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画创作对西藏唐卡绘画艺术的借鉴
〔摘 要〕唐卡是藏族绘画艺术的主要组成部分,其历史悠久,艺术流派众多,各派均融入了自己独特的工艺、艺术特色与元素,也都深受汉地绘画的影响。
〔关键词〕唐卡;油画;借鉴;绘画艺术
一、西藏唐卡绘画艺术
(一)西藏唐卡绘画艺术概况
西藏自治区地域辽阔,随着时间的推移各地区出现了不同的绘画艺术风格。唐卡伴随着藏传佛教的兴起而兴起,是宗教文化产物;青藏高原独特的地理环境为唐卡艺术提供了绝好的地理与物质条件。唐卡艺术亦有诸多教派、不同师承,我国内地及周边国家,如尼泊尔、印度等国的佛教艺术与唐卡绘画艺术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15世纪前后是西藏艺术发展的鼎盛时期,也是唐卡的昌盛时代,各门各派,精彩纷呈,如勉日画派,钦日画派,噶玛噶智画派等。15世纪以来是汉藏艺术交融时期;进入18世纪,西藏绘画艺术再次迎来颠覆时期。
唐卡的种类繁多,若按照材料和工艺区分,主要有纸上绘画的纸唐、用丝绢织成的国唐以及版印唐卡等。在题材上包括许多方面,其中最主要的是反映宗教的唐卡,它是佛教进行传播的重要手段和艺术形式,它80%以上的绘画内容是反应宗教题材的。唐卡同时也涉及了西藏的生活习俗、人文历史、藏医藏药等方面;按其绘画内容来看,主要分为造像唐卡、本生故事唐卡、佛教故事唐卡、经变图唐卡、曼荼罗唐卡、供养图唐卡、知识唐卡等。随着历史的发展,唐卡朝实用方面发展,如人体解剖图唐卡、胚胎发育图唐卡、穴位图等医药唐卡。
(二)西藏唐卡绘画艺术的表现
唐卡是藏民崇拜、祈福的符号,因而群众性和传播能力非常广。唐卡绘画按其所表现的内容可分为:一是宗教性绘画唐卡。画作以故事为题材,含佛、菩萨、天王、度母、天女、密宗本尊和护法神等的偶像画以及佛陀的故事画、寺院的建筑场面画(如大昭寺、扎什伦布寺等)、宗教活动画(如辨经、跳神、弘法、传经等)。唐卡图案,特别是诸佛菩萨的造型、佩戴饰物项冠、璎珞、念珠、所持的法器,均有宗教意义,艺术家不能随心所欲。二是传记性绘画唐卡。主要为佛、赞普王、教派祖师、历世班禅、高僧、大德、译师、圣贤的画像。主要用独幅、数十幅或上百幅的画面来表现一个连续性的主题,如表现释迦牟尼生平及前世各种故事的本生图和佛传。三是肖像性绘画唐卡。包括藏王像(如松赞干布、赤松德赞、赤热巴等画像)、后妃像(如文成公主、金城公主、尺尊公主等画像)、高僧活佛像(如达赖、班禅等画像)。四是故事性绘画唐卡。其题材多样,以表现生活的真、善、美等为主,如英雄格萨尔的故事、猴子变人的故事、和睦四兄弟图等。五是风俗性绘画唐卡。表现藏族社会生活方方面面的风俗习惯和娱乐活动;画作有庆贺图(如歌舞、乐器演奏、竞技表演)、民间体育活动图(如赛马、射箭、摔跤、举石等)、祝福画(如八吉祥徽、八吉祥物、七宝物、不和之战图、六长寿图、蒙人导虎图等)。六是建筑性绘画唐卡。建筑形象画主要表现在壁画方面。随着吐蕃王朝的崛起而日臻成熟起来,为了装饰宏伟的宫殿和寺庙,在墙壁、天花板等处绘制。如西藏拉萨市的大昭寺和布达拉宫、日喀则的扎什伦布寺、扎囊县的桑耶寺的全景图与落成图。七是历史性绘画唐卡。其力求表现松赞干布生平业绩、藏汉民族友谊等历史上的重大政治事件和活动。代表画作如“文成公主进藏”,通过“使唐求婚”“五难婚使”“公主进藏”等历史场景的绘制,讲述了唐蕃联姻的历史故事。
(三)西藏唐卡绘画艺术的特点
西藏唐卡绘画构图厚重饱满,形式多样。常见的西藏绘画唐卡是印度佛教密宗和西藏古老苯教相结合的产物。从构图上看,它具有中心构图、叙事构图、坛城图等;从线描特征看,它细密、流畅,并富于变化;从色彩特征看,颜色对比丰富、亮丽;从题材特征看,运用广泛,具有独特的浓郁装饰韵味。
1.构图特征
(1) 中心构图
唐卡绘画根植于宗教,画面中心常为神佛像。为突显神佛地位,绘画中的神佛造像往往占领画面中心部位,周围是多组小人物的组合,从上下左右平展开来。整体而言,布置均衡,错落有致,大小鲜明,主次分明,疏密变化得当,中心佛像的突出使得画面稳定性增强。
(2)叙事构图
叙事构图广泛应用在绘制连环式的传记或故事画作中。为有效表现故事情节的连贯性和时间的因果关系,且需将几个故事或故事情节集中于一幅画面中,它不受时间、空间及透视的影响。如大型系列唐卡《八思巴传》就囊括了八思巴一生的宗教政治活动,以及八思巴两次进京时沿途的风物习俗。画面中的情节故事根据需要而变化,画面中的人物也不受远近透视关系影响,生动活泼,统一协调。
(3)坛城图
坛城是指佛的宫殿,由内到外以圆形和方形的几何形体层层相套构成,并用红、黄、蓝、白表示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图案复杂,采用了具象和抽象的表现手法。它的构图紧凑,图案变化丰富繁杂,具有很强的装饰性和形式美感。这类唐卡在藏传佛教修行秘法的时候供奉起来,是一种宗教活动用具。
2.线描特征
藏族传统唐卡画结构繁密是其基本特色,其在长期发展过程中由简到繁,逐步创造了以线描为造型的完美表现形式。在藏族古代绘画中已被视为画师水平高低和衡量作品价值的重要标准。根据线条的不同运用,所表现出来的形式也就不尽相同,衣纹、山峦、宫殿等多用长线条,而短线条则多用于人物的发饰、饰品、花卉植物等。唐卡绘画中的景物则常用粗细线勾勒,其富于变化表情,尤其在绘画黑唐卡(用墨色做背景的唐卡)、彩唐卡(用各色颜料画成背景的唐卡)和精细的坛城图唐卡中能见其线描功力。唐卡也常采用铁线来勾画人物轮廓,其刚劲有力,对人物造型的把握较为准确,可用来表现人物形体结构,刻画人物性格。
3.色彩特征
唐卡使用的颜料主要是纯手工培植的矿物颜料和部分植物颜料,配额过程耗时且繁复,但色彩纯度较高,质量稳定,不易褪色,覆盖力强;因而唐卡存放时间久远但色泽如初。这种颜料也使得畫面整体给人以色彩浓烈、富丽堂皇、灿烂夺目之感。唐卡色泽透明度强,偏红、黄、蓝、白等鲜亮的色彩;有时还用红、黄、蓝作边饰,具装饰、保护功能,又有天、地、火的寓意。同时,唐卡用色也较为丰富,多用红、黄、黑、蓝、金、银等几种颜色,使之互相调配达160多种颜色。在设色方面,唐卡有其独特的要求,色彩有浓淡强弱之分,有干画法、湿画法两种表现手段。绝大部分唐卡绘画艺术都采用冷色调作为底色与背景,并巧妙而大胆地运用高纯度的色彩。正画面常常使用暖色调作基础,冷色调作为间色穿插其中,形成色调的视觉感染力和色彩的强烈对比,层次感强;具有鲜艳、明快和强烈的视觉效果。
4.题材特征
唐卡画作为艺术元素,形式灵活,具有广泛的实用价值和艺术审美价值。这使得唐卡所表现的题材涉猎面极广,包括人物、动物、飞禽、山水、花草、树木、行云流水等等人类世界、自然世界要素,也囊括了藏传佛教的人与事、民间世俗生活。如火焰、飘带,他们来源于生活,却被提炼升华为装饰图案,造型上具有节奏与韵律的形式美感,同时也具有多彩多姿的装饰风味。
二、西方传统油画与西藏唐卡绘画的异同性
(一)西方传统油画与唐卡绘画的差别
唐卡在绘画题材上一直以宗教题材为主,并具有领导地位。西方油画在发展之初,也以宗教故事作为题材进行创作,这一禁锢的牢笼直到文艺复兴时期才被打破。油画越来越关注现实世界本身,反映血肉相筑的现实生活,而非遥不可及的神的世界。在题材选择上,唐卡与油画有着相似的本源,但发展却渐行渐远,尽管有着相似的源头,二者在艺术表现手法上却有较大的差异性。
(1)透视
西方一直以严谨、科学的辨证观为主导而进行艺术创作,油画也不例外。油画非常注意透视度的把握,两点透视与空气透视拉近了现实与画作的距离,这使得画面逼真而形象,体现出创作主体在二维平面展现空间感的勇气和力量。唐卡,则无透视学的运用,围绕佛、菩萨周围的金刚和植物等形象的缩小,也只为了让佛、菩萨位于画面的绝对中心,这是为满足佛教教义,而非透视法的主动运用。
(2)体积
油画通常应用解剖原理,來体现人体骨骼肌肉之美,如意大利著名画家乔尔乔内的《沉睡的维纳斯》。西方油画家笔下的人物喜欢体现希腊式圆雕的力度,厚重之美。而唐卡绘画在绘制过程之中几乎完全是平涂,形象边缘只以线条辅助,基本不呈现体积之感。
(3)空间
油画在绘制过程中往往借助透视、体积等因素,因而画面能给观者深邃的空间视觉体验。人们在画作前进行观赏,可以被幻化的三维错视带入画面内部,产生与众不同的体验。唐卡的敷色工艺通常采用平涂方法,以及无主观的透视处理;画面不似油画,可呈现幻真的三维空间。
(4)光影
西方油画统一运用光源一直流传至今,而光源的统一应用可将透视、体积、空间等元素最大化地运用到画作中。油画画法在历经了伦勃朗印象派绘画大师的不凡探索后,在光影运用上日益成熟。相比而言,唐卡最初只为记录藏地宗教、文化等,或是主观地削弱了光影对画面的影响;时至今日,依然不考虑光影的介入,其重线勾勒也只是为了较好地把握线条。
(二)西方传统油画与西藏唐卡绘画艺术的共同性
尽管唐卡和西方油画在空间、体积、透视、光影等艺术手段上有较大的差别,但作为视觉艺术,二者也有许多共性。
1.性质方面
二者的首要共性便是记录性。画作记录历史文化,无疑超出了文字记叙单一性与枯燥性。作为西部藏族地区神秘而古老文明的一分子,唐卡绘画以其独到的形式语言记录了藏地的宗教、历史、文化以及雪域高原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从现存的唐卡画作中,可以探寻数百年甚至数千年前人们的宗教和文化生活状况。另外,唐卡画作在体现藏族人民审美价值的同时,也汇聚并显现了唐卡艺术家的集体智慧。西方油画自诞生之初,也承担起了记录的重任。无论是中世纪的宗教油画,还是自文艺复兴之后的画作,都记载了当时人们生活的点点滴滴。现今,从唐卡和西方油画中,人们都可以窥探到当时社会的宗教、自然、经济、文化、世俗等方方面面,它们就是一部鲜活的社会百科全书。
2.媒介方面
在媒介的使用上,唐卡与油画相似之处较多。首先,从绘画形式上看,唐卡可分为织绣唐卡和绘画唐卡两种。其次,在颜料的运用和选取上,绘画唐卡以矿物质颜料为主;对于工艺极为考究、精良的唐卡,则会使用珍珠粉及贵金属研磨后所制成的颜料,再辅以植物颜料。西方油画从发明至今一直沿用使用矿物质颜料。在油画诞生初期,湿壁画一直占据主角;后又采用亚麻布、纸板、木板进行制作。此外,绘画唐卡也有画在墙壁上的。
3.内容方面
唐卡和油画在表现内容上具有共性,二者均有绘制宗教、神话的历史渊源和传承。除传统宗教画、历史画、传记画等外,还有反映生活习俗的风俗画,以及反映天文历算和藏医藏药、人体解剖图的科学画。西方油画自威尼斯人发明伊始,就以表现宗教为特色,时至今日依然如此。但其艺术观却从为神服务发展到目前的为人服务,这使得油画以强大的生命力和概括力触探到人的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的全部。因而,从古代算起,二者在表现内容便相似,时至今日,它们依旧以其完美的表现样式彰示着我们所看、所处、所感的世界。
三、油画创作中对唐卡绘画艺术的借鉴
1.色彩
唐卡色彩的使用。首先,表达内容的色彩基调多使用同类色。为保证与基调的统一协调,近似色也被借以用来进行搭配而经常性地使用,这使得画作的视觉效果舒服而宜人。其次,在统一中寻求对比,如在创作过程中,画师也常常采用色相、明度、纯度近似的颜色,以达到协调的目的,如黄橙色、紫蓝色、蓝绿色等搭配。这样画法在不影响统一基调的前提下,在很大程度上实现了各种色彩的对比与统一,但在统一中又寻求变化的艺术效果。另外,唐卡画面中常出现色彩的面积以及位置的对比,画作整体有安静、单纯、明了,或活泼、新鲜、动感的画面效果。这一效果通常通过平衡对称和非对称平衡两种表现手法达到。因此,唐卡色彩画师在绘画中,也常常采用点线面结合的手法,再配上色彩;以达到渐变、反复等多元化的节奏与韵律美。如天空、火焰、水等元素,通过色相渐变,明度渐变,纯度渐变等反复出现,达到较强的跳跃性,产生出节奏感来。尽管唐卡绘画的颜色使用较多,常常会给人以色彩斑斓、炫目的视觉效果来;但因为配色简洁,并与少量补色搭配,也体现出了单纯化的特点。色彩与色彩之间使用线条勾勒,起到间隔作用,使得色彩不会出现混淆。
2.线条
绘画唐卡展现主题思想的途径之一就是线条。线条在藏族早期绘画中有着很高的水平,例如在黑唐、彩唐,以及坛城唐卡中就有较为明显的痕迹。在这些唐卡画作中,由线条描绘的人物及景物通常采用了铁线描和高古游丝描绘,线条有强弱、长短、轻重、穿插、疏密、濃淡、虚实、呼应等多种变化。通过线条与线条、线条与整体画而产生节奏与韵律的形式美感,而节奏与韵律又表达出线条的强弱规律变化、以及作者的情感起伏。从唐卡绘画中我们会发现,用直线描绘的事物较少,主要体现在佛塔建筑及其宝座棱角等处。如释迦牟尼的基座,就以直线为主,给人以稳定的心理感受。由于直线在长短上有所不一,所以在装饰性上应用相对较少,常常与圆弧线组合。除此之外,唐卡绘画根据画面内容常常使用波浪线、S形曲线,以此表现出灵动的气息,增添变化韵味;这大大增强了画面的图案感和装饰性,如唐卡画面中的云朵、水雾、花卉、龙须等。唐卡绘画中的人物形体,通过线条的表达与塑造,体现出教义的特定含义,即本质上的空性与慈悲,从而使得形式美感和画面内容达到完美统一。
3.空间
唐卡绘画的空间主要体现在构图方式上,常用到的构图方法有三界构图法、中心构图法、五坛构图法等。有些大型唐卡人物众多,场景庞大,有着诸多的佛、菩萨、金刚、护法等,这使得人物身份难以辨明,其多样的组合方式更会使观者心生迷惑。唐卡的色彩技法与颜料特征决定了其无法通过空气透视去拉近绘画作品与现实的距离,只能利用逼真的形象来打动观者。油画借用透视、光影、体积等产生空间感,而唐卡绘画在着色上使用了平涂的手法,只能在二维平面中,无法体现光影效果。但就单纯的画面空间而言,唐卡不受时间的限制,可以将不同年代和地点发生的事物组合在同一主题内,构成连续性的情节。如清代勉唐画派的作品释迦牟尼像唐卡,就是以释迦牟尼居于画面中央,身着袈裟,左手持钵,右臂袒露,结跏趺而坐,两侧是他的弟子目犍连和舍利弗,下方两侧有班丹拉姆及姊妹护法神,中央的释迦牟尼周围绘有僧俗信众供奉的繁荣场面。
唐卡绘画是中华民族的艺术瑰宝,是我国璀璨民间艺术中的奇葩。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唐卡经过无数人的不懈努力,最终发展成为技艺精湛、用色考究、内容和形式完美统一的艺术形式,成为世界各国人民所喜爱的艺术珍品。当代的唐卡绘画逐步摆脱了古人的狭隘思维,追求更多的是视觉效果,油画技法上糅合了西藏传统绘画,不断地丰富与完善了绘画本身,并且在意境上传递出一种寂静之美,直通心灵,使画者、观者的精神得到升华。
(责任编辑:伍益中)
参考文献:
[1]于小冬.藏传佛教绘画史[M].南京:江苏美术出版社,2006.
[2]常霞青.麝香之路上的西藏宗教文化[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88..
[3] 凡建秋.雪域明珠——藏族唐卡的艺术特色[D].四川大学,2004.
下一篇:中国传统文化与油画的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