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国家需要的事情
郑哲敏8岁那年,父亲郑章斐对他说,工农兵学商,商是最被人看不起的,你长大以后不要经商,要好好念书,将来为祖国效力。郑章斐希望儿子能够完成他的愿望。
由于战乱和身体原因,郑哲敏从小学到高中的求学历程中,有很多残缺的片段。在这些断断续续不能上学的时光里,郑章斐总是利用出差机会,带郑哲敏到不同城市旅游,以便开阔他的视野。
郑哲敏高中毕业,以优异的成绩同时被西南联合大学和国立中央大学录取。哥哥郑维敏的成绩好,是郑哲敏崇拜的偶像,因哥哥在前一年考入西南联大,郑哲敏也毫不犹豫地选择了西南联大,和他从小敬佩的哥哥同样进入工学院电机系。
到学校的第二年,郑维敏对弟弟说,只有学习不同的专业,才能对国家有更大贡献。于是,郑哲敏从电机系转到机械系,学习机械工程专业。
在西南联大读书的3年间,郑哲敏看到教授都穿得破破烂烂的,学生还在茅草房里上课。虽然条件艰苦,但是教授认真教课、学校活跃自由的氛围,还是给郑哲敏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不同政见者的辩论,以及学生运动使他大开眼界。
抗日战争胜利后,西南联大工学院并入清华大学,已经大四的郑哲敏便来到位于北京的清华大学。那年恰好著名科学家钱伟长从美国回国到清华大学任教,在机械系开设近代力学课,在他的课上郑哲敏首次接触到近代力学理论。
钱伟长严密而生动的近代力学理论分析,引起了郑哲敏的极大兴趣,他便转到应用力学专业去了。从清华大学毕业后,郑哲敏留校担任钱伟长的助教,在钱伟长的影响下,郑哲敏正式确定走研究力学的道路。
当国际扶轮社到中国招留学生时,经过四级选拔,同时在多个教授的推荐下,郑哲敏在众多竞争者中脱颖而出,成为全国唯一一个国际扶轮社国际奖学金获得者,前往美国加州理工学院留学。在美国留学期间,郑哲敏学习勤奋,只用一年时间就获得了硕士学位,随即跟随已经誉满全球的钱学森攻读博士学位。
郑哲敏出国留学,是为了归国报效。当郑哲敏取得博士学位准备回国时,美国移民局限制留学生不得离境,留学生归国集体受阻,郑哲敏只得留在加州理工学院当助教。盼望回到祖国又不能回来的日子,让郑哲敏感到十分屈辱。
在郑哲敏回国前夕,钱学森特意请他到家里吃饭,跟他交流心得,告诉他回国不一定能做高精尖的研究,现在新中国刚刚成立,也不知道国内科研水平如何,我们研究的问题也不一定能马上用得上,如果国家需要什么,我们就做什么。
美国移民局取消留学生不得离境的限制后,已经在加州理工学院当了两年助教的郑哲敏,立即从纽约乘船离开美国,途经欧洲辗转近5个月,从深圳入境回到阔别6年半的祖国。
“回国本是一贯的主张。”在回国留学生工作分配登记表中,郑哲敏写道,“我们之所以获得教育,直接或间接的是由于全国人民的劳动,因此回国服务是不可推辞的责任。同时一个人如果不是在为群众的利益工作,那么生活便失去了意义。”
做国家需要的研究,成为郑哲敏回国以后科研的主线。随后从美国回来的钱学森,对爆破非常感兴趣,认为爆破的过程是很突然的过程,有很多力学现象值得研究,当时爆破在矿山、修路、开山等方面很有用。钱学森将爆炸成型问题,命名为爆炸力学,把研究任务交给了郑哲敏。
那时对于爆炸力学这样一个分支学科,全世界都还没有这样的称谓。尽管刚开始的时候,郑哲敏连炸药和雷管都没有见过,可是他毅然接受任务,领导着科技小组在这个还是空白的科学领域展开工作。
当时没有大水压机,郑哲敏带着爆破理论小组,准备用爆炸成型的办法制造火箭的零部件。他们在马口铁上面搁上水,把雷管放在水里,从部队请来的专业人员点燃雷管后,瞬间就发生了爆炸。爆炸的压力很大,可以到一千个大气压,马上就可以把钢板弄弯,弯曲成一个小铁碗,却没有制造出零件。因此,郑哲敏需要继续寻找制造零件的方法。
对祖国的热爱,让郑哲敏在研究中有使不完的力和用不完的劲,虽然多次遭到失败,可是他依然没有气馁。经过3年努力,郑哲敏和他所领导的小组不负重托,终于研究出爆炸成型模型率与成型机制,并和工业部门合作生产出技术要求很高的火箭零部件,为中国火箭上天作出重要贡献。
2013年1月18日,郑哲敏荣获2012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奖金500万元人民币。获奖之后,已经89岁仍旧思维敏捷、耕耘不辍的郑哲敏说:“获得这个奖,我感到很惶恐,有荣誉就有责任,我这么大年纪还能为国家尽多少力,总觉得好像欠了什么完不成。”
下一篇:隧道工程的应用及施工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