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族民居“三滴水”门楼
在以家庭为单位构成的村落中,“门”所具有的出入开闭功能,即使家庭庭院与村落联成一体,又使每个家庭庭院在村落中具有元素的独立性。历经千百年形成的“三坊一照壁”、“四合五天井”白族民居院落出入口的“三滴水”门楼,既壮观秀美又坚实永固,既在物质层面上起到出入开闭、实用安全的作用;又在精神层面上起到彰显房主身份地位、经济实力的作用。闻名于世的“三坊一照壁”、“四合五天井”、“六合同春”等建筑样式就是明清时期成熟固定的白族建筑经典。“三滴水”门楼就是适应与“三坊一照壁”、“四合五天井”匹配的需求,为满足白族彰显身世和经济实力的精神需要而产生、发展、完善以至达到尽善尽美的程度的。
白族民间,把“三滴水”门楼称为庭院的“龙头”。在民居兴建过程中,择址、选向、测水平、划线、动土等有一系列程序。在选好址定好房向后,首先具体落实的就是大门的位置、坐向与水平。大门的位置、坐向、水平一经确定,整座三坊一照壁或四合五天井的位置、坐向和水平就确定了。大理的民居院落基本上是坐西朝东,即西方为主房,大体上比北房、南房水平要高14厘米,四合院西房要比北、东、南三坊房水平要高14厘米。无论三坊一照壁、四合五天井,“三滴水”门楼必定设在庭院东北角北房山尖下,叫“穿厦门”。少数因有其它原因,“三滴水”门楼设在正对北房厦檐东边照壁的北头,使照壁变得不对称。这种门北房檐水正正地滴大门顶,民间叫“滴泪门”。少数院落,因地势的原因,院落坐向坐北朝南,北房为主房,照壁设在南方,“三滴水”门楼就设在东房南山尖下(穿厦门)或南方照壁东段(滴泪门)。在建六合同春两院组合时,前院不能比后院高,南院不能比北院高。过去,这些都是村中法律一样的风俗,大家祖祖辈辈自觉遵守。
传统白族民居,通常中堂开间为3.87米,厢房3.2米,墙厚0.7米。这是因为木料出山时每根长度为3.87米,只有采取这样的开间,土木结构,四柱落地,排架承重的白族民居住房才适应出山木料长度规格。与这种体量的传统住房相匹配。“三滴水”门楼门宽为1.53米,很少达到1.66米。门的宽窄是根据主房与厢房出厦长度来定,厦长门宽,但最窄不能小于1.53米。门底水平和北房底层室内水平一致,门高与北房底层高度相同,在此高度之上再开始起滴水架斗。大门前一般要有台阶,最少为一级。有的人家把整个庭院地平抬高,以显示自家社会地位的崇高,所以大门台阶就增加成为多级,大门显得很雄伟。现在,有的“三滴水”门楼已经不设台阶,平地支砌门墩,有利于各种车辆出入。
“三滴水”门楼与照壁一样,是白族民居最注重装饰的部位。门楼通常采用殿阁式造型,飞檐串角,大门、瓦檐裙板和门楣的木雕十分精美,其它部位配以石雕、泥塑、彩画、石刻、大理石屏镶嵌、凸花青砖等组合,形成丰富多彩的立体图案,花空中配以诗词书法及中国传统绘画,整个门楼端庄宏伟,均衡对称,高雅古朴,和谐优美。如果主人官职品位较高,滴水以上就综合采用石、木、泥雕塑、彩绘等多种艺术手段,做成精美华丽的斗梁斗角,品级多高,架多少斗,有传统规定。
白族民居的兴建,从择址到建成,有一套传统习俗。上梁要先上大门的梁,然后才上正房梁。安门底仪式十分庄严,房主要事先请一位双福双寿、德高望重、子孙满堂的长者做“安门官”。安门官要在门底石下放金银,然后手牵一对童男童女踏过新安的门底石走进院内。此后,三亲六戚才可跟着鱼贯而入,向房主表示祝贺,接受房主盛宴招待。
“三滴水”门楼是封建等级制度在白族民居建筑上的体现。旧社会,平常百姓家不敢建“三滴水”门楼,无论城乡,拥有“三滴水”门楼的人家毕竟很少。现在,很多人都富裕起来,争相兴建新式洋楼住宅,加上用地的限制,传统的三坊一照壁,四合五天井少有人新建了。但“三滴水”门楼因其庄严秀美而仍被广泛采纳,为新型的白族民居守护迎宾。苍洱之间,“三滴水”门楼仍成为一道亮丽的白族文化风景,展现着新时代的繁盛。
上一篇:历史的渡船
下一篇:试论五峰山洞真观古建筑群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