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你不止来过
「如果时光倒转,我还会选择来香港」
/01/开篇,我很想分享一句《约翰克里斯多夫》里的一句话:一个人不能只是保有才气,还要保有那些让他的人生充实且富有意义的热情和痛苦。
一个人可以去过很多地方,见过如烟而过的风景,那些你来过的叫旅游,那些你思考过的叫做停留。我们这群90后、00后,大多迷恋远方。曾在云音乐的评论里看到一朋友的感悟,大意是漂过的生活才能成为茶余饭后的谈资,不管是大山里的,还是大山外的,你去过哪里,你现在又在哪里,我们不得而知。而我,坐标香港,一个47层楼的10平米小屋内。我来过这,也思考过很多。
从香港回家几次,朋友们总是会问我对香港的印象如何,问的都是吃的、穿的、生活节奏这些。其实,越在那里待久了,越对这类问题没有耐心,因为我很想保留这个风华正茂的城市在大家心中的神秘感和时尚感。
的确,流动的行人接踵而过快餐店的入口,有那么一瞬间,你会疑问他们是否已把凳子坐热;
站在等红绿灯的街口,许多年轻人衣着西装,你会好奇第三产业在这个城市发展占有的比重是否超过平衡。
又或是在等港铁的月台上看到的那些坐轮椅的中年人,他们可能是这半个月让我觉得这座城市压抑的很大原因——开着最奇怪的“车”,像是与生俱来的熟练,推着他们去向工作或是应酬的地点。如果你还想听到更多印象,官方总结起来就是生活成本高、民众穿着朴素、工作压力大。话落至此,大概负面信息已覆盖了你对这座港湾城市的所有美好。如果真是如此,我想对你说声抱歉。
/02/
终有一日,你必须离开一个地方,一个你曾经住过、爱过、深埋着你所有过往的地方,无论以何种方式离开,都不要慢慢启程,向着光亮那方,无悔过往。对我而言,前者是长沙,那头在哪里我现在还不确定,但我相信那必定是够我发泄而美好的了。
这是个注重节日的城市,即使城市再小,也信仰家的伟大,这估计是除基督教之外人口最多的对象了。
虽说独在异乡为异客,却发现当庆祝离你这么近的时候,自己竟像这些孩子,欣喜和隔绝了喧嚣的安心。今年中秋节,与父母相隔两地的第一个节日,港式高档小区的宿舍里除了我,还有舒服的顶灯。那天,本来准备下楼跑步的我,被楼下成群结队的孩子们狂欢的气氛挤得迈不开步子。提着自制花灯的,玩着各种形态的荧光棒的,就连月亮,也难得在十五这天圆如隔天本地粤语老师带我做的月饼。
我尽力拿起手机拍下如海的光亮,迟迟没有回宿舍,大概是被这笑声、这邻里间寒暄声、这鼎沸之时的庆祝冲昏了头,对于我这个有些恋家的孩子,竟在那一天,睡的好香。
这是个值得行走的城市,充斥着功利,却填满不了丰腴的内心。
有时候憧憬一个人的行走,不管这里我是否熟悉,因为我没有精力踏过天涯海角,那就请允许我在我心念的地方细细品味。犹记半个月前独行于中环往礼宾府的坡道,因为找礼宾府在一条路上来回绕了很久,正值不耐烦时,都爹利街如油画般的景色出现在路口。
一群菲佣正坐在由上往下的台阶上排演着什么,绿色的星巴克标志伸出排楼的小门,还有那些刻意寻来此处的游客们。走着走着,你会爱上一人行的清静与包揽整个视野的畅快,不会因聊天丢失一寸景色,不会因迷路而焦躁,甚至每一个建筑砖瓦都想勘探一二。
这是个飘着港式奶茶香味的城市,在你留着口水挂着吃货的名号时,你会想过它是苦的?
三个月来,我有意无意地问过很多同学朋友对于留港的想法。到头来,越来越多的小伙伴偏向回内地奋斗。我不知道这些认识半年的小伙伴最后会去向哪里,多年后是否联系依旧,我只知道多少年后,我们在街上遇见年少的自己,会为我们的曾经感动。
如果时光倒转,我还会选择来香港。我们互相给予着热情和痛苦,在唯一的我的名字里,成为那沧海一粟。一个人不可能孑孑一生,却是提供自己千万种可能的上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