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经济学“三螺旋”实践教学模式研究
[摘要]提高西方经济学课程的教学效果,一个重要的环节就是教学模式的设计与创新。结合“三螺旋”国际创新理论,提出了理论教学、实践教学和考核方式相互联系的三螺旋教学理论,并针对当前西方经济学实践教学模式提出改进课堂实践教学,增加课外实践教学,完善考核机制,实现教考分离的改进措施,以期达到最优教学效果。
[关键词]西方经济学;理论教学;实践教学;考核方式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283(2014)04-0138-02
“三螺旋”理论是美国社会学家亨利·埃茨科威兹和罗伊特·雷德斯多夫教授在20世纪90年代提出的,旨在强调政府、企业与大学是知识经济社会内部创新制度环境的三大要素,它们根据市场要求而联结起来,形成了三种力量交叉影响的三螺旋关系。该理论不刻意强调创新的主体,把创新过程看成是三机构相互作用的结果,三方都可以成为创新动态体系中的领导者、组织者和参与者。在教学模式中引入“三螺旋”理论是指,正常的教学模式包括理论教学、实践教学和考试考核三个教学环节,这三个环节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每个环节都缺一不可,成功的教学模式应是这三个环节共同作用的结果。本文以情景认知学习理论、构建主义学习理论和迁移理论作为“三螺旋”实践教学模式的理论依据,探讨西方经济学实践教学模式的创新。
一、西方经济学课程的特点
西方经济学是国家教育部规定的高等学校经管类专业的核心必修课程,是经济类研究生入学和复试都要涉及的基础课,其研究的重点是揭示经济现象中存在的普遍规律,教学目的是要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也为财政学、金融学、会计学、管理学等后续课程的学习和实际工作奠定基础。中国人民大学方福前教授曾说:“西方经济学主要目的是教给学生经济学基本原理和分析经济问题的方法”。
从内容上看,西方经济学经过200多年的发展,学科流派众多,理论体系庞杂,但在实际授课中,主要为学生讲授经典的西方经济学基础知识,具有清晰严密的内容体系。西方经济学课程分为微观和宏观两大部分,其中微观经济学围绕市场中供求双方进行研究,主要讲授关于供给与需求、消费者行为、生产、成本、生产要素定价等理论问题。宏观经济学则主要围绕整个国民经济进行研究,主要包括国民收入核算、国内生产总值、宏观经济政策、失业与通货膨胀、经济增长、经济周期等理论问题。
从研究方法看,主要采用实证分析的方法,既有定性研究又有定量研究。20世纪60年代以来,西方经济学的数学分析趋势越来越明显,数学分析工具在经济学中的应用几乎涉及了经济学的所有论题,往往在一定的假设条件下,涉及大量的数学图表和公式的证明。但在实际授课中,并没有采用复杂的数学分析方法,微观经济学主要采用边际分析方法,宏观经济学则主要以国民收入决定理论为基本的分析方法。西方经济学中涉及的数学模型简洁恰当,有助于理解各经济变量之间的关系,从而更好地解释和预测经济现象。
二、目前西方经济学教学模式普遍存在的问题
(一)理论教学方面
由于西方经济学是一门理论性很强的学科,课程内容存在一定难度,涉及的专业化概念、定理众多,数学性较强,并且课时有限,因此教师在讲授时主要采取“灌输式”教学方式,把教学重点放在理论讲述、公式推导、图形运用和习题讲解上,没有将理论与实践相联系,使得授课内容抽象,授课形式死板,没有培养起学生对经济现象和经济问题的兴趣和敏感性。学生普遍反映这门课程难度较大,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多停留在肤浅的层面,学习效果不甚理想。
(二)实践教学方面
目前,西方经济学实践教学普遍有两种形式:课堂案例和实验。在“满堂灌”的教学方式下,课堂上师生讨论的机会较少,有限的案例多局限于教材,很难扩展到教材以外的现实经济问题,不利于对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经济问题能力的培养和创新思维的激发。实验的设置也很死板,以笔者所在的院校为例,宏观经济学没有设置实验,微观经济学设置了6学时的实验,实验内容仅仅是利用教师给出的数据画出供求曲线,消费曲线和生产曲线,学生对从数据来源到曲线制作的整个过程没有概念,只是机械作图,更像是计算机基础课程实验而非经济学实验。整个实践教学并没有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弥补传统理论教学的不足。
(三)考核方面
目前,多数高校西方经济学课程都是教考合一,常用一张期末考卷作为最重要的评价尺度,期末考试占到总成绩的60%~70%,重终结性考评、轻形成性考评。有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强调自己出题的考试重点,考前给学生划定考试范围,导致多数学生课上不积极参与,只在临考前突击复习。这种考核方式不利于学生专业素质和能力的培养,考试结果难以真实地体现学生学习状况和教师教学效果。
三、基于“三螺旋”理论的西方经济学教学模式改进措施
(一)改进理论教学
教师在进行理论教学时,首先,要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其跟上教师授课的节奏,积极思考;其次,对于抽象的经济学理论,教师应力求使自己的讲解通俗易懂,深入浅出,用形象的语言和具体的实例使晦涩枯燥的理论变得简单生动。对于一些复杂的推导可以不作为授课的重点,教师只要使学生明确推导的目的,掌握最终的结论;第三,教师可充分利用教学软件,多媒体技术和网络资源,如为学生播放一些相关的视频资料,充分调动学生的视听感知,直观、形象地再现客观事物。通过多种方式,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为实践教学奠定扎实基础。
(二)改进实践教学
1改进课堂实践教学
课堂上教师在讲授理论知识的同时,往往会辅以多种实践教学方式,如案例式教学、启发式教学等,要注意改变传统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方式,变为由教师适当启发,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的过程。笔者所在的学校在经济类课程教学中,采取了“研究性学习”的教学方式,教师针对理论教学中的重点内容、前沿问题或有争议的问题,设置几个研究专题,将学生按照一定方式分组,项目小组成员分工,进行团队协作。各小组借助各种资源(如图书、网络、实践调查等)积极进行研究性学习,在课堂上汇报研究成果,教师和学生共同点评后形成短而精的研究报告。这种实践教学方式鼓励学生发挥专长,让他们在问题研究过程中提高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创新意识,训练学生在团队协作中的沟通能力、协作能力,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对于实验课程来说,实验内容的设置应尽量贴近实际,实验过程也应尽量以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思考为主。如可对学生分组,让学生自行根据学习的重点设置实验主题,然后进行数据的搜集,并将数据带回实验室进行拟合,以验证经济理论,加深对经济理论的理解和记忆,而非死板机械地按照实验指导书或教师的指导一步步进行实验。
2增加课外实践教学
对于社会阅历较浅、社会实践有限的在校大学生而言,单靠教师的讲解和自己的探究去很好地理解西方经济学的抽象理论比较困难,学习过程不应仅限于课堂和实验室,还可以通过广泛参与课外社会实践活动,开拓学生的视野,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应用。例如,带领学生到企业参观,实地了解企业的管理与运行;到政府部门进行咨询,掌握社会经济情况和基本数据;指导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或假期开展多种形式的专题调查并撰写专题报告;邀请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以及校内的专家、教授给学生讲授当前经济理论研究热点及前沿问题,开拓学生视野,激发学习兴趣等。
3改进考核方式
由于实践教学法本身的特殊性,很多情况下实际效果难以直接从学生的卷面成绩上完全得到体现,即使采用案例分析、小论文等方式灵活考查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有可能出现学生在网上机械拼凑或同学之间“搭便车”的现象,因此,必须以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考作为采分点,课堂计分的重点是学生在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过程中的积极发言、主动思考;书面考查注重主观题目的测试,考查学生利用经济理论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卷面分数最多占学生总成绩的一半。通过灵活的考核方式,使学生以“会学”为手段探索未知世界。
[参考文献]
[1]赵水民,常洁,李鹏实战类课程“发展性三螺旋”教学模式的构建[J]山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0(4):360-363
[2]周春彦,李海波,李星洲,高晓瑾国内外三螺旋研究的理论前沿与实践探索[J]科学与管理,2011(4)
(责任编辑:乔虹)
上一篇:道路工程造价及概预算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