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书画艺术与紫砂文化的完美结合
[摘 要] 装饰艺术是采用强烈、完美的装饰性为基本特征的艺术形式。在紫砂作品的雕刻中,紫砂陶刻属于最广泛、最常见的紫砂装饰设计之一,即合理利用紫砂泥料具备的特征和本色,融书、诗、印及画为一体,摘取古诗词中的佳句,配上遒劲的刀法,让壶艺和陶刻更和谐完美,成为具有浓郁文化和高雅气质的实用艺术品。在紫砂装饰设计中,装饰陶刻具有举足轻重的功效,这种以刀代笔的形式将传统书画融入壶中,从而体现出一种深远的人文情怀。因此,探究紫砂雕刻的应用具有实用价值。
[关 键 词] 紫砂装饰设计;紫砂陶刻;探究
紫砂陶刻属于紫砂装饰技法中的一种,采用以刀代笔形式,将传统的书、画、诗、印在紫砂壶上再现,展示了文人的意境和情怀。紫砂陶刻常以盆、壶、瓶及盘等各种胚体作为载体,在实物表面进行设计布局,采用刻刀雕刻书画的一种艺术形式和技法,让紫砂造型锦上添花。紫砂可谓历史源远流长,而且与书法、陶刻具有密切的联系,彰显了陶刻的魅力。通过陶刻衬托能够体现出紫砂的韵味,是雕刻艺人一生不懈的追求。在这种形势下,探究紫砂装饰设计应用、紫砂雕刻的艺术性具有时代意义。
一、紫砂陶刻的历程
在紫砂装饰设计中,紫砂陶刻属于一种重要手段。因此对紫砂陶刻的发展历程进行阐述,对探讨其应用价值具有重要意义。
在紫砂壶上进行装饰设计,最开始是制壶艺人落款署名,逐渐发展成为一种装饰形式,最早出现在元代壶铭,且吃茶、清隐;几个字。到明代,出现了制壶名家时大彬、供春等,在所制作紫砂壶上都雕刻撒花姑娘制作年代和作者姓名,大多雕刻在壶盖子口下或壶的底部等不显眼处。到清代嘉靖、道光年间就大量采用陶刻装饰,而且趋于成熟,尤其是陈曼生所参与的紫砂壶,改变了过去繁琐,设计出明快、简洁、美观及新颖的造型,普遍采用线面结合,体现出功能与形式相统一,而大面积空白让人感觉到干净利索,尽情发挥书、画、诗、印,实现完美统一。时至今日,依然有许多书画家和紫砂装饰设计者合作,紫砂壶上铭文常常采用古代诗人的佳句,或者雕刻上与茶相关的题咏,采用“某人雅玩、雅赏”之类的语句,而画面取材常采用《芥子园花谱》,或为某些画家比较擅长题材的白描等。
二、紫砂装饰设计对紫砂陶刻的应用
紫砂壶装饰设计是制壶艺人采用多种工艺,对紫砂壶表面展开修饰、装饰的设计。装饰设计能够有效提高紫砂壶价值,提高壶的艺术内涵。这种装饰艺术是在紫砂壶发展过程中产生的,主要包含雕塑、印花、绞胎、包金银铜等各种装饰技巧与工艺。但是如果仔细欣赏装饰工艺,就会发现这些工艺是从传统的青铜、陶瓷等各种器皿装饰技法中发展而产生的,这些工艺结合紫砂壶自身的特征,使紫砂壶更具内涵。在紫砂装饰设计中最广泛的装饰莫过于紫砂陶刻,这也是本文探讨的重要课题。
(一)陶刻刀法
紫砂陶刻与其他漆雕、碑文铭刻及陶瓷刻绘等具有差异。这种陶刻方法是在紫砂陶上多角线条、凹凸不平等各种复杂造型上展开刻画。在紫砂陶刻中,书画陶刻属于该工程中最后一道工序,书画题材的笔法与取舍基本上都是采用国画方式。就是画中有书,书中有画,书画外还有款识印章。在施艺过程中,要依照紫砂陶器的自身造型合理施展,但是必須要层次分明、画面清晰,一般是先在陶器上描好书画,然后依照字画雕刻。
刻字时必须要横平竖直,要确保字体珠圆玉润,刀法分明,结构相称。在陶刻时所用刀法应归纳成五个字:划、撇、竖、捺、踢。其中划时即刻刀先下后上;竖时刻刀先左后右;撇时先顺刀后逆刀;踢时先逆刀后顺刀;捺时先上后下。在陶刻过程中,常常使用单刀侧入法和双刀正入发两种刀法。
1.双刀正入。即从墨迹一边下刀,刀杆微侧,能够展示出书法的侧峰。在陶刻时,用刀的深浅、轻重、力度的刚柔、粗细等都能表现出作品的思想和意念。采用双刀正入需要陶刻前先使用笔墨书写,然后循真迹而用力,技法讲究不留痕迹、运行自如,上刀要重力,复刀轻行,如果顺刀就要从左到右,逆刀采用自右到左,但是行刀就必须要一刀到底,不能滞刀,要恰到好处,其要领就是气息相通、明快果断体现出笔墨的神韵。
2.单刀侧入。这种刀法不易掌握,汇集着金石、书画及文学修养的综合表现,而且陶刻者必须要熟练双刀正入法,要具有扎实的运刀技巧,通晓金石、诗、书、画等各种艺术,才能将这些要素融为一体,要达到高境界,陶刻者就应该胸有成竹,意在刀先;下刀应该准确干练,一刀起落均应该发挥笔划的收势与起落,尽可能一气呵成、全神贯注,不仅要收得准,还要放得开,胆大心细,干净利落,才能实现刀下见神韵、刀中见神采,只有这样的作品才让人感受到气势磅礴、精神享受及奔放雄浑。
(二)陶刻的构图与内容
1.陶刻构图。事实上,紫砂作品能够进行刻绘之处并不多,怎样在这么小的地方篆刻出独特的内容,构图非常重要。一件成功的紫砂陶刻作品,首先要确保构图成功。通过构图让作品的内容顺理成章,如果构图不成功必定会影响到作品的效果。雕刻构图必须要有层次、有章法,才能得心应手。对处理画作构图,尽量要简洁进行概括,而书法构图应该满身满面,比如“曼生壶”。
一般的陶刻构图常常与国画相似,就是采用勾画山水的构图模式。陶刻构图常常采用三角形构图,从而体现出虚实对比、高低错落的关系。对比上比较重视宾主,即陶刻用来装饰,绝对不能盖过紫砂的风头,本末倒置;另外线条要在动与静、曲与直间对比,只有融合各方面,才能实现构图的完整、完美。
2.雕刻内容。雕刻内容主要采用传统的书画为题材,这些内容具有文人意味,比较符合人们赏美情趣。陶刻尤其重视各种书法的展示,书法撒花姑娘主要采用草书、篆书等,可也采用书画结合,工写融合。这些主题都能体现出深厚的文化内涵,同时对严谨的构图形式进行整合,参差有致,占比协调,从而体现出陶刻艺术的严整性。雕刻内容不能过于单调,要切题、切壶、切情及切茗,讲究陶冶情操、怡情雅兴,追求哲理及趣味等。不管是花鸟、山水还是人物,都应该达到生态生动、造型精准的神韵。
三、紫砂陶刻的艺术性
事实上,任何一门艺术均是独特的表现方式,采用独特的物质媒介开展艺术创作,使之具有独特的美学特征与艺术特征,而陶刻装饰就是紫砂装饰艺术的表现方式。其艺术性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一)内容与造型搭配和谐
紫砂陶刻通过内型与造型的完美搭配,体现出一种和谐,这就能为单纯的紫砂壶提供衬托。将一把紫砂壶制作好后,采用哪种字体、画面、内容及刀法雕刻在紫砂壶的审美部位,非常重要。因历来人们对书画的收藏与珍爱,因此,在一定程度上,雕刻书画对紫砂壶的整体美感布局非常重要。而且人们把玩紫砂壶时,常常会运用一种综合性审美习惯,在欣赏陶刻过程中常常赞叹书画形式的和谐性和完整性,借此抒发思古幽情,从而通过陶刻发现作品的审美价值。
(二)具有诗情和哲理性
在紫砂装饰设计中,常常是将书画内容和紫砂壶相结合,产生出一种内在的含义或者意味,体现出装饰的哲理、神韵或诗情,常常只能意会而不可言传,需要欣赏者细心感悟、反复品味,要心灵去领悟和探究,这就是紫砂装饰设计艺术魅力不朽的重要原因。正如中华美学重视境界,看重言外之意、象外之境及形外之神的追求。
(三)雕刻布局与器型和谐统一
紫砂壶的體积较小,能装饰部分并不多,所以陶刻时就要全面考虑书画布局与器型间的和谐统一,只有这样才能让装饰与器型相得益彰,气韵生动。比如“石瓢壶”,其简约凝炼、造型传统,壶体呈现出大三角形状,口略宽、嵌盖、壶纽作为桥形,与壶盖形成小等腰三角形,直流到壶身才逐渐加粗,整体给人一种虚拟的金字塔型。该壶采用简约线条,在显眼处陶刻出一幅小画,陶刻出一只小鸟在树枝头休憩,而树枝主干把壶身划分成各种大小不同的三角形,小枝寥寥数笔、穿插有致、轻重缓急、玩转分明、坚实有力。通过这种布局能够体现出一种端庄、秀丽气质,与壶型的朴雅、敦厚协调一致。
事实上,紫砂陶刻就是在紫砂作品表面进行装饰设计,用刀在表面刻画出中国的山水、书画,以此来表达创作者的情怀和创作理念,这种陶刻具有艺术特色。随着紫砂作品不断发展,紫砂陶刻逐渐受到青睐,同时也面临着各种挑战。怎样在紫砂作品上,采用紫砂陶刻形式提高作品的意境性、趣味性及价值性,是人们要不断探索的问题。将陶刻装饰与紫砂作品融为一体,具有深刻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张禾.中国画的题材选择、技法运用对紫砂陶刻的影响[D].南京师范大学,2014.
[2]王继忠.论陶刻装饰对紫砂壶审美的影响[J].江苏陶瓷,2014(12).
[3]张亦春.浅谈紫砂陶刻的刀法[J].文艺生活,2017(5).
[作者简介]
张大林,生于1963年,祖籍山东青州,现居北京。中国民主促进会会员,道教正一派法号张罗林,潍坊市第十三届政协委员。中国写意熟刻创始人,中国写意花鸟画画家、篆刻家,国家一级美术师,山东省工艺美术协会理事,山东省工艺美术名人。2002年就读于中央美术学院国画系。现清华大学工艺美术学院书画高研班导师、人民大学艺术学院特聘教授,中央广播电视大学、中国教育电视台、中央电视台书画频道花鸟画课程讲座客座教授。 作品多次在国内外报刊发表。作品曾被外交部做国礼赠送外国友人。个人著有《张大林花鸟画画集》《张大林花鸟画小品集》等,中央广播电视大学中国教育电视台出版的张大林花鸟画教学光盘在全国各大新华书店发行至今。
(编辑:刘莉琴)
上一篇:红豆几度
下一篇:北宋官窑之假设与求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