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管理理论在独立学院(应用型本科高校)教学团队管理中的应用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992(2010)10-174-02
摘要:本文根据项目管理理论的优势,结合独立学院(应用型本科高校)教学团队的特点,把项目管理技术应用于应用型本科高校教学团队的管理过程之中,探讨一种科学、有效的管理模式。
关键词:项目管理;教学团队
高等学校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就要把教育重点放在提高质量上。应用型本科院校(独立学院)要上层次,首要的任务就是要提高教学质量,关键是要按照教育部在2007年提出的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加强教学团队建设,重点遴选和建设一批教学质量高、结构合理的教学团队,建立有效的团队合作机制。本文根据目前项目管理的优势,结合应用型本科高校教学团队的特点,把项目管理技术应用于应用型本科高校教学团队的管理过程之中,探讨一种科学、有效的管理模式。
一、项目管理的内涵、管理过程的调控及项目管理的运用
(一)项目管理的内涵。
项目管理是在一个确定的时间范围内,为了完成一个既定的目标,并通过特定形式的临时性组织运行机制,通过有效的计划、组织、领导与控制,充分利用既定有限的资源的一种系统管理方法。
(二)项目管理的内容及其管理过程的调控。
项目管理的主要内容包括几个方面:
1 是范围管理:根据项目的目的,界定项目所必须完成的工作范围并对它进行管理,包括立项、项目范围的计划和定义、范围确认、范围变更控制。
2 是时间管理:给出项目活动的定义、安排和时间估计,制定进度计划并进行控制。
3 是费用管理:确保项目在预算范围之内的管理过程,包括资源和费用的规划、费用预算和控制。
4 是人力资源管理:确保项目团队成员发挥最佳效能的管理过程,包括组织规划、人员招聘和项目团队的组建。
5 是质量管理:确保项目满足客户需要的质量,主要包括质量计划、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
6 是沟通管理:确保项目相关信息能及时、准确地得到处理,包括沟通计划的制定、信息传递、过程实施报告和评估报告。
7 是风险管理:确保项目能够成功实现,需进行风险的识别、度量、响应和控制。
8 是综合管理:确保项目各要素的协调工作,包括项目计划的制定和执行、项目整体变化控制。
(三)项目管理的运用。
在60年代初期,在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教授的倡导下,项目管理被引进中国,开始在国民经济各个部门试点应用网络计划技术,当时曾将这种方法命名为“统筹法”。为了进一步推动项目管理工作,以中国科学院管理科学与科技政策研究所牵头成立了“中国统筹法、优选法与经济数学研究会”,国家技术监督局也组织了国内的专家,在1992年推出了网络计划技术的国家标准GB/T13400。项目管理的方法在许多大型现代项目中得到了广泛的运用。例如:黄河小浪底工程项目管理;北京雍和宫立交桥的工程项目等。这些项目通过实施的项目管理工作,对于其工程的成功与运作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那么,对于应用型本科高校的教学团队的管理能否采取相类似的项目管理方法,确实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
二、应用型本科高校教学团队的现状
(一)教学团队缺乏高水平负责人。
教学团队负责人是团队的核心和灵魂,是团队的引导者、组织者和推动者,因此,教学团队负责人要求是在国内本学科专业教育教学方面具有一定影响的专家、教授,有明确的教育教学改革和课程建设思路,具有团队协作精神和较强的组织管理能力,能指导本团队在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等方面实施改革。应用型本科高校由于受办学时间较短、办学经费紧张、师资力量薄弱等方面因素的制约,使教学团队建设中普遍存在缺乏高水平负责人缺乏这一问题。
(二)教学团队结构不尽合理。
应用型本科高校的师资队伍中年轻教师偏多,高校退休教师偏多,30岁到55岁之间的青年、中年教师偏少,年龄结构不合理,职称结构不合理,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年富力强的教师偏少,教师队伍中人员构成复杂且不稳定,进进出出的现象时有发生,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教学团队的稳定性,导致教学团队的结构不尽合理。
(三)教學团队管理缺乏必要的规范性。
应用型本科院校教学团队的管理与协调工作缺乏实效性,管理制度缺位严重;教学团队的人才队伍稳定性较差,师资的培养和利用缺乏科学的管理机制;教学团队内部缺乏有效的管理及运行机制。
(四)教学团队缺乏科研意识和培训提高的机会。
大多数应用型本科院校存在师资不足,导致教师教学工作量较大,工作重心是讲课,无暇顾及学术水平的提高;同时还存在学校不愿投人较大的资金和精力进行教师的在职培训,只要做好眼前的教学任务就行,科研水平和学术氛围并不很重视的问题。由于科研和培训机会的缺乏与不足,直接影响到教学团队建设的质量和今后发展水平的提升。
(五)教学团队缺乏有效激励机制。
应用型本科高校的教学团队建设过程中缺乏按贡献进行公平公正的薪酬激励机制,缺乏内在激励和外在激励相互结合的策略,缺乏与职称评审、岗位聘任相结合的制度措施等有效的激励机制。
应用型本科高校的教学团队建设除存在以上问题外还面临很多问题,本文试将现代管理手段——项目管理模式,用于应用型本科高校的教学团队建设,以求解决存在的问题。应用型本科高校要建设高质量、高水平的教学团队,其教学团队的管理是否科学有效将是成功最关键的因素之一,因此探讨种科学、有效的管理模式,是应用型本科高校建设高质量教学团队的根本保障。
三、项目管理运用于应用型本科高校教学团队管理的具体措施
(一)确定应用型本科高校教学团队的数目(范围管理)。
各应用型本科高校可根据自己学校教学团队建设的具体情况,确定能够体现本校学科专业特色的教学团队,以学校重点专业和精品课程建设为核心,重点打造高质量、高水平的校级教学团队并以此为基础推出省级、国家级教学团队,但教学团队的数目不宜过多,或两个,或三个,以确保建设质量和标准。
(二)选拔好教学团队负责人,配置好教学团队人员(人力资源管理)。
一是选拔好教学团队负责人。学校、院(部)在教学团队负责人的选拔和培养过程中要引入竞争机制,实行动态管理。教学团队负责人是团队的核心和灵魂,是团队的引导者、组织者和推动者,因此教学团队负责人要求是在国内本学科专业教育教学方面具有一定影响的专家、教授,有明确的教育教学改革和课程建设思路,具有团队协作精神和较强的组织管理能力,能指导本团队在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等方面实施改革。二是配置好教学团队成员。教学团队成员应是根据教学团队目标实现的需要而引入的优秀教学带头人、教学骨干和教学新秀等,他们应是为完成某个教学目标而明确分工协作、相互承担责任的、知识技能互补的教师或教辅
人员。教学团队可以打破原有的教学行政组织(如院、部、教研室),根据需要可实行跨专业或跨院、部组合。教学团队的规模不求统一,可根据实际情况设置团队大小。
(三)拟定好教学团队建设任务书和签订计划书(时间管理)
为保证学校本科教学团队建设计划项目的顺利进行,教学团队负责人与学校。
学院(部)应填写教学团队建设任务书,签订计划合同书,明确建设的期限和建设的目标,如拟定总体目标、团队结构的发展优化目标以及提高团队水平的目标:明确团队负责人的责任,等等。
(四)建立必要的规范制度(制度管理)。
为了能使教学团队尽快进入工作正轨,应建立切实可行的规范建立有利于教学团队发展的政策和制度。学校要制定有利于教学团队发展的激励政策,提供必要的经费保障。要建立有效的教学团队内部管理及运行机制,可采用目标激励和竞争激励等方法。建立多种评价相结合的制度,为教学团队的可持续发展提供良好的运行机制保障。
(五)建立一套科学有效的监督、考核、激励机制(质量管理)。
1 建立基于网络的高校教学团队管理平台。
开发并利用基于网络的教学团队管理平台,建立教学团队网上动态档案,将成员信息、建设目标、经费资助情况、工作任务进程、重大情况变动等信息及时反映在网页上,实行动态监控,实时反映教学团队业绩动态,接受教职工监督。这种开放式的教学团队网络管理平台,对教学团队会产生强烈的公众关注压力和相互竞争压力从而有力地推动质量工程建设项目顺利完成。
2 建立综合激励机制。
要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以调动教学团队成员的积极性。在马斯洛的五个需求层次中,高校教学团队成员的需求已经达到了较高的层次,强烈的自尊、荣誉需求和创造、成就动机是其主要的需要,因此对教学团队成员的激励除采取按贡献进行公正公平的薪酬激励外,还可采取目标激励、绩效激励、荣誉激励等,应采取内在激励和外在激励相结合的策略,学校对教学团队成员在职称评审、岗位聘任等方面也应给予重点关注。
3 落实团队的考核机制。
教学团队建设期结束后,由学校学术委员会进行验收与评定。学校对建设成绩优秀的团队给予奖励。对进入国家级、省部级教学团队支持计划或申报成功国家级、省部级“质量工程”项目的教学团队,学校按相关规定给予奖励,由团队责任教授支配使用(或分配)。教学团队负责人根据团队成员的个人贡献进行薪酬二次分配。学校可设立“優秀教学团队奖”,每3年评选1次。对超额完成建设任务、成效显著的教学团队,学校给予奖励。对不能按期完成建设任务、成效差的教学团队,学校可停拨建设经费,并责令学院(部)进行整改。
参考文献:
[1]陈思维,项目管理理论在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管理中的运用,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5(2)。
[2]卢游杰,现代项目管理学,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4。
[3]章兢,傅晓军,谈基于课程或课程群的教学团队建设,中国大学教学,2007(12)。
[4]陈嘉,新建本科院校的专业教学团队建设问题及措施研究,昆明学院学报,2000。
上一篇:误区:以团队的名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