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新定义智能制造
学习模仿的先进制造技术,导致了“教会了学生,饿死了师父”。在这样的背景下,一直依附于美国经济的日本开始考虑要做一些事情。
从当时的历史记录来看,当时日本为了降低美国所诟病的贸易逆差,日本承诺让日元升值,同时也建立了不平等的贸易规则(当时美国进口日本车需要收取关税,而美国车进入日本则不需要任何关税),即便如此,日本仍然无法让美国满意。
按照2010年日本制造科学技术中心发布的《日本IMS国际合作研究计划》报告中描述,“1989年6月,在通产省信息产业局举行了‘工厂自动化愿景座谈会’,会议汇总了关于面向21世纪工厂自动化未来展望的报告书。同时会议明确了以制造业国家合作为目的的IMS计划,并指出日本在生产技术领域有所贡献是最重要的课题。”
由此可见,当时日本是迫于与美国的贸易纠纷,推动IMS计划,其主要指向是有政治和经济目的的。但是,当时日本也在如火如荼推动一些激进的研究计划,例如人脑计划、人工智能计划等,从最后的结果来看,IMS计划也是当时激进计划中的一个。从IMS计划遗留下来的文件来看,当时日本是希望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实现制造知识的体系化,从而形成一门先进制造学科,最终,通过对先进制造知识的普及,实现一个智能制造替代人的世界。
例如,当时三菱材料提出了“机械加工过程最优化传感器融合智能化监测系统(SIMON,Sensor Fused Intelligent Monitoring System for Machining)”。该项目计划是对机械加工的监测要实现人的眼睛、耳朵等感觉器官一样,使用多个传感器进行监视,从而实现自动化的目标。该项目负责人三菱材料的增根昭洋介绍该计划称,“SIMON计划是结合人工智能和神经元网络等最先进的计算机技术和高敏感度传感器,是为了实现前所未有的高目标计划。”
事实也证明,三菱材料提出的SIMON计划的确是高目标计划。按照IMS计划的安排,SIMON研发计划开展的时间是1999年10月到2002年1月,最终结果当然没有达到预期目标。
另外一个雄心勃勃的研究计划当属“下一代生产系统(NGMS,Next-Generation Manufacturing Systems)”,该计划主要日方负责企业是富士电机、川崎重工和本田技研等知名企业,欧洲参与方包括ABB、卡尔斯鲁厄大学和弗劳恩霍夫等,美国参与企业有卡特皮勒、波音、霍尼韦尔和洛克希德马丁等企业。该计划开展的时间是IMS计划启动的1995年开始,一直到2005年11月,但实际上日本在2003年3月就退出该NGMS计划了,估计是考虑到该计划已经不具有可行性了。
下一篇:基于运营管理的企业建模与仿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