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专业群视角的电大教学团队建设
【摘 要】
本文基于专业群理论视角,审视了广播电视大学专业和课程建设中的教学团队建设工作,并结合打造特色和品牌专业的需要,对电大教学团队建设中的若干问题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专业群;教学团队;专业建设
【中图分类号】G40-05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 1009—458x(2011)04—0062—03
教学团队建设是推进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一项重要举措。教育部在《关于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中,明确把“教学团队与高水平教师队伍建设”作为高校教学改革的一个重点建设项目,要求“加强教学团队建设,重点遴选和建设一批教学质量高、结构合理的教学团队,建立有效的团队合作机制,推动教学内容和方法的改革和研究,促进教学研讨和教学经验交流,开发教学资源”,将教学团队建设作为推进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的一项基本建设[1]。本文基于专业群理论视角,审视电大教学团队建设工作,并对加强电大教学团队建设若干问题进行探讨。
一、专业群理论及其应用
1. 专业群的内涵和特点
专业群理论来源于经济学中的产业集群,是产业集群理论在教育领域中的应用。西方经济学中提出产业集群理论的代表人物迈克尔·波特在《集群与新竞争经济学》一书中,阐述了产业集群的涵义,即“集群是特定产业中互有联系的公司或机构聚集在特定地理位置的一种现象。集群,包括一连串上、中、下游产业以及其他企业或机构”[2]。专业群的概念即源于此。目前,国内学界认为,专业群是若干相近专业组成的集群。其中,相近专业是指有着共同资源基础、技术基础和社会关联基础的相近的若干专业。应智国认为,专业群所涵盖的可以是同一学科体系的专业,也可以是不同学科体系的专业,可以用能否在同一实训体系完成实践性教学加以界定[3]。刘家枢认为,专业群对应的是经济发展的产业链[4]。归结这些认识可以看出,形成专业群的相近专业不以学科分类为依据,不是专业目录、课程设置的简单集合,而是一个包含教学资源、师资配备、实训体系在内的跨学科、跨科类的专业集群及系统。同时,专业群的发展又与区域经济具有明显的联系,是区域产业发展客观需要的反映。
2. 专业群理论的应用价值
专业群的作用是通过整合优秀师资和优质教学资源,建设特色专业或重点专业,形成适应地方经济建设需要的专业品牌。其作用具体表现为以下四点:一是能够较好地适应随着经济社会发展不断出现的新兴学科、交叉学科,以及复合型、应用型人才培养需要,能够根据需求较快设置新的专业或调整已有专业方向;二是能够较好地聚集优势专业,为社会经济结构调整带来的人才需求服务,促进新知识和新成果的转化和应用,实现教育创新;三是能够集中优势教师资源、专业资源和其他资源,较快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四是能够推进专业品牌打造,较快建成具有显著优势的特色品牌专业。
3. 专业群理论对电大教学改革的可能影响
在广播电视大学教学改革中引入专业群理论,有助于在目前开放教育专业设置基础上,选择若干个师资队伍强、教学资源丰富、具有明确职业指向的专业作为核心,面向行业和企业岗位群,依托电大系统资源进行专业改造升级,指导专业建设和教学团队建设,重点建设具有开放教育特色的专业集群,打造电大教学团队,形成电大教育的专业品牌。
二、教学团队理论及其应用
1. 教学团队的基本内涵
20世纪80年代,团队理论被运用于西方的教育领域,主要倡导“同伴互助”,鼓励教师协同工作,形成伙伴关系,通过共同教研、示范教学以及有系统地练习和反馈等方式,促进彼此间的学习和交流,改进教学策略,提升教学质量。在国内,团队理论被应用到高等学校的教育教学和科学研究中,并被引申为“教学团队”、“学术团队”或“创新团队”等概念。关于教学团队的内涵,刘宝存认为“教学团队是以教书育人为共同的远景目标,为完成某个教学目标而明确分工协作、相互承担责任的少数知识技能互补的个体所组成的团队”[5];马廷奇认为“教学团队是以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推进教学改革为主要任务,由为共同的教学改革目标而相互承担责任的教师组成”[6]。综上所述,教学团队可以理解为这样一种组织,即以提高教学质量为共同目标,由结构合理、优势互补、一定数量的教师组成,共同参与教学和科研活动,合作探索新的教学方式,依靠团队智慧解决教学和科研中的问题。教学团队往往没有固定的组织形式,而是围绕一项或若干项具体的教学改 革、教学资源建设任务,开展教学研讨和教学经验交流。
2. 教学团队建设对电大教学改革的应用价值
第一,电大教育要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对多层次、多样化、复合型和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需求,促进办学形式和层次的多元化,就必须深化教学改革,通过教学团队建设提升教师专业建设的能力,推进新的专业和课程建设模式,应用新的教学方式,使电大现有的专业设置模式转化为多种类型学科交叉的专业或专业群,使单一的课程结构优化为综合性课程体系。
第二,专业品牌和特色是电大教育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体现。但就目前情况来看,仅仅依靠中央电大或某几所电大的力量,还不足以很好地完成打造专业品牌的任务。电大要使创建优质专业品牌成为可能,除加强与普通高校合作外,还应发挥系统优势,利用全国电大教学改革、专业与课程建设等方面的成果、经验和资源,依托电大系统教师,应用专业群理念建立教学团队,形成专业建设的合力。
第三,电大教学团队建设对于保障开放教育教学质量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电大系统分级办学的特点,决定了其教学工作必须通过全系统教师在不同层面上的协调运作共同完成。通过教学团队的协同、沟通、研究,有助于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等方面达成共识,建立标准,形成教学过程的一致性,从而保证人才培养的规格和质量。
三、电大教学团队建设的实践
1. 早期的电大教学组织形式
经过多年实践,电大专业(课程)教学管理模式形成了以中央电大专业责任教师、课程主讲教师、主持教师和省市电大的专业责任教师、课程责任教师、管理教师等共同组成的完整的教学链条,这一独特的教学体系对于电大系统教学工作发挥了十分积极的作用。这个教学链条也可以被看成是一种不自觉的教学团队建设,但还不是对教学团队的理性认识与应用,还比较强调教师个体在教学中的作用,采用的还主要是依靠教师单兵作战的教学管理模式。
2. 电大教学团队建设的进展
2009年,中央电大启动“课程教学团队建设项目”,首次选择7门课程作为示范,组建教学团队,至今已经取得明显效果。在此基础上,一些地方电大也开始进行教学团队建设的研究和尝试。其中,河南电大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团队、湖南电大教学团队建设工程、广州电大会计学和物业管理专业教学团队、天津电大《孙中山思想概论》课程教学团队等,均在组建优势团队、优化教学资源和教学过程等方面进行了积极改革,并取得了初步成果。
四、基于专业群理念建设
电大教学团队的思考
由于科技的发展和社会分工的细化,学科交叉整合趋势愈加明显,电大一些已有专业难以保持持久的旺盛需求。特别是从建设一流开放大学的目标出发,专业建设和设置更需要以职业指向性和岗位适应性为原则,对现有专业进行提升改造和整合集成。同时,受教学手段现代化等因素影响,电大原有教学组织形式和教学模式已不能满足需要。无论是教学、科研还是教学管理,单枪匹马、个人奋斗的时代渐见微缩,而更加需要依靠团队的力量,团结协作,相互支持,有机结合,才可能有效承担起电大系统的教学工作重任。要充分发挥专业集群优势,进一步整合教学资源,以专业建设为重点,以专业群理论为指导,以教学团队建设为手段,推动专业课程建设,特别要研究解决好如下几个问题。
1. 优化专业建设和专业结构
专业建设和专业结构的优化对电大教育改革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决定着电大教育的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的格局与质量。专业建设应当包括应用专业群基本原理,依托电大系统共有的专业资源、专业师资和社会资源优势组建教学团队,共建新的特色专业或专业群组;也包括对开放教育现有各类专业进行整合与调整,改善专业品质,实现专业结构优化;还包括普查全国电大系统开设的全部专业、统设课程和省开课程,按照一定标准进行评审,筛选优质专业和课程,进行分类管理,根据社会需要进行改造升级,建成不同的专业群和课程群。
2. 创新教学组织形式
改变原有以教研室、教学院系为单位的教学组织形式,建立以课程或课程群为基本单位的教学团队。团队成员具有相同或相近的专业背景,能够共同关注学科与专业发展,围绕课程教学建设发挥各自特长和优势。要注意发挥团队成员的优势,在教学工作和教学改革中实现优势互补,紧密协作,推动教学建设工作的开展,形成团队精神和团队特色。同时,要改变原有“主讲教师-主持教师-责任教师-管理教师”金字塔式的管理组织结构,创建以课程或课程群为核心的“首席主持-核心小组-骨干成员”三级教学管理组织形式。专业优化和教学组织形式创新要同步进行,这是建设电大教学团队,改革电大教学体系的前提条件。
3. 适应职业岗群需要
要面向学生学习需求,面向行业和企业的职业岗位需要,坚持需求导向,以职业人培养为核心,关注学习群体变化,通过市场调研发掘需求较大的职业岗群,在此基础上开发建设新的专业或专业群。电大专业设置要尽可能大面积覆盖行业和企业岗群,满足行业或企业人才需要,并以需求为动力和目标,形成以专业或专业群为指向的教学团队。电大教学团队的构建,应着力开展“双师型”队伍建设、优质课程建设、实践基地建设,推进高职类专业双证教育培训,提供全面的“打包式”立体化人才服务,使电大教育进一步适应职业人培养需要。
4. 以科研为先导
电大教学团队建设应以科学研究为先导,探究专业群理论应用于电大教育的理论与实践价值,以及电大专业群建设与教学团队建设的内在联系和规律等。应注重以研究成果指导电大专业建设和课程建设,指导教学团队建设,指导开放教育教学改革的实践,促进科研成果向教学成果的转化,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5. 探索教学团队管理和运行机制
依托电大系统共建教学团队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它不仅需要团队成员之间的互相配合、不同学科专业之间的协同,而且需要各级电大及其教学和教学管理部门的通力支持,在团队外部为其组建、业务开展和运行过程提供必要的资源供给。这些资源既包括物质资源,如团队建设和业务工作所需经费、条件以及团队成员的培训等,也包括制度政策资源,如各级电大为教学团队建设所制定的各项管理制度措施、考核体制和激励与约束机制等。相对于物质资源供给,制度性保障是教学团队能够发挥作用的根本保障。同时,由于电大系统分级办学、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和互利共赢的体制机制,基于电大系统的教学团队建设还需要研究和探索团队课程建设、专业或专业群建设成果中的知识产权保护、成本分摊和收益分享等管理机制,以充分调动各级电大参与教学团队建设的积极性,合理保护团队合作各方的合法权益。
总之,利用专业群理论指导电大教学团队建设,推进电大学科、专业和课程建设,不断优化学科专业、类型、层次结构,是电大办好开放大学和不断深化教学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 (教高〔2007〕1号).
[2] 迈克尔·波特. 集群和新竞争经济学[J]. 美:哈佛商业评论,1998.(11).
[3] 应智国. 论专业群建设与高职院校的核心竞争力[J]. 北京:教育与职业,2006,(14):31-33.
[4] 刘家枢. 专业群建设:高职院校战略管理的重要创新[J]. 沈阳:辽宁高职学报,2008,(7):22-24.
[5] 刘宝存. 建设高水平教学团队促进本科教学质量提高[J]. 北京:中国高等教育,2007,(5):29-31.
[6] 马廷奇. 高校教学团队建设的目标定位与策略探析[J]. 北京:中国高等教育,2007,(11):40-42.
收稿日期: 2011-03-15
作者简介:陈肃,副研究员,天津广播电视大学发展规划处(3001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