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简表范文网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网络成瘾病理心理机制及综合心理干预研究

| 来源:网友投稿

摘要针对中国青少年网络成瘾问题,综合运用心理测评、深度访谈、脑事件相关电位、心率变异性等多层面的心理学研究方法,系统、深入研究网络问题的成因、病理心理机制、评估方法及心理干预方法等多项课题。依据得到的人群调查数据、网络成瘾者的心理测量结果、脑电与心电的生理心理学数据,同时结合临床干预疗效评估,提出研究结论:(1)使用谱系概念对中国青少年网络使用问题进行分型,并制定分型标准与评估方法;(2)从青少年心理发展角度分析了网络成瘾的形成原因,提出“失补偿”假说揭示网络成瘾形成过程;(3)提出“注意功能易化机制”从脑功能水平揭示网络“成瘾”病理心理机制;(4)制定“系统补偿综合心理干预”方案,包括团体、家庭、个体及家长干预等多项心理治疗方案,在临床研究中取得了良好实效。

关键词网络成瘾,心理机制,心理治疗。

分类号B849: R395

网络成瘾是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而新出现的一种成瘾行为,世界上许多国家都陆续出现了这一新问题并呈日趋严重之势[1~3],我国网络成瘾问题出现虽相对较晚,但发展非常迅速,严重影响了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发展[3~6]。

青少年网络成瘾问题在我国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社会现象,涉及到个人、家庭、学校、社会等多个层面的许多因素。该项目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北京市科委、北京市团市委等多方支持下,开展了“网络成瘾心理依赖机制及综合心理干预研究”项目,综合使用了心理测评和问卷调查、深度访谈、脑事件相关电位(Event-related potentials,ERPs)、心率变异性(Heart rate variability,HRV)等传统心理学研究方法与现代研究技术,从生理到行为多层面的研究了网络成瘾的成因、病理心理机制、分类及评估、综合心理干预等重要问题。本文就已经开展的工作和取得的阶段性结果进行概述。

1 研究网络成瘾问题的重要意义

1.1 网络成瘾问题是研究成瘾心理依赖机制的独特窗口

成瘾是严重影响人类健康和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成瘾的心理依赖和成瘾行为复发是成瘾研究的核心领域,是揭示成瘾生理心理机制和治疗成瘾的关键点。生理依赖与心理依赖是成瘾的两个基本表现方面,而大量实践与研究证明,无论是物质依赖还是行为成瘾,消除心理依赖都是根本解决成瘾问题的关键[7~10]。因此,随着成瘾生理依赖方面研究的不断进展,揭示心理依赖机制越发显得迫切和重要。

“网络成瘾”概念最早由I. Goldberg于1990年提出[1],随着临床案例的不断增加,研究者的关注也越来越大,美国心理学会(APA)于1997年正式承认“网络成瘾”研究的学术价值[1,11]。目前对“网络成瘾”这一现象的称谓存在一定差异,如:网络成瘾(internet addiction, IA)、互联网成瘾症(internet addiction disorder, IAD)、病理性网络使用(pathological internet use, PIU)、问题性网络使用(problematic internet use, PIU)等[12],但各种名词的内涵基本是一致的,主要是指个体无节制地使用网络,出现影响生活、学习和工作,损害身心健康等情况。

与物质依赖的成瘾行为相比,网络成瘾没有受到任何摄入物质的影响,是一种最为单纯的行为成瘾,故其依赖状态的形成主要是心理机制所致。因此,研究网络成瘾是揭示成瘾行为心理依赖机制的独特窗口,以网络成瘾为突破口,可以更好的研究心理依赖机制,并为进一步解决成瘾问题提供新的思路与依据。

1.2 研究网络成瘾是探索大量交互信息作用下人类心理行为规律的有效途径

人是在不断进行信息交流的过程中成长起来的,人的心理感受与外显行为之所以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乃是基于人脑与外部信息的交互作用。随着信息技术的日新月异,互联网及其相关服务迅速普及开来,越来越成为人们生活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我国是互联网用户增长最快的国家之一,高速发展的信息技术有力地推动了社会进步,但同时也带来了新的课题。

在网络化信息时代,人类面临着信息量的急剧扩充和广阔的交流天地,而人脑在这种大量交互信息的作用下如何工作尚需进一步研究。无论是个体还是群体,在网络环境中与现实环境中的心理行为特点均表现出了一定差异,随着信息时代的不断发展,深入研究网络环境中人的心理行为特点对人类社会发展的意义日显重要[5,12~14]。

网络成瘾是在网络环境中形成的一种心理行为偏差,成瘾者长时间暴露在网络环境中,进行着网络游戏、网络聊天、搜索下载等活动。无论是哪一种网络活动成瘾者,他们共同的一个基本背景就是经历过长时间、大量的网络信息摄入,这是造成对网络心理依赖的基本客观条件。网络信息的重要特点是互动性与大容量性,通过研究网络成瘾,恰好可以深入探讨大量交互信息长时间作用对人脑的影响,尤其是对正处于人格形成期的青少年心理发展的影响。研究网络成瘾问题可以进一步了解人脑对外部信息的加工机制,是探索网络环境下人类心理行为规律的有效途径。

2 中国网络成瘾问题特点

青少年是互联网的主体用户人群,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2005年7月的报告,全国35岁及以下的上网用户总数已达8373.9万人。目前在我国已经出现了比较严重的网络过度使用与成瘾问题,中国青少年网络协会(CYAND)2005年调查显示,全国青少年网瘾用户约占青少年网民的13.2%,除此之外,非网瘾用户中还有约13%的网民、即约900万青少年存在网瘾倾向[5, 6]。

在前期工作基础上,该项目在2002年(4329名)和2004年(1668名)做了两次北京市中学生抽样调查,了解我国当代计算机和网络的使用状况极发展趋势[5]。同时在2004~2005年进一步开展的网络成瘾研究数据基础上,分析总结了中国网络成瘾问题特点[5, 6]。

2.1 与国外主体人群不完全一致

从前期国内外研究结果看,国外网络使用问题主体人群集中在20~30岁之间,而我国网络使用问题主体人群年龄小于这一年龄,尤其是出现“网络成瘾”等严重问题的人群主要集中在15~20岁之间,显著不同于国外一般情况。

2.2 使用内容集中性强

从最早报道“网络成瘾”的美国到陆续出现网络使用问题的西欧、日本等国,过度使用网络的内容包括信息下载、网络通信、网上聊天、网络购物、网络赌博、网上色情信息等多个领域。而我国网络使用问题主要集中在网络游戏上,其所占比例虽不同报道有所差异,但均超过了其他各种问题的总和。

2.3 极端倾向明显

我国近年青少年使用网络有关的恶性案例不断出现,包括长时间上网诱发猝死、盗窃、抢劫、诈骗、故意伤人甚至杀人。也正是这些日益增多的恶性案例引发了社会各层面的广泛关注,激发了越来越多的心理、教育、法律等专业人员研究这一问题。

可以看出,我国当前的网络问题不等于简单的“网络成瘾”,已经成为影响广泛的社会问题。同时考虑到主体人群及使用内容这两项重要因素的差异,也不能将我国网络使用问题简单等同于国外的情况。至少可以认为:我国通常所说的“网络成瘾”并不是一个单独的“心理疾病实体”,也绝非等同于国外提出的“网络成瘾”,需要以更为包容的眼光来理解、研究、干预这一问题。

3 中国青少年网络成瘾的分类研究

在网络普及的过程中,我国不同地区网络使用状况并不同步,同一地区青少年的表现也不尽相同。简单的划定一条界线来诊断“网络成瘾”是不合适的,更无法反映我国当前青少年网络问题的全貌。

该项目研究人员通过整合群体调研、个体案例及深入访谈的资料,发现我国当前的网络问题实际上是一个连续变化的“谱系”,而非单纯的“是否”为网络成瘾的问题。只有以“连续动态变化的模式”描述我国当前青少年网络问题才能更为全面和深入,进而提出“青少年网络问题谱系”的概念[5,6,15,16]。(见图1)

图1 中国当前青少年网络使用问题谱系

“中国青少年网络问题谱系”使用两个最为常用的维度来描绘我国青少年网络问题的现状,这两个维度是:

(1)网络使用程度,反映的是个体使用网络的客观时间多少;

(2)问题严重程度,反映的是个体通常意义心理行为问题的程度,可以从社会功能、行为表现及主观感受三方面综合评估。

与目前的一些分类方法相比[1,13,14,17],该项目制定的心理学分类方法有其鲜明的包容性与指导性。“青少年网络问题谱系”较全面地展示了中国当代青少年网络问题的全貌,以动态眼光描述了不同严重程度的网络有关问题,通常提及的主要现象和人群在该图谱中均有所覆盖。不仅指出了“网络成瘾”、网络使用过度等相关问题在当前网络问题谱中的恰当位置,也进一步提出了有关网络使用“高危人群”的概念与特点。

可以看出,大部分网络使用问题属于一般心理问题,严重问题中包括“网络成瘾”(IAD)或“病理性网络使用”(PIU),在我国青少年中确实存在,但并非所有与网络有关的问题都是网络成瘾,当前青少年问题更不是都因网络而起的。包括“网络成瘾”在内的不同类别青少年网络问题需要进行合理定位,这是深入理解并有效干预当前我国青少年网络问题的基础。

4 网络成瘾者的心理行为特点

4.1 网络成瘾青少年倾向单一评价标准

个体健康发育过程中会逐步建立心理内部的多维评价体系,才能应对可能出现的各种挫折与冲突。网络成瘾青少年往往不具备良好的内部多维评价体系,而是倾向单一评价标准,如单纯以学习成绩、或具体某个老师的评价、或家长对自己的态度等某个单一标准来评价衡量自己的能力、价值,从而得出以偏概全的结论,乃至进一步采取极端的应对方式来解决问题,如沉迷网络等[5, 6, 18]。

4.2 网络成瘾青少年家庭功能不良

研究发现,网络成瘾者的家庭外人际关系满意度相对较高,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而差异显著的在于家庭内人际关系。这符合一些临床工作者的经验,即网络成瘾问题与家庭中的亲子关系问题有密切联系。

更有意义的是,研究发现网络成瘾青少年在成长过程中常常出现“父亲功能”缺失或不足的现象[5,6]。所谓“父亲功能”并非简单是父亲具体人,主要指在教养过程中通常需要的父亲角色与作用,如规范性、力量性等。

在项目组接触的大量案例中,75%以上有“父亲功能”不足甚至缺失的现象,如单亲(母亲)家庭、幼年父亲不在身边、家长过于繁忙无暇顾及子女、父亲在子女教育中很少参与等。

4.3 网络成瘾青少年情绪表达与情绪调控能力不足

心理测评结果提示,网络成瘾青少年的总体情绪智力并不低,但显示出他们对于他人情绪的觉察能力相对更高[15, 16]。对他人情绪过度敏感的同时,网络成瘾青少年的情绪表达能力并不够好,也便无法得到他人很好的理解,这就造成了他们在现实人际关系中总会遇到困难,常常处于不良情绪感受中。加之情绪调控能力不足,更加促使了他们求助于网络空间进行缓解和补偿。

4.4 网络成瘾青少年生活目的感偏低

网络成瘾青少年相对同龄人缺乏生活目的,没有明确的方向感。这可能反映出患者对自己缺乏了解(缺乏生活目的),同时也不能够接纳自己。这同样可能是缺乏支持性的成长环境所造成的[19]。

4.5 网络成瘾青少年常常不“甘于寂寞”

网络成瘾青少年的人格也表现出自身的特征。患者在“不甘寂寞”特点上得分显著高于对照组[5,6,20],显示他们在生活中寻求更多的活动。不甘寂寞可能意味着一个人无法很好的独处,即无法与自己面对,不能很好的接纳自我,在现实生活中就会表现出各种各样的冲突行为与感受。

4.6 网络成瘾青少年社会支持力度低

网络成瘾青少年体验到的社会支持较低,也可能反映出了家庭关系不良,同时也提示其他社会角色(如学校、政府等)对这部分青少年的支持力度还很不够,相反还存在不少排斥力量。当支持力量与排斥力量发展到很不平衡的时候,青少年就会出现严重的网络使用问题。

5 网络成瘾者的生理心理特点

5.1 注意功能特点

长期使用网络的青少年常常表现出对外界事物的注意力涣散,同时对网络内容有着特殊而敏感的注意能力,而且很难自控离开网络。外界铃声、他人的呼喊与呵斥均不能奏效,甚至如饥饿、寒冷等重要的生理感受也不能使成瘾者离开网络。这严重影响了青少年的学习、人际交往等社会功能,研究发现网络成瘾者早期视觉注意有明显异化现象(见图2),这一结果提示网络成瘾者的上述表现很可能与人脑信息加工的注意功能变化有直接关系[21~24]。

图2 网络成瘾组与对照组早期注意ERP成分比较

5.2 情绪识别功能特点

网络成瘾者有很多的情绪、行为表现,其中最突出的特点是出现冲动性的上网症状(Compulsive Internet Use),会对网络世界中的某些内容产生难以自拔的沉迷,一旦上了网精神就较为振奋,且很难自主控制离开网络。

同时,网络成瘾者在离开网络的一段时间后大都会出现焦躁不安、情绪低落的症状。譬如,因停电突然被迫停止使用计算机,或家长老师的严格介入,被迫离开计算机停止上网,或者是自己下定决心要减少上网,都容易出现挫败的情绪反应。常出现的不良情绪反应包括:情绪低落、生气、空虚感等,或是注意力不集中、心神不宁、坐立不安等反应。

上述情况都与个体情绪体验和识别功能有关,通过ERP研究发现,与正常组相比,网络成瘾青少年表现出明显的表情认知易化现象[6,15,16,22,23]。(如图3)

图3 网络成瘾早期注意ERP脑地形图

正常对照组在早期情绪信息加工过程中,还不能区分情绪的类别。而网络成瘾组的结果提示,在早期加工中就能区分“有情绪”与“无情绪”。这意味着网络成瘾青少年对情绪的识别能力更为敏感,而不是通常所说的“麻木”,而所谓的“麻木”现象可能是由于加工易化而降低了情绪觉察能力导致,而且网络成瘾青少年的情绪表达能力也往往不足,这一点前文已有所论述。

前文提到情绪智力测评中发现,网络成瘾青少年的情绪知觉能力更为敏感。HRV研究结果与心理测量结果综合起来考虑更加支持了这一结论,即网络成瘾青少年可能存在情绪知觉功能的改变,这也进一步论证了网络成瘾者现实生活中的心理行为表现特点[5, 6]。

因此,在“系统补偿综合心理治疗”方案中重点加入了情绪觉察与表达的内容,以帮助网络成瘾者尽快取得治疗成效。

5.3自主神经功能特点

人类的自主神经包括交感神经与副交感神经,是个体心身交互作用的重要神经基础。心律变异性(HRV)可以有效而敏感的反映交感神经与副交感神经活动特点,可以作为生理心理指标研究网络成瘾者的心理机制。

研究者对接受心理治疗的28名网络成瘾者进行了三次心率变异性(HRV)测量,分别为治疗前静息状态(基线值)、上网时(暴露值)和治疗后静息状态(干预值)。通过对网络成瘾者HRV数据的功率谱分析,主要发现如下特点[6, 15, 16]:

5.3.1 网络成瘾青少年的自主神经功能出现了一定程度改变

基础测量时网络成瘾者的心迷走神经和交感神经的活动显著不相关,可能长期上网对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活动的协调性产生了影响。根据美国心理学家James的情绪理论,情绪体验是对外周反馈(自主神经活动)进行直接“感知”的结果,故网络成瘾者在非上网状态下情绪可能因此而感受不良。

5.3.2 上网活动激活并暂时协调了自主神经活动

上网时(暴露在网络环境下)心迷走神经和交感神经的活动显著相关,这提示上网活动可能激活并暂时协调了自主神经活动,从而改善了情绪状态。经过不断的反复强化,不上网时的不良感受更加明显,从而进一步干扰了个体在现实生活中的不适应与兴趣降低。通过上网情绪感受得到改善,从而形成了依赖状态。

5.3.3 心理治疗改善了自主神经功能

通过系统的心理治疗后静息状态的HRV数据表明,网络成瘾者的心迷走神经和交感神经的活动转为显著相关,自主神经活动得到了改善,从而缓解了不上网时的不良情绪感受,也降低了对网络的依赖,通过进一步调整则可以改善现实适应性。

HRV研究得到的初期结果对于解释网络成瘾心理依赖机制有很好的启发,但由于HRV的个体变异性较大,国内也缺乏青少年人群的参考指标,为了能取得确切的研究结论,需要继续进行更加严格的对照实验,以明确HRV的评估指标及其心理学意义。

6 网络成瘾的成因及病理心理机制——“失补偿假说”

解决网络问题的关键在于研究网络问题的形成原因及网络成瘾的病理心理机制,研究者在大量实证数据、临床案例和严密推理基础上,提出了网络成瘾的病理心理机制——“失补偿”假说[6,15,16],尝试从理论上解释和解决网络成因研究中的一些重要问题。

“失补偿”假说是基于个体心理发展过程而提出的理论解释,个体发展的基本过程在该假说中简要描述为:

(1)个体发展的顺利状态为常态发展。

(2)在外因与内因的作用下发展受到影响则为发展受阻状态。

①在发展受阻阶段,通过建设性补偿可以激活心理自修复过程,恢复常态发展;

②如采取病理性补偿则不能自修复,最终发展为失补偿,导致发展偏差或中断。

(3)如不能改善则最终导致发展中断。

网络问题的出现有着其内在的心理机制,从常态发育逐步演化为发育受阻、甚至发生偏差和终止是一个过程,这就是病理心理过程。

“失补偿”假说对于网络成瘾的基本解释为:上网行为是青少年心理发育过程中受阻时的补偿表现。如形成“建设性补偿”则完成补偿、恢复常态发展,即正常上网行为;如形成“病理性补偿”则引起失补偿、导致发展偏差或中断,即网络成瘾行为。该假说可以简明的表示为图5。

“失补偿”假说综合了各项实证研究结果,立足于前人有关心理发展的理论,详细阐述了的网络成瘾的具体机制和发展过程,综合起来即为对网络使用问题直至网络成瘾的动态病理心理机制。

7 网络成瘾的综合心理干预

在“失补偿”假说的指导下,结合临床研究结果,该研究制定了“系统补偿综合心理治疗”方案,通过临床实验取得了良好效果,并进一步使之标准化。这套方案包括了个体、家庭、团体治疗等多套方法,适合不同类型的网络问题的实际情况与操作中的具体要求。

图5 “失补偿”假说图示

在项目进行期间,报名参加心理治疗的网络成瘾者超过500人。通过严格筛选与匹配有65人/家庭进入研究范围,全部进行了心理评估与深度访谈,成为深入临床研究对象。其中38人/家庭接受了完整的“系统补偿综合心理治疗”,并进行了为期半年以上的追踪。

在接受心理治疗前,对每个参加者进行了入组评估与基线心理测量,治疗结束后1个月、3个月、6个月后分别进行了阶段性追踪回访,疗效评估的综合指标包括:自评报告、治疗师报告、家长回访、心理测评等维度,汇总后对治疗对象综合评估干预效果[5]。

38人中34人(89.5%)有以下明显改善:(1)对上网时间的自主控制;(2)对上网地点的有效选择,如在网吧上网改为在校或在家上网;(3)家庭气氛和亲子关系改善;(4)在校行为规范性增强;(5)形成新的建设性行为,如集体活动增多、个人爱好形成或加强、建立亲密伙伴关系等。

网络成瘾青少年在接受心理治疗后自主神经功能出现了改善,这进一步提示了心理干预的有效途径。该研究在“系统补偿综合心理治疗”方案中偏重采取体验式治疗手段正是基于这点考虑,在临床治疗与研究中也验证了其有效性。

同时,也还存在4人(10.5%)未明显改善,他们普遍存在其他严重合并问题,如人格障碍、品行障碍、早期伤害等,对这部分青少年可以通过加强个体治疗来改善。

与其他网络成瘾治疗方法相比[25, 26],本治疗方案基于理论假设,立足于实证研究,有较强的系统性和操作性。此外,该研究还制定了适用于边缘人群和高危人群的预防性干预方案,从而降低青少年网络成瘾的风险,帮助大多数青少年在信息时代健康发展。防患于未然是青少年工作的基本原则,各部门可以依据本方案根据具体情况协同开展工作。

8 小结

该研究前期工作取得了阶段性研究结果,在后继的工作中还将不断深化相关心理机制研究和临床干预研究。

首先要继续深入研究网络成瘾的心理依赖机制及演化规律。前阶段研究重点着眼于青少年网络成瘾人群,主要涉及网络游戏成瘾问题,而且接受临床治疗的研究对象均为男性。随着网络成瘾问题的发展和不断蔓延,青少年以外的群体也越来越多地出现类似问题,为了全面掌握我国网络成瘾问题实际状况,还需要扩大研究范围与样本量,为预防与解决网络成瘾问题提供更有价值的研究成果。

另外,在研究中还需要进一步扩大被试范围,深入探讨早期信息加工易化的心理意义,揭示网络信息与人脑、自主神经系统的交互作用,研究网络对青少年人格发育的影响机制,这也是对整个成瘾领域研究的有力推动。

同时,该研究还要将心理干预方案进一步系统化、标准化、操作化。目前已经制定了“系统补偿综合心理治疗”方案,为了更好的在临床干预中使用还需要考虑到我国各地区的具体情况,将心理干预方案编制若干版本,便于应用推广。网络世界的发展非常迅速,与之相关的网络成瘾问题也在同步演化着,研究人员还需要不断改进目前的心理干预方案,以便适合实际工作的需要。

参考文献

[1]Young K S. Internet addiction: The emergence of a new clinical disorder. CyberPsychology and Behavior, 1998, 3, 237~244

[2]Kim K, Ryu E, Chon MY et al. Internet addiction in Korean adolescents and its relation to depression and suicidal ideation: A questionnaire survey.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Nursing Studies, 2006, 43: 185~192

[3]陈侠, 黄希庭, 白纲. 关于网络成瘾的心理学研究. 心理科学进展, 2003, 11(3): 355~359

[4]崔丽娟, 刘琳. 互联网对大学生社会性发展的影响. 心理科学, 2003, 26(1): 64~66

[5]祝卓宏, 高文斌, 高晶等. 走出网络迷途. 北京: 科学出版社,2006

[6]高文斌, 高晶, 祝卓宏等. 中国青少年网络成瘾研究与调查. 北京: 科学出版社,2006

[7]Aston-Jones G, Druhan J. Breaking the chain of addiction. Nature, 1999, 400(22): 317~319

[8]Helmuth L. Beyond the pleasure principle. Science, 2001, 294: 983~4

[9]Eric J N. Total Recall--the Memory of Addiction. Science, 2001, 292(22): 2266~7

[10]Holden C. ‘Behavioral’ Addictions: Do They Exist? Science, 2001, 294: 980~2

[11]Young K S, Rogers R.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depression and Internet addiction. CyberPsychology and Behavior, 1997, 1, 25~28.

[12]Davis R A. A cognitive-behavioral model of pathological Internet use. Computers in Human Behavior, 2001,17: 187~195

[13]Nichols L A, Nicki R. Development of a Psychometrically Sound Internet Addiction Scale: A Preliminary Step. Psychology of Addictive Behaviors. 2004, 18(4): 381~384

[14]Chou C, Hsiao M C. Internet addiction, usage, gratification, and pleasure experience: the Taiwan college students" case. Computers & Education, 2000, 35: 65~80

[15]高文斌, 祝卓宏, 陈祉妍等. 网络成瘾心理机制及其综合心理干预研究. 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大会论文集,2005,296

[16]高文斌, 祝卓宏, 陈祉妍等. 网络成瘾心理机制的“失补偿假说”及综合心理干预. 中国心理卫生协会青少年心理卫生专业委员会第九届学术会议论文集,2005,16~17

[17]Caplan SE. Problematic Internet use and psychosocial well-being: development of a theory-based cognitive–behavioral measurement instrument. Computers in Human Behavior, 2002,18: 553~575

[18]高文斌. 心理健康与个人发展. 见: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讲演录(第七辑). 北京:科学出版社,2006

[19]刘彩谊, 安晶卉, 高文斌等. 北京在读硕、博士研究生心理健康及人格测试分析. 中国行为医学科学, 2005, 14(12): 1121

[20]石庆馨, 周荣刚, 葛燕. 中学生网络成瘾与感觉寻求的关系.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2005, 19(7): 453~456

[21]Robinson T E, Berridge K C. Addiction. Annu. Rev. Psychol, 2003, 54: 10.1~10.29

[22]高文斌, 魏景汉, 彭小虎等. 视觉注意范围的增益机制. 航天医学与医学工程, 2002, 15(3): 210~1

[23]高文斌, 魏景汉, 彭小虎, 卫星, 罗跃嘉. 固定位置区域提示下视觉注意范围等级的ERP研究. 心理学报, 2002, 34(5): 443~8

[24]Cavedini P, Riboldi G, Keller R. Frontal Lobe Dysfunction in Pathological Gambling Patients. Biol Psychiatry, 2002, 51: 334~341

[25]杨放如, 郝伟. 52 例网络成瘾青少年心理社会综合干预的疗效观察.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2005, 13(3): 343~345

[26]杨国栋, 刘悦, 方政华. 药物干预加心理疏导治疗网络成瘾综合症6例报告. 中国药物滥用防治杂志, 2005, 11(1): 37~39

A Study on Psychopathology and Psychotherapy of Internet Addiction

Gao Wenbin, Chen Zhiyan

(Institute of Psychology,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Beijing 100101, China)

Abstract: A study on the internet addiction of Chinese youth by psychological scales, deep interview, brain event-related potentials (ERPs) and heart rate variability (HRV). Focus on the causations, psychopathology, diagnosis methods and psychotherapy of internet addiction. Basing on data from the investigation and experiments, these results and conclusions were received. 1. To classify the internet using problems of Chinese youth from angle of psychological developing and advanced diagnosis methods. 2. To analyze the causations of internet addiction and explain the psychopathological mechanisms by Psychological Decompensation Hypothesis. 3. To explain the brain mechanisms by attention facilitation mechanism. 4. Making the Systemic Compensation Psychotherapy Plan, including group, family, individual and parents psychological intervention. This plan obtained very good effect on the clinical study.

Key words: internet addiction, psychopathology, psychotherapy.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推荐访问:心理 成瘾 病理 干预 机制

热门文章

2022年大学生档案自我鉴定300字10篇

2022年普通大学生个人社会实践实习报告精选服务社会做好思想准备和业务准备,公司内部电脑系统都是统一英文系统,就要求自己以职场……[详细]2022年党员思想汇报例文两篇【完整版】所以在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经历过苦难的中国,工作以及生活中,特别是通过学习党章党纪……[详细]企业员工服务意识培训心得体会

追梦筑梦圆梦演讲稿

最近发表了一篇名为《追梦筑梦圆梦演讲稿》的范文,感觉很有用处,这里给大家转摘到。演讲稿特别注重结构清楚,层次简明。在日新月异的现代社会中,在很多情况下需要用到演讲稿,如何写一份恰当的演讲稿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追梦筑梦圆梦演讲稿,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追梦筑梦圆梦演讲稿1尊敬的

《********大宣讲特别节目》直播观后感

最近发表了一篇名为《2022《********大宣讲特别节目》直播观后感【精选】》的范文,感觉写的不错,希望对您有帮助,希望对网友有用。,安全,在学校里,在校外,安全这个词恐怕是再熟悉不过了吧,让将安全铭记心中,时进刻刻都做到安全,让父母不再操心,让长辈不再担心,让安全从我做起,从身边

2022年度有关安全学习心得合集(2022年)

本页是最新发布的《有关安全学习心得》的详细范文参考文章,感觉很有用处,看完如果觉得有帮助请记得(CTRL+D)收藏本页。有了一些收获以后,可以记录在心得体会中,这么做能够提升的书面表达能力。相信许多人会觉得心得体会很难写吧,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有关学习心得,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

2022员工培训学习心得体会范本合集(范文推荐)

最近发表了一篇名为《员工培训学习心得体会范文》的范文,感觉写的不错,希望对您有帮助,为了方便大家的阅读。培训能让员工不断的提高,并清楚的意识到自己的缺点。经过员工培训,你一定有许多的收获,不妨来写一篇员工培训心得。你是否在找正准备撰写“员工培训心得体会范文”,下面小编收集了相关的素材,

2022年度中考优秀作文素材别样美三篇

最近发表了一篇名为《中考优秀作文素材别样的美精选三篇》的范文,好的范文应该跟大家分享,看完如果觉得有帮助请记得(CTRL+D)收藏本页。雨过天晴,花坛边上,几只蜗牛缓缓的爬行着,留下一道彩虹般的痕迹,那柔软的外面,是坚硬的外壳,那也是一道的美丽。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的关于素材别样的美精

2022不期而遇作文600字初中记叙文

《不期而遇作文600字初中记叙文》是一篇好的范文,感觉很有用处,希望对网友有用。,美词,像是袭袭的寒风慢慢轻掠大地,刺刺的,一缕****的阳光下有一小缕的橘红色静静的生长。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的关于不期而遇600字初中记叙文,一起来看看吧!不期而遇作文600字篇一苏轼有语人间有味是清欢,或许正是

2022年度幼儿园清明节主题活动总结范本

《2022幼儿园清明节主题活动总结范文【精选】》是一篇好的范文,感觉很有用处,为了方便大家的阅读。,又称踏青节、行清节、三月节、祭祖节等,节期在仲春与暮春之交。清明节源自上古时代的祖先信仰与春祭礼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2022园清明节主题总结,希望可以提供给大家进行参考和借鉴。2022幼儿园清明节

建团百周年活动策划

《2022建团百周年活动策划【精选】》是一篇好的范文,感觉很有用处,希望大家能有所收获。党的领导是共青团顺利发展的关键所在,无论是中国早期青年团的建立,还是中国共青团的正式成立,都离不开党的领导。下面小编为大家整理了2022建团百周年策划【精选】的相关内容,以供参考,希望给大家带来帮助!20

以小见大作文500字范本(范文推荐)

最近发表了一篇名为《以小见大作文500字范文【精选】》的范文,感觉写的不错,希望对您有帮助,重新编辑了一下发到。一件事情的发生,离不开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这六方面,即常说的六要素,只有交待清楚这几方面,才能使读者对所叙述的事,有个清楚、全面的了解。这里小编

大一暑假社会实践报告(精选文档)

本页是最新发布的《2022大一暑假社会实践报告》的详细范文参考文章,感觉写的不错,希望对您有帮助,希望大家能有所收获。这个暑假过得是否充实呢,有些小伙伴在假期中参加了实践,那么如何做一份报告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2022大一暑假社会实践报告,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2022大一暑假社会

小学品德教师期末工作总结范本合集

最近发表了一篇名为《小学品德教师期末工作总结范文》的范文,感觉很有用处,重新整理了一下发到这里[http: www fwwang cn]。时光飞逝,如梭之日,回顾这段时间的工作,一定有许多的艰难困苦,是时候在工作总结中好好总结过去的成绩了。下面小编在这里为大家精心整理了几篇小学教师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