6年过去了,百年山大激情涌动,活力进发,呈现出勃勃生机。而展涛,目前依然是全国最年轻的重点大学校长。
“展校长,当初您就任山大校长的时候才三十多岁,不仅是个‘新官’,还非常年轻,您的‘三把火’是从何烧起的?您认为作为一位年轻的领导者,有什么经验可以供我们的读者借鉴吗?”
坐在记者面前的展涛比想象中少了几分书生气,多了一些山东大汉的体魄特征。面对提问,他憨憨地笑着说:“我还真的没有‘三把火’,好像连‘一把火’我都没有烧。当时只觉得自己肩上的担子很重,得找个突破口,先把事情做起来。”
“那么,您当时是把什么作为突破口的呢?”
“人才!”展校长解释说,“一流的大学应该是学术大师云集的学府,必须要有叫得响的学术大师。”当时的山大只有一位在职的院士,而且面临的环境形势也相当严峻:北有北京,南有上海,东有青岛,这些地方的自然环境都是济南所无法比的。展涛提出,山大要想留住人才,必须要营造出好的“人文环境”。
于是,乘着山东大学百年校庆的大好机遇,展涛全力实施“人才工程”。“我们呼唤大师,更要培养造就引进大师。”三年时间,山大就投入3000多万元资金,用于引进处于国际学术前沿的大师级人才,邀请他们来山大工作或做兼职教授:同时,对现有的学科带头人,也努力营造出事业留人、待遇留人、感情留人的氛围。
展涛还特别注重教师队伍的培养。山大每年都要拿出大笔专项经费,用于支持青年教师“三种经历”建设:第一种是国内合作研究经历,让青年教师到国内名校攻读博士或博士后;第二种是海外学术进修经历;第三种是校外社会工作经历,鼓励青年教师在博士后工作站承担项目,开展技术研发工作。这些卓有成效的措施,从整体上提升了山大的师资水平。
正是由于有了人才的支撑,6年来,山大重点学科建设取得了显著成就:新增国家重点学科4个,山东省“十五”强化建设重点学科17个;培养和引进两院院士4人,“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讲座教授10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11人;新增博士学位授权专业139个,硕士学位授权专业125个,一级学科博士点22个,博士后流动站8个。
“从小一路跳级”
展涛自幼就是远近闻名的“神童”。采访中,记者联系到了展涛高中时的班主任李洪图老师。展涛上中学的母校是山东兖州市第一中学。1978年他考进一中,在高中一年级一班,班主任就是李洪图。
李老师回忆说,1979年春,展涛被学校推选参加全国奥林匹克数学竞赛,获得三等奖。这年7月,只读了一年高中的展涛就被山东大学破格录取。据李老师介绍,展涛的父亲也是个老师,从小特别注意对展涛的培养教育。展涛是兖州有名的“神童”,特别是在数学方面,他表现出了特别的天赋,经常会有老师向他“请教”数学问题。就在展涛考上一中的那个假期里,他利用一个暑假就自学完了高中数学的全部课程。
记者还通过多方努力联系到了展涛的父亲展老师。他告诉我们,展涛从小就对数学特别感兴趣,上四年级的时候,他就已经把六年级的数学课程全部自学完了。
“跳级”进入山大数学系后,展涛先后获得学士、硕士、博士学位,其间他又有两次跳跃。1987年博士毕业后,展涛留校任教。1991年,展涛赴德国弗莱堡大学从事合作研究,合作期满后即回山大继续任教。1993年他先后任山东大学数学系教授、系副主任。这年,他30岁,是当时国内最年轻的博导。1995年起,展涛任山大副校长。其间,他又多次“跳级”,2000年7月升任新山大校长。
在学术研究方面,展涛也取得了骄人的成就。数论是我国率先达到国际领先水平的少数几个科学研究领域之一。展涛就是数论界优秀的年轻学术带头人。在数论经典问题“素变数三角和估计”、“算术级数中的均值定理”和“哥德巴赫型”等的研究中,展涛创造性地综合运用我国数论学者的传统技巧和现代数学方法,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的学术成果,受到国内外同行的关注和高度评价。
从“神童”到学科带头人,再到山大校长,熟悉展涛的人都说他是一路“蹦”上来的。很多时候,他都比周围的人年轻。
初当校长“不自信”
一位三十几岁的年轻人,突然让他去管理一所拥有近十万人的综合性大学,这确实是个不小的挑战,展涛能胜任得了吗?
采访展涛时,记者直言不讳地向他提出了这个问题。“是的,我当时根本没有思想准备。虽然那时我已经当了5年副校长,但那时我只管业务,其他的基本上什么都不管。再者,不怕你们笑话,我是一个缺少自信的人。在整个大学时期,我跟班里的同学交往都特别少,属于那种特别听话、性格内向的所谓‘好学生’,不太善于与外界交流。有人说我清高,其实我那是一种胆怯。对一个管理者来说,这是‘大忌’。”
展涛说,在做管理工作方面.他有一个最大的缺陷就是不善于指挥别人做事,而喜欢自己做事。他说还有一个缺点,就是自己的观点比较容易受别人左右。这主要是因为阅历不够,有时对某些事情缺少非常深刻的把握。
“所以,当时山东省委派了一位省委常委来当山大党委书记,给我掌舵。省委常委亲任党委书记,这恐怕在全国的大学中也是绝无仅有的。”
正是有了这个“坚强的后盾”,展涛很快就克服了自身的“缺陷”。他和学校领导班子一道,直面困难,大胆改革,短时间内完成了原山东大学、山东医科大学和山东工业大学三校在人事、财务、资产、教学等方面实质性的融合。在中层干部配备工作方面,学校公开竟聘,达到中层干部年轻化和高学历。在学科与学院调整方面,既作到强强联合、优势互补,又注重交叉学科、新兴学科的组建与发展。
2001年,被展涛称之为“改革之年”。有了三校实质性融合这个扎实、稳固、宽阔的高起点平台,展涛也开始找到了施展才华的舞台。实施人才引进工程,加大人事分配制度改革,实行岗位津贴,加快后勤社会化改革,这一切都在这一年顺利完成。山大被列为教育部直属全国重点综合性大学,国家“211工程”首
批重点建设的高等学校之一,跨入国家重点建设的国内外知名高水平大学行列。
“我唯一的优势就是年轻”
从上大学开始,展涛20多年来基本上就没有离开过山大,算得上是“老山大”了。他在山大当了5年的副校长,又当了6年的校长,因此有人称他为“年轻的老校长”。记者问他:“您认为自己最大的优势是什么?”
“没有什么最大的优势,我唯一的优势就是年轻。”展涛笑着回答。
因为年轻,展涛闯劲十足。“全方位开放式办学”的理念被展涛放在学校发展的首位。他说,山大有非常辉煌的历史和优秀的传统。但是,在观念上还存在很多封闭的东西,而这已经成为制约山大发展的一个因素。因此,必须改变传统的高校运作模式。
几年来,山大面向海内外进行学术、人才资源及学科建设等多方面、多层次的交流与合作,进行校地合作、校校合作、校企合作和国际合作,构建起全方位开放式办学格局。
因为年轻,展涛能够更加精力充沛地投入工作。他常常是白天在会议室开会,晚上已在赴威海分校的途中。在师生们眼里,他总是精神焕发、朝气蓬勃。在展校长的感染下,山大的师生们似乎也都更加。
“精神”、“年轻”了。了解展涛的人都非常佩服他旺盛的精力。一位校党办工作人员曾细心地统计过,展涛每天的工作时间平均都在13小时以上。
因为年轻,展涛成为“最接近学生”的校长。在山大,与校长联系的机会人人都有,那就是通过校园网的“校长信箱”和“校长在线”。几年来,校长信箱每年收到师生员工来信数千封。反映重要问题的,展涛亲自回复;一般问题的,由他特聘的一位“信箱校长”回复,基本做到了封封有回音。更能体现展涛是位“亲民校长”的是,山大很多学生不叫他校长,而称呼他“展哥”。山大的学生们都以此为骄傲。
因为年轻,展涛敢拿自己的前途和命运一搏。采访中,记者曾问展涛:“您从事数学研究多年,也取得了很不错的研究成果。现在,当了校长,得用绝大部分的精力从事行政工作,数学研究必然受到影响,您是如何处理好这个关系的?”
展涛直率地说:“当校长确实使我的数学研究受到了影响,而且当校长要比研究数学难得多”,但他认为校长这个职位是个很大的平台,他能当上山大校长是个“机遇”,这个平台能让他实现更大的理想。所以,他决定趁着年轻“搏一搏”。
不经意间,记者的采访还引发了一场小小的“争议”。山大绝大多数的被访大学生认为一个校长就应该将大量的精力用在学生身上,他们认为展校长在这方面做得很好;而绝大多数的老教授都认为“事务校长”很可能会“毁掉一个人的学术前途”。在山大校园,记者有幸采访到我国已故著名诗人臧克家先生之子臧乐源。臧教授是山大原哲学系主任,谈到“展涛的选择”问题时,臧老明确表示,“展涛还是搞学术好,他很有潜力,是位很好的中科院院士入选。”
直到采访结束时,记者和“山大人”关于展涛“何去何从”的讨论仍没有结论。但我们相信,展涛会用他的实际行动作出令人满意的回答。
上一篇:商高数猜想
下一篇:关于德育课学生评价体系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