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土·意象·个性:当代油画创新的观念阐释
【摘 要】创造性一直是艺术价值的重要评价标准,“创新”更是20世纪中国人最为关心的问题。以江苏地域的油画创作为例,三个基本的、重要的艺术观念“本土意识”“意象江南”“个性图式”,从三个层面体现着艺术创新。本文站在中国现当代美术史发展的角度,阐释当代油画创新的观念,审视艺术家们承担的艺术创新的时代命题。
【关键词】本土意识;意象江南;个性图式
中图分类号:J21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9)09-0137-03
20世纪90年代初期的中国美术界,刚刚经历过“新潮美术”,艺术家开始在相对安定的环境、稳健的状态里,重新深入地思考传统和现代、东方和西方,突破了单一创作模式的禁锢,逐渐形成多元化的艺术创作格局。其后近三十年对于中国油画的发展探索而言,是重新学习借鉴西方的一个新的历史阶段,在20世纪中国美术发展的历史脉络里,是接续世纪初期新文化运动中引入西方美术、五六十年代学习苏联现实主义美术之后的一个新时期。
创造性一直是艺术价值的重要评价标准,“创新”更是20世纪中国人最为关心的问题。以江苏地域为例,在油画创作的领域里,三个基本的、重要的艺术观念“本土意识”“意象江南”“个性图式”,从三个层面体现着艺术创新。“本土意识”是相对于学习模仿西方的创造;“意象江南”是相对于模仿自然的创造;“个性图式”是来自于艺术家素养的创造,并且在创作中相互关联。
一、本土意识
“本土意识”是20世纪引进西学后的一个重要文化观念。引进西方的艺术门类,学习西方的艺术语言,由此展开中国现代美术史的发展之路。从中国美术发展的角度来看,“本土意识”面临的问题是新的画种、新的语言如何体现新时代的艺术创造。
引进西方的画种、艺术语言进行创作,从20世纪初就存在着模仿的问题。“西画方面,虽近年来,作家渐多,但充其量,也不过照样摹得西人两张风景,盗得西人一点颜色,如此而已;真正能戛戛独造者,亦正如国画一样,概不多见:以此谈艺术运动,且不论国人干脆就不会有此种兴味,即使有之,试问我们将用何种说明,使其了解?”[1]对新文化运动中艺术问题的认识,出自于创作“本土意识”的自觉,体现的是民族文化发展的历史主题。
20世纪80年代在新一轮的借鉴西方现代主义艺术时期,问题同样存在。“春风终于吹到大陆,改革开放了,春风之后是强劲的西风,年轻一代解放了,他们拜倒西方,前卫、超前、行为……不少展览类似假面舞会,虽活跃喧闹,卻不见作者真面目,按不到他们自己的脉搏,我对之显得冷淡,于是有些勇敢的年轻人嘲笑我是叶公好龙,怕真龙。”[2]对20世纪80年代的“美术新潮”问题的认知,同样体现着创作的“本土意识”,缺乏内在根据的模仿,同样不是真诚的、自由的艺术创作。现实的中国需要艺术家用现实的图景唤起真正的艺术创作的创造意识。
在融合西方艺术中,现代中国美术出现了变革、创新,出现了具有文化传承、时代发展意义的艺术创造。“……他沉醉在大自然中,追求他美好的梦境,他用西方写实的技术表达了东方绘画的传统精神。他是这一个时代的人,在绘画上说出了这一时代的话。”[3]这是林风眠赞誉他的学生席德进的一段话,而林风眠本人更是如其所言“在绘画上说出了这一时代的话”。 “他是带着中国民间艺术的感情到法国学习艺术,并先从西方艺术入手理解东方艺术的精髓,经几十年的实践,走出了自己的道路。”[4]借鉴西方艺术,是20世纪中国美术发展的一个时代命题,“传统”与“现代”的内涵在这个时代命题中有了其具体的所指。
在中国与西方、传统与现代中探寻中国美术的发展,是20世纪艺术家“本土意识”形成的决定因素。林风眠在《回忆与怀念》一文中回忆了其童年与青年时代的往事对艺术创作具有激励和推动作用。一个是当石匠的祖父勤劳俭朴,在沉重的粗硬的石头上消磨了一生。另一个是他留学期间的法国老师、浮雕家杨西斯,建议他到东方博物馆、陶瓷博物馆,在中国艺术的优秀传统中学习,还要学习绘画以外的雕塑、陶瓷、木刻、工艺。这两点对于林风眠来说,是他在艺术道路上不断拓进的精神力量与方向指引,塑造了林风眠艺术创作的价值观念与风格类型,由此构成一个艺术家创作“本土意识”的具体内容。
在相同的历史情境里,当代油画创作的“本土意识”导向的是,在文化艺术的传承与发展中,进入中国美术现代发展的历史文脉。自古以来江苏地域文化传统积淀深厚,在20世纪江苏出现了江苏“新山水画”、江苏书法界的“四老”、江苏水印木刻学派等,油画领域的徐悲鸿、刘海粟、颜文樑等一代油画家,林风眠的学生吴冠中、苏天赐等一代油画家。他们确立了一个时代的艺术创新,对当代江苏油画创作观念的形成具有直接的影响。在特定的历史时代,在一定的地域范围,各个艺术门类、众多的艺术家群体,共同探寻着中国美术的现代发展,油画创作是融入其中的一个方面。反映当代中国的时代生活、人文精神,是当代油画创作获得本土身份的一个方面;在油画领域,实现中国美术的现代发展,是本土身份的另一个重要方面。所谓“现代”,是相对于中国的传统;所谓“创新”,是在中国绘画发展的历史脉络里。油画家在创作观念上“本土意识”的强化,表明了艺术家对自身创作历史意义的自觉。
二、意象江南
“意象江南”是江苏具有地域特色的一个创作观念,与传统“写意画”有其文化渊源关系,将“写意精神”融入油画创作中,是艺术家体现“本土意识”的一个重要方面。题材与画风的地域特色,体现的是共同的文化特质。
2005年策划举办的“中国意象油画——江、浙、沪三地油画家邀请展”,在中国油画展览的学术主题上明确提出了“意象”的概念。2006年创办的“江南如画——风景油画展”,是江苏省内的油画家以江南风景为主题的写生创作展览。2010年创办的“画忆江南——中国长三角油画家邀请展”,江、浙、沪三地油画家携手共写江南特色,题材包括风景、人物(肖像)、静物等,江南特色不仅表现在题材内容上,也表现在风格情趣上。“江南”的概念,使“意象”有了具体的内容。“意象江南”创作观念所指,表明江苏地域的艺术家在江南自然与人文的感悟中,创造出具有特色的审美样式,“灵性”“情韵”构成主导的创作意识,“淡雅”“飘逸”成为所崇尚的审美意趣。所谓放逸笔墨、抒情写性,传统文人画的创作观念在当下江苏油画创作中得到了新的诠释。
如何立足于西方艺术的工具媒介、表现语言的角度,来理解传统文人画“写意”作为创作方法的内涵?“不过,所谓写意,所谓单纯,是就很复杂的自然现象中,寻出最足以代表它的那特点、质量、同色彩,以极有趣的手法,归纳到整体的意象中以表现之的,绝不是违背了物象的本体,而徒然以抽象的观念,适合于书法的趣味的东西!”[5]在反拨文人画末流弊端的时代背景中,林风眠的理解指向的是写意画的创作思想精髓,重要的不单是形式语言抽象化的审美意味,而是其中所表达的作者对描绘对象意态的审美感受。吴冠中将“写意”与“油画”联系起来:“我竭力想在油彩中吸取笔饱墨浓之酣畅,抒写浓郁之乡情,油画写意,写意油画,正是初衷。”[6]“意象江南”的创作命题,意味着寄托在特定审美对象之上的人文情怀,意味着具有一定表现特征的形式语言。
对景写生是西方艺术重要的创作方法,变形与抽象是现代艺术重要的表现语言,效法西方的中国艺术家如何解决好写生与写意、物象与意象之间的关系,是“意象江南”创作观念所要面对的主要问题。
“写意”强调写生中的景物观察与情感体验的关系。林风眠阐述其描写西湖景色的艺术创作过程:“有时在平静的湖面上一群山鸟低低飞过水面的芦苇,这些画面,深入在我脑海里,但是我当时并没有想画它。解放后我住在上海,偶然想起杜甫的一句诗‘渚清沙白鸟飞回’,但这诗的景象是我在内地旅行时看见渚清沙白的景象而联想到的,因此我开始作这类的画。画起来有时像在湖上,有时像在平坦的江上,后来发展到各种不同的背景而表达不同的意境。”[7]古代诗人的审美意境启发了林风眠的创作构思,使其在景物的描写中寄托了千年积淀的人文情怀。“诗画本一律,天工与清新”,艺术创作的主旨在于情意的表达。“写意”创作观念,体现着中国传统文化的诗意化的表达方式与创造精神。
“写意”超越了固定视点的对景写生,重视对表现对象整体特点的观察。“我50年代曾用油画对着写生,画架搬来搬去总找不到一个合适的立足点,因为我一味想表现那回廊曲折的中国园林意境。‘意境’,它不肯迁就任何一个写生点,它不肯当模特儿,它一向任性。”[8]吴冠中对江南园林建筑构造审美意识的理解,使他突破了局部视觉的局限,超越细节构造的描写,其作品表达出曲折回环、幽静深远的审美境界。
借由“变形”达到“写意”,不求形似求生韵。吴冠中以“变形”的手法表现江南景观中白墙黑瓦的“家”的形象,“显然,在整体波动中,屋顶面对着水之荡漾,心情也活跃起来,不安于自己呆板的体形,得意忘形,‘變形’了。左方大块的黑门窗,为了镇守自己的重要岗位,顾不得是否与山墙错了位;山墙也忙于自己的前卫任务,并要与树枝打交道,对门窗的错位也就视而不见了。”[9]吴冠中强化了屋檐起伏、池水荡漾的运动感,不拘于物象外形的束缚,突出表现艺术家内心活泼欢快的感受,其中造型的意态化、笔触的表现性等在“意象”的塑造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写意”蕴含在抽象的形式美之中,一方面“以象取意”,从自然物象中抽取形式美的元素;另一方面“以意立象”,经过提炼、综合的画面形象,体现出艺术家的印象与感悟。“我画过大量的江南民居,推敲几何之美、结构之美,房屋具体状貌渐渐退居幕后。发展到后来,如《中国城》《围城》等,已跨入抽象领域。抽象是概括,是提炼,比原型精炼,更具普遍性。但既是概括和提炼了的造型,形式易趋于雷同,故而又时时想回归到物象的原型中去,重温其虽芜杂却丰富的姿态。”[10]艺术家重视写生的作用,其主旨不是写实描写性的要求,而是在直接面对自然中,感受其无穷的精神魅力,感受其丰富的形象资源,启发艺术创造的灵感与表现力。
三、个性图式
个性图式是个体化艺术创新的重要标志,多元化的创作格局强调画家个人的自决性。每一种“个性”都显示为一种共性的承担者或具体化,“本土化”的创作道路、“意象江南”的创作群体等,包含着众多艺术家个性化创作样式,彰显在造型趣味、色彩表现、笔触流动、画面处理、精神显现等诸多方面。
比较而言,江苏地域的艺术家更加关注艺术本体的形式魅力,倾向于个体化艺术状态。“身处当代社会变革中的油画家们在对时代生活的感受中,在本土文化和外来文化的碰撞中,在对这一画种的特有的本体语言的研究与探索中,以自己的方式寻找和重建对于艺术审美的认识。”这是2005年“江苏艺术沙龙邀请展”的一段策展人语,从创作观念到展览方式,都鲜明地体现出当代江苏艺术创作的学术状态。
“本土意识”在创作中的体现,不同的艺术家有各自的切入点。林风眠充满东方情调的风格,表现在西方色彩与块面、东方的线条与情韵的形式处理上,“他往往采用后印象派的浓重色块作奠基,以东方的韵味来溶解沉积的色块,这是东、西方的合奏或二重唱。说得更具体些:在彩色与黑白的交错及块面与线的配合中,当彩色与块面留下余地时,是有意等待线与韵的渗入。绚丽多彩的林风眠画面中经常跃动着流畅的线,悠悠长笛,东方情韵。”[11]在东西方的艺术语言中选取、综合,并且以传统文化的审美意味使之融和,这种探索充满了艺术创造的生机。个性图式基于多种的切入点、丰富的语言元素以及个性化的整合方式,使本土化的创作道路呈现出多样的个性风格。
在“意象江南”的创作命题里,包含众多艺术家各具特色的风格图式。吴冠中“意象江南”的形式探索表现在两点,其一,点线面造型意识。“‘小桥流水人家’之所以诱人,乃由于其结构之完美:小桥——大弧线,流水——长长的细曲线,人家——黑与白的块面,块面、弧曲线的搭配组合,构成了多样变化的画面。画不尽江南人家,正由于块面大小与曲线长短的对歌间谱出无穷的腔。”[12]其二,黑白灰的色彩组合。“黑、白、灰是江南主调,也是我自己作品银灰主调的基石,我艺术道路的起步。而苏联专家说,江南不适宜作油画。银灰调多呈现于阴天,我最爱江南的春阴,我画面中基本排斥阳光与投影,若表现晴日的光亮,也像是朵云遮日那瞬间。”[13]吴冠中是在抽象化的形式语言中塑造江南的意象,此外一个重要的探索方向是充分发挥油画的色彩表现力,通过强化色调及其微妙的变化关系,建立起江南地域特有的色彩语言,发掘出主观色彩在表现意象上的作用,从而创造出另一种江南意象的典型图式。江南地域的人文地理蕴含着无数形式美的元素,“意象”观念包含了多样的语言表达方式。
形式语言的张力与情感表现力,是衡量个性图式的艺术质量的标准。江苏油画家在多样化的个性图式中,有两个突出的创作价值取向,一是超越描写性,追求画家主观的审美创造。写意风、表现风、装饰风、构成风、观念风等诸多风格样式里,画家主观的语言设计、主观的情感表达发挥着主导作用。画家经常在自己相对固定的题材上,努力寻找“自我”。意象化的风景、类型化的人物等,凝聚着画家面对自然、面对生活具有个人色彩的感悟;主观化的色彩、意趣化的造型、写意化的笔法等,体现出形式语言拥有着视觉和心理的双重感受。二是注重修养,包括内在文化修养与艺术语言修养。吴冠中曾说:“缺乏较深的文化素养,在艺术道路中难于不断深入探索。路遥知马力的‘力’,往往体现在文化素养中。”[14]“学者型”的画家是对其恰如其分称谓,对于当代油画家而言所要求的“学养”,一方面包含艺术、文化的知识修养,拥有对艺术创造、文化精神的深刻理解;另一方面包含人格、情怀的道行修炼,拥有对审美格调、人生境界的深刻领悟。
本文站在中国现当代美术史发展的角度,以江苏地域油画创作为例,阐释当代油画创新的观念,审视艺术家们承担的艺术创新的时代命题。我们看到在艺术发展的历史文脉中,当代油画家以探索精神与艺术成果,在中国美术史上书写着具有中华文化特质的精彩篇章。
参考文献:
[1]林风眠.我们要注意——国立杭州艺专纪念周讲演[A].朱朴编著.现代美术家·画论、作品、生平·林风眠[M].上海:学林出版社,1996,50.
[2]吴冠中画作诞生记·春曲[A].吴冠中.画眼[M].上海:文汇出版社,2012,128.
[3]林风眠.老老实实做人 勤勤恳恳画画[A].朱朴编著.现代美术家·画论、作品、生平·林风眠[M].上海:学林出版社,1996,109.
[4]吴冠中.用西方艺术的解剖刀来解剖中国的艺术[A].转引自郎绍君.林风眠[M].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2002,217.
[5]林風眠.我们所希望的国画前途[A].朱朴编著.现代美术家·画论、作品、生平·林风眠[M].上海:学林出版社,1996,83.
[6][9]吴冠中画作诞生记·家[A].吴冠中.画眼[M].上海:文汇出版社,2012,192.
[7]林风眠.抒情·传神及其他[A].朱朴编著.现代美术家·画论、作品、生平·林风眠[M].上海:学林出版社,1996,106.
[8]吴冠中画作诞生记·鱼之乐[A].吴冠中.画眼[M].上海:文汇出版社,2012,112.
[10]吴冠中画作诞生记·江南屋[A].吴冠中.画眼[M].上海:文汇出版社,2012,250.
[11]吴冠中.雁归来——悼念林风眠老师[A].名家翰墨·林风眠特集[M].香港:翰墨轩出版有限公司,1992,29.
[12]吴冠中画作诞生记·鲁迅故乡[A].吴冠中.画眼[M].上海:文汇出版社,2012,226.
[13]吴冠中画作诞生记·双燕[A].吴冠中.画眼[M].上海:文汇出版社,2012,4.
[14]吴冠中画作诞生记·天书[A].吴冠中.画眼[M].上海:文汇出版社,2012,294.
下一篇:传统绘画理论对当代油画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