鸟类会飞的原因
古生物学认为鸟和恐龙是在同一时期发展起来的,所以大部分的古生物学家都相信鸟是恐龙的后代,在鸟的身体结构上也保存了许多恐龙的特征。以前媒体曾报道过,在中国东北的长白山发现有许多古代鸟与恐龙之间的古生物化石,有许多的化石连羽毛印痕都保存下来了,可以说是生物演化论的最有力的证据。
过去已经发现这些会飞的生物化石,称为飞龙,现在又发现这些会飞的生物化石的翼上带有羽毛,可以据此推测演化的过程。然而从各种化石来看,在古代有许多会飞的生物,其中包括昆虫,而且这些古代的昆虫体积都非常大。例如苍蝇长有70厘米,是现在苍蝇体积的数百倍,这样大的苍蝇出现在2.5亿年前至3.7亿年前之间,然后它们就从地球上消失。在那个时期所有动物及昆虫的体积都非常大,然后这些大动物也都一起从地球上消失了,直到大约1.5亿年前,体积大如恐龙的动物又在这个世界上出现,一直横行到6500万年前才消失。鸟类就是在这一段时间内才进化并出现在世界上。但是为什么鸟会飞,当时的那些大昆虫也会飞,这个道理从来没有人去注意和研究。
美国得克萨斯州州立大学的一位教授看到了许多的地层钻探分析资料后,有了一种想法。因为近年来在世界各地的地面、冰层、湖底及海底都有许多的地层钻探资料记录,那些由地下取出来的样品经过化学分析,大气的含氧量是其中重要的分析项目之一。资料分析显示:在2.5亿年前至3.7亿年前的地球,大气中的含氧量一度上升到35%左右,不同于今天的21%的大气含氧量。当大气含氧量高达35%时,是非常危险的,因为它很可能发生自燃现象,但是也唯有在这样高的氧含量下,那些大型的昆虫才有足够的氧气来支持飞行,这是因为高浓度的氧气由昆虫翼进入呼吸道来支持飞行。当大气的含氧量下降以后,这些大型昆虫因为不能适应新环境,所以在地球上消失了。此后的恐龙时代,大气的含氧量又一度升高到26%,而地球上的生物体积又开始增大,同时出现了会飞的飞龙。当大气含氧量再度下降到今天的水平时,那些大型的动物又消失,而仅留下体积比较小的鸟类。
为什么在远古的时代大气含氧量会升高到35%?据分析,可能是因为绿色植物的出现。绿色植物将二氧化碳转化成氧气,使地球上的氧含量大增。
(冬原荐自《中国新书》2006年第9期)
■责编:叶万军 (本文编号:078)
上一篇:龟,人类最古老的朋友
下一篇:非住宅型混合木结构案例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