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学校继续教育定位和发展方向研究
摘 要:本文以终身教育、学习型社会的理念,探讨高等学校发展继续教育的社会推动力及优势地位和强力作用。针对我国高等学校成人与继续教育的发展现状和存在问题,研究我国高等学校发展继续教育的路径,以期使高等学校的继续教育发展能有效地推动我国终身教育理念的实施与学习型社会的建立。
关键词:继续教育;终身教育;定位发展方向
适应经济全球化和社会信息化的趋势,按照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时代要求,努力造就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构建终身教育体系与学习型社会,继续教育将会面临新的课题与挑战。从继续教育实践主体来看,高等学校以其特殊的社会地位,尤其是综合性大学,拥有富足的社会资源和较强的资源共享及传播能力,学科门类齐全、师资雄厚,教学设施、科研设备、实验手段、图书资料丰富,开展继续教育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应该全方位的发挥其作用。新的时期、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应重新审视普通高校继续教育的定位和作用,确立全新的高等学校继续教育办学理念,抓住机遇,应对挑战,加快发展。
在做好继续教育定位之前,首先应做好教育观念的转变,强化终身教育的一贯制思想。在当今社会,单纯的全日制普通高等教育已不能满足社会人的需要,也不能满足日新月异的社会发展。人们在结束了全日制的普通高等教育之后,并不是接受教育的终结,而是接受再教育的开始,只有在生活、工作中进一步不断的学习充实自己才能适应社会的不断发展。围绕着这种学习应当持续终生的原则,终身学习、终身教育、学习型社会的理念被提出。为此,在现代教育发展趋势中,继续教育的比重应越来越大,应树立大教育、大培训观念,促进教育的大众化、市场化与开放性,多层次、多形式、多渠道地大力开展成人教育事业,成人教育、继续教育的地位由正规教育的补充变为了“教育过程的正常定点,在任何社会中再也不是无关紧要的活动了。”
一、高等学校发展继续教育是社会全面发展的需要
(一)高等学校发展继续教育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是构建终身教育体系的重要方式,是推动学习型社会发展的直接推动力
1、终身教育理念与实践要求充分发挥继续教育的优势地位与强力作用
成人教育为终身教育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实践与开拓领域。继续教育是成人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是成人高等教育发展的重点。
由于当今社会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化随之带来的现代生活方式的变化及人口结构的变化,使成人教育成为成人生命与生活不可或缺的接受教育、更新知识、适应社会、完善自我的重要渠道与形式,进而为终身教育倡导“教育延续一生”的思想建立了支点。因此,人进入社会后潜在而独特的学习可能性无疑为终身教育秉持真正的教育,只能起始于进入社会以后确立了实践依据。如终身教育理念的提出者保罗·郎各朗在《终身教育导论》中所说的“倘若我们没有得益于成人教育,以及更一般地说通过正规教育以外的训练途径所做的贡献,……那么,与终身教育有关的思想毫无疑问是不可能产生的。”成人教育在人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过程中具有并将逐步深层次地发挥与彰显其作用。
2、高等学校发展继续教育在构建终身教育体系中的首要推动力
终身学习赋予大学以新的使命,高等学校应当成为面向全民的文化场所和学习场所。成人教育的地位在发生变化,成人与继续教育在21世纪的重要性绝不亚于传统的正规教育,已经成为另一类教育的主流。
终身学习理念拓展了学习者的范围,学习者不再局限于单独的个体,而是包括了组织在内。学习型组织的构建有利于加强学习主体间的沟通与协作,建立高效率的学习网络,形成分享知识与技能的新型的“学习型文化”,构建有效的“学习型社会”。现代社会,信息急剧老化和更新,社会人工作岗位的流动性增强,人必须不断地增强自己的技能,丰富自己的知识,终身接受学习。无论是普通学校教育还是成人学校教育都不再有“毕业”的概念。这有利于高等学校教育突破“学历教育”的束缚,组织大量灵活的、开放的、适合不同职业、不同年龄阶段成人的继续教育活动。因此,高等学校应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开放教育空间、灵活教育形式、最大限度的拓宽教育对象。高等学校是构建终身教育体系的生力军,责无旁贷。
(二)高等学校发展继续教育是实现高校社会服务功能的内在要求,是促进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之一
随着加入WTO以及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高等学校应适应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及时了解世界、追踪世界科技前沿和经济发展趋势,主动为经济、科技、文化、教育等社会各方面的发展服务。有学者指出继续教育是高等院校发展到今天的第三职能(第一、第二职能分别指教学和科研),也即直接为社会服务的职能。在西方一些国家,继续教育已经和本科生教育、研究生教育一起形成了三足鼎立的大学结构。我国原国家教委早在1987年就曾明确提出:大学后的专业培训、实践培训和继续教育是与研究生教育并行的,培养高级专门人才的一条基本途径。许多高等学校在学校发展战略中已明确将继续教育归于学校延伸层教育,肯定了其在为社会培养人才方面已经发挥的重要作用,并指出还要扩大规模、进一步发展。2000年起,许多普通高校(多为综合性大学)的成人教育学院更名为继续教育学院,这不是简单的更名,而是为了更好地结合未来发展拓宽思路,为社会提供更好的教育服务。
1992年8月,在国家教委召开的全国成人高等教育工作会议上李铁映同志指出:“成人教育,无论是岗位培训,继续教育和学历教育,都是近代教育发展的成果,是从传统的学校教育向现代化教育发展的一个标志。所有发达国家,都建有比较成熟的成人教育制度……成人教育是促进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之一。”比如,美国的研究型大学也兴办继续教育,现在美国高校中有46%的学生是接受继续教育的。在很大程度上,继续教育对于推动美国社会的发展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因此,我们应大力开发高等学校继续教育的社会服务功能,及时、准确地捕捉专业前沿领域知识更新和发展变化的最新信息和社会的实际需要,产生最大化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在服务社会的同时,高等学校自身也能获得更大的生机与活力。
(三)高等学校发展继续教育对于建设综合型、研究型、开放型的大学具有重要的作用
发展多科性、综合性继续教育对综合型大学的建设与发展具有重要推动作用。继续教育的课程设置结构,不是按照现行的学科、专业划分来确定的,而是根据不同行业不同岗位职务、技术任务的具体需要来确定。实施继续教育,往往需要多种学科或专业的相互配合、通力合作。因此,加快发展多科性、综合性的继续教育,有利于学科的综合开发与利用,促进学科向应用方向发展,有利于学科建设和学术
研究与新世纪经济、社会、科技发展需求更紧密的结合,促进学术水平不断提高。
发展高水平、高层次的继续教育可以推动研究型大学的建设和发展。继续教育尤其是大学后继续教育应发展成为一种与研究生教育相并行的、培养和培训高层次专门人才的重要教育形式。继续教育的教学注重理论与实际的紧密结合,注重更新知识和解决现实实际问题的紧密结合,注重智力开发与技术开发的紧密结合。接受继续教育的人员来自社会的第一线,具有较丰富的实践经验,在工作中会碰到许多实际性的问题,要求教师从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层面上给予解答,这在很大程度上促使教师必须深入实际,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这样就使教学和科研的内容得到了充实,教师的研究能力也将会得到提高。
因此,继续教育与经济、社会、科技紧密相连、息息相关,包容、接纳各种层次的人才,是一种多层次性的动态开放型教育,它的发展可以促进大学面向社会更加开放,进一步加强大学同科研机构、产业部门以及社会其他方面的直接联系,更直接有效地为产业部门转让更多地科研成果,培养更多地高质量人才。
二、当前我国高等学校成人与继续教育的发展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从我国成人教育与发达国家成人教育(以德国为例)的状况比较来看,我国成人教育在很多方面还存在有很大的差距:
(一)教育对象
成人与继续教育是提高国家人口素质的主要途径,成人与继续教育的发展状况反应了一个国家的教育对象的实际与整个人口培养状况。从以下图表可以看出我国成人接受再教育、继续教育的年限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很大的悬殊。
资料来源:中国教育与人力资源问题报告课题组,从人口大国迈向人力资源强国【R】.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299.
(二)管理体制
我国现行的成人教育管理体制由中央和省(市)、自治区及县(市)三个层次构成,教育部对全国成人教育不但实行统一的政策指导、宏观管理,还统筹规划办学体制的改革、审批以及审核成人教育机构的设置、撤销和调整,甚至归口管理各类成人高等本科、专科的招生和发证工作,制定各类成人高校的评估标准并组织评估检查。
在发达国家中,以德国成人教育为例,德国不存在国家的成人教育体系,更不存在统一的集权式的成人教育管理体系,国家主要提供成人教育的基本条件,承担支持促进成人教育发展和管理规范的职能。
在对比与现实发展中,针对我国现行成人教育管理体制,我们应进一步扩大地方和学校主体依法办学的自主权和主动性,建立和完善体现成人教育特点和市场机制的成人教育法律法规体系,实现以依法治教、政策调整引导、评估监督质量、发布交流信息为主要指向的成人教育宏观管理。
(三)教学组织
在我国,成人学历教育,特别是成人高等教育已成为成人教育基本而又重要的组成部分,其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式非常接近普通高等教育,与我们所理解的具有特色的教育活动,以培训和进修为主要目的与内容的成人教育有很大的差别。在职人员、转岗或需重新就业人员入读成人高校的数量增长缓慢,在成人教育参加者中,很大比例的人员以取得学历文凭而不是以岗位、就业培训或业务、技能进修为主要目的和任务。
而德国成人教育的重点是继续教育,它是在开始从业或者家庭劳动后继续或恢复不同组织形式的学习。继续教育被看作是独立的,与学校、职业初始培训和高校密切关联的教育领域。参加继续教育的人员中,在职人员比非在职人员更多、更频繁,并且以进修、转岗培训、职业技能资格培训等为主要目的。
三、高等学校继续教育的发展方向
(一)大力发展大学后继续教育
高等院校应当成为大学后人员继续教育的阵地,进一步明确现有高校所设继续教育学院的职责,作为学校联系社会、服务社会和促进教育改革的重要途径,使其发挥更大的作用。高等学校开展大学后继续教育应紧密结合科研课题、技术改造、新技术应用、新成果推广、新产品开发和管理现代化来进行,注重针对性、科学性、先进性,充分发挥最大社会效益。
1、大力开展资格认证培训工作
我国加入世贸组织之后,与经济形势的发展相适应,各个领域必须与国际接轨的趋势日益明显,推动了我国的制度和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尤其是人事制度及专业技术人才社会评价制度的创新,已成不可逆转的趋势。各地顺应这种发展趋势,积极开展各方面的工作,推行职业准入制度,促进专业技术同行认可的人才国际互认,实现技术资格的认证逐步由政府职能向由中介学术组织负责的体制性转变。因此,近年来资格认证培训在全国相继发展起来,职业资格证书与个人上岗就业和经济发展紧密相关,高等学校应根据自身的学科优势,借助学校培训基地的资源,积极承担起认证培训工作,以提高学校办学活力,扩大与社会的联系。
2、加强紧缺型技能人才培训,联合办学,面向行业开展技术培训,走产、学、研相结合之路
成人与继续教育,在更新观念、补充知识、拓宽知识面和完善知识结构、增强创新意识、提高综合能力、促进科技和经济的结合等方面是一条很好的捷径,是提高技术人员的整体素质,增强人才竞争实力的有效形式。高等学校应充分发挥自身的品牌优势,从实际出发,深入企业内部,使项目开发与研究跟企业和教育对象的需求相吻合,按照市场经济的供需规律来开展培训活动,使成人与继续教育贴近企业生产经营活动,走产、学、研相结合的道路。
其中,联合办学是一种较有效的实践形式。高等学校应积极接触社会实际,参与地方经济建设,大力开展与行业及社会各界的联合办学。在成人与继续教育的办学中,灵活开展学科和专业设置,扩展办学形式、渠道与服务模式。
3、开拓开放性的教育平台,全方位整合国内外各种教育资源,拓宽成人教育人才培养渠道
高等学校应大力开拓自身的优势办学资源,最大限度的发挥资源效益,拓宽教育途径,积极发展多元化、复合型的知识增长点,构建宽适应、广拓展的开放性教育平台。面对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形势,高等学校的继续教育应进一步解放思想,在大力开发、利用国内市场的同时,还应抓住机遇,把眼光和触角伸向国际市场这一更加广阔的空间,开展国际间的合作办学,提高人才培养的开拓创新意识与国际视野。
(二)高等学校继续教育应最大化的开放、最大限度的关注受教育群体,最大程度的发挥社会效益
目前我国的普通高校向成人开放的力度远远没有达到人们所期望的程度。加大高等学校向成人开放的力度,是高等学校在学习型城市建设中发挥作用的最重要表现。高等学校向成人开放,应适当放宽成人的入学条件,可以把入学者的知识和技能以及社会实践经验,作为入学的重要依据。冲破现在单一的入学考试模式,放宽入口,严把出口,加大成教学生的比例,关注更大范围的受教育群体。
成人弱势群体的教育是提高整个社会人口素质的关键环节。目前我国社会状况中,成人构成了弱势群体的主体。知识与教育的弱势是成人产生弱势的根本原因。因此,继续教育对弱势群体对象不容忽视。弱势群体教育包括对失业人员的教育、农民工的教育、社区教育等等。对于弱势群体的教育,高等学校主要应扮演教学、培训包括课程开发、教学手段开发的角色。高等学校应主动接触社会,结合当地人口发展状况,开展成人教育,能够使弱势群体及其后代更多地与强势主流文化对话和交流,不断增强其生存能力,不断改善其社会地位,使其得到社会的支持和认同,真正实现学习型社会的构建。
(三)利用远程教育开展继续教育
现代教育媒体给继续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提供了巨大的推动力和更大的机遇。在教育技术和手段上,高等学校继续教育应积极运用先进的现代教育技术,与网络教育相结合,合理布局教学网点,推进教育现代化、信息化和教育空间的网络化,使继续教育成为人们随时随地都可以进行的学习活动,突破传统单一的教育模式,充分依托现代远程教育网络开设高质量的网络课程,组织一流水平的教师进行教授,向各行业的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提供成人与继续教育课程,逐步实现教学和管理方式的现代化,改变学校在某种程度上的封闭状态,使学校教育与社会生产、人民的生活真正的融合为一体,开创继续教育与现代远程教育相结合的新局面,为社会营造出一个名副其实的学习型社会氛围,形成终身教育的有效体系。
参考文献:
[1]高志敏.等著《终身教育、终身学习与学习化社会》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2]庞学铨.克劳斯·迈泽尔主编《中德成人教育比较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
【责任编辑:王红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