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网络对青少年的负面影响及应对措施
当今是一个经济迅速发展的时代,也是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轻轻敲击一下键盘就会有五花八门的信息从屏幕上奔涌而出,纷繁芜杂的信息给还未成熟的中学生带来了极大的影响,易对中学生造成“信息污染”,互联网也成为部分中学生荒废学业、逃避现实、畸形生活甚至走上违法犯罪道路的险滩暗流,在很大的程度上为学校正常教育带来干扰,为教师平添许多担忧。中学生为何会迷恋网络?网络对中学生的有哪些影响?我们该如何防范和引导呢?
一、网络带来的负面影响
1.影响学习生活。中学时代正处于一个人身心成长的关键时期,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至关重要。学生迷恋网络世界,旷课、逃课变成常事,甚至昼夜颠倒,教室变卧室,课堂上睡觉,挤占正常的学习时间,这不仅不利于学习,甚至会导致悲剧的发生。
2.诱发“网络心理障碍症”。“网络心理障碍”是指患者上网成瘾,无节制地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在互联网上持续进行聊天、玩网络游戏等活动,进而迷恋网络,离开网络就会产生各种病症,如情绪低落、思维迟缓、记忆减退、食欲不振等,进入网络后,精神状态便恢复正常;形成精神依赖和相应的生理反应,以致损害健康,造成人格障碍和神经系统失调。这些行为特征与毒品成瘾行为有着许多相似之处,被人称之为“电子海洛因”。严重者甚至有自杀念头和自杀行为。
3.道德意识的弱化。上网使青少年容易形成一种以自我为中心的生存方式,集体意识淡薄,个人自由主义思潮泛滥,带有“去社会化”的特征,容易形成“网络孤独”等症状。信息垃圾弱化青少年的思想道德意识,污染青少年心灵,误导青少年行为。网络的隐蔽性,网络的法律制度不健全也给青少年违法犯罪以可乘之机,导致青少年不道德行为和违法犯罪行为增多。一方面,少数青少年浏览黄色和非法网站,利用虚假身份进行恶意攻击他人。另一方面网络犯罪增多,例如传播病毒、黑客入侵、通过银行和信用卡盗窃、诈骗等。
二、家庭和学校教育的缺失
其一,是父母与孩子之间沟通不够,有的父母忙于挣钱或者忙自己的爱好,对自己的要求不严,没能有效地给子女们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对子女的学习不闻不问,看看成绩就够了,几乎不管孩子门的学习也不和班主任及时的联系和有效的沟通。
其二,是许多家长外出打工,我国当前的打工热流使得年少的一代被遗弃在家中,在外地打工的父母自己都疲于奔命,他们怎么有心情和精力来约束自己的孩子呢?呆在家中的爷爷奶奶们又重新接力起抚养下一代的重任,而他们教育的方式方法显然已经过时,难以管理好后辈,所以在农村中小学,教师是个基本上既当“爹妈”又是教师的多重角色。
其三,是父母对孩子的学习成绩过于重视,对孩子要求甚高,满意度太低,给孩子的压力过大。对孩子的身体健康和安全问题缺乏关爱,未能及时协助孩子调整不良的心理状态。视上网为洪水猛兽,只看到网络消极地一面,一味地禁止而不是正确的引导,青少年的逆反心理更容易对网络产生好奇心,反而禁而不止。
其四,是在应试教育和考试升学指挥大棒的操纵下,老师们变得无所适从,社会看待学校的教育成功与失败的关键还是看升学率的高低,在竞争激烈中学校如何生存下来关键是给家长们一个满意的答复,也就是让孩子考上更好的学校。所以许多学生们在巨大的压力下丧失求知的欲望、机械地死读书,很容易产生厌学的情绪,进而逃课、上网吧、沉迷网络。
三、应对措施及解决办法
网络是把双刃剑,应该正确的看待和引导中学生使用互联网:
首先,家长是孩子成长的启蒙教师,家庭教育模式有待改变,可以向国外或者成功的家庭学习,树立新的人才观,全面关爱孩子们的健康成长,及时学习新知识,跟上时代的步伐,跟上孩子们心理发展的步伐,改变不良的教育方式方法。
其次,是学校要积极改变原有的教育模式,寻找教师和学生共赢的途径,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教育部门应加大教育经费的投入,特别是农村中小学校。这样学校才能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体育活动,从而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减少学生的厌倦程度。
再次,是政府应该加强对网吧的管理力度,取缔在中小学周边设置营业性网吧。要取缔色情和暴力网站,开辟更多的更好的青少年网站,积极占领网络阵地。目前,大多数青少年网站缺乏新鲜感、时代感,显得比较呆板,因此要尽快建设内容丰富多彩、形式独特而富有新意的青少年网站。同时,要加强青少年教育软件的开发制作,鼓励开发益智类游戏。网络游戏企业的软件应该有自己的精神内涵和文化品位,开发有利于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网络产品。利用法律和技术上的可行性打击网上违法犯罪现象,走“以法治网”的良性发展轨道。
此外要加强网络的安全与道德教育,强化道德教育的针对性,增强学生自身的抵抗力。老师和家长积极监督或者指导孩子上网,做到充分利用网络的优点,防范网络的消极的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