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情境下反思性教学的特征与价值
[摘 要]基于反思理论发展起来的反思性教学,对教师的专业发展有着深远影响。随着信息技术的革新,“互联网+”在教育领域得到应用,反思性教学也被赋予了新的内涵,获得了新的工具载体,扩大了自身的价值。在“互联网+”情境下,反思性教学在内涵价值、教学环节、方式方法上产生了新的特征,并对教师专业理念、知识、技能和情意发展具有重要价值。
[关键词]互联网+;反思性教学;教师专业发展
当下以互联网为标志的信息技术革命,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重大改变,“互联网+教育”给教育体制和教学模式也带来了深刻变革。而反思性教学在“互联网+”情境下也被赋予了新的时代特征,并发生了一系列方式的改变,实现了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价值。
一、“互联网+”与教育教学
2012年11月,于扬在易观第五届移动互联网博览会的发言中,提到了“互联网+”理念;接着,马化腾于2013年首次提出“互联网+”概念;2015年3月5日上午,第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召开,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互联网+”行动计划,推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与现代制造业结合,引导互联网企业拓展国际市场的有效形式。“互联网+”即“互联网+各个传统行业”,不是简单的两者相加,而是让互联网与传统行业通过信息通信技术及互联网平台进行深度融合,创造新的发展生态。互联网不仅仅是一种工具,更是一种能力,一种新的DNA,与各行各业结合之后,能够赋予后者以新的力量和再生能力。
互联网内部资源丰富,“互联网+”情境下,可以让人们获得多方面的专门资源;互联网将人们联系在一起,实现了成果的分享;互联网超越了时空界限,使异地交流更加方便快捷;“互联网+”更是具有跨界融合、创新驱动、重塑结构、尊重人性、开放生态、连接一切等特征。“互联网+”也在井喷式向教育领域发展,从而带来了一场教与学的变革。云技算、大数据、电子书包、慕课、微课等一系列新技术、新理念、新模式,对教育的革命性影响正日益显现。“互联网+教育”的内涵体现在教师利用互联网媒介辅助教学、互联网是教学的平台、教师学会利用互联网大数据来管理自己的教学三个方面。最终互联网的创新成果将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提高教育的质量和效益,使教学更加个性化、教育更加均衡化、管理更加精细化、决策更加科学化。
二、“互联网+”情境下反思性教学的新特征
20世纪80年代后半期,欧美国家开展了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为目的的教育改革,尝试建构新型的教师发展模式,反思性教学就在这种环境下应运而生。美国的舍恩在《反思实践者:专业人员在行动中如何思考》中第一次提出:“反思性教学是教师从自己的教学经验中学习的过程。”熊川武教授认为:“反思性教学就是教学主体借助行动研究不断探究并解决自身和教学目的及教学手段等方面问题的活动过程,以期将教师的‘学会教学’和学生的‘学会学习’结合起来,增强教学实践的合理性,使教师实现从经验型到研究型的转变。”反思性教学的实质就是教师为了反思、在反思中、通过反思实现发展[1]。“互联网+教育”给反思性教学带来了强大的技术支撑,成为反思性教学最新的工具;而反思性教学模式的运用使得新型互联网技术与传统课堂教学紧密结合,实现了互联网技术的应用价值。在内涵价值、教学环节和方式方法方面,“互联网+”情境下的反思性教学呈现了新特征。
1.内涵价值的新特征
一是共享性。互联网最大的特色就是资源信息共享。互联网每时每刻都有大量新的源于人们相互分享传递的新资源出现,这种共享的资源有利于教师获得、整合和理解教学信息。同时教师根据互联网上的资源可以综合客观地对自己评价。二是主体性。“互联网+”情境下教师利用互联网建构好的平台,跨越了时空的局限,使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主动反思调节教育教学,关注学生的学习和自身专业成长,发展成为研究型教师。三是反馈性。“互联网+”情境下,教师通过已经构建好的网络教学平台和师生自主学习平台中的智能反馈评价模块,借助于慕课、微课和翻转课堂的作业布置、测试和网络留言交流方式,能够及时地获得学生课后学习活动的情况,为教学提供学情[2]。
2.教学环节的新特征
“互联网+”情境下,反思性教学的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理论假设和实践验证四个环节有了互联网先进技术的支撑,出现了对教学环节新的优化方式。在发现问题环节,教师能获得来自于世界各地,跨越了时空界限的丰富资源,无论是城市还是乡村的教师都能够通过互联网获得。同时可以分享自己的教学成果,在分享吸收内化的过程中发现新的问题,提升自身的问题意识和反思能力[3]。分析问题环节和实践验证环节的新特征體现在交往性和互动性上[4]。教师在分析问题时可以借助互联网,实现教师个体之间的自主交流,教师群体间的合作分享和教师与广大人群构成的共同体的互动探究、评论与反馈,研究、吸收与借鉴,实现共同体的均衡发展。同时借助互联网技术,如撰写教学博客,可以进一步提升教师信息技术应用的水平。在理论假设环节,社会建构主义理论、学习共同体理论和协同学习理论丰富并发展了反思性教学的实践反思理论和元认知理论,并与这些理论一起支撑着“互联网+”情境下的反思性教学[5]。
3.方式方法的新特征
一是叙事写作法。撰写博客在国内兴起于2005年,是继 E-Mail、BBS、QQ 之后第四种网络交流方式[6]。教育领域的专业性网站皆开设了教师个人博客和教师博客群,为教师发表文章与分享经验提供了便利。博客还具有教育资源的分类汇总、收藏管理、转发评论功能。撰写博客记录教育教学情况、教学工作总结、教育培训体会以及在工作中的问题或自身教育信念等,对这些进行分析解剖反思,寻求解决策略,使得教师在反思行为事件时看到现象背后隐含的本质问题[7]。“互联网+”情境下借助博客进行的叙事写作具有及时、便捷、动态和有效等特征,所形成的世界性教师交流环境,为教师反思性教学打开了一片新天地[8]。还可以撰写教师成长的电子档案袋(E-Portfolio),包含教师的学习成果、教学实践概况、教师自评的结果、教师职称绩效的考评和学生评价等[9],以系统的数据动态地展示教师入职后的变化,教师可从中感受自己的发展,体会职业成就感和自豪感,产生前进的动力。
二是阅读学习法。“互联网+”情境下,人们的阅读方式和媒介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大量电子书逐渐替代了纸质书籍;云课程、云作业丰富了教师阅读学习的资源;新型的手机、平板电脑、Kindle等阅读工具扩大了师生阅读的空间[10]。互联网的发展带来了全球阅读的数字化时代,教师在这一背景下得以更方便地利用互联网工具阅读学习优秀教师的成长案例、微博日志,阅读学习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方法、教育名家系统的理论,结合自己的实际需要将他人的成果运用到教学实践中,扩宽自己反思的路径[11]。
三是交流互动法。学生自主网络学习平台系统可以提供网上教学辅导、网上自学答疑、师生协作交流、作业评估和学习资源包等服务[12]。教师可以依托专门的教育网站,建立自己的个人教学网站,如某教師某一学科的国家精品课程、网易公开课等,也可以借助校园网开设面向校内学生的教学网站。不具备上述资源时,可利用广域的互联网环境,如区域性和全国性的教育网,上传自己的教育经验,利用互联网平台进行群策群论,打破地域隔离状态,加强与同行的联系。利用互联网提供的在线教育咨询,寻求同行的帮助。教师在“互联网+”情境下既可以达到向内审视自己的教学理念方法,又可以做到向外获得宝贵的教学经验财富[13]。
四是视频录像法。微格教学(Micro teaching)是由美国斯坦福大学艾伦教授等人创立的一种利用现代视听设备,在微格教室中专门训练发展教师教育教学技能技巧的小规模教学活动。微格教室中装有电视摄像、录像系统,通过借助摄像机等媒体,供师范生和教师进行技能训练和教学研究。其中模拟教室内装有录音和摄像设备,用来收集“模拟教师”的声音、教学活动形象和获得“模拟学生”的学习情况。室内的电脑用来重放获得的教学录像,供教学后分析;控制室内有电视特技机、调音台、录像机、视频分配器、监视器等设备,转送到录像机进行录像,同时转送到观摩室供同步评述分析;示范观摩室是一个装有电视机的普通视听教室,可实时播放教学实习的实况,供指导教师现场评述。借助微格教室,教师可以将自己的课堂教学进行全程录像,课后回看反思,也可以上传到互联网供同行借鉴[14]。
三、“互联网+”情境下反思性教学的价值
先进的信息技术为反思性教学提供了良好的支持,而因此形成的反思性教学的新特征对教师的专业发展既是机遇又是挑战。它一方面给教师带来便捷,另一方面要求教师及时变革传统的反思性教学模式[15]。“互联网+”情境下的反思性教学对教师专业发展的价值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生成新型的师生教育理念
“互联网+”情境下的反思性教学打破了传统课堂的时空限制,使师生得以自由交流。教师研究互联网上的课程资源后,为学生提供优质材料[16]。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可以通过观看教学视频、在线聊天、发送邮件等方式缓解面对面的紧张氛围,更加自如地发表言论,提出见解。同时教师可将教学的补充资源上传,供学生课下补差。师生间会建立起新型的关系,创造民主、平等、自由、宽松的互动氛围,大大拉近人际距离。改变传统课堂教学模式,有助于教师对自己的教学行为和教学过程进行归纳、总结、反思。“互联网+”情境下,教师若不能对课程资源、教学方式方法进行独立思考,仍以死板的方式教育学生,将不适应时代和社会的要求,使学生易产生厌学情绪[17]。
2.优化教师实践性知识
微格教室、上传下载教学视频、校园网上开设精品课程、互相观摩全球性的公开课等,为教师完善实践性知识提供了条件。教师的实践性知识来源于与学生共同参与的教学实践活动,因而教师必须了解学生对教学的真实感受,对重难点知识的认识和把握,而这些都可以借助互联网公共学习资源平台获得。“互联网+”情境下的反思性教学使教师更加真实地了解到自己的教学状况,有助于教师增进实践性知识,改变我国教师长期偏重本体性和条件性知识,缺乏完善系统的实践性知识的状况[18]。
3.提升教师教育技能
“互联网+”情境下,教师为了解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要通过反思性教学,在繁多的资源中进行扬弃,选择适合学生的教学资源、教学方法,形成自己的教学思想和教学特色。教师需要将传统教学模式与现代化信息技术结合,将有价值的资源上传供学生和同行学习借鉴。教师利用互联网丰富课程,使课程资源形式多样,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但是教师也要警惕教学课件和教师自身教授的关系,不能用课件取代教师的讲授[19]。同时防止课件形式化,内容娱乐化倾向等。教师在使用互联网资源时会提高信息的获取、分析、加工、评价等能力,并且加强了交流与合作,使自身信息素养得到提升。
4.增强教师的自我意识
教师要成为专业发展的主体,自我发展意识很重要,它将帮助教师处理好自己与外部和内部世界的关系,把自身作为认识的对象和实践活动的对象,主动建构自己的内心世界。教师通过观看互联网中其他优秀教师的教学视频、教育日志、博客、与优秀教师进行交流讨论等,获得专业发展的理论与实践知识,受到鼓舞和激励,保持一种专业发展的自在、自为、自觉状态,及时调整完善专业发展方向。教师进行反思性教学能够解决教学中的问题,感受到教学为其带来的愉悦和幸福[20]。这种因教学带来的幸福会促使教师进一步积极地增强自我发展意识。
参考文献
[1][美]约翰·杜威.我们怎样思维·经验与教育[M].姜文闵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
[2]熊川武.反思性教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3]黄月珍.反思性教学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理论与实践[D]. 福建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
[4]王春光.反思型教师教育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7.
[5]陈向东,张田力,冉纯洁.教师在线反思的个案分析[J].中国电化教育,2010(5).
[6]卢真金.反思性实践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举措[J].比较教育研究,2001(5).
[7]魏宁.一项关于教师反思的研究[J].教育科学研究,2005(9).
[8]黄伟.基于网络的教师专业发展模式探究[J].教育发展研究,2010(22).
[9]申继亮.教学反思与行动研究——教师发展之路[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10]谢海波.网络环境下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模式和策略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1(8).
[11]张建伟.反思:改进教师教学行为的新思路[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7(4).
[12]张立昌.试论教师的反思及其策略[J].教育研究,2001(12).
[13]王建军.教师反思与专业发展[J].中小学管理,2004(10).
[14]王海燕.技术支持的教师教学反思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0.
[15]陶志琼.“反思性教师”的哲学思考[J].有色金属高教研究,2001(1).
[16]房慧,林云.反思性教学——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路径[J].成人教育,2004(8).
[17]谢海波.网络环境下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模式和策略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1(8).
[18]季长青,宋林.新互联网模式下教师专业成长研究[J].科技教育创新,2010(20).
[19]周速.网络环境下教师学习共同体对教师专业发展的支持[J].网络教育,2007(6).
[20]李云,郭磊,宋迎.反思性教学在网络环境下的表征[J].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2).
(责任编辑 郭向和)
上一篇:对高校近世代数课程教学的思考
下一篇:高校特色专题数据库建设实践与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