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院系二级科研管理机制研究
摘 要:高职院校实行院系二级科研管理是新时代学校自身发展和提升核心競争力的有力支撑。从重构学校职能部门和二级院系的科研管理职权、完善二级科研管理保障机制、建立二级科研管理评价考核机制、建立二级科研管控机制等方面分析探讨了高职院校院系二级科研管理机制的构建。
关键词:高职院校;科研管理;工作机制
中图分类号:F23 文献标识码:A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18.29.057
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服务社会是高等学校的三大基本职能。由于办学类型和办学时间上的差异,本科院校和高职院校在内部管理体制上也存在明显的不同。本科院校建校时间较长,学校规模较大,基本采用院系二级管理模式,即学校层面履行宏观管理,二级院系是相对独立的办学载体,承担着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服务社会的功能,具有较大的自主权,而且经过数十年的发展,本科院校的二级院系管理模式已经比较成熟。实践证明,院系二级管理与传统的管理模式相比具有较为明显的优势,能够进一步重构管理权限、理顺学校层面和二级院系之间的关系,整合学校各部门的教学资源,提高工作效率,凸显办学特色。而高职院校由于建校时间短,学校规模不大,大部分高职院校仍采用传统的一级管理体制,所有科研活动由学校科研处统管,以传统的职能部门统筹管理为主,学校层面具有绝对的话语权,系部缺乏自主权,办学活力得不到充分激发。
随着高职院校办学规模、结构的进一步扩大和内涵建设的不断推进,创新内部管理体制成为新时代赋予高职院校的新使命。不少高职院校开始学习借鉴本科院校的院系二级管理模式,建立院系二级管理机制。广东省一流高职院校建设项目和广东省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强校工程”实施方案明确提出了“深化学校内部管理体制,开展试点二级学院改革,推进二级学院管理体制改革,向二级学院下放人、财、事权”的具体建设任务。一流校和示范校的建设首先应该体现在管理的一流和示范方面,可见,推进高职院校二级管理模式势在必行。
1 高职院校二级管理的内涵
高职院校的院系二级管理是一种不同于传统管理方式的管理和运行机制。在这种管理模式下,学校层面完全将管理权限下放,主要是履行宏观管理的职能。中观和微观层面的管理由二级学院系负责,二级院系在决策、人事、教学、科研、财务等方面具有很大的自主权。运行经费可以按照学生人数、教师人数、教学管理、学生管理、科研管理等项目进行切块分配,每个二级学院可以有不同的分配方案。为确保院级二级管理的健康运行,学校出台相关文件制度,对二级学院进行目标管理和绩效考核。
欧美一些发达国家高职教育起步较早,形成了比较成熟的内部二级管理体制机制,研究成果也比较丰富和深入,在内部机构设置、管理体制构架、管理成本、管理效率、管理人员的队伍建设以及教学、科研等各项具体的管理工作方面都有比较系统的研究。
目前,国内的一些学者对高职院校二级管理的必要性、可行性及运行机制等问题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也取得了一系列的成果。大部分学者认为高职院校实施二级管理,可以充分调动二级院系负责人和广大教师的工作积极性,提高工作效率和管理效能,凸显办学特色,从而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和学校的美誉度。高职院校二级管理的实施涉及到人才培养具体工作的方方面面,包括教学、科研、师资、学生、财务、实训、校企合作与就业等,不同的管理工作因为管理对象的不同,存在不同的运行机制。其中,教学工作是最受研究者关注的主题,目前,二级院系教学管理工作的运行机制是高职院校二级管理工作研究的重要领域。通过文献分析发现,除教学管理外,学者对其他二级管理体制下的具体工作尤其是对二级管理体制下的高职科研管理工作的研究非常薄弱,因此,本文着重对高职院校院系二级科研管理机制的构建进行探讨。
2 高职院校院系二级科研管理的必要性
2.1 科研管理工作中存在的弊端急需改革管理模式
近年来,随着高职院校科研意识和办学实力的不断增强,整体科研水平有了明显提升,科研能力和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进一步加强,深圳职业技术学院等国家示范校开始拥有了国家级工程中心、省级创新团队等高层次科研平台。虽然高职院校的科研工作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从总体上来看,科研工作也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譬如:高职院校科研机制体制不够灵活,二级院系的科研主体责任意识不强,对科研活动的组织与协调的积极性不高;科研方向、特色不够鲜明;横向项目到账经费少,缺乏企事业单位委托研究的重大项目;科研组织薄弱,缺乏较为稳定的科研创新团队,缺乏高水平的领军人物;需求导向不够突出,项目研究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不相匹配,技术服务功能满足不了阐教融合的需求。上述科研管理工作中存在的弊端急需改革科研管理模式。
2.2 高职院校院系二级科研管理的优势
(1)针对高职院校科研管理中面临的一些问题,积极探索高职院校院系二级管理体制下的科研管理工作的基本内容、职能定位、科研管理人员素质培养及对二级院系的科研工作考核评价方式,逐步构建适合本校发展实际的二级院系科研管理工作运行机制,能够充分调动二级院系和广大教师从事科研工作的积极性,使学校的科研工作充满生机与活力,开创学校科研管理的新局面。
(2)将科研管理工作的重心下移,进一步明确学校职能部门和二级院系在科研定位和发展规划、各类科研项目管理、各类科研平台及内设科研机构管理、科研经费管理、科研成果奖励、学术交流活动、科研统计和档案管理等方面的权责利,让二级院系拥有更多的自主权,并妥善处理好职能部门与二级院系的关系、监管与服务的关系、用权与担责的关系,有利于完善内部治理结构,提高科研管理工作的效率。
(3)有利于二级院系整合资源,挖掘潜力,根据本部门专业建设的情况和师资水平的状况,来确定科研工作的特点,以研促教,反哺人才培养工作,提高教学质量和科研水平。
3 高职院校院系二级科研管理机制的构建
3.1 重构学校职能部门和二级院系的科研管理职权
高职院校实行科研院系二级管理模式的一个核心问题是学校和二级院系之间职责和权限的划分,首要任务就是要合理界定学校科研处和各二级院系科研管理工作的权限和内容,着力形成校系二级分工负责、各司其职的科研管理机制。科研处作为学校科研管理工作的职能部门,代表学校行使宏观管理职能,具体来说,学校科研处的管理职权可以进行如下界定:(1)制定全校科研工作发展规划和管理制度;(2)负责指导监控各二级院(系)科研工作的开展,实施目标管理;(3)负责对外联络,包括市级以上科研项目、科研平台、科研成果的推荐、申报、统计等管理工作;(4)负责全校科研信息的发布及全校各类科研项目的结题工作;(5)负责汇总、编制全校科研经费,下达经费卡,配合审计处、财务处做好科研经费的检查和监督工作;(6)负责与学校其他部门的协调工作,为科研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保障。二级院系负责院系一级的微观管理职能,落实好学校科研处下达的各项任务,并结合本部门实际情况创造性地开展科研工作,具体来说,其职权可界定如下:(1)根据学校科研总体发展规划和科研政策负责制定本院系的科研工作计划及科研制度;(2)負责落实学校科研发展规划及规章制度,自主确定本院科研方向及各类科研平台的建设内容;(3)自主调配本院科技资源、科研经费;(4)自主管理本院系院级基金项目及横向项目;(5)自主开展学术交流活动;(6)自主支配科研奖励经费及技术服务、科研成果转化等方面的收入。
3.2 建立切实可行的二级管理运行机制
3.2.1 完善二级科研管理保障机制
管理层次增加可能会导致运转成本增加和运转效率降低,尤其是初期试行时,如果人、财、物不到位,科研管理便会出现“缺位”现象,造成管理上的混乱和校系两级矛盾。要加强信息化管理,建设适合本校校情的科研管理系统,为院系二级科研管理工作保驾护航。要指导二级院系成立学术委员会分会,逐步建立和完善二级管理的内部各项规章制度,从制度上为这一机制的运行提供保障。要充分整合人、财、物方面的资源,调动二级院系从事科研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尤其是要优化院系二级科研管理队伍,加强培训,提高管理人员的素质和管理水平,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保证二级科研管理工作任务的完成。
3.2.2 建立二级科研管理评价考核机制
在学校二级管理体制下,赋予二级院系较大的自主权,科技资源配置的主体从学校向二级院系转变,学校科研处的管理重心由直接管理向目标管理过渡。学校对二级院系实施科研目标管理,制定学校层面的对所有二级院系的科研和社会服务工作绩效考评的制度,建立责、权、利相统一的任期目标责任制度,并在学校的考评机制下,指导二级院系建立内部行之有效、科学合理的评价机制。
3.2.3 建立二级科研管理监管机制
针对院系在科研管理活动中的相对独立权利和较大程度的自主性,要充分发挥监管在二级管理运行中的积极作用,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予以实施:一是健全二级科研管理制度和实施细则,每个环节都有规范的程序和明确的要求;二是加强信息公开制度,科研项目、科研平台的立项和科研成果的奖励等都应公平、公正、公开,提高科研管理工作的透明度;三是建立和实施多种监管形式;四是强化审计、财务在管理过程中的监控作用。
高职院校院系二级科研管理是新时代高职院校办学机制与模式的一项积极的探索和创新,在实施过程中,要以问题为导向,进一步理清思路,切实处理好观念与行动、全局与局部、监管与服务、用权与担责、科研与教学等几个方面的关系,不断总结和完善,才能真正达到预期目的。
参考文献
[1]宋嵘嵘.浅议高职院校科研院系两级管理[J].职业教育研究,2013,(9).
[2]李爱东,刘进华.浅析高职院校二级管理体制下的科研管理模式[J].镇江高专学报,2012,(10).
[3]林梅.高职院校二级学院体制下的科研管理研究[J].管理科学,2016,(10).
[4]孟宪刚,王维新.高职院校院系二级科研管理工作机制的构建及实施[J].当代教育论坛,200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