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猫金币”诞生记
总结地说,就是镜面抛光与喷砂凝霜两种工艺结合,这样既有强烈的黑白对比感,同时又产生了柔和的皮毛质感,使熊猫的形象饱满生动。
考虑成熟了,我就搞了一个石膏模,拿吴作人的一幅画做了一个大胆的试验,车间的师傅按照这个处理来做,只实验一次,就成功了。中国早期熊猫金币的“以凹作凸”就这样成形了。凹刻法定位其实是从配合工艺需要的角度考虑而选择的独特雕刻手法,我们在做熊猫金币的设计时必须考虑工艺,再去想用什么雕刻表现手法来表现。
就这样,经过一年左右时间的努力探索,我国第一枚熊猫金币终于试制成功了。1982年秋,当熊猫金币在美国、日本、新加坡等国家发售时,立即得到了广大顾客的好评与赞赏。
82年版熊猫金币出来以后反响很大,所以我们就决定继续做83年版熊猫金币。83年版熊猫金币图案选择了熊猫在竹林间行走的动态,在形象、结构上处理得更美更活泼。而且在底部增加了一个“灰面”,使熊猫的黑白关系显得更加突出、明朗。我还特别在熊猫形体轮廓上加了一条线,用中国传统木刻刀法技巧加以处理,突出熊猫的整体轮廓,视觉上更精确。熊猫毛发的雕刻也用更加细密的线来表现,突出毛发部分的实体感觉,取得了比较满意的效果。这一枚熊猫金币终于在1985年度世界硬币比赛中独占鳌头,荣获了该年度世界“最佳金币”奖。在1986年的全国工艺美术品百花奖评比中,熊猫系列金币又获得了百花奖中的“金杯奖”。
我在设计83年版熊猫金币时,还有两个记忆深刻的小插曲。
第一个插曲:差一点成了“三脚猫”。我在设计83年版熊猫金币初稿时,熊猫后面的一条腿画得很小。图稿上报后,当时负责这项任务的贡清栋处长特来电问之,缩小到产品后是否会不清楚。我想,金币实际尺寸确实很小,最小的1/20盎司金币直径只有14毫米。如果在制模研磨过程中稍有疏忽,就会磨掉这只脚,不就成了“三脚猫”!后来我在石膏型雕刻中,加大了这只脚的形状,终于成就了一只又平稳、又可爱的国宝熊猫。它已稳步走出中国,走向了世界。
第二个插曲:“星光”带来祝福。如果你仔细观察83年版熊猫金币,你会发现上面有两个小的“星光”图案。记得我当年在设计这幅图稿时,熊猫周围的文字按要求,除标上中文的成色、含金量和面值外,还有这些内容的英文字母。图稿上报至上级,有关部门在审稿后,觉得文字太多,内容又重复,建议去掉英文字母。经修改定稿后,我立即制作石膏型。在浮雕时,我觉得去掉英文后,空间好像大了点,就擅自加了两个表示闪光的“星光”图案。
当时对石膏型的审查没那么严格,经制模很快就制成了样币。样品出来了,送到了造币局,审查的时候突然发觉和设计图稿有了差异。当时,北京印钞厂厂长边跃辉同志要去美国参加国际造币厂长会议,要顺便把这套83年版熊猫金币的样品送到美国地区的经销商——美国熊猫公司,给海外经销商看样,时间比较紧,所以就只能先把样品带去。不久,北京总公司来电,说是美国熊猫公司觉得金币的质量很好,特别是边上有两个“十”字符号,有祈福、平安、与上帝同在的意思,也许更会促进其销售。所以后来在正式产品上,保留了原有的这两个“星光”的图案。发行后,听说收藏者特别喜欢,销售情况也很好!我的初衷是闪光的星星,结果被海外理解成十字架,这可能也是东西方不同文化差异反映在熊猫金币上的一个特殊现象吧。
上一篇:入木三分是一生
下一篇:美术课堂,从欣赏起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