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音乐四年级上册音乐教案范文(通用5篇)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人民音乐四年级上册音乐教案5篇 , 供大家参考选择。
人民音乐四年级上册音乐教案5篇
第1篇: 人民音乐四年级上册音乐教案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音乐教案
第一单元 东海渔歌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歌曲《赶海的小姑娘》
教学目标:会唱歌曲《赶海的小姑娘》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你们见过大海吗?谁来说说他见过的大海是什么样子的?
同学分别说出对大海的印象:海水蓝蓝的咸咸的,海风吹在脸上的感觉很凉爽。
2、看来同学们和大海已经是老朋友了,那同学们再来说说大海边有什么呢?
同学:大海边有沙滩、有贝壳、还有礁石……
师:那今天我要给同学们上的音乐课跟什么有关呢?(大海)对了,首先我把这歌曲唱一遍,同学们仔细听了,等下我要提问的。
二、教唱歌曲《赶海的小姑娘》
教师范唱《赶海的小姑娘》歌曲一遍,同学们喜欢听这歌曲吗?(喜欢)那好,今天我们就认真的学,你们学会了,会比老师还唱得好呢!
1、分乐句教唱歌曲一遍。
2、用琴声伴奏较唱歌曲两遍。
3、重点讲解休止符和延音的唱法。
三、同学和老师一起把《赶海的小姑娘》完整地演唱两遍。
结束新课。
教学反思:学生学会唱本首歌曲,积极参与音乐活动。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表演《赶海的小姑娘》
教学目标:能为《赶海的小姑娘》创编几个舞蹈动作,并为同学们表演。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上节课我们学会演唱了《赶海的小姑娘》这支歌曲,今天这节课我们要来给这歌编舞蹈。
二、舞蹈教学
1、老师完整地示范一遍舞蹈,引起学生学习舞蹈的兴趣,
2、教师请个别学生到前面来模仿和创编舞蹈基本动作。
3、教师分乐句教学
三、活动结束
教学反思:学生积极参与音乐活动。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欣赏民乐合奏《丰收欢乐而归》
教学目标:
1、感受乐曲中不同的速度所表达的不同情绪。
2、描述音乐表现的不同情感。
教学过程:
1、第一遍欣赏乐曲《丰收快乐而归》。感受音乐中出现了几种不同的情绪?这种情绪是由什么音乐要素造成的(有自由的散板、中速的优美、快速的欢快等)?
2、教师介绍乐曲。这是民乐合奏《东海渔歌》的第四部分《丰收快乐而归》,表现了渔民们战胜风浪之后,满载丰收快乐而归的情景。乐曲有三部分构成,每一部分的情绪是不同的,引导学生第二遍欣赏,分辨三个不同的情绪所引发的不同联想。
3、根据条件,教师可播放电影《海霞》的片段,补充欣赏电影插曲《织鱼网》,增加学生对大海边渔民劳动生活的感性认识。
4、分段欣赏:能分辨三个不同的乐段。
(1)开始是由什么乐器领奏的?
(2)中间乐段抒情的旋律是有什么乐器演奏的?
(3)哼唱第三段的旋律或用打击乐器为旋律伴奏。
5、开一个音乐发布会,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对音乐的感受。如写一段短文、画一幅音乐情景图、演唱或演奏第三段乐段的主旋律等。
教学反思:能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对音乐的感受。能感受乐曲的不同情绪。
第四课时
教学内容:学唱歌曲《大海啊,故乡》
教学目标:
1、能够自信地、有感情地演唱歌曲《大海啊,故乡》。
2、用圆润、流畅的歌声表达热爱大海、热爱家乡的感情。
3、通过系列活动激发学生对自己家乡“三峡 宜昌”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
1、重点是用圆润、自然的声音演唱歌曲;
2、难点是通过活动表达对自己家乡的热爱。
教学准备:有关大海、三峡的资料,钢琴、绘画用品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说一说:形容大海的词语,你想象中的大海是什么样子的?
2、看一看:大海有关图片。
二、学唱歌曲:
1、师介绍创作背景及作者:
作者:王立平,歌曲是影片《大海在呼唤》的主题音乐,作于1983年。
2、初听歌曲,说一说,有什么感受?
3、采用听唱学唱歌曲:
(1)跟录音学唱。
(2)生试唱,老师纠正错误的地方。
(3)指名唱,其他学生点评。
4、讨论:怎样演唱才能更好地表达歌曲的内涵?
5、共同分析,深情演唱,采用多种形式演唱;齐唱;师评价。
三、引导创作:
1、提问:大家对自己家乡了解多少?
2、欣赏有关“三峡”系列景色(图片等)
3、提问:你能用哪些方式表达你对家乡的爱?(生在老师的引导下说出“画三峡”、“颂三峡”、“唱三峡”的主题)
4、学生自由选择自己所喜欢的主题,进行创作,师作适当指点。
5、分别展示作品,学生老师分别作简单点评。
四、小结,结束新课。
教学反思:能感受歌曲所表达的对祖国的真挚情感。
第五课时
教学内容:歌曲《小螺号》
教学目标:
一、引导学生欢用快甜美的歌声演唱歌曲《小螺号》,抒发少年儿童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美好心情。
二、学习和正确运用波音、上滑音,充分发挥其在歌曲中的表现作用。
教学重点、难点:多变的节奏和大跳音程:感受和表现歌曲欢快活泼的情趣。
教具准备:钢琴、网络资源。 海螺、小螺号、瓶罐等。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师生问好。
2、复习《赶海的小姑娘》
三、引入新课
1、出示海螺,启发学生说出它的名称和生长的环境,介绍海边的人们就地取材,将海螺加工制作成小螺号以及小螺号的用途。(传递信息)
2、放映大海、沙滩、螺号等幻灯片。(接下来请同学们来看幻灯片,看了这些美丽的图画后,你们知道了这节音乐课和什么有关系了吧?)
3、今天我们将要学唱一首新歌,歌名叫“小螺号”。
播放动漫《小螺号》(同学们先欣赏歌曲《小螺号》),感受并说出歌中的“景”是怎样描绘的?歌中的“情”是怎样表达的?
(我仿佛见到了宽阔的沙滩,辽阔的大海,海边还有一个小朋友正在吹小螺号)
4、跟着录音学唱歌曲,轻声地模唱几遍。 好,现在请同学们跟着音乐轻轻地哼唱。
5、讲解波音、上滑音,并要求学生找一找歌曲中有波音和上滑音的位置。
6、难点练唱。
(1)大跳音程。 3 2 5 6 6 6
(2)切分音及长音。1 6 1. 1 — 美 吔!
7、逐句教唱(侧重难点)
8、学生跟琴声练唱
9、歌曲处理:
情感要求 :
第一乐段(1~16小节)欢快、跳跃有弹性,表达出螺号声声和孩子们 期盼的心情。
第二乐段(17~28小节)舒展优美、亲切自然。 整体情绪:欢快、活泼、甜美地。
10、分男女生演唱,点唱。
11、学生试吹瓶罐,模仿螺号声,在歌曲合适处加入伴奏(将学生分成两大组,交换唱奏)
12、分小组唱,奏练习。
13、各组推荐两名学生作唱,奏表演。
三、课堂小结:
这一课的学习,大家的积极性高,主动性强,进步很快,还希望你们多利用课余时间练习,一定要背熟歌词。
教学反思:能有感情的演唱歌曲。
第二单元 音乐中的故事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听妈妈讲那过去的事情》
教学目标:学生体验歌曲的意境和基本情绪,然后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歌曲的理解。
教学重、难点:唱好变音唱好变音,注意音的准确性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请同学们踊跃发言说说妈妈给自己讲故事时,有什么感受?下面,我们来听听这首歌曲中的小朋友在听妈妈讲故事的情景,他有什么感受?同学们听了以后又有什么感受?
二、欣赏:完整的欣赏全曲,学生体验歌曲的意境和基本情绪,然后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歌曲的理解。请同学们说说听了以后有什么感受?
介绍歌曲:歌曲分成三部分。第一部分叙述了小主人公在美丽的、恬静的夜晚,听妈妈在场院里给他们讲故事的幸福场景。第二部分叙述了妈妈在旧社会的痛苦生活,控诉了旧社会的不公。第三部分是第一部分的重复。所以,歌曲是带再现的三部曲式结构。
1、歌曲:
教师弹奏乐段的歌词和旋律,让学生随琴轻声的哼唱,体会歌曲的感情。
第二乐段进行欣赏,与第一段进行比较,在情感上有什么不同。
演唱形式的听辨,每一乐段的演唱形式不同,为什么,不同的演唱形式可以表现不同的情绪,表达不同的情感。这是与歌曲所表达的情绪紧密联系的。要及时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
四、复听全曲,要求学生说出全曲中有那些重复的旋律,或者乐段。
全体演唱,老师和学生一起演唱
完整复听全曲。说说歌曲中哪是重复出现的?完成听听想想。
五、小结:每个人将今天的感受写下来,最好能写成日记。
教学反思:学生有表现力的演唱歌曲。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欣赏管弦乐《鹅妈妈组曲》《小拇指的故事》《瓷偶女皇》。
教学目标:
1、欣赏管弦乐《鹅妈妈组曲》《小拇指的故事》《瓷偶女皇》。
2、展开想象,根据音乐讲述《小拇指的故事》《瓷偶女皇》的故事。
教学过程:
(一)复习歌曲《听妈妈讲那过去的事情》,引人新课。
1、复习歌曲《听妈妈讲那过去的事情》。
2、 引入新课。法国作曲家拉威尔创作了管弦乐作品《鹅妈妈组曲》,用音乐叙述了鹅妈妈讲的5个故事,今天一起来听听其中的两个故事。鹅妈妈讲了两个什么样的故事?请同学们听音乐之后回答。
3、 这两首乐《小拇指的故事》和《瓷偶女皇》。请学生回答哪一首是《小拇指的故事》,哪一首是《瓷偶女皇》?为什么?教师可根据情况再次播放音乐。
(二)欣赏管弦乐《小拇指的故事》
1、 有谁知道童话《小拇指的故事》请给同学们讲一讲。拉威尔创作的乐曲《小拇指的故事》讲了些什么?听音乐,进一步感受乐曲,并说—说乐曲中的《小拇指的故事》。
2、教师带领学生随音乐哼唱乐曲中的主题。请学生说说主题的音乐形象。
3、学生在乐曲的伴奏下讲述自己根据音乐所想象的故事情节。
(三)欣赏管弦乐《瓷偶女皇》
1、 教师讲述童话剧《瓷偶女皇》、拉威尔创作的乐曲《瓷偶女皇》是不是对这个童话故事的完整的叙述?听音乐,正确地回答。
2、 这一步感受乐曲,并说一说乐曲是什么风格的音乐,作曲家为什么要采取这样风格的音乐。
3、 教师带领学生随音乐哼唱乐曲中的主题,请举生说说主题的音乐形象。辨别乐曲中演奏主题的主奏乐器,并说出这种乐器属于管弦乐中哪个乐器组。
4、学生在乐曲的伴奏下,讲述自己根据音乐所想象的故事情节。
(四)教师结合上堂课内容总结本课。
1、齐唱或独唱,或两种表演形式结合的方式演唱《听妈妈讲那过去的事情》。
2、结合本堂课欣赏的管弦乐《鹅妈妈组曲》《小拇指的故事》《瓷偶女皇》,说说作为叙事性音乐,上堂课演唱的《听妈好讲那过去的事情》与这堂课欣赏的乐曲,在音乐风格、表现形式等方面有何差别。
教学反思:说出是否喜欢乐曲,并说出理由。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学唱并表演歌曲《老鼠和大象》。
教学目标:
1、学唱歌曲《老鼠和大象》并能有表情地演唱。
2、完成老鼠和大级节奏游戏。
3、能在演唱中表演《老鼠和大象》。
教学过程:
(一)简短地回顾上两堂课的内容,引人新课。
1、上两堂课同学们听了妈妈讲的故事听了鹅妈妈讲的《小拇指的故事》《瓷偶女皇》。这堂课我们听一听《老鼠和大象》的故事。
2、放录音《老鼠和大象》。
3、教师板书老鼠和大象的节奏游戏,请学生分组练习,力求将这两种不同动物的形象表现出来,然后组合在一起。
4、请学生朗读歌曲第二段“一只很小很小的老鼠……”注意朗读的音量和语气。然后在朗读中加入老鼠和大象的二声部节奏背景。
(二)教师范唱《老鼠和大象》
1、教师范唱歌曲。教师演唱之前,要求学生先表演老鼠和大象的节奏游戏作为歌曲的前奏,教师演唱当中,要求学生朗读和表演带节奏背景的第二段歌词。师生合作共同完成《老鼠和大象》的歌唱。
2、教师与学生跟琴学唱歌曲,鼓励学生积极学唱,尽快做到用歌声讲述《老鼠和大象》的故事。
3、教师分析歌曲中紧凑与舒展的劳动形象,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对比处理歌曲的演唱。尤其是歌曲二声部合唱部分,是多么舒展开阔。然后在学生的演唱中,教师加入二声部合唱的低音声部。
(三)教师带领学生学唱二声部合唱
1、在高声部轻声哼唱中,哼唱低声部的音高,可以先放慢速度学唱。
2、当两个产部各自都能听到对方的声部,战到声部融合的感觉时,稍微调整一下音量,达到两个声部音量的平衡。
(四)合成表演,结束本课
教学反思:
学生有表现力的歌唱与表演《老鼠和大象》。能和谐的演唱歌曲中的合唱部分。
第四课时
教学内容:欣赏钢琴独奏曲《洋娃娃的梦》。
教学目标:
1、欣赏钢琴曲《洋娃娃的梦》。
2、根播音乐创编洋娃娃的故事,并随音乐表演。
教学过程:
(一)复习上堂课内容导入新课。
1、演唱或表演《老鼠和大象》。
2、告诉学生本堂课欣赏的乐曲与洋娃娃有关,认真聆听,洋洋娃娃在做什么?
(二)欣赏音乐《洋娃娃的梦》。
1、听录音,教师自己弹奏或请学生弹奏《洋娃娃的梦》。
2、启发学生思考,乐曲表现了洋娃娃几种不同的情绪,或洋洋娃娃身边发生了哪些故事情节。
3、请学生随着音乐讲述自己联想到的内容。
(三)听音乐,创编洋娃娃的故事。
(四)在《洋娃娃的梦》的音乐背景下表演。
(五)分组表演整个单元的四项内容(五个故事),结束全课。
教学反思:欣赏乐曲是富有想象力,学生愿意参与到表演活动中。
第三单元我们的田野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我们的田野》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课文内容,认识祖国田野的美丽。
2、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3、培养学生阅读欣赏能力,陶冶情操。
教学重、难点:了解课文内容,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准备:CAI课件、录音机(音乐《我们的田野》)、VCD(歌曲《我们的田野》)
教学过程:(一)、导入
师: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我们的田野》。(课件出示课题)
问:你们知道什么是田野吗?
生:田野上有野花。
生:田野上有弯弯的小河,河里有小鱼。
生:田野上有花,有草,还有各种小动物。
师:这是你们眼中的田野,现在我们就来看看课文是怎样描绘田野的吧!
(二)指导阅读理解
师:请你们打开书,轻声把诗歌朗读两遍,边读边想:你认为诗歌中的那一句写的很美,为什么?
生:“碧绿的河水,流过无边的稻田”这句写的很美,因为河水很绿,稻田一眼望不到边。
师:你能读读这句吗?(生读)
出示课件:动画碧绿的河水。教师范读。
学生两人互读,指名读。
生:“无边的稻田,好象起伏的海面”这句写的很美。因为“起伏”特别美。
师:“起伏”是什么样子?(生做手势)大家也做做。
出示课件:稻田。
师:请大家在闭上眼,边听边想象:这无边的稻田,在微风的吹拂下,就象海面的波浪一样一起一伏,滚滚向前,这是多么壮观的景象啊!
睁开眼想一想,怎样才能把你的理解读出来呢?
轻声练习,再指名读,齐读。
生:“平静的湖中,开满了荷花”这句很美。因为荷花很多,都“开满”了湖。
师:你认为这句该怎么读?读一读。(生读)
出示课件:湖中开满了荷花。
师:看这荷花,荷叶在湖面上挨挨挤挤,花朵有的含苞欲放,有的已经盛开,真是美丽极了!你们喜欢吗?
生:喜欢。
师:画面这么美 ,那怎样通过朗读把这美尽可能的展现出来呢?(范读)轻声读读。两个人互相读读。指名读。
生:“金色的鲤鱼,长的多么肥大。”这句我特别喜欢,因为我喜欢鱼,鲤鱼颜色特别美,还很肥大。
师:那你就读一读这句话吧!(生读)
师:听的出来这句话确实很美,大家也读读吧。指名读。两人互相读。
出示课件:鲤鱼。
师:看这颜色,看这个儿,怎么样。你们喜欢吗?那就把你们的喜爱之情溶入到这句话中吧。范读。互读。指名读。齐读。
师:你们还找到了哪句?
生:“湖边的芦苇中,藏着成群的野鸭。”这句话美,因为我喜欢野鸭,野鸭很多还藏着。(读这句)
出示课件:芦苇和野鸭。
师:这高高的就是芦苇。咦,不是成群的野鸭吗,那些呢?
生:藏起来了。
师:这些野鸭时隐时现,有些被芦苇挡住了,就像在和我们捉迷藏似的。谁来读读这句?(指名读)
师:还有要补充的吗?(没有)
师:现在请你们闭上眼睛,边听边想象,这是一幅怎样的画面。(老师读全文)
睁开眼睛,根据自己的理解把全文读一读。指名读第一节和第二节。
(三)提高、欣赏
师:诗歌通过河水、稻田、荷花、鲤鱼与野鸭为我们展现了一幅多么生动美丽的田野画面。我想你们了解的田野景色肯定不仅仅是这些,现在就请你们把自己了解的田野景色给我们描绘一下。两个人先互相说说。然后指名描述。
师:你们描绘的真是多姿多彩,我也想描绘一下老视眼中的田野,愿意欣赏吗?
播放音乐《我们的田野》,同时演示CAI课件五个动画。
配词:
1、田地里,满眼绿色,农民们在辛勤的耕耘。
2、秋天,高粱成熟了。看,这红红的高粱,在微风中向我们点头微笑。
3、青青的草地上野花遍地,有紫的,有黄的,有红的,有粉的,它们在争香斗艳。
4、一屡屡灿烂的阳光,透过茂密的枝叶照在林间,使林间的绿各式各样,或深、或浅、或明、或暗。5、水塘里,碧玉盘似的莲叶浮在水面,淡黄色的莲蓬亭亭玉立,雪白的莲花张开了笑脸。蜻蜓飞来,更是别有情趣。
师:这就是我为大家描绘的几幅田野风光,喜欢吗?
师:课本上《我们的田野》这首诗歌优美生动,如果配上美妙动听的音乐更是锦上添花。愿意听一听吗?(播放VCD《我们的田野》)。
教学反思:学生在歌词中体会美好的画面
第 二 、三 课 时
教学内容:田野在召唤(歌曲)
教学目标:
1、能用弹跳、欢快活泼的声音演唱《田野在召唤》。
2、让学生认识到表现田园的音乐既可以是优美的,也可以是欢快的。
教学重、难点:用欢快、活泼的声音演唱《田野在召唤》。
教学准备:钢琴、田野的挂图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师生共同演唱《师生问好歌》。
2、做放松运动
二、新课教学
1、导入:大家请看田野的挂图。我们一起来复习我们学过的歌曲《我们的田野》。下面我们再来学一首关于田园的歌曲《田野在召唤》。
2、教师范唱
3、模唱歌曲
4、按节奏,读歌词
5、画图:把你读到的歌词用绘画的形式表现出来
(学生从歌词的内容、表现把它画下来)
6、教师对歌曲处理
歌曲具有朝气蓬勃、热情奔放的特点。歌曲一开始,就以鲜明的音乐形象表现出了春天的田野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使人精神爽朗。上句前两小节的弱起小节及同音反复后的三度跳进,给人以明朗向上的感觉,上句第三小节的八分休止符的运用,又使人感到欢快、活泼、跳跃。
三、小结:
教学反思:
学生知道表现优美田园景色的音乐的特点,用自己的方式表现出一幅田园小景。
第四课时
教学内容:欣赏《前奏曲》、《小步舞曲》
教学目标:
1、通过对乐曲、绘画作品的欣赏和散文的朗诵,了解表现田园小景的多种艺术形式的特点。
2、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用自己掌握的艺术手段创造性地表现一幅田园小景。
教学过程:
1、 音乐于绘画有着密切的联系。它们可以表现同一种意境。只是使用的材料不同。一种是用声音一种是用色彩。先请同学们欣赏英国画家康斯泰拨尔的《埃塞克斯的微合公园》,想一想画面上表现了什么?
2、讨论什么样的音乐意境与这幅画的意境相似。
3、 教师简介法国作曲家比才的《小步舞曲》《间奏曲》旋律优美,与绘画的意境是相似的。《欢乐颂》是庄严的,不适合表现幽静的田园小景。
4、 除了绘画、音乐,还可以用语言来表现田园小景。教师出示散文《我所知道的康桥》片段,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诵。
5、 试一试,在《间奏曲》或《小步舞曲》的伴奏下朗诵。并感受、对比有音乐伴奏和没有音乐的朗诵有什么不同?
6、 启发学生想一想,还可以用其他的艺术形式来表现吗(如唱歌、雕塑、影视等)?这一环节可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而定。
7、分组准备用各自的艺术形式来表现一幅田园小景。
8、分组展示,师生评价。
教学反思:
学生知道表现优美田园景色的音乐的特点,用自己的方式表现出一幅田园小景。
第四单元 山乡牧童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学唱歌曲《牧童》
教学目标:
1、通过小组学习和教师指导学习等方式,正确掌握歌曲的旋律、节奏,培养学生演唱二声部合唱的能力。
2、感受切分节奏,并在教师的指导下,把这种节奏所表达的快乐情绪用歌声表达出来。
3、通过学唱歌曲,感受体验并用自己自然真挚地歌声表现歌曲活泼的情绪。
教学重点:感受体验歌曲活泼的情绪。
教学难点:训练学生二声部的演唱能力。
教具准备:图片(牧童、羊、白云、鲜花、绿草……)、音响资料、钢琴、歌谱。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1、学生听音乐做自己喜欢的动作进教室,音乐采用《请来看看我们美丽的村庄》。
2、师:今天老师带大家到一个美丽的地方去玩一玩,竖起你的小耳朵、闭上你的眼睛,仔细的听听、想想,我们要去的是一个什么样的地方?
音乐起(背景音乐采用歌曲旋律)
配乐旁白(蓝蓝的天空,白白的云朵,白云下面一片绿油油的青草地,远处,一个手提着羊鞭、身背着小笛的小孩儿,赶着小黄牛和一群雪白可爱的小羊儿走了过来,小羊儿们看到了清澈的水,高兴地在草地上打起了滚儿,津津有味地喝了起来,小孩儿也高兴的取出小笛吹起来,听,悠扬的笛声传来了……)
3、学生回答
师:“我们去的地方是一个什么样儿的地方?你仿佛看见了什么?”
生:我们仿佛来到了大草原,看到许多牛羊……
4、请学生贴出画面
(1)师:那让我们把这美丽的地方贴画出来吧。
(2)学生选择背景画到黑板进行贴画。
(3)点题:师:“猜猜看,牛羊是谁赶来的?牧童是什么意思?”
(4)生:“牛羊是牧童赶来的。”“牧童就是放牧的儿童”。
(5)贴出牧童出示课题
二、学唱歌曲
(一)掌握节奏
1、师:“看到这么美丽的画面,老师不禁想起了一首歌,你听……”
2、听录音范唱。(出示歌谱)
3、师:“歌曲的演唱情绪是什么样的?”
4、生:“非常高兴、热烈欢快……”
5、师:“歌曲采用了什么演唱形式?”
6、生:“二声部合唱”。
7、学生慢速按节奏读第一段节奏。
8、出示切分节奏X X X
9、师:“切分节奏在歌曲的什么地方出现了?共出现了几次?”(让学生指出切分节奏在歌曲中的运用)
10、学生小组讨论。
11、师:“说说切分节奏为歌曲增添了哪些音乐色彩?”
12、生:“切分节奏的运用使得音乐显得活泼、跳跃。”
13、师:“让我们带着这种活泼、欢快的情绪来朗读歌词好吗?”
14、生:“好!”
15、随音乐伴奏按节奏读歌词。(用快乐的情绪读歌词)
16、师:“下面我们来进行一个小比赛,分三组,每组一段,按节奏读歌词,比一比哪组节奏准确并能表达出活泼欢快的情绪。”
17、小组比赛(老师进行评价)
(二)视唱曲谱
1、出示高声部旋律。
2、师:“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歌谱学习。比一比,看一看哪组学的最认真,速度最快!”
3、小组进行学习,老师巡视指导。
4、师:“老师要检验一下,看看大家学得怎样,在教师钢琴伴奏下,演唱歌曲高声部旋律。”
5、学生采用拍手的形式,让学生充分感受切分节奏,体会乐曲快乐的情绪。
6、学唱二声部旋律
(1)再听歌曲(完整播放歌曲)
(2)师:“你觉得这次播放的旋律和我们刚才演唱的旋律有什么不同?哪一句有和声?”学生回答,并指出歌曲有和声处。
(3)教师出示二声部旋律。
(4)分小组学唱第二、三句旋律。
(5)师:“哪组试试演唱其中的一句?”(教师钢琴指导音准)
(6)小组进行演唱。
(7)师:“我们来一个旋律接龙好吗?老师演唱第一句,其它三句每组一句怎么样?”
(8)生:“太棒了!”
(9)完整演唱歌曲旋律。
(10)两个声部完整演唱歌曲旋律。
A、老师演唱高声部,学生演唱低声部。
B、学生分两组进行合唱。
(11)师:“看样同学们都迫不及待地想唱词了,下面我们就试着把歌词填进去演唱好吗?”
(12)生:“好!”
(13)分两声部进行填词演唱。
三、知识扩展:
1、师:“你们知道歌曲《牧童》是哪个地区的歌曲吗?”
2、生:“是蒙古族的”、“是外国的”……。
3、教师介绍:《牧童》是斯洛伐克民歌,斯洛伐克是一个可爱的国家,拥有肥沃的平原和连绵的高山峻岭,牧童们在自己的家乡自由地放声歌唱。
4、国旗
5、首都:布拉迪斯发。人口:539万。面积:4.9万平方公里。
6、风景欣赏:
四、小结:课下寻找斯洛伐克的相关材料。
五、随《牧童》欢快旋律出教室。
教学反思:
收集整理资料,在音乐活动中积极感受,积极参与。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1、继续学习歌曲《牧童》。
2、欣赏歌曲《牧童》。
教学目的:
继续学习歌曲《牧童》,在教师的指导下,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引导学生创造性地表现歌曲。欣赏歌曲《山童》,了解、感受中不同风格的同一题材和体裁的艺术作品。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听音乐斯洛伐克民歌《牧童》进教室
2、跟老师一起律动,脚的节拍要准确
二、复习歌曲
1、用歌曲《牧童》作发声训练唱(绿),老师弹奏旋律。
2、放磁带,学生复习歌曲《牧童》
三、歌曲处理
1、《牧童》是一首江苏民歌,歌曲节奏舒展,旋律优美、抒情,我们唱这首歌时不能大声喊叫,要有表情地唱。第三段歌词出现了“依呦”,老师启发,赶羊时的绵唱声,这叫衬词。老师再放音乐,看谁唱得好听,看谁有表情地唱。
2、分小组讨论,创编歌曲的力作,探讨三角铁的敲击放法。
3、放音乐,有表情演唱,部分同学表演,打三角铁,老随学生一起表演。
四、唱新歌
同学们,我想问问你们,牧童放牧,不仅能放羊,还可以放什么动物。今天我们再来学唱一首牧童放牛的歌曲《放牛歌》。(同样的画面,点击鼠标出现牛群、牧童、歌曲)
1、放课件《放牛歌》两遍,学生可默唱
2、老师弹奏并大声唱歌曲,学生小声哼唱
3、同学们,你们在歌唱中,仿佛看到了什么?(学生展开想象)
仿佛看到小牧童吹着小笛,骑着牛儿兴致勃勃把家回的情景
4、让我们再来唱一遍,仿佛你就是那个小牧童,老师看看你怎么放牧,怎样兴致勃勃回家的。(放音乐,学生唱)
五、欣赏《牧童到哪里去了》
1、这个牧童啊,每天去放牧,可是有一天牧童不知哪去了,放牧的是他的爸爸,咦,牧童到哪去了?我们来听一首歌,让同学们在歌曲中找答案?(放《牧童到哪去了》磁带)
2、有谁找到了答案?
3、师:我们找到了牧童,他在希望小学读书呢。他实现了自己上学的愿望,我们是不是为牧童高兴啊!
六、小结:让我们再来回顾一下牧童往日的生活。
复习歌曲《牧童》学生表演;
复习放牛歌,可加上锣、敲、镲的节奏,如没有,可用拍手、拍腿、跺脚。
教学反思:音乐活动中积极参与。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活动:创编《山林的歌谣》。
教学目标:引导学生采集生活中的声音,结合音乐作品中对其的描述,积极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里,引导学生自己创编《山林的歌谣》。
教学过程:
1、播放歌曲《山童》。
2、导入:歌曲中描写了哪些林间的声音?
山风:呼呼呼呼;
小草:习唆习唆;
羊跳:蹦达蹦达;
小鸟:唧唧喳喳;
泉水:叮叮咚咚。
3、展示学生自己收集的声音。
泉水:哗哗哗哗
小草:习唆习唆
小鸟:叽喳叽喳
马蹄:嗒嗒嗒嗒
4、声部节奏:将学生自己收集的声音,转成节奏模仿,再改为二声部、三声部等。
如:泉水:哗哗哗哗
马蹄:嗒嗒嗒嗒
小草:习唆习唆
小鸟:叽喳叽喳
5、旋律写作练习。
(1)歌曲中是怎样描叙这些声音的?再听歌曲《山童》。
(2)以小组为单位,选一种形象创编旋律。
要求:选用书上给定的节奏型,在旋律写作上只用do re mi sol la
(3)小组展示。
(4)根据学生情况,将学生创作的单声部旋律,组合成二声部旋律。
6、将学生的作品录制收集学生档案夹。
教学反思:
音乐活动中积极参与,学生富有想象力,音乐感受力、表现力。积极合作,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第四课时
教学内容:
1、复习演唱《我们的田野》
2、欣赏钢琴独奏曲《牧童短笛》
教学目的:
1、歌曲:有表情地演唱《我们的田野》,使学生感受乐曲的情绪和思想内容,感受音乐诸表现手段为塑造音乐形象作用,激发学生体会一首乐曲(或歌曲)如果其速度、力度等产生变化,其情绪也随着产生变化的效果。
2、通过以上的演唱和欣赏,进一步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激发学生感受音乐作品的情绪,理解作品所塑造的音乐形象和所描绘的内容。从而提高学生欣赏音乐作品的能力。
教学准备:录音机、磁带、小黑板、图画。
教学过程:
一、播放音乐,学生击拍进入教室。
二、组织教学(略)。
三、基本练习。
1、发声练习(小黑板)
1=F 2/4
0 5|1 3|6 5|5 4|3. 5|2 1|1-‖
要求以平稳的呼吸,优美的音色发音,一气呵成,中间不能有任何停顿,后半拍起唱为难点,发音时先弱后强。发音时,上腭自然地抬高些,使高音容易唱得圆润、响亮些。
2、视唱练习
1=C 2/4
01 34|5-|56 7i|5-|56 54|3 1|22 65|1-‖
教师展示板书后,用教鞭指谱视唱,并指出本练习也是后半拍起唱的,同时出现连音线,使第二小节和第四小节的“5”时值增长,唱成二拍半。
视唱时,先放慢速度,让学生充分体会一下后半拍起唱的特点,然后再加快速度视唱。
四、复习歌曲
《我们的田野》是一首描写田野美丽、壮观、富饶的歌曲,歌曲曾在一九八0年获第二次少年儿童歌曲评选一等奖。要求学生以宽广、优美的声音演唱。
(一)复习曲谱
1、分析曲谱,指出容易唱错的地方,
如:第一乐句 6 5|3. 5|13 2| 错 唱成 6 5|3. 5|13 2|2 0|
第二乐句3 5|6 6.6|5 3|2-|20 32| 错 唱 成 3 5|6 6.6|5 3|2—|
第三乐句3 2|1 7|61 5| 错 唱 成 3 2|1. 7|61 5|
最后1 2|3 3.3|3 33|2 5|1-| 错 唱 成1 2|3 3.3|2 5|1-|
2、教师用钢琴弹奏曲谱1、5段,学生随琴声出拍认真默唱1、5段曲谱。
(二)复习歌词
《我们的田野》是一首描写田野美好风光的歌曲,歌词写到:美丽的田野,碧绿的小河,巍巍的群山,金色的 鱼,成群的野鸭,从远写到近,从静写到动,从地面写到天空,优美动听的曲谱和生动形象的歌词融合在一起,正如一幅幅美丽壮观的山水彩画描绘出祖国山河的无比美丽,江山如此多骄。
1、分析歌词,探讨如何唱好本歌
提问、讨论:同学们,请大家想一下,既然歌曲如此生动、优美,那我们应该如何演唱好《我们的田野》这首歌呢(主要从力度、速度、呼吸、咬字,情绪等方面入手。)
2、教师播放录音1、5段,学生认真细听,(利用空白磁带先录好1、5)
3、教师指挥,学生有表情地演唱全曲。
六、欣赏
启发谈话:
同学们,今天我们欣赏的内容是钢琴独奏曲,这是一首描写田园风味的钢琴独奏曲,乐曲的名称叫做《牧童短笛》。板书:《牧童短笛》。
(一)介绍作者,作品及作品所表现的内容。《牧童短笛》的作者叫贺绿汀,他是我国著名的音乐家,《牧童短笛》是他的代表著,作于一九三四年。
(二)“听”完全曲,“听”后回答下列问题:
1、《牧童短笛》,由几个乐段组成?它们的情绪怎样?(分成三个乐段)。
第一乐段速度徐缓,旋律悠扬;
第二乐段速度欢快,旋律流畅;
第三乐段是第一乐段的完全再现。
(三)分段分析,分段讲解,分段欣赏全曲
第一乐段。1=G,4/4拍,这一乐段用对位手法写成,在这一乐段里,教师启发学生想象,引导学生理解乐曲所表现的内容;乐曲的两个声部此起彼落,正如两个小牧童在牛背上对歌。
再播放录音第一乐段。
第二乐段
这一乐段由上面的C调转到G调,由4/4拍转到2/4拍,速度明显加快,通过听、讲、想、讨论,让学生自己去感受和理解作品。对于想象丰富、发言大胆的同学要鼓励、表扬,(如:有的学生认为两个牧童不是在田野里互相追逐嬉戏,而是从牛背上下来,两个人在打水仗)。这一乐段要听后再分析。
第三乐段
本段是第一乐段的完全再现,曲调稍加装饰,使乐曲显得更加流畅、紧凑、欢快,情绪显得十分安谧,使乐曲更加充满诗情画意。最后乐声渐弱,结束在明亮的高音区,给人以诗意未尽之感。本段也听后再分析,以充分的时间让学生自己去思考,让学生自己去理解作品,本曲所表现的内容好象又回到第一乐段:两个小牧童重新坐在牛背上吹笛对歌,并且赶着牛慢慢回去了……
(四)欣赏全曲
分段分析,分段欣赏全曲后,教师应让学生完整无缺地把全曲“听”一遍,以便学生加深对全曲(整体)的印象,这一遍,教师不能在中间作任何插话,以免打断学生的思路。
(五)讨论、谈体会
七、课堂小结及布置作业:
教学反思:
养成安静聆听音乐的好习惯,积极参与体验乐曲带给人们的不同的情绪。
第五单元 欢腾的节日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学唱歌曲《快乐的泼水节》。
教学目标:
1、能富有表情地演唱《快乐的泼水节》。
2、初步了解少数民族丰富多彩的民族节日,并产生进一步了解的愿望和对音乐的亲近感。
3、学会几个傣族的舞蹈动作,随音乐表演。
教学过程:
1、导入:(播放泼水节的录像片段)
师:我们今天将学唱的歌曲就是表现傣族人民泼水节情景的。
2、学唱歌曲《快乐的泼水节》
(1)教师范唱或播放范唱带,使学生对歌曲的内容、情绪、音调、节奏、速度有所了解。
随范唱的录音学唱歌词。注意区分“X.X XX”“ X X X.X”这两种不同的节奏和第二段歌词“人人 都像只 ∣小水 鸟∣”节奏的正确。难点是结束句中“哎罗”两字,起于第二拍的后半句,可用指挥手势予以提示。
(2)引导学生分析乐谱,哪两个乐句节奏完全一,音调也大多相同,两处不同的音调你能唱准吗。
(3)学唱第一、二乐句的歌谱,可结合运用听唱法。
(4)随伴奏带再学唱几遍歌词。
(5)介绍傣族乐器锣与象脚鼓的斗争,部分学生可用大锣和铃鼓模仿其音响。
3、学生几个傣族舞蹈动作,随音乐自由表演。
傣族人民与其他少数民族一样,都是能歌善舞的民族,他们的舞蹈动作很有特点,也不难学,请同学们跟着老师学跳几个傣族舞蹈的动作。
三、音乐活动:当学生初步学会后可让他们伴随《快乐的波水节》的音乐自由起舞,也可以作些即兴的变化,教师还可以再找些傣族风格的乐曲来代替《快乐的泼水节》,这不但可使学生更增添兴趣,而且可让他们更多地接触傣族风格的音乐。
四、最后在边唱边舞蹈中结束全课。
教学反思:
学生对本课有极大的兴趣和热情,唱歌时感情投入,歌声整齐,音乐活动积极参与。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欣赏弹拨乐合奏《塔吉克的节日》和中阮独奏《火把节之夜》。
教学目标:
1、继续培养良好的倾听音乐的习惯,能随音乐展开丰富的想象。
2、 初步了解塔克族及该民族乐器常用的民族乐器鹰笛和手鼓,了解火把节的概况和民族乐器的中阮。
3、学习演奏手鼓,为乐曲伴奏。
教学过程:
1、导入
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表现傣族泼水节欢快情景的歌曲《快乐的泼水节》,今天我们要到傣族的山乡去“旅游”,参加他们的火把节。现在我们先来欣赏中阮独奏《火把节之夜》。
2、欣赏中阮独奏《火把节之夜》
提出要求:同学们已经到了四年级了,今后欣赏的乐曲会越来越多,越来越好听,器乐曲没有歌词,该怎样欣赏呢,首先能跟着哼唱几遍,以后有一听到这个主题就能说出这乐曲的曲名和作者,这也是我们欣赏音乐的重要目标之一。再者,听音乐时要根据乐曲的标题展开联想和相象,想象越丰富,你对乐曲的理解就越深,对“对音乐语言”就越熟悉。最后,还要注意乐器的音色。
(1)初听乐曲。随教师学唱主题A,要求能初步记住。
(2)复听主题A。
(3)复听全曲,要求学生充分展开联想和想象。
(4)完成课本上的作业:为A、B两段旋律填上速度和表情用语。
3、欣赏弹拨乐合奏《塔吉克的节日》
(1)简介塔克族及鹰笛、手鼓。
(2)初听乐曲。
(3)随教师学唱主题,要求能初步记住,边用“X.X X X”的节奏型为这一主题伴奏。
(4)学习手鼓的演奏方法,部分学生持手鼓实践,部分学生模仿击手鼓的动作。
(5)教师奏主题音乐,学生用手鼓伴奏。
(6)复听乐曲。
4、小结:
教学反思:学生能专心投入的欣赏音乐,学习用手鼓的为音乐伴奏。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学唱歌曲《那达慕之歌》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钢琴
教学目标:
1、了解蒙古族的节日那达慕。
2、初步接触歌曲。吐字清楚、有感情的演唱歌曲并能唱出气势。
3、能为结束句设计不同的力度变化。
教学重、难点:相关文化的渗透以及情感的启发。吐字清楚、有感情的演唱歌。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 学生随《美丽的草原我的家》音乐进入教室。
2、 师生问好。
二、新授导入
1、美丽的内蒙草原
师:“风吹绿草遍地花、彩蝶纷飞白鸟儿唱、一弯碧水映晚霞、骏马好似草一朵、牛羊好似珍珠洒,啊!牧羊姑娘放声唱,愉快的歌声满天涯。”(以《美丽的草原我的家》为背景音乐)刚才我们听到的音乐描写的是哪里?
生:内蒙古大草原!
师:一望无际的草原上,绿色的草、五彩的繁花、白色的羊群、枣红的马,还有远处缓缓起伏的丘陵和挺拔的白桦林。这就是盛夏的内蒙草原,从广袤的内蒙古大草原,到空灵的藏北大草原,从绚丽的木兰围场,到优雅的巴音布鲁克。然而,柔美的漂亮并不是草原的唯一,它还有阳刚的豪放。让我们一同走进蒙古大草原领略他的美丽与豪放……(播放课件,随课件带领学生观赏草原美景,并由学生汇报交流相关的民族文化。如:地理位置、生活习惯、服饰、节日等等)通过学生的汇报、教师的及时补充,结合课件给学生听觉和视觉的刺激,带领学生了解蒙古族,引发学习兴趣后引导到蒙古的节日。
2、热闹的那达慕
师:你们知道蒙古最盛大的节日是什么吗?
生:那达慕!
初听环节,带着老师提出的问题认真的聆听《那达慕之歌》,了解旋律理解歌词内容。
师:歌中写了什么?(请同学读词)
师:从中你了解了哪些“那达慕”的情况?
生:人们要穿好节日的服装!有骑马比赛!参加那达慕的人很多很多,节日的场面很热闹!晚上人们载歌载舞、拉马头琴庆祝节日……。
师:同学们说得真好,除了这些你们对这个盛大的节日还有更深的了解吗?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查找到的相关资料,并以小组为单位作汇报。
(播放课件,《那达慕之歌》作背景音乐)学生进行小组汇报,进行信息交流。
教师结合课件作补充,让学生了解“那达慕”的来历、节日活动内容、现在的“那达慕”等信息。那达慕,蒙语,意为游戏或娱乐。是集祭祀、竞技、娱乐和祝福于一体的民族体育盛会。
教学反思:
学生唱歌时感情投入,歌声整齐。
第四课时
教学内容:音乐活动《欢腾的那达慕》。
教学目标:
1、进一步激发学生对音乐学习的兴趣和对少数民族节日的向往之情。
2、培育学生的交流、合作能力和创造能力。
教学过程:
1、 导入
今天我们要请同学们自己来组织、参与盛大的那达慕大会,请大家看课本,其中有摔跤、赛马、射箭、唱加油歌等五个部分的内容,这几个部分的内容都要求同学们与伙伴合作,共同来创造、来表现,比如摔跤,课本上规定了节奏X—∣X X ∣X—∣X 0∣,还规定了只能用5 61 2 3五个不同的音,但也可以只选择其中的一个或两个,因此,就有多种可能性,就要看同学们的创造精神如何了,例如:1=F 2/4
5—∣5 5∣5 5∣5 0∣5—∣6 5∣6—∣5 0 ∣1—∣5 6 ∣1— ∣5 0∣
嗨 嗨 嗨 嗨 嗨 嗨 嗨 嗨 嗨 嗨 嗨 嗨 嗨 嗨 嗨 嗨
1—∣6 6∣5—∣6 0∣
嗨 嗨 嗨 嗨 嗨
又如射箭,课本中只规定用 X—∣X 0 0 ∣X—∣X 0 0 ∣的节奏,X— 是表现箭飞出去的声音;X 0 是表现箭中靶的声音,现在请同学们用打击乐器来模仿,这就要动脑筋了,可能要用上许多非常规的演奏方法,这就培育了我们的创新思维。还要请同学们注意第21页的排成圈状的图片,这图片表明了活动的路线,但既可以是顺时针,也可以是逆时针,从加油歌开始,中间插入摔跤、射箭、歌唱、和赛马,最后在加油声中结束。现在请同学们分成四组,大家共同商量设计活动如果进行,每个组里谁表现摔交,如何伴唱,谁表演赛马,谁来用打击乐器伴奏,如何伴奏,谁表演射箭,谁来用打击乐器模仿其声音效果,如果模仿,谁来唱《那达慕之歌》,其他的人干什么,谁来唱加油歌,是固定还是不固定,一共要唱几遍等。
2、学生们分四组,相互交流、商讨,共同设计,教师巡回指导、启发,但应尊重学生的意见,不要搞成千篇一律。
3、学生分组表演,师生共同评价。
4、综合四组的表演,即让四组的摔交、射箭、歌唱和赛马共同表演,拉拉队共同唱加油歌,形成高潮。
教学反思:学生在音乐活动中积极参与,有创新能力。
故乡的桥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学唱歌曲《在阿维翁大桥上》。
教学目标:
1、能快乐地演唱歌曲。
2、和谐地与同学合作演唱二声部合唱。
3、根据歌曲创编舞蹈动作。
教学过程:
一、感受歌曲《在阿维翁大桥上》
1、在有人居住的地方,就有水,有水的地方,就有桥。桥承载着人类的智慧,见证着历史的变迁,是人类社会文化生活的缩影、人类文明的象征。今天我们开始学习“桥”这样一个单元,通过学习桥,了解人类丰富的情感生活。先听一首以桥命名的歌曲《在阿维翁大桥上》。
2、这是一首欢快的舞曲,音乐简短,曲调平易,节奏规整,适宜与舞蹈。
二、学唱歌曲《在阿维翁大桥上》
1、请学生学唱《在阿维翁大桥上》。
2、采取独唱、齐唱两种不同的演唱形式,分别演唱歌曲的第一段和第二段。鼓励学生出判断,哪一段采用齐唱比较好,哪一段采用独唱比较好。
三、合唱部分的学唱
1、教师板书低音声部的骨干音:
sol sol| do do|sol sol| do do|
sol sol| do do|sol sol| mi do|
教师演唱高声部曲谱,学生在高声部第二小节进入,轻声演唱低音声部骨干音。注意结束小结mi与sol三度音程的结合。
2、请部分学生演唱高声部曲谱,一部分学生演唱低声部曲谱,轻声合唱。高低声部分分别延长各自的歌词,轻声合唱。
四、听音乐,创编舞蹈
1、歌曲唱会之后,同音乐引导学生创编简单的舞蹈动作,发表个人的意见,展示个人的设计。
2、学生集体学习其中两个动作。
3、学生围坐一圈,请三、五个学生唱着歌曲邀请其他座位上的同学跳舞。
五、结束全课
教学反思:
学生用欢快的情绪演唱歌曲,和谐的演唱二声部的旋律。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1、用课堂乐器演奏《在阿维翁大桥上》。
2、欣赏歌曲《北京的桥》、《桥》。
教学目标:
1、学习用课堂乐器演奏《在阿维翁大桥上》。
2、欣赏歌曲《北京的桥》《桥》。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 复习上堂课学习的歌曲《在阿维翁大桥上》。
(二)听音乐,初步感受乐曲《桥》。
(三)听乐曲《桥》,感受音乐的情绪。
1、这首歌曲描绘了水乡小桥的特点,请同学们再听音乐回答,水乡的小桥有什么特点?歌曲采取什么音乐形式来表现?
2、歌曲以说话的口气,长短不一的节奏,舒展的音调,描绘了水乡小桥的特点。歌曲的第二段还是描写桥吗?如果不是,那么又歌唱了什么?
3、作曲家在第二段里歌唱了游子的思乡之情,曲调和节奏与第一段有什么不同?作曲家为什么这样处理?
4、歌曲高潮安排在歌曲接近尾声处,请同学们跟着录音机学唱,体会体会应该用什么样的情绪来演唱。
(四)聆听歌曲《桥》,介绍自己所知道的桥。
1、在歌曲的背景下,说说同学们所知道的桥。
2、聆听歌曲《桥》,说说个描绘的桥在祖国的什么位置。
3、除了从歌词判断,我们还可以从歌曲曲调的特点来判断。
(五)初步感受歌曲《北京的桥》
1、歌曲《桥》具有什么地方特点?也许学生们无法判断,下面再来听一首歌曲,对比两首歌曲,听一听哪一首歌曲更像北方音乐,哪一首更像南方音乐。
2、听歌曲,引导学生思考,这首歌曲取一个什么曲名比较合适。
(六)欣赏歌曲
1、聆听《北京的桥》,感受歌曲的情绪,说说个基本情绪。
2、聆听音乐,根据歌曲情绪变化,说说歌曲分为几部分。
3、跟着录音机哼唱前奏、间奏、与尾声,说说这些伴唱部分在歌曲中表达了什么情绪和意境。
4、跟着录音机哼唱歌曲,说说歌曲主歌与副歌音乐有什么不同。
(七)比较《桥》《北京的桥》与《在阿维翁大桥上》三首歌曲的异同。
根据学生个人能力和理解,自由发挥,畅所欲言。
(八)用课堂乐器演奏《在阿维翁大桥上》
1、学生试着默弹歌曲曲谱。
2、唱歌词,用乐器伴奏。
3、请一部分学生唱歌一部分学生舞蹈,一部分学生演奏课堂乐器,集体表演。
第六单元 八音盒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合唱歌曲《铃儿响叮当》
教学目标:
l、培育学生热爱自然、乐观自信的生活态度,并能在歌声和面部表情中表现出来。
2、歌声整齐,吐字清晰灵巧,合唱初步和谐。
3、背唱这首歌曲。
教学过程:
1、导入
教师介绍本单元名称《八音盒》的意义,先介绍八音盒(最好能找到八音盒的实物),再讲述本单元取名八音盒的含义。
雪橇对于我们来说是既熟悉又陌生的,不居住在北方的人们很难体会乘坐雪橇滑行的乐趣,但我们又确实都了解雪橇,这大多是从影视中见过的,同学们知道雪橇有什么用途吗(学生议论)。对!雪橇最初是在雪地里运送物资的,后来主要是供旅游者娱乐和用于体育比赛了。同学们知通雪橇是用什么拉的吗(学生们议论)。对!一般都是用马或狗来拉的。在少数地方也有用牦牛拉的(主要是运输物资)。在这首歌曲中雪橇是用马拉的,马的脖子上还系着铃呢,雪橇上乘着欢乐的孩子们,他们迎着大风雪,扬鞭唱歌,我们要学习他们的这种勇敢、自信、乐观的精神,要更加热爱音乐、热爱歌唱、热爱生活、乐观自信,这就是我们能不能唱好这首歌的前提。
2、播放范唱录音(合唱)。学生随录音轻轻唱歌词,注意第2、4、6小节中弱起的词句。
随教师的琴声学唱第一乐段的歌词。
3、完全采用听唱法来学习合唱是很困难的,效果也不会好,因为学生们很难从两个声部中分辨出第二声部来,大多跟着第一声部跑。所以教师在教唱第二乐段(合唱部分)时须重点教唱第二声部,在基础较好的班级中,可以先教歌谱,再教歌词。
在教唱过程中,顺带学习反复跨越记号。还应注意用1=D的调高,不要用l=F。
4、再次欣赏歌曲的范唱,要求学生特别注意合声部分,并努力向录音里的效果靠拢。
5、整体练习、逐步做到感情投入,表情愉快,吐字清晰、合唱和谐,并能初步背唱。
教学反思:
学生演唱歌曲是感情投入,表情愉快,歌声整齐。合唱是两个声部演唱的和谐。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管弦乐合奏《维也纳的八音钟》《打字机》
教学目标:
1、在欣赏生动形象的器乐曲中获得乐趣、更加热爱音乐。
2、在欣赏器乐曲的过程中能逐步注意节奏、速度、力度等音乐表现要素对于塑造音乐形象的作用。
3、通过模仿学习创编,培育求新求异思维,对创编感到兴趣。
教学过程:
1、导入
本节课我们要欣赏两首非常好听、非常生动形象的器乐曲。欣赏器乐曲,我们已经积累了不少经验了,大家要继续努力、器乐曲没有歌词,全都靠音乐本身来表现它所叙述的内容,这就给了我们广泛的联想、想象的空间,但这也不是毫无根据的乱想象,因为音乐本身已经结了我们不少“信息”,例如旋律、节奏、速度、音区、节拍等都与所表现的内容有关。就速度来说,表现兴奋热烈的音乐一般都要快些,就节奏来说,表现深沉、思考的音乐一般都要疏些。例如下例a与b,a显然更适合表现深沉、思考的情绪,而b的节奏过密,更擅于表现欢快或紧张的情绪了:
下面我们来开始欣赏,欣赏时要静心地听,积极地想,还要注意音乐的旋律、节奏、速度、力度等有些什么特点,经常坚持这样来欣赏音乐,我们的音乐欣赏水平就能大大提高了。
2、欣赏管弦乐合奏《维也纳的八音钟》
从课本上的插图谈起,介绍八音钟和维也纳(学生也可参加议论)。
介绍作曲家柯达伊。
《维也纳的八音钟》是柯达伊的名作(哈里.亚诺什组曲)中的第二首,描写哈里正在吹牛,说是自己与国王的公主到维也纳王宫去游逛,看到了宫中很多的八音钟,乐曲一开始就出现了八音齐鸣的音响,然后出现了课本中列出的主题。这个主题不时出现,但每次都有些不同,表现了八音钟里的小人、小鸟正在欢乐地舞蹈。同学们可以想象王宫内不只一台八音钟,而是好几台,所以音乐是显得非常热闹的。
欣赏音乐。
请学生谈谈听后的初步感受。
复听。提醒注意主题音乐在乐曲中出现了几次和课本中要求填写的音。
单独播放主题音乐几遍,要求学生完成填空的练习,在这过程中应反复提示只有 三个音可供选择。(如是用简谱填充则非常方便,如用线谱,则先要明确do’在第五线上,才能正确填写)。
3、欣赏管弦乐合奏《打字机》
现在,打字机早就被电脑所代替,同学们很少能见到打字机了,但偶尔在旧货市场上还能见到,教师介绍打字机.最好能找到实物带进课堂让学生观察。
这首乐曲形象地描绘了打字机工作时的声响,非常形象,十分生动。作者安德森是美国的轻音乐作曲家,他十分擅长创作形象鲜明逼真的管弦乐小品,尤其是他十分重视为儿童们创作出既好听又生动的小曲,例如我们早已欣赏过的《跳圆舞曲的小猫》、《打切分间的小闹钟》等都出自他的手下。
欣赏音乐
请学生说说听后的感受。
复听。提醒注意回铃的声音和掉转机头的声音,学生可自由随音乐模仿用打字机打字的动作,动作不要求统一,但应注意合着音乐的节拍。
分组选用合适的打击乐器随管乐敲击。
4、创编
这是一个很有意义的创作练习,我们先来唱一唱课本中出示的例子(即”叮铃铃,叮铃铃,快乐的歌”)。
手机的铃声是怎样的呢(学生议论),手机的铃声是五花八门的.有的发出嘟嘟的声响,有的与电话铃声相似,更多的是一段电子音乐,因此我们也可以从多方面去设计,不一定局限在“叮铃铃”的声响,同样,节奏也可以变,但是要与后面的 自然连接,这就是难点。现在我们可以以同桌为组.两人一组共同商量。
教师抽查几组的创作(可出只是口头的),如学生记谱能力欠缺、可由学生唱教师记。
教师选择几个公布.师生共同演唱评议。
再用同样的方法填写自行车的铃声。
为了拓宽学生的音乐思维.教师可就“叮铃铃”三个字.给学生提供多种节奏。如:
等。
教学反思:
学生能专注的感受乐曲,在音乐创编活动中表现音乐思维能力。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音乐活动《铃儿响叮当》
教学目标:
1、熟练地演唱《铃儿响叮当》,合唱更加和谐动听。
2、在分组合作表演《铃儿响叮当》时充满自信,配合好。
3、用歌声、器乐、动作参与表演,感受集体学习音乐的愉悦。
教学过程:
1、导入
前节课我们巳经初步学会了合唱歌曲《铃儿响叮当》,这带课我们就要将演唱、演奏和表演结合起来,让我们在音乐的海洋里自由地表演,自由地创造,把一切胆小、害羞、自卑一扫而光。
2、复习歌曲《铃儿响叮当》
要成熟练背唱,富有表情,合唱和谐。
按照课本上的要求设计力度的变化,造成雪橇由远及近、由近及远的情景。教师可加一前奏,提示速度和力度。如:
3、分小组为第二乐段配上打击乐器
请学生思考、探索:选用哪些课堂打击乐器,用什么乐器来主奏表现“叮叮当”的铃声,如何表现雪橇渐渐远去的效果,各个乐器采用什么节奏,主要的节奏型是什么等。
抽查几个小组,教师弹琴(第二乐段),学生配以打击乐器,师生共同评价。
4、用课堂乐器演奏第二乐段
从技术上来看是不难的,难的是调。这首歌应采用1=D,但竖笛难以吹奏,口琴无法吹奏,只有口风琴可以。如改成1=F,竖笛只要学会b7就用吹奏,口琴仍不能,但唱起来调略嫌高,最后一个ⅰ可能上不去。
最简单的办法是采用l=C来吹奏,虽然唱时歌声会沉闷许多,但这是一个两全的方法,而且学生边喝边奏边演其热烈的气氛将会弥补定调过低的缺陷。
5、分小组设计表演动作
学生有的扮演拉雪橇的小马,有的扮演坐在雪橇上的儿童,他们都戴着富有童话色彩的头饰,有的手中还抱着布绒玩具或拿着气球,要设计好马如何拉,儿童们如何雀跃欢呼,还要注意设计好“雪橇”的行进路线。
抽几个小组当众表演。
几个小组共同表演(注意各个“雪橇”不能撞车)
6、全班学生共同参与活动
部分学生歌唱,部分学生伴奏(课堂乐器和打击乐器),部分学生表演,掀起高潮,但要注意防学生因情绪兴奋而使歌声喊叫,要引导学生做到情绪热烈,歌声优美。
第2篇: 人民音乐四年级上册音乐教案
四年级上册音乐教学计划
一、音乐教学目标与任务:
除了歌曲的学习以外,结合音乐作品的欣赏,了解一些旋律的初步知识(如旋律进行的方式、特点和一般的表现意义),以进一步加强情感体验的能力,加深对音乐形象的感受,进入比较深入的欣赏,并要注意避免学生厌烦枯燥的乐理知识的学习。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共分十个单元,教材内容的安排上强调了音乐与大自然、音乐与生活、音乐与人、音乐与动物的联系等等,内容丰富多彩,既有民族的、又有外国的,把音乐置身于大文化景中,以文化主题组织教材。每一单元内容的安排上都具有一定的相关性或联系性,各单元之间又注意内容的衔接性或层递性。让学生在实践操作中,逐步获得学习音乐必须掌握的浅显音乐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
本册教材中,增加了许多学生唱的歌曲以及欣赏内容,更不同的是,大大增加了学生创作、表演、动手等活动,音乐论坛,为学生的音乐学习创造了一个丰富的资源环境。在“识谱”要求上,开始要求结合键盘位置认识音阶中的七个音,并试着填唱名、学唱字母谱和编创简单旋律;在打击乐的使用上,加大了为歌曲伴奏的力度;在掌握节奏和培养节奏感方面,以趣味化的谜语、游戏和活动等形式出现,化枯燥为生动,化抽象为通俗,深受孩子们的喜爱。
三、具体措施:
1、认真备课,做好前备、复备工作,为能使学生上好课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备课时注意与新课标结合,并注意备学生。
2、因材施教,对不同的学生要注意采用不同的教学手法,使学生能够充分发展。
3、设计好每堂课的导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4、课堂形式设计多样,充满知识性、趣味性、探索性、挑战性以及表演性。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并使他们最大限度地学到知识,掌握技能。并注意在课堂上采取一定的形式,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能力及创新能力。
5、积极和其他学科沟通,积极研究学科整合。响应新课标要求。
6、多看多听其他学校的课程,在本校多实施,使学生开阔眼界。教师从中总结经验。
四、教学进度表
四年级上册音乐备课
第一课 茉莉花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能用纯真、甜美的声音有表情地背唱江苏民歌《茉莉花》。
2、读谱演唱歌曲《知了》 。
3、认识掌握附点四分音符。
4、初步学会划拍唱谱。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演唱歌曲《茉莉花》 。
教学难点:掌握附点四分音符。
教学用具:电子琴、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读谱唱歌《知了》。
1、导入
2、读歌词想画面。
3、附点四分音符的练习: (模仿知了的叫声: “知·了知·了 ” ) 1=bB 2/4 3·5 61 16︱ 5·6 5‖
4、划拍唱谱练习: 1=bB 2/4 3·5 61 16︱ 5·6 5‖
5、学习歌曲《知了》 :
(1)师范唱。
(2)学生聆听《知了》 。边听边想画面,感受初夏听闻知了声的 欢快心情。
(3)教唱歌曲的旋律:
A: “×· ”附点四分音符, 学生学知了的叫声。
B:让学生随着老师弹奏的歌曲旋律哼唱。
(4)有感情的朗读歌词。
(5)随着音乐,跟着老师一起划,有感情的唱一唱歌曲。
二、、茉莉花
1、播放古筝曲《茉莉芬芳》导入
2.教师范唱歌曲《茉莉花》。
(1)你听到了些什么?说歌词
(2)简介江苏民歌《茉莉花》。
3.学唱歌曲《茉莉花》。
(1)随乐划拍轻声哼唱歌曲旋律。
(2)轻声唱歌词,感受歌曲的委婉与细腻。
(3)完整跟唱。
三小结
1
第一课 采茶舞曲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听赏跟唱扬州方言民歌《杨柳青》。
2、听赏浙江民歌《采茶舞曲》,学跳简单地“采茶舞”动作,能随乐进行歌舞表演。
教学重点:
感受轻快的舞曲节奏与欢快的音乐情绪。感受方言的特色。
教学难点:
学跳采茶舞。
教具:电子琴、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听赏《杨柳青》
1、 初听歌曲《杨柳青》。
2、 讲解扬州的地方特色和风土人情及江苏地域方言特点。
3、再听歌曲 思考:你能听懂歌曲中的哪些歌词 ,仔细找找苏州方言。
4、引出并学唱最后一句“杨柳叶子” 要求:“软”、各歌词之间的时值长短 。
5、揭题《杨柳青》,介绍曲牌形式
听全曲 思考;歌词有什么特点(实词与衬词)
6、讲解歌曲衬词的唱法
7、学一学唱一唱(歌曲中的衬词)
8、随乐表现。
二、采茶舞曲
1播放乐曲,提问:从歌词中你感受到了怎样的画面?
2歌曲的旋律性强不强?,所唱的内容是什么?
3对《采茶舞曲》这首歌的背景简介:
4请同学们再次细细品味一下这首江南民歌。
5、请学生说出特别的字、词:水、长、岸、茶。
6、模仿用方言随乐演唱。
7、舞茶
为歌曲编创几个动作表演,重点提示采茶的动作。
8、随乐跳舞表现。
三、小结
2
第二课 运动员进行曲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真聆听乐曲《运动员进行曲》,积极参与听赏活动。并哼唱主题,用动作表现乐曲的句式、结构特点,感受乐曲雄壮有力的进行曲风格。
2、积极参与节奏游戏。
教学过程:
一、听赏《运动员进行曲》
1、播放《运动员进行曲》和相应画面,引导学生感受乐曲雄壮、激昂的情绪。
2、给走得好的学生带上花环,选出颁奖嘉宾
3、引导学生说出我国的奥运冠军
二、二部节奏卡农练习——拔河比赛
1、出示比赛节奏:见书P13页节奏一
2、比赛并请嘉宾为获胜队颁奖,其他同学随《运动员进行曲》的音乐拍手
三、四部节奏卡农练习——掰手腕比赛比赛
1、指导训练用堂鼓进行四部节奏练习
2、比赛并宣布结果,并请嘉宾为获胜队颁奖,其他同学随音乐拍手
四、学唱旋律——接力比赛
1、指导学生完整的唱出歌曲主旋律
2、随琴唱曲。
六、课堂小结
3
第二课 小小足球赛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准确、自然、有表情地演唱歌曲,增强学生的演唱能力与表现力。
2、激发和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
教学重点:
准确、自然、有表情地演唱歌曲。
教学难点:
歌曲第13—20、24—27小节的准确演唱。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歌曲磁带、录音机、钢琴、足球场地挂图、不同踢球姿势的足球小人图片、足球图片若干。
教学过程:
一、播放球场比赛,说一说球员的表现,激发兴趣,点出课题
二、学唱歌曲。
1、熟悉歌曲。
感受歌曲中失败和胜利的情绪变化,学生自由表达。
2、学习歌曲第一段。
①、用听唱法分句教唱。
第一遍初步印象。
第二遍注意音准节奏。
a、6 7│ i 5│4 3│2 6│(附点音符、2—6的演唱)
b、5 — │5 0│ (唱三拍、休止一拍)
c、 i 66 6 6│4 6 0 6│5 55 5 5│3 5 0│
(这一句节奏较复杂,有前八后十六的节奏、前八分休止符等,注意示范、反复教唱。)
第三遍注意感情处理。
② 、学生跟琴分句唱一遍。
③、学生小声跟琴齐唱第一段。
第一遍轻声唱,第二遍稍大的声音演唱。
3、学习歌曲第二段。
学生小声跟琴齐唱第二段。
第一遍轻声唱,教唱结尾句。第二遍稍大的声音演唱。
4、学生跟琴完整演唱歌曲。
5、变换多种形式演唱歌曲。
6、跟录音演唱。
三、课堂小结。
4
第三课 “告别”与“惊愕”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在听故事的活动中了解音乐家海顿。
2、听赏《惊愕交响曲》和《告别交响曲》,了解音乐所要表达的内容。
3、音乐知识:力度记号。
教学重、难点:
了解《惊愕交响曲》和《告别交响曲》所表现的内容。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介绍海顿;让学生阅读音乐家海顿的故事,初步了解海顿的生平。
二、听赏《告别交响曲》片段。
1、听故事。
2、听赏乐曲。
3、哼唱主题旋律。
4、在唱熟的基础上用手指划出旋律进行的方向。
5、音乐知识:渐强〈〉渐弱
PP〈FF〉PP
三、听赏《惊愕交响曲》第二乐章。
1、听故事。
2、听赏乐曲。
3、讨论音乐特点。
4、哼唱主题旋律。
5、参与表现:用人声、打击乐、身势动作等表现音乐强弱。
四、小结。学生听上述交响曲。
5
第三课 听赏《小夜曲》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结合弦乐四重奏《小夜曲》的听赏,能初步了解弦乐四重奏这一重要的室内乐体裁,并能在听赏参与活动中,记住其美妙的主题旋律。
2、通过让学生自主搜索音乐家海顿,是学生了解并记住音乐家海顿。
3. 欣赏乐曲,体会《小夜曲》的音乐情绪。
【教学重点】欣赏乐曲,体会《小夜曲》的音乐情绪。
【教学难点】欣赏乐曲,体会《小夜曲》的音乐情绪。
【教学准备】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新课教学
1、请小组交流课外资料。
2、请同学们上来说一说海顿的故事,老师总结
师总结:海顿是一位伟大的古典主义时期的音乐家,有“交响之父”、“弦乐四重奏之父”的美称。
三、欣赏《小夜曲》
1、全班同学聆听《小夜曲》。
2、猜猜有哪些乐器参与了演奏?
3、师介绍弦乐四重奏与小夜曲:
4、再次聆听乐曲,请同学们交流对音乐的感觉。
5、用“lu”模唱主旋律。
6、跟乐曲一起轻声哼唱,感受音乐的旋律。然后试一试用竖笛轻轻吹奏音乐主题
四、总结
6
第四课 我的家乡日喀则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1、能学会两声部歌曲《我的家乡日喀则》,能体验歌曲欢快热烈的情绪,并积极参加各种音乐实践活动。2、能积极参与学跳藏族踢踏舞的活动,并能随歌曲的节奏舞蹈。3、能初步感受藏族歌舞的风格特点,了解相关文化,并与同学进行交流。
4、听赏歌曲《拉萨谣》教学重点:学唱歌曲《我的家乡日喀则》教学难点:二声部合唱的学习,踢踏舞步。教学用具:图片、藏族服饰、哈达、VCD、光碟等教学过程:一、 情境导入听赏《拉萨谣》
二、引导掌握
1 出示多媒体画面和背景音乐。介绍藏族的生活、文化特点。
2、播放一段藏族的踢踏舞。(背景音乐:《我的家乡日喀则》)边看边想藏族的踢踏舞的基本舞步节奏是什么?谁来模仿模仿?3、拍一拍基本节奏,用脚来踢踏踢踏。4、随着音乐来试一试。(加手的动作)5、想一想:藏族的舞蹈动作和他们的服饰特点有什么联系。
三、 学唱歌曲听赏《我的家乡日喀则》学唱二声部(1)听辨歌曲的最后两小节高低声部的不同吗?(分声部弹奏)(2)分声部唱一唱。高声部先用u来轻声哼唱,低声部的就边听边默唱自己的声部。低声部的用a来轻声哼唱,高声部的就边听边默唱自己的声部。(3)两个声部都跟着琴声来唱一唱自己声部的曲谱。(4)加歌词演唱二声部。
(5)完整演唱这首歌曲。
三、生随乐边唱边跳。四、课堂小结
7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能认真聆听钢琴独奏曲《阿坝夜会》,记忆乐曲主题,能随乐用声势动作参与表现。
2、听赏与跟唱歌曲《卓玛》,感受歌曲的音乐风格。
教学重点:听赏与跟唱。
教学难点:感受音乐风格,记忆主题,随乐表现。
教学过程:
一、听赏《阿坝夜会》
1、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2、教师介绍钢琴独奏曲《阿坝夜会》。同学们体会乐曲的民族风格与音乐的特点。
4、复听乐曲,设问:乐曲带给你怎样的情绪体验?
5、聆听乐曲主题部分。
6、合着音乐的节拍来做一做。(学生设计声势动作)
7、出示主题音乐旋律,学生随乐模唱,记忆音乐主题。
8、随乐表演。
二、听赏与跟唱
1、承上导入
2、初听歌曲,感受音乐风格。
3、听歌词,讲故事。
4、比一比谁记得歌词多。
5、再听歌曲,随乐哼唱。
6、随乐跟唱。
7、唱唱演演(学生边唱边加动作表现)。
三、小结
8
第五课 踩雨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能用明亮的声音演唱歌曲《踩雨》。
2、用声势节奏积极参与表现。
3、学习音乐知识—四四拍子
教学重点:
学唱歌曲《踩雨》。
教学难点:
感受雨点的可爱有趣,体验夏季踩雨的欢乐情趣。
教具准备:
教学过程:
一、 看雨
1、导入
动画出示:雨“啪啪啪”的敲在小路上 你能用一个动词形容雨落下的动作吗? “敲”更能体现夏雨的活泼和节奏感 雨落下来像什么?
2、讨论 出现歌词 这些词怎么读才能表现夏雨呢? 生从情绪、速度、力度、声音上分组讨论,然后回答问题
3、朗读 请你们试着读一读,看哪种读法更能表现下雨的精灵和“我”欢快的心情
二、 踩雨——学唱歌曲
1、 导入 有了这样的心情,我们一起去踩雨吧
2、学生聆听老师播放音乐《踩雨》。
(1)出示《踩雨》的歌谱。
(2)随音乐自由的踩雨
3、自由的评价 看谁踩得好
4、用“X O X O |X X X O |”节奏型,自编声势节奏,边唱边随乐踩雨
5、学唱旋律
(1) 启发学生用雨落下时的声音摸唱旋律
(2) 唱曲谱
(3)听一听,唱一唱。随音乐哼唱歌曲
(4) 从情感、速度、力度、声音上说说,这首给了你怎样的感受?
6、学唱歌词 请同学们唱一唱,体会小朋友们在雨中嬉戏的欢乐情趣。
三、学习音乐知识—四四拍子
1、四四拍子的强弱规律
2、《练一练》
四、自编声势动作参与表现, 全班边唱边随乐踩雨。
五、总结 9
第五课
第二课时 大雨和小雨
教学目标
1、能认真听赏《电闪雷鸣波尔卡》,感受音乐所表现的雷、点的音乐形象
2、能用力度对比的声音学会演唱《大雨和小雨》。
3、能积极参加音乐听赏活动,体验乐曲的情境,感受活动的快乐。
教学重点:读谱唱歌《大雨和小雨》
教学难点 指导学生体验歌曲所表现的音乐形象。
教学准备:
教学过程:
一、《大雨和小雨》
1、导入
2、聆听《大雨和小雨》的范唱。学生用声势节奏表现大雨、小雨的不同力度。
3、出示《大雨和小雨》歌谱,学生自由选择大雨、小雨两种角色,合作划拍视唱歌谱,教师指导学生用富有力度变化的声音对唱,表现大雨和小雨。
4、出示《大雨和小雨》的歌单。
(1)学生边读歌词边用声势节奏表现大雨、小雨的不同力度。
(2)学生分两大组对唱,表现大雨、小雨的不同力度。
5、在教师指挥下,学生集体随乐完整演唱歌曲。
二、 听赏《电闪雷鸣波尔卡》
1、导入
2、 听《电闪雷鸣波尔卡》
(1)、乐曲表现了自然界中怎样的情景?
(2)介绍作品
3、再次听赏《电闪雷鸣波尔卡》
(1)生仔细听辩“雷声隆隆,电光霍霍……”
(2)乐队中有些什么乐器?你能模仿演奏一下吗?
4、分段聆听音乐
(1)播放第一段音乐,随音乐模拟乐手演奏。
(2)播放第二段音乐,学生哼唱主题旋律。
(3)播放第三部分音乐,听一听这部分音乐与那部分相似?
通过师生交流,引出乐曲的曲式结构----ABA三段式。
5、复听全曲。(学生随乐自由表现)
三、小结
10
第六课
第一课时 可爱的家
教学目标:
1、能与他人合作用深情、和谐的声音演唱歌曲《可爱的家》,能用富有力度变化的声音来表现歌曲温馨、甜蜜、祥和的气氛。
2、能在歌曲演唱体验中认识弱起小节,并感受歌曲弱起的手法带来的富有推动的、深情的作用。
教学重点:
演唱歌曲《可爱的家》
教学难点:二声部合唱时的和谐、均衡。
教学准备:
课件、钢琴、全家福照片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二、以“赏”引领,感受新歌
1、聆听歌曲范唱,谈歌曲带来的感受。
2、教师范唱,交流:那些地方有力度变化,怎样变化的,演唱时的表情、声音上有那些变化。
三、学唱歌曲,加深体验
1、分析歌谱,了解乐曲的基本结构特点。
2、认识弱起小节。
3、随琴哼唱、视唱第一部分齐唱的旋律。
4、学习第二部分合唱的旋律。
5、学唱歌词。
四、师生探讨,表现歌曲
五、小结
11
第二课时 回家
教学目标:
1、能认真聆听萨克斯独奏曲《回家》,感受乐曲表达的情境。
2、认识吹管乐器萨克斯,了解它的形状和音色特点。
3、复习巩固表现合唱《可爱的家》。
教学重点:感受乐曲悠扬柔婉的情绪特点,认识吹管乐器萨克斯,了解它的外形和音色特点。
教学难点:体验萨克斯管所特有的音色效果对音乐氛围的营造与烘托,以及对“家”的主题的深化。
教学过程:
1、组织教学:复习歌曲《可爱的家》(巩固两声部旋律和表现歌曲情绪)
2、导入:家:原本是住所,是可以供人遮风挡雨的地方。家是我们停泊的港湾,家,是温暖的地方,因为那里,有自己最爱的——亲人。
3、初听《回家》
4、认识演奏乐器——萨克斯管 课件
5、了解萨克斯管 课件+ppt
6、了解了萨克斯管,我们再回到乐曲《回家》:首先通过五线谱来视唱旋律(用lu哼唱,唱好旋律中的切分节奏、附点节奏和连音线旋律)分小组或男女生演唱旋律,熟悉旋律,其次可以用唱名谱视唱旋律,从而加强对音准的练习和指导,再次可以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个别范唱
7、、复听:设问:乐曲有几个主题,各主题不同的情绪
师:第一主题(旋律平稳、舒展,带有少许忧伤,表达作者对家人的思念之情)
第二主题(节奏紧凑,十六分音符的加入使得乐曲显得更加激动,表达作者回家见到亲人的喜悦之情),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感受乐曲所要表达的情绪,进一步理解乐曲的内涵
8、再听:ppt视频(感受萨克斯所带来的音乐效果)
9、小结:任务:回家问候父母,长辈、亲人,送去祝福,感受家的温暖。
12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能认真听赏并跟唱歌曲《吉祥三宝》,感受歌曲中孩童的纯真以及世间万物相互依存的和谐亲情。
2、能分角色合作演唱。
教学重点:听赏与跟唱
教学难点:感受和谐的亲情。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出示音乐,欣赏歌曲,初步感知音乐《吉祥三宝》
二、介绍相关文化
教师系统介绍歌曲的创作背景和相关文化。(CAI演示,马头琴演奏背景音乐)
三、听赏
1、听内容 好听的歌,我们要再听,边听边想,歌曲中有几个人对话?第一段是谁问谁答?第二段是谁问谁答?第三段呢?仔细听。(CAI播放)第一段是孩子问爸爸答,孩子问了什么?爸爸怎么回答的?
(读第一段歌词)师读爸爸 用低沉的音色 生读孩子
师小结:爸爸告诉孩子:天上的太阳、月亮、星星彼此为对方让位,原来他们这三个宝贝是吉祥的一家。吉祥的一家需要彼此理解、彼此支持。那第二段是谁问谁答呢?(读第二段歌词)男生问 , 女生答。妈妈告诉孩子什么呢?
师小结:植物的叶子为了托起花儿奉献了自己宝贵的青春、花儿为了结成果实奉献了自己美丽的容颜,果实为了发芽奉献了自己全部的能量,原来他们这三个宝贝是吉祥的一家。吉祥的一家在对方需要的情况下毫无怨言地为对方做出牺牲。第三段还是孩子问,回答的谁?(爸爸妈妈一起)分角色朗读,其他学生在心里读,并想一想,“我们三个”为什么也是吉祥三宝?(因为我们家人也象天上三宝和植物三宝一样关爱着彼此、达到和谐)
2、听音色
歌曲中有一个地方特别能听出这种和谐,你们听,哪个是爸爸的声音,哪个是妈妈的,哪个是孩子的?CAI播放,出示这个乐句的乐谱,学生根据听到的、感受到的选择。之后学唱每个声部曲谱、歌词各一次,合一次。
四、表现
1、跟唱熟悉歌词一遍 CAI播放
2、纠正学生演唱时出现的词曲错位现象。
3、自由组合选角色模仿带表情地演唱(CAI播放春晚录象)
4、分角色表演唱
选出几位同学当孩子 男生唱爸爸 女生唱妈妈
五、课堂小结
孩子们,回家可以和爸爸、妈妈合作来演唱《吉祥三宝》,愿每一个家庭都和谐、吉祥、温馨、幸福!可别忘了,这需要我们每一个人的努力哦。
13
第七课
第一课时 小小鼓号手
教学目标:
1、能带着欢快、自豪的情绪,用明亮、跳跃的声音演唱歌曲《小小鼓号手》。
2、能与同学合作模拟鼓号队各种乐器的节奏进行综合表演唱,并从中体验鼓号队团结合作的精神。
3、听赏琵琶协奏曲《草原小姐妹》,认识民族乐器琵琶。
教学重点: 学会演唱歌曲《小小鼓号手》。
教学难点: 能准确模拟鼓号队乐器的节奏,并积极参与表演。
教学准备: CAI课件、电子琴、大鼓、小鼓
教学过程:
一、听赏《草原小姐妹》
1、 组织教学导入
2、 听赏全曲《草原英雄小姐妹》,了解故事梗概。
3分段听赏,逐步深入音乐。
A请学生闭上眼睛,然后播放《草原小姐妹》插曲片段。
问:这段音乐熟悉吗?是什么乐器演奏的?
B介绍主奏乐器:琵琶
C简要介绍龙梅和玉容小姐妹在狂风暴雪中奋勇保护羊群的英雄事迹。
D完整欣赏
E重点欣赏第1段
问:除了琵琶,还有什么乐器参与演奏?
F介绍协奏曲。
3、完整听赏,随乐哼唱主题。
二、学习歌曲《小小鼓号手》1、过渡导入
14
2、看鼓号队表演的视频
3、 认识乐器(大鼓、小鼓),引导学生说出乐器名称并模仿演奏姿势
4、 节奏练习
【1】、 师敲击大鼓:4/2 x x | x 0 | x xx | x 0 ||
1)、引导学生拍击节奏
2)、出示课件 齐拍一遍
【2】、敲击小鼓 :4/2 x x | x xx | xx xx | x xx ||
1)、引导学生拍击节奏
2)、出示课件 齐拍一遍
5、聆听音乐第一段
1)、引导学生手敲击桌面模仿大鼓声音,随音乐轻轻敲击大鼓节奏
2)、引导学生用筷子敲击桌边模仿小鼓,随音乐轻轻敲击小鼓节奏
6、学习歌曲
师:同学们,挑战成功!当一个小小鼓号手,你的心情怎样?(自豪,骄傲)今天鼓号手们唱出自己的心声!你们听
14
1)、 聆听全曲
2)、 老师用铃鼓伴奏,有节奏地读歌词第一部分
3)、 请学生跟着铃鼓的节奏朗读歌词的第二部分及结尾部分
4)、 跟着琴声轻声唱曲
5)、 跟着琴声轻声唱歌词,及时纠正
6)、 分组唱
指导学生有感情演唱
7)、 齐唱
7、 表现
老师当指挥,将学生分成三个组,一组大鼓,一组小鼓 一组号
要求:第一段歌词时,大鼓组为演唱组伴奏,小组作吹号状。在小鼓声音中作准备。第二段歌词时,小鼓组为演唱者伴奏。小号组依旧,结尾部分大家一起演唱。
三、 小结
15
第七课 都有一颗红亮的心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使学生在领略我国民族文化艺术所具有的美感时,受到生动的革命传统教育。
2、通过欣赏,让学生初步了解京剧的基础知识(起源、唱腔、伴奏乐器、表演形式、人物行当等)。
3、通过欣赏,初步培养学生对我国戏曲音乐的兴趣。激发学生对传统戏曲艺术的自豪之感和热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感受和初步了解京剧。
教具准备:多媒体 、 琴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 激趣导入
二、通过欣赏 了解京剧
1、初听 区分现代京剧和传统京剧,了解京剧的四个行当
(1)、根据服饰的不同区分传统京剧和现代京剧。
(2)了解京剧的行当。(戏曲人物按年龄、性别、身份、性格划分开的叫行当,京剧的行当分为生、旦、净、丑四个类别。)
2、复听唱段 了解京剧的主要唱腔。
3、介绍剧情,了解人物。
4、模唱“铁梅和爹爹都一样,都有一颗红亮的心”,理解铁梅的人物性格。
5、介绍京剧的主要唱腔西皮、二黄。
板书)西皮:曲调活泼、刚劲,适合于表现慷慨激昂的感情。
二黄:曲调苍凉、深沉,善于表现忧郁、激愤的感情。
3、再次欣赏 了解京剧主奏乐器。
4、扮演铁梅 唱一唱。
三、总结
16
第八课 狐假虎威
教学目标:
1、能准确、有表情地演唱歌曲《狐假虎威》。
2、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音乐情景表演活动中,体验与他人合作的快乐。
3、能以各种音源及不同的音乐表现形式,编创音乐故事并参与表演。
4、能够对自己和他人的表演进行简单地评论。
教学重点:
能准确、有表情地演唱歌曲《狐假虎威》,并积极主动地参加到音乐情景表演活动中。
教学难点:
能用不同的音乐表现形式,编创音乐故事并参与表演。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听《狮王》
2、随乐律动并揭题。
(二)学唱第一段
1、初听第一段。
2、按故事情节虽亲分句学唱第一段。
(1)学唱第一、二、三乐句。
(2)学唱第四乐句,处理该乐句的力度与休止。
(3)学唱第五乐句,处理该乐句的渐强记号。
(4)学唱第一乐段的其他乐句,体会乐句的递进。
3、完整唱第一段。
(三)学唱第二段
1、初听第二段。
2、按故事情节随琴分句学唱第二段。
3、完整演唱第二段。
(四)完整演唱歌曲
(五)故事表演
1、表演铺垫。
2、分组编创。
3、完整表演,认真观看并评价。
(1)完整表演。
(2)引导孩子们对自己的表现做出恰当的评价,在认真观看的基础上中肯地评价他人。
(六)总结。
17
第九课
第一课时 铁路修到苗家寨
教学目标:
1、能用欢快活泼的声音演唱歌曲《铁路修到苗家寨》,合唱部分能做到和谐均衡,表现火车开通后苗家人的喜悦心情和对未来的美好向往。
2、能用苗族木鼓鼓点为歌曲伴奏。
教学重点:
学会演唱歌曲《铁路修到苗家寨》,并用鼓点为歌曲伴奏。
教学难点:
二声部合唱部分的学习。
教具准备: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二、律动体验
1、介绍苗族的乐器—木鼓。
2、讲解木鼓的打法和节奏。
3、学生用声势动作模击节奏。
三、学习歌曲《铁路修到苗家寨》
1、初听歌曲《铁路修到苗家寨》。
2、轻轻跟唱。
3、附点节奏训练。
4、诵读歌词。
5、加歌词演唱。
6、二声部的演唱学习。
7、分组练习演唱。
四、参与表现
师生合作,木鼓伴奏,学生唱歌。
五、小结
18
第九课 第二课时 苗岭连北京
教学目标:
1、听赏合唱歌曲《苗岭连北京》,感受苗族高腔山歌的风格特点,想象苗家山寨里火车进山寨、山歌齐飞扬、回声四起、山岭呼应的音乐形象。
2、对比聆听合唱与木管五重奏《苗岭连北京》,能大胆表达两种音乐体裁带来的不同感受。
3、学习竖笛的连音吹奏法,并在乐曲的练习中学会乐节内的连贯和乐节与乐节间的换气。
教学重点:对比听赏《苗岭连北京》。
教学难点:竖笛的连音吹奏与换气。
教具准备:多媒体 竖笛
教学过程:
一、承上导入
二、听赏合唱歌曲《苗岭连北京》。
1、初听歌曲,感受歌曲的整体结构:引子+主题+尾声
2、分段欣赏,感受苗家山寨里山歌飞扬、回声四起、山岭呼应的美好意境。
3、复听歌曲,介绍苗族高腔山歌节奏自由、音阶大跳、音调高亢等特点。
三、听赏木管五重奏《妙龄连北京》
引导学生谈谈两种音乐体裁带来的不同感受。
四、参与表现
再听合唱歌曲,随乐哼唱,感受苗族人“火车进山村,幸福装满车”的快乐。
五、竖笛连音演奏法的教学。
六、集体表现:吹奏《草原上》
七、小结
19
第十课 第一课时 田野的呼唤
教学目标:
1、能用轻快活泼的情绪演唱歌曲,体会大自然给人带来的快乐。
2、能较准确的掌握弱起小节的演唱;能听辨出音乐中重复出现的曲调,提高音乐记忆的能力。
3、能用《田野的呼唤》作为背景音乐,在教师的指导下学跳简单地集体舞,同时加深对歌曲的感受和理解。
教学重点:学唱歌曲《田野的呼唤》
教学难点:准确掌握弱起小节的演唱,听辨出音乐中重复出现的曲调。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二、视听结合,感受风格
1、介绍意大利文化,欣赏意大利典型建筑、绘画、雕塑艺术的图片。
2、听赏意大利民歌《田野的呼唤》
三、突破难点,逐段学唱。
1、学唱歌曲第三、四乐句。
2、比较第一、二乐句,找出相同与不同的小节,学唱第一、二乐句。
3、完整学唱歌曲,分析歌曲结构。
四、创作表现
1、舞蹈欣赏
2、编动作
3、教基本动作,指导学生有表情的表演。
五、课后拓展,激发热情
1、谈感想。
2、聆听感受帕瓦罗蒂的《我的太阳》。
六、小结。
20
第十课
第二课时 我心爱的小马车
教学目标:
1、能自信、独立、有表情地演唱歌曲。
2、能用加固定低音伴唱或与同伴进行卡农的形式,积极主动地参与歌曲表现。
3、能准确把握歌曲的节奏和旋律,准确表现附点节奏、切分节奏。
教学重点:学唱歌曲《我心爱的小马车》
教学难点:准确表现附点节奏、切分节奏。
教学过程:
一、情境铺垫
1、用身体动作表现小马车奔跑的节奏。
2、师唱固定音型,学生用声势动作伴奏。
3、学生唱固定音型并用声势动作伴奏。
二、新歌教学
1、初听歌曲。
2、简介歌曲,导入新课。
3、师随乐范唱,学生用声势动作参与表现。
4、学唱歌曲。
5、指导学生唱好歌曲。
6、完整演唱歌曲。
三、多种演唱形式表现歌曲。
1、二声部卡农的形式演唱表现歌曲。
2、加入固定音型形成二声部合唱表现歌曲。
四、小结
21
第十课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大提琴,能认真听赏大提琴独奏《天鹅》,感受大提琴丰富的表现力,感受乐曲各乐段表现的不同情绪和描绘的音乐形象。
2、积极参与三声部轮唱《远方钟声》,能与同学合作,用轮唱的形式演唱歌曲。
教学重点:三声部轮唱《远方钟声》。
教学难点:1、感受大提琴独奏《天鹅》各乐段表现的不同情绪和描绘的音乐形象。
2、能与同学合作用轮唱的形式演唱歌曲。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欣赏《大提琴独奏曲---天鹅》
(一)谈话式引入教学
你喜欢天鹅吗?说一说你见过哪些艺术形式里的天鹅?
(二)初次听赏《大提琴独奏曲---天鹅》
1、说一说乐曲描绘了怎样的天鹅?
(1)播放乐曲:老师轻读短文:天鹅是一种候鸟,它通体洁白,婷婷玉立,依水自照,水中流光溢彩,蓝的碧蓝,白的雪白,人们把它看作是美丽的天使,吉样的征兆,忠诚的象征。它喜欢集群,飞行时排成“人”字队形,爱吃水生植物和少量昆虫,小天鹅孵出即可下水觅食,属于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鸟类。
(2)教师简单介绍《大提琴独奏曲---天鹅》。
2、再次欣赏《大提琴独奏曲天鹅》
(1)如果说大提琴表现了天鹅,那么钢琴又表现了什么呢?引导学生感受两种乐器分别表现了怎样的音乐形象。
(2)认识大提琴 。简单介绍大提琴各部位及名称。并简单介绍大提琴的演奏方法,让学生了解其音色。
(3)学生聆听、感受音乐,认真感受大提琴的音色
3、 对音乐要素进行讨论、回答、分析。
旋律线、力度、速度、情绪
(三)听赏《四小天鹅舞曲》,引导学生从乐曲的速度、力度、音色等方面进行比较,感受同一题材的音乐作品的不同性格、形象、情绪以及意境。
(四)学生随乐用形体表现天鹅。
二、读谱唱歌《远方钟声》
(一)第三乐句的回声练习
(二)单声部学唱歌曲
1、整体学唱
2、师生合作,接唱。
(三)整体聆听歌曲,感受歌曲的意境与风格。
(四)轮唱教学
三、小结
22
第十一课 西风的话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能用和谐、统一的声音学会演唱二声部歌曲《西风的话》。
2、能与同学配合进行合唱,体验合作的乐趣。
教学重点:合唱二声部歌曲《西风的话》。
教学重点:二声部的合唱。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二、听赏歌曲《西风的话》
1、听高声部旋律。(三遍,1、思考音乐的速度与情绪。2、音乐展现的是哪个季节3、随乐情境模唱旋律。)
2、听高声部歌词。想象歌曲展现的景象。
3、听低声部。
(1)听全曲找低声部。
(2)运用柯尔文手势辅助低声部的练唱。
三、合唱教学
1、学生分组。
2、唱曲谱。
(1)视唱低声部曲谱,高声部用la伴唱。
(2)视唱高声部曲谱,低声部用u伴唱。
(3)合唱两个声部的曲谱。
3、唱歌词。
4、二声部合唱。
(1)全曲合唱。
(2)分乐句进行合唱练习。
5、交换声部练习。
6、完整合唱几遍。
四、小结。
23
第十一课 如果幸福你就拍拍手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听赏《春节序曲》,能够随乐哼唱主题,感受音乐的欢快情绪。
2、学会演唱《如果幸福你就拍拍手》,并感受歌曲幸福、快乐的情绪。
3、积极参与创编声势动作的表现。
教学重点:学唱《如果幸福你就拍拍手》
教学难点:感受两首乐曲快乐的情绪。
教学过程:
一、听赏《春节序曲》
1、导入
2、听赏乐曲,边听边思考:
(1)乐曲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2)两段音乐主题的情绪是什么?
(3)学生讨论。
3、介绍创作背景。
4、熟悉音乐主题。
5、参与表现(用声势动作模仿锣鼓表现音乐)。
二、学习《如果幸福你就拍拍手》
1、出示节奏谱,把握八分附点音符
×.× │ ×.× ×.× ×.× ×.× │× 0 0 ‖
2、按节奏练读歌词
A 师按节奏读歌词,生做动作。
B 生按节奏读歌词。
3、初听歌曲。
4、随乐跟唱
5、激发感情,配动作演唱歌曲(集体唱演、指名唱演)
6、小组合作,创编歌词和动作
7、小组合作,自由编演(教师巡行检查、指导)
8、唱一唱、演一演
9、比一比、评一评
五、小结,随音乐下课。
师唱:如果感到幸福你就点点头。 生做动作:点头
师唱:如果感到幸福你就跟我走。 生做动作;走两步
师唱:如果感到幸福你就说再见。 生唱:再见!
大家一起唱起来,在歌声中结束此课
24
第十二课 音乐七巧板
教学目标:
1、能与同学合作参与音乐综合活动,从中体验与他人合作的乐趣。
2、亲身参与音乐游戏,能利用声势动作、歌曲演唱演奏等多种表现形式,感受、体验音乐,巩固本学期所学歌曲。
3、能熟练、积极、大胆、自信地对本学期所学内容进行表演,并了解相关的音乐基本知识。
教学重点:能熟练、积极、大胆、自信地对本期所学内容进行表演。
教学难点:能友好的合作参与表演,充分体验与他人合作的乐趣。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二)音乐擂台赛
1、超级猜歌王、我来唱唱唱
2、超级顺风耳、我来奏一奏
3、超级表演家、我来编一编
4、接力赛(视唱接龙)
5超级节奏师、我来做做做
6、我是音乐知识王(听辨答题)
三、活动小结
1、对本课的表演情况进行总结,各组之间互相评价。
2、给胜利组颁奖。
25
第3篇: 人民音乐四年级上册音乐教案
第1课 第一课时 总课时数:第1课时
教学内容:欣赏教学--歌唱祖国
《歌唱祖国》教案
教学内容: 欣赏教学
欣赏,学唱歌曲:《歌唱祖国》
教学目标:
1通过学唱《歌唱祖国》,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思想教育;
2、通过教唱歌曲培养学生控制力度变化及用气息支持歌唱的能力。 教学重点:
弱起节奏的演唱与歌曲风格的把握。 教学难点:
掌握弱起节奏和附点节奏,从理论上理解时值关系,从感觉上体会节奏。
设计意图:
(1)先入为主,一些错误根深蒂固 (2)就区别和纠正错误来解决难点 (3)本着以学生为本
本环节着重运用了比较法、听辨法、以及演唱法。进入情境这是一首大家都很熟悉的歌曲,但同学们根据原来的欣赏自己学习后避免不了存在很多问题,认真纠正和练习容易唱错的地方,附点节奏的掌握,休止符节奏的掌握,速度的掌握。 教学过程:
一、引入:用学生过生日的形式导入祖国的生日及对祖国祝福的形式
二、新课教授
1、先请学生自己轻唱一遍后找出最容易唱错或不好唱的地方
2、听录音示范学生轻声跟着唱一遍,注意自己找出的难点并思考: a、乐曲表达了一个怎样的情绪? b、乐曲的速度是怎样的?
进行曲:进行曲源于军队中用来统一步伐、表现雄壮军威、鼓舞士气的队列音乐,是一种用步伐节奏写成的声乐曲或器乐曲.听起来雄壮有力而又有行进感.常用2拍子和4拍子.
3、板书节奏引入附点节奏进行学习X X|X . X| (教师用脚摔与否走路让学生更直观的学习节奏) 4、找出课本中出现的所有附点节奏并引入弱起小节的学习 5、再次聆听分析乐曲的音乐结构 这首歌曲的音乐结构是ABA 6、学习歌曲 (1)师示范演唱歌曲
(2)生跟琴视唱歌曲(划拍子唱歌谱) (3)完整演唱歌曲
(4)听音乐完整练习演唱歌曲 (5)处理歌曲的感情
第一乐段同时也是第三乐段:雄壮有力,而且平稳流畅,主题思想:歌唱祖国走向繁荣富强。热情奔放、乐观自豪
第二乐段:节奏舒展平稳,旋律优美流畅,因而形成一种浩浩荡荡、昂首挺胸、阔步前进的气势。 三、巩固训练
1、分组比赛,看那一组唱的既有感情又准确,看哪一组能较多地、正确的指出其他组的优缺点
2、给学生做合唱录音,找出缺点以后在练习过程中多注意 3、听音乐节奏,走正步,走队列,结合“建国60周年”的活动 四、小结
同学们,今天这节课我们不但学会了歌曲《歌唱祖国》,还学会了进行曲的概念及其演唱等新的知识;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应该珍惜今天这来之不易的美好生活,我们要热爱我们的国家,去好好学习,长大后能为国家多做贡献!最后,祝愿我们的祖国越来越繁荣、富强!
课堂小结:
第一课 第二课时 总课时数:第2课时
教学内容: 欣赏教学--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教学目标:
1、初步掌握三连音节奏,并唱准和感受三连音在作品中的表现效果。
2、通过学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和介绍聂耳,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使他们懂得唱好的重要意义,并能用恰当的不同力度表现歌曲雄壮、激昂的情绪。 教学重点:
运用恰当的力度正确的表达歌曲的情绪内容。 教学难点 :
三连音与休止符在歌曲中演唱时值的准确。 教具:
多媒体、钢琴、小国旗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师生问好
二、新课导入:
1、猜一猜:欢迎大家到音乐课堂做客,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什么礼物呢?同学们要通过竞猜游戏才能得到答案,下面我们分组来做这个游戏。
(出示幻灯片,其中有两面国旗,一面是英国,一面是美国。)
师:请你说出这是哪个国家的国旗?你听过这个国家的吗?(回答正确的同学,其他同学用节奏型为他鼓掌)恭喜你为自己的组赢得了一面红旗。 三、新授课 1、(出示幻灯片)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国旗和国徽上的图案分别代表什么吗?
生:(回答对的组加分)
2、师: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国旗,那么运动员在赢得比赛是除了要升国旗还要放什么呢? 生:国歌。
师:下面我们来学习我国的国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还叫什么? 生:《义勇军进行曲》 3、(出示幻灯片)国歌简介 4、唱国歌
(1)学生齐唱歌曲
(2)分析拍号(以四分音符为一拍,每小节有两拍) (3)唱准X XX‖XX X ‖X X X ‖三个节奏性
呱 呱呱 呱呱 呱 嗡嗡嗡
打节奏:X﹒ X X XX
喵 喵 呱 呱呱 X ﹒ X X X X 喵 喵 嗡嗡嗡
(4)播放录音(学生聆听感受,体会不同节奏在歌曲中的表现) (5)放伴奏生跟唱(教师提示:歌曲中容易唱错的地方。)
(6)跟伴奏有感情的演唱 (7)纠正错误 5、认识力度符号
“>” 重音 f ff mf 强 特强 渐强
(请学生将力度符号标在合适的地方,唱一唱。) 6、跟伴奏有感情演唱歌曲 7、观看升旗仪式,复习歌曲
8、同学们:除了国歌,你还能想出唱祖国的歌曲吗?你们能哼唱出来吗?(分组讨论,每组说出一首。例如:大中国、爱我中华、我的中国心、国家等)
四、小结
第1课 第三课时 第四课时 总课时数:第3,4课时
教学内容:歌唱教学教学--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第三课时
一、讲述歌曲的格式
二、抄写歌曲“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第四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弱起、附点节奏、休止、重音记号、力度记号、三连音
(二)能力:能会用明亮的声音有感情地、准确地演唱歌曲。
(三)情感态度:通过学唱《国歌》和介绍聂耳,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使他们懂得唱好国歌的重要意义,并能用恰当的力度表现歌曲雄壮、激昂的情绪。
二、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应用恰当的情绪来表现歌曲。
三、教学难点
掌握好弱起、附点节奏、休止节奏、重音、渐强的力度和三连音的演唱技巧。
四、教具
多媒体 光盘、U盘
五、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播放升旗时的视频,引导学生说出升旗时播放的歌曲名字——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2.介绍国歌的作词作曲家及创作背景
《国歌》原名《义勇军进行曲》,田汉词聂耳曲,是影片《风云儿女》的主题曲,歌曲为四二拍,一段体,旋律线条起伏,节奏的顿挫、歌词的内容等作相应的力度变化,有层次地表现歌曲的内涵,以表现强烈的战斗性,使歌曲充满革命的激情。
聂耳原名聂守信,是云南玉溪人,出生于(1912——1935)在他二十三岁的生命中创作了三十多首歌曲和一些民族器乐曲,作品集中反映了中国人民奋起抗日的坚强决心,第一次表现了三座大山压迫下的中国工人阶级的英雄形象,具有强烈的时代精神,鲜明的民族风格和富于独创的艺术形式,他的作品有《义勇军进行曲》、《大路歌》、《铁蹄下的歌女》、《卖报歌》等。
二 新课教学
1.欣赏歌曲。
2.学生齐唱歌曲,教师指出错误的地方。 3.难点突出
(1)弱起:在节拍的弱位上起头的,叫弱起。 (2)附点节奏:附点节奏能很好的表现出歌曲的激昂和雄壮的气魄,因此要特别注意。如:|3. 3. 1. 3.|5. 3.
2| (3)休止节奏:如|30 10|和|03 123| (4)重音记号:>
(5)力度记号:<(渐强) (6)三连音
4.教师带唱有难点的部分 5.学生齐唱歌曲。
6.播放曲子让学生聆听,注意弱起。 7.播放伴奏,让学生跟唱。 六、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同学们对国歌有了更深的认识,说说你今后将怎样为社会和国家做贡献呢?
课堂小结:
第1课 第五课时 总课时数:第5课时
教学内容:唱歌教学—我们美丽的祖国
教学目标:
1 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能够准确完整的演唱歌曲,体会歌曲中活泼,愉悦的情绪,并能用声音表达出来。
2过程与方法:用导入法,聆听法,探究法,模仿法和小组合作等教学方法进行教学
3 知识与技能: 学生能够运用正确的演唱方法进行歌唱
学生能够通过小组活动的方式进行自主读节奏
认识乐曲中的力度,表情等符号
重难点: 学生能够正确打出附点四分音符,八分音符,二分音符,全音符等节奏
教学过程:
1听歌曲《我是小小音乐家》走进教室
2设计意图:训练孩子学会听节奏,听歌曲的重音,有乐感,步伐走在节奏里。这里培养孩子按照节奏,有韵律的走进教室,培养孩子的节奏感)
3师生问好:
1 2 3 4 5 — 1 5 6 4 5 4 3 2
同 学 们 好 您 好 您 好 李 老 师 您
1 —
好
(红色斜体字是老师唱,黑色部分是学生唱)
4发声练习
1) 气息练习: A 急吸缓呼 B 模仿狗喘气
2) 发声练习: 要求:气息吸到小腹部,口腔打开,鼻子硬硬的,眼睛睁大,眉毛挑起来,先出气再出声 (学生举手回答)
5 5 5 5 5 4 3 2 1 —
Ma mei mi mo mu
唱小红帽一遍,要求歌唱状态(站姿,口腔打开,微笑,鼻子硬硬的,气息吸到小腹,现出气后出声这里培养学生 有良好的站姿和歌唱状态,懂得正确的发生方法)
3 请我们帅气的钢琴伴奏给我们弹奏 dol
练习三个声部----由强到弱守住
4 听音并评价 请仙子们把耳朵竖起来
1) 5 5 6 5
2) 3 2 1 2 3
3) 2 6 7 1 5 - - -
评价机制:唱名对不对? 音准和节奏对不对? 气声运用好不好?
5 刚才我们听得这条旋律今天我们要学习一首歌曲名字就是《我们美丽的祖国》,我们先来听一听他是几几拍的?什么情绪?
师:范唱 学生左手拿书,右手画拍.
生:四三拍 活泼地快活的
师:乐谱中有几处附点节奏?都是哪些附点节奏呢?
生:二拍的附点节奏和一拍的附点节奏
师:我们来打一遍吧
生:二拍和一拍的附点节奏各打一遍
6活动:正确打出乐谱的节奏
师生画牌子打第一段的节奏(要求左手拿书,右手画拍)
师生一起识谱第一段
7师提问学生第二段结尾部分怎么唱?出现了什么记号?
生:反复跳跃记号
8 识谱第二段
9师弹琴,生轻声唱
师:接下来李老师给大家弹遍前奏,请大家听一下.听完之后希望大家能接前奏,每段歌词前都有伴奏.反复之后我们接结束句,看谁的声音最悦耳,注意力最集中.
生:演唱两遍,每遍之后都有纠正.
师:同学们唱的非常优美动听的声音演唱全曲
10 师:这首歌曲可以怎么处理更好听呢?
生:跳音处理 尾声处理
按照乐曲处理,演唱全曲
课堂小结:
第2课 第一课时 第二课时 总课时数:第6,7课时
教学内容:欣赏—思乡曲
资料,在课堂上进行交流。这样做,不仅提高了学生们的学习兴趣,而且使学生们对乐曲的理解,也会更加深刻。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师弹唱《墙头上跑马》
提问:表达了什么情感?能说出是哪儿的民歌? 学生聆听、感受并回答:忧伤、悲哀之情……内蒙民歌。 师评(略)
2、播放《思乡曲》主题音乐
思考:你听出与刚才老师演唱的民歌有什么联系? 学生聆听、感受、思考。旋律一样。
请大家随老师的钢琴伴奏轻声哼唱,并认真对比课件中两个旋律。 学生随琴轻声视唱两段旋律,通过对比,发现不同的地方。 有一位作曲家将这首歌唱性很强,但过于哀怨的民歌只改动了一个音,就将其变成了深情、忧伤、缠绵的思乡音乐主题,今天,我们共同来欣赏这首乐曲——《思乡曲》
【设计意图】以上环节的设计,以教师饱含深情的演唱为切入点进行导入,激发了学生们的学习热情创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 二、欣赏、感受与探索: 1、 欣赏第一乐段音乐主题:
提问:乐曲表达了怎样的情感?(提示;从音乐要素的角度,如音色、速度 力度 旋律等方面分析。)
3 学生聆听、讨论。缓慢的速度、轻柔的力度、深情、缠绵、忧伤的情绪 2、弹奏第一乐段音乐主题。
你知道这么深情、缠绵、忧伤的乐曲是在什么历史背景下创作的吗?(多媒体演示以《思乡曲》主题音乐为背景的图片。)
下面请同学们上来展示你课前收集到的有关资料。 学生展示课前收集资料:学生代表踊跃发言。(略) 3、作品简介:
1937年日寇全面侵华,我东北沦陷,华北沦陷,无数中国人无家可归,四处颠沛,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刻。所有的一切激起了作曲家的无比仇恨。《思乡曲》深情、缠绵、忧伤的旋律,使无数背景离乡、妻离子散的人们坚定了打回老家去的决心。《思乡曲》成为当时一首很著名的抗日乐曲。
【设计意图】以上环节的设计,视听结合,学生们受到了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牢记不忘这段耻辱的历史。 4、完整欣赏第一乐段: 请说出自己的感受: 学生聆听、思考、回答:
音乐形象较深沉,有诗意,极富歌唱性,音乐中增添了怀念的气氛。 5、欣赏第二乐段音乐主题:
请说出与刚才所听的音乐主题有什么不同? 学生聆听、讨论、对比;
4
速度略快,情绪稍活跃,表现出沉醉在回忆中的激动情绪。 6、整体欣赏第二乐段:
【设计意图】以上环节的设计,分段欣赏,有助于学生进一步理解乐曲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7、多媒体演示现场演奏《思乡曲》的实况录象。 请说出乐曲出现了几次明显的情绪对比.? 学生聆听、感受并回答:
三次,还有一小部分,好象和第一乐段的音乐有点象。
师评:同学们听得很认真,最后一小部分音乐再现了第一乐段的部分音乐主题,如果把第一乐段称作A, 第二乐段我们把它称作B,最后一乐段我们把它称作A’,那你们又该怎样来呈示这首乐曲的曲式结构呢?
曲式结构:带再现的三部曲式 A B A’ 主题 展开部 再现部
8、同学们现在一定想知道写出这首深情、缠绵、忧伤的乐曲,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的著名的作曲家——马思聪。
学生展示交流课下收集的有关音乐家——马思聪的资料。
师补充:马思聪在美期间,最爱听、最爱演奏的作品就是《思乡曲》,他常凭栏而立,眼眺祖国方向,琴声未,已泪流满面,他时刻不忘祖国,经常和他的夫人共同合奏这首乐曲 . 再一次饱含深情地演唱这一旋律。
5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的设计,欣赏完乐曲,再介绍曲作者,使学生对作曲家的了解更加印象深刻。
三、课堂延伸拓展:
1、除了欣赏乐曲,我们还可以通过更多的艺术形式体验乡音、乡情。表达思乡情感的歌曲你知道哪些呢?
学生分组讨论、抢答:
《大海啊 故乡》、《 千里之外》、《在他乡》《念故乡》、《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等。
2、老师给予鼓励性的评价,并参与到课堂演唱中来。(边弹边唱)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的设计,通过师生互动,进一步体验思乡之情 四、结课
师:小提琴独奏曲——《思乡曲》,自问世以来,就受到无数人的喜爱。许多小提琴演奏家都把它选做演奏会的保留曲目,很多人听后为之留下了热泪。在张学良将军的90寿庆上,有人点了这首曲子,老人听后,眼含泪水,说:‘我要回家。’同样,这也是马思聪多年的心愿,前不久,他终于回来了,遗憾的是他已永远地离开了我们,现在,让我们来共同唱起思乡的旋律,永远记住这位爱国的音乐家——马思聪。
学生唱着《思乡曲》的旋律走出教室。
6 板书设计
《思乡曲》 马思聪
一、 民歌《墙头上跑马》与《思乡曲》 二、欣赏、感受与探索: 三、拓展延伸、深化主题——思乡 四、布置作业:
搜集表达思乡情感的歌曲,并学唱其中的1---2首。
教学亮点;教师在每一个音乐欣赏环节之前,提出问题,并进行适当的提示和引导,使学生在欣赏时,能够有目的地进行聆听和思考。学生通过听前思考、听时动脑、听后分析讨论以及老师的总结归纳,为学生更深一步理解作品的内涵,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需要改进的地方:对于初中生来说,用音乐来表达思乡的情感,在理解上还有一定的困难,因此,教师应在情感的铺垫上,还应多动脑筋,多下下功夫。
课堂小结:
第2课 第三课时 第四课时 总课时数:第7,8课时
教学内容: 歌曲教学--- 哦,十分钟
哦,十分钟
一、教学理念
音乐新课标的教育思想主要体现在“审美、创造、交流和传承”四方面,核心是学生的审美体验,途径是音乐实践活动。它标志着以传授音乐基本知识和技能的传统课堂教学形式的解体,反映着对音乐课堂教学进行内容和形式的转变。
以音乐审美为核心,通过音乐教学,在潜移默化中培育学生美好的情操、健全的人格;以兴趣爱好为动力,让学生与音乐保持密切联系、享受音乐;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一个学生的音乐潜能得到开发并从中受益;重视音乐实践,鼓励学生音乐创造。
二、教学目标
1.准确有感情地演唱歌曲《哦,十分钟!》。 2.通过演唱歌曲的方式表达自己快乐的情绪。
三、教材分析
这是一首2/4拍、D宫调式、二段体结构的儿童歌曲。曲调欢快、活泼、语言形象生动。歌曲通过对孩子平日课间十分钟的描写,表现了孩子们在紧张的学习后自由欢乐的心情。第一段节奏紧凑,曲调反复出现“ 5 5 3 4 | 5 0| ”这一音型,鲜明地表现了活蹦乱跳的孩子们在课间轻松、快乐的形象和喜悦的神情。第二段音调转为抒情,第一乐句与第二乐句运用旋律的模仿手法。“哦,十分钟!”唱出了孩子们对课间十分钟的由衷欢迎。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准确地演唱歌曲,表达音乐情绪。 难点:切分节奏的把握。
五、教学课时 1课时
六、教学准备
乒乓球、竹竿
七、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师:X X | X X X(意思:同学,上课了;同学,请做好。) 生:X X | X X X(老师,我知道;老师,我做好。) (二)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老师想在这做一个小小的调查,请问大家一天中最快乐是什么时候?
生:„„
师:哦,每当下课的铃声响起来后,老师穿过走廊都看见大家尽情的玩耍着,你们都玩些什么游戏或者活动呢?
生:„„
师:好,那么接下来让我们一起看看视频,里面的同学们他们在课间玩些什么活动,看看谁的眼睛最厉害。(播放视频《哦,课间十分钟!》)
生:(举手回答:跳绳、篮球、足球、捕蜻蜓等。)
师:老师小时候也有喜欢的课间活动哦,下面让同学猜猜是什么样的活动 。(播放伴奏《哦,十分钟》做动作)
生:猜猜(拍手和跳格子)
(请同学们跟老师一起来回忆童年,拍手和跳格子动作。)
(三)进入新课 1. 节奏解决
(1)X X | X X | (2)X X X X | X X X X | (3) X 0 | X 0 | (4)X X X | X X X |
2.根据该班级大课间活动跳竹竿和同学们平时喜欢玩的yo yo球来解决节奏。
3.师:上课时间40分钟非常宝贵,要集中注意力学习,下课10分钟也同样非常宝贵,因为只有休息、放松好,才能使下一节课精神更集中,这就是学习、休息两不误,你听听他们的10分钟在玩什么? 4.聆听歌曲
设问:(1)歌曲描写了什么内容? (2)歌曲表达了怎样的情绪? 5..发声练习
用“la”来轻声学唱旋律。
6.随钢琴学唱歌曲(解决切分节奏中的休止0 4 3 | 2 72 | 1 1 |) 7..全曲学唱
8.分析作品:第一乐段和第二乐段各用什么情绪表达呢? 9.情感处理后的演唱。
10.唱歌练习指挥拍式2/4节奏。
四、合作与表演
1.一起边拍手、跳格子,边唱歌。 2.为歌曲创编动作。
五、下课铃响
现在属于你们的真正课间十分钟来到了,下面让欢快的旋律伴随着大家去享受轻松、愉快的十分钟吧!
课堂小结
第2课 第五课时 总课时数:第9课时
教学内容:唱歌教学---大家来唱
教学目标:
1. 能有感情地演唱《大家来唱》,用优美和谐的歌声表现孩子们围成圈,手拉手边唱、边跳、边舞的欢乐情景。
2. 通过律动等方式体验三拍子音乐,结合歌曲学习三拍子指挥图式。 3. 知道这是一首意大利民歌,简单了解意大利的风土人情。 教学重点:
体验表现三拍子歌曲晃动的感觉。 教学难点:
二声部合唱
教学准备: 课本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2分钟)
1、导入:同学们好!今天老师来给你们上音乐课,你们开心吗?老师也非常开心,那在上课之前,先跟老师一起来放松一下!播放《假如幸福的话拍拍手吧》!
从你们的歌声中,老师感觉到了快乐;看到你们的笑脸,老师感觉到了幸福。就让我们带着这份快乐和幸福,开始我们这堂音乐课。 二、 歌曲背景(6分钟)
1、歌曲背景
同学们,你们知道或听说过意大利威尼斯吗? 威尼斯是一个美丽的水上城市,位于意大利东北部,它建筑在最不可能建造城市的地方——水上,威尼斯的风情总离不开水。它的风光非常美丽,歌曲也非常好听,下面就请同学们和老师一起来游览一下意大利威尼斯水城吧!(课件播放)
2、初听歌曲
威尼斯水城漂亮吗?那你们想不想学习威尼斯歌曲呢?下面我们就一起来欣赏这首优美的意大利威尼斯民歌《大家来唱》。请同学们竖起小耳朵,安安静静地把这首歌曲听一遍,听完老师有问题要提问的哦!(聆听范唱)
提问:
1首歌属于哪种演唱形式?(二声部合唱)
②二声部合唱与齐唱效果有什么不同?(使得音乐更丰富,情感更饱满,加入低声部烘托了气氛。)
③歌曲的速度是怎样的?(中速)情绪是怎样的?(欢快) 三、新歌教学:(30分钟) (一)歌曲简介(2分钟)
《大家来唱》是一首意大利威尼斯民歌。歌曲¾拍,C大调,一段体结构,由四个乐句组成。第一、四乐句曲调平稳,采用重复的手法,首尾呼应。第二、三乐句运用了旋律的模进及出现的八度大跳,把欢乐的情绪推向高潮,突出了“大家来唱”的主题,生动地描绘了快乐的孩子们围成圈,手拉手边唱、边跳、边舞的欢乐情景。
(二)学习2/4、3/4拍子指挥图式及强弱规律:(2分钟) 学习2/4、3/4拍子指挥图式及强弱规律: (三)进行高声部学习(10分钟) 1、教师范唱高声部。
2、教唱高声部歌曲。(边打手势边把歌谱唱) (三)进行低声部学习(10分钟)
刚才我们说这首歌是二声部合唱,加入了低声部起到烘托的作用。现在我们就来学习低声部。
1、教师范唱低声部。(找出与高声部不同的地方) 2、教唱低声部歌曲。(边打手势边把歌曲唱) (四)进行二声部合唱(6分钟) 1、再次欣赏音乐:(播放音乐) 随歌曲的旋律打节奏,轻声唱。 2、挥拍演唱歌曲。
3、师生手拉手围成圆圈表演唱。 四、小结: (2分钟)
同学们唱得真不错, 我们今天特别高兴,不但上威尼斯去旅游了,并学会了3/4的指挥图式和强弱规律,还学会了一首好听的意大利威尼斯歌曲,很有收获哦!不同的节拍有不同的韵味,让我们在歌曲《大家来唱》欢快的音乐声中结束今天的威尼斯之旅。
课堂小结:
第3课 第一课时 第二课时 总课时数:第10,11节
教学内容: 欣赏教学—牧歌
一、教学目标
1、了解我国蒙古族的风土人情。感受蒙古人民对自己故乡深沉真挚的恋情,激发学生对少数民族音乐的兴趣及对祖国民族音乐文化的热爱。
2、欣赏各种艺术形式的《牧歌》感受蒙古音乐独特的长调风格
3、欣赏《牧歌》感受无伴奏合唱人声的艺术魅力,多声部效果的美感和内蒙古民歌优美的
二、教学重难点
1、体验蒙古民歌的风格,把握《牧歌》的特点及培养学生欣赏音乐的兴趣。
2、感受无伴奏合唱形式的人声美与丰富的和声效果。 三、教学手段 多媒体教学
四、教学过程
(一)、师生问好,创设情境导入课题
同学们,我国有多少个民族?那你都知道哪些民族呢? 生:56个,汉族、回族、苗族、彝族等。
师:今天我带领大家去一个民族,蒙古族,好吗? (课件播放蒙古族的地理环境、风土人情) (二)、新课教学
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也有自己的音乐。无论你是什么民族,无论你在什么地方,只要听到蒙古人演唱的长调牧歌,便立刻感受到浓郁的草原气息,体味到高度的艺术享受。不信,我们来欣赏一下。在欣赏之前我们先了解一下什么是牧歌?
牧歌:十四世纪发源于意大利,是一种声乐体裁,我国民歌中的“牧歌”属
于山歌性质,是牧民放牧时唱的歌,内容多为赞美劳动,歌颂家乡和抒发情感。
1、欣赏男声独唱《牧歌》从这首歌曲的欣赏中你感受到了什么?使你联想到了什么?(速度缓慢、曲调悠扬飘逸、低回婉转、抒情。它的色彩非常丰富:蓝蓝的天、洁白的云、碧绿的大草原、雪白的羊群,把我们带进了一幅很有诗意的画里。)
(二)新课教学
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也有自己的音乐。无论你是什么民族,无论你在什么地方,只要听到蒙古人演唱的长调牧歌,便立刻感受到浓郁的草原气息,体味到高度的艺术享受。不信,我们来欣赏一下。在欣赏之前我们先了解一下什么是牧歌?
牧歌:十四世纪发源于意大利,是一种声乐体裁,我国民歌中的“牧歌”属
于山歌性质,是牧民放牧时唱的歌,内容多为赞美劳动,歌颂家乡和抒发情感。
1、欣赏男声独唱《牧歌》从这首歌曲的欣赏中你感受到了什么?使你联想到了什么?(速度缓慢、曲调悠扬飘逸、低回婉转、抒情。它的色彩非常丰富:蓝蓝的天、洁白的云、碧绿的大草原、雪白的羊群,把我们带进了一幅很有诗意的画里。)
2欣赏无伴奏合唱《牧歌》
(1) 通过聆听无伴奏《牧歌》问同学们和我们平时听到的合唱有什么不同? (2) 讲解无伴奏合唱知识,让学生了解无伴奏合唱形式。
在合唱的各种形式中,有一种完全不使用伴奏乐器的纯人声合唱形式,称为无伴奏合唱。
3、 复听无伴奏合唱《牧歌》分析,讨论作品特点、结构。进一步感受音
乐美。
(1)播放音乐,学生认真聆听。
提问:A、你们能听出那几个声部呀?( 女高、女低 、男高 、男低。) 大型的合唱歌曲一般都是女高、女低、男高、男低四个声部组成的。 师引导学生说:这四个声部的旋律就像蒙古族的景色,女高音就像(天空的云),女低音就像(广阔的天空),男高音就像(洁白的羊群),男低音就像(无边无际的大草原)。
B、这首合唱可分为几个乐段?(引子部分、第一乐段、第二部分、第三部分、尾声部分)
(2)分段欣赏。每个乐段表达了什么内涵?
力度 意境 出现的声部与音色特点
引子部分: pp 草原由近到远 女低: 饱满 柔美 舒 男低: 浑厚 结实 缓 第一乐段: f 草原的辽阔宽广 女高: 明亮 华丽 第二部分: mf 草原的连绵起伏 男高: 高亢 明亮 悠 第三部分: f 歌唱草原赞美生活 四个声部 长 尾声部分: ppp 意犹未尽余音绕梁 女高领唱
(3)同学们两首牧歌对比起来,你更喜欢哪一首呢?为什么? 生:无伴奏合唱。因为更能显示出草原的宽广,音色空旷优美!
设计意图:先由学生分散发言,对关于作品特点的分析做个简单小结,以对作品有个整体性的了解,可培养学生对音乐作品的分析、概括能力,然后再由教师针对学生的发言作必要的补充,使学生对作品,特别是对“无伴奏合唱”这一独具特色的声乐演唱形式的认识由感性上升到理性。
(三)学生实践与才艺展示
歌曲的意境真美啊,老师也特别喜欢这首歌,现在老师伴随《牧歌》音乐给大家跳一段蒙古舞蹈怎么样?。
设计意图:经过老师的带动使课堂气氛活跃起来,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更加让学生投入到音乐当中,去感受音乐、表现音乐、提升对音乐的鉴赏能力。
同学们,看你们这么喜欢这首歌曲,我有个提议,为《牧歌》尽上自己的能力,选择其中的一项任务完成。
1、听赏音乐,划出音乐的旋律线或音乐使你联想到的画面画下来。 2、随音乐朗诵歌词。
3、上台表演舞蹈,可模仿老师的舞蹈动作或自编动作。
在创作过程中,老师不停地放《牧歌》音乐,激发学生的创作灵感。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抒发对音乐的感受,表现音乐的形式同样需要不拘一格,因而这时又一次把学习的自主权交还给学生,让学生自由选择表现方式,既满足了学生的自我表现欲,也给了学生广阔的表现空间,以施展自己的才华。]
(四)拓展延伸
欣赏:无伴奏合唱《小白菜》
设计意图:拉近我与学生,学生与音乐的距离、从而使学生对无伴奏歌曲有更深的了解与掌握。
四、小结
同学们,通过欣赏《牧歌》,我们对蒙古族音乐有了初步感受体验,通过参与讨论和表演,同学们对歌曲有了进一步了解,开阔了视野。不同音乐创作形式带给了我们不同的音乐美感,欣赏无伴奏合唱《牧歌》,老师相信这优美的旋律深留在你们的脑海里,当然这一切都得感谢我们的民歌,正是这些民歌激发了音乐创作者的灵感,给他们提供了音乐创作的素材,才能使我们欣赏到更美的音乐作品,也让我们永远记住我们的民歌吧。
五、课后作业
同学们课下搜集一些蒙古民歌或无伴奏合唱歌曲试听、学唱,并自由选则一首歌曲演唱。
六、教学效果
通过学生的听、唱、看、感受、体验、创作让学生充分享受到音乐的美,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和兴趣,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体验音乐带来快乐,自豪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我根据学生特长让学生不同形式表现《牧歌》,学生们都乐于参加音乐活动,并通过参加各种活动加深了对歌曲的理解和认识,他们团结协作,在音乐的氛围里练习了技能,并且促进了各学科间的交流,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艺术氛围中达到课堂的高潮,同时也达到了感受美、理解美、创造美的教学目的。
课堂小结:
第3课 第三课时第四课时 总课时数:第12,13节
教学内容:唱歌教学---嘎达梅林
欣赏交响诗《嘎达梅林》
教学分析:
1、 教学内容分析:交响诗《嘎达梅林》取材于蒙古族英雄嘎达梅林领导的人民起义——向封建王爷和军阀作斗争的历史故事。作品沿着嘎达梅林的故事情节这条线索逐步展开。
2、 教学对象分析:这首交响诗学生比较生疏,因此课前老师要布置学生收集相关资料(故事梗概、历史背景等),也可组织学生观看一次影片《嘎达梅林》,对于歌曲《嘎达梅林》,也可课前带领学生唱会,这样会帮助学生加深对音乐的体会。
二、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能够对标题音乐感兴趣并愿意主动参与聆听。 2、学习英雄人物的反抗精神。 知识与技能:1、初步了解交响诗及交响音画的一般特点。 2、感受、体验乐曲中音乐要素在表现音乐情 绪、刻画音乐形象方面的作用。 过程与方法:聆听、感受、表现 三、重点、难点
1、 了解什么是交响诗。 2、 对音乐表现内容的体验。 3、 奏鸣曲式的曲式结构。 四、教具
电脑、光碟、电子琴
五、教学过程:
(一) 组织教学:
1、 师生问好。2、了解出席。3、介绍本节教学内容。
(二) 回顾旧课: 齐唱歌曲《嘎达梅林》
(三) 新课:
1、 导言:由影片《嘎达梅林》引出。 2、 作者简介(课件)。 3、 什么叫交响诗(课件)? 4、 《嘎达梅林》故事梗概(课件)。
5、 作品赏析。(出示主题)边听边引导学生分析、讲解。
Δ引子:小提琴拉奏长音,把人们的联想带入一望无垠的内蒙古草原。 Δ呈示部:主部:人们对草原的深深热爱和对未来生活的向往。 副部:嘎达梅林号召人民进行反抗斗争。 Δ展开部:奔驰的马蹄节奏,描述了人民为了生存和自由 ,在草原上与王爷展开惊心动魄的战斗场面。
Δ再现部:主部主题辉煌壮阔,对蒙古人民的斗争精神作 了热情洋溢的赞颂,副部主题的出现表现了被围的起义队 伍重新投入战斗,最后英雄倒下,铜管奏起了哀悼的音乐。 Δ尾声:民歌原型。先是哀悼的哭泣声,经过反复,力度 增强,人们从悲痛中摆逃出来,恢复斗争信念。最后铜管 音响对人民的反抗精神和英雄业绩进行了讴歌。
(四) 巩固新课
复听尾声并随音乐演唱。
(五) 作业、小结
课堂小结:
第3课 第五,六课时 总课时数:第14,15节
教学内容:唱歌教学—我是草原小骑手
一、教材分析:
《我是草原小骑手》是一首具有典型蒙古族风格的歌曲。2/4拍,羽调式。歌曲情绪活泼,充满自豪感。歌曲的节奏富于舞蹈性。全曲的情绪热烈、豪放,充分表达了蒙古族小朋友对草原生活的热爱之情。
二、学生情况分析:
四年级学生经过以往音乐课的学习,已经具备识唱乐谱的能力,具备了一定的分析作品的能力。熟悉歌曲教学中唱歌词、歌谱、打节奏、分组创编活动等一系列学习方式。善于在学习中提出问题,喜欢小组合作学习。希望有更多的展示自己的空间。在这一课的学习中,教师需要学生联系起以往学习的知识经验,迁移到这首作品的学习中,在教学中重点感受、体会、表现草原小骑手豪爽的性格、开朗、自信的生活态度。在演唱歌曲时要流露出草原小骑手自豪神气的精神面貌。因此,教师在教学设计中重在启发学生思考用什么样的演唱语气、情感塑造草原小骑手的形象。同时教学中教师要为学生创设自主学习的空间、搭建展示的平台、提供合作学习的机会。
三、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感受蒙古族歌曲《我是草原小骑手》欢快活泼的情绪,体验草原小骑手爽朗、自豪的性格,引导学生热爱祖国的民族音乐文化。
2、“过程与方法”目标
聆听并演唱歌曲《我是草原小骑手》,启发学生感受、表现小骑手豪爽、自豪的性格和热爱家乡的情感,体验研究学、合作、自主学习的快乐。
3、“知识与技能”目标
指导学生用活泼、欢快的情绪、清晰的咬字、吐字完整而正确的演唱歌曲,并表现小骑手豪爽、自豪的性格特点。了解并学习蒙古族的基本舞蹈动作,尝试创编歌表演
四、教学重重点:
学会演唱《我是草原小骑手》,并能用一些方式参与表现。引导学生感受、体会歌曲自豪的情感,并用明亮、高亢的声音表现歌曲,注意衬词的演唱及二、四乐句的音准。
五、教学方法:
情境导入法、示范法、教唱法、才能展示法等 六、教学资源与工具设计: 1、教学环境:多媒体及网络环境;
2、教学资源:制作ppt课件、课外搜集的资料和图片、电子琴、
打击乐器。
七、教学过程:
一、引情激趣:
师:同学们,很高兴今天能和大家一起度过这美好的时光。老朋友见面,来,让我们一起跳起来庆祝一下。(放〈草原小姐妹〉进行蒙古舞律动。)
义务教育教科书
音 乐 教 案
四年级上册
蒲爱玲
第4篇: 人民音乐四年级上册音乐教案
四年级上册音乐教案
第一单元《蓝天白云》
教学内容:
听:“蓝天白云”“朝景”“放风筝”
唱:“我爱我的家乡”“美丽的黄昏”“捉泥鳅”
动:“露一手”
竖笛:“小白船”
课时:4课时
第一课时 《常规课》
教学目标
让学生在感受音乐的基础上,展开丰富的想象,从而,开拓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在课堂上,学生思维活跃、情绪高涨,教学效果良好。
教学内容
一、 常规歌训练
1、学唱“上课歌”,集体创编动作
2、用音乐告诉学生,起立、坐下等基本常规
二节奏训练
三、卡农训练
1、音阶练习(用手位帮助);2、单和弦练习;3、轮唱练习。
第二课时 《我爱我的家乡》
教学目标
一、学唱《我爱我的家乡》歌曲,让学生在层层深入的音乐实践中自然地受到爱国主义教育,并结合美术、舞蹈、表演等多种形式表达自己热爱家乡的情感。
二、欣赏《蓝天白云》,感受小鸟在蓝天自由自在的飞翔。
三、创设情境,设计简单而实用的歌曲图谱,使学生浅显易懂的理解和学习歌曲,培养音乐兴趣,树立终身学习的愿望。
教学重难点
重点:把自己家乡的美好景物编成歌词;
难点:唱好连音线,用美妙的歌声赞美祖国。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趣导入
1、律动:《蓝天白云》请你们跟我这样做。
2、问:你听到的是一段怎样的音乐?(学生回答)这音乐给我们感受到小鸟在蓝天自由自在的飞翔
3、复听音乐。引:让我们带着不同的感受再次聆听音乐吧!
二、主动探究,学唱歌曲。
1、在这美妙的音乐中,我们看到了什么?(出示家乡的画面),我们用什么形式来表达家乡的美丽呢?歌声!
2、老师范唱。
3、师生接龙哼唱。
4、学生独立哼唱。鼓励学生采用自己的方式,如吹口哨或用“lu”、“la”哼唱、视唱等。
5、给旋律取名字,引:这么动听的旋律,我们取个名字——“我爱我的家乡”。?
6、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歌词,学唱歌曲。
7、采用接唱方式学唱歌曲。
8、引导学生用优美、活泼的情绪及自然的声音演唱。
9、分组讨论:可采用哪几种形式来演唱?。
①、加上人声:朗诵词,学生的欢呼声等。
②、加上乐器:模仿同学们上学的脚步声、读书声、课间玩耍声等。
③加上简单的形体动作表现家乡的情景。
三、创作实践,拓展迁移。
1、激发创作欲望,根据图片,师生共同创编歌词
2、以小组为单位,尝试创编,教师巡回参与,四人为一小组,创编歌词:。
3、各组展示新作品,师生共同演唱新创编的歌词,并评选出最佳作品。
5、各组展示创作表演成果,师生评价。
四、课堂延伸。
1、作业:你还能创编出几首不同歌词的歌曲?
2、各组唱着自己创编的歌曲愉快地出教室。
第三课时 《美丽的黄昏》
教学目标
1、 通过学唱三部轮唱歌曲《美丽的黄昏》,巩固已初步掌握的合唱技能,要求用优美、和谐的声音较好地表达歌曲的意境。
2、 通过练习让学生学会用不同的音乐表现手段去表演歌曲。
3、 通过欣赏,培养学生听辨乐器音色的能力,了解器乐曲塑造音乐形象的特点,感受乐曲的形象。
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用优美、和谐的声音演唱歌曲。
2、教学难点:唱好三部轮唱。
教材分析:
《美丽的黄昏》是一首简易而富有效果的三部轮唱曲,3/4拍,全曲只有三个乐句,一、二乐句构成美妙的三度和声,第三乐句连续的“do”音进行实际是主音的持续,在轮唱过程中实际形成了三部合唱曲“叮咚叮咚”描写平静的教堂钟声,使全曲显得宁静而美妙。
教学过程
一、常规训练
1、节奏练习:
2、视唱练习
(!)、出示旋律:p2
(2)、练习一声部视唱。
(3)、练习三部轮唱。
二、感受歌曲
1、观赏画面“黄昏情景”,同学们,这幅画中你看出了什么?能说一说吗?如我们用歌声表达的话那就更美了,请听------。
2、听范唱《美丽的黄昏》,体会歌曲的速度、情绪。
3、学唱歌曲。
(1)、初步学会演唱歌曲。
(2)、根据歌曲的情绪,给三个乐句加上渐强、渐弱记号,再唱一唱。
(3)、用不同速度演唱这首歌曲,说说表现的情绪和意境有什么不同。
(4)、第一遍齐唱,第二遍分三组轮唱。甲组先开始,唱至第二行时,乙组从头开始;乙组唱第二行时,丙组从头开始。
4、完整演唱歌曲。
三、综合练习
1、歌曲《美丽的黄昏》轮唱时,可用动作或队形变换来配合。
2、动作:为三个乐句分别想一个简单的动作,边唱边做。
3、队形:按轮唱声部进入的顺序,用不同的队形,边走边唱。
四、欣赏《朝景》
1、初步听赏全曲。
2、试哼唱书上旋律,它在乐曲中一共出现了几次?
3、选择乐曲与小伙伴合作表演。
五、小结
第四课时 《捉泥鳅》
教学目标
一、学唱歌曲《捉泥鳅》。在实践活动中体会到我们可以“学习”泥鳅的本领。
二、认识四四拍,以四分音符为一拍,每小节四拍。
三、欣赏(童声合唱)“放风筝”。
四、学吹竖笛“小白船”
教学重难点
重点:用活泼地心情演唱好《捉泥鳅》歌曲;
难点:创编“捉泥鳅”的动作,用竖笛吹好“小白船”歌曲。
教学过程:
一、欣赏〈放风筝〉
1、师:古人云:一年之计在于春。的确,春天是个美好的季节。同学们,你们还记得朱自清先生笔下的《春》吗?
师:那么,你喜欢春天吗,为什么?
生:春天可以放风筝。
师:现在请大家听赏〈放风筝〉乐曲。
2、跟着音乐感受〈放风筝〉的心情,用动作来表现。
二、音乐引入 学唱歌曲
1、 同学们我们放着风筝来到了田野,你们瞧,一群小朋友在干什么?——捉泥鳅;你们捉过泥鳅吗?捉起来容易吗?请你们听他们是怎样捉泥鳅的。
2、教师范唱
3、用声势感受歌曲旋律
4、师:这首歌曲是几几拍?四四拍,以四分音符为一拍,每小节四拍,强弱规律:强弱次强弱。
5、视唱歌谱,感受强弱次强弱规律师
6、按节奏朗读歌词
7、跟琴学唱歌曲
三、创编动作
1、观赏玻璃瓶中的泥鳅的动作
2、根据歌曲集体创编泥鳅动作,创设情景进行表演。
四、学吹竖笛“小白船”
1、视唱“小白船”旋律,感受唤气处。
2、学吹高音ri mi
3学吹歌曲“小白船”
四、小结
第二单元 “唱游在森林”
教学内容
听:“彼得与狼”“森林水车”“卡农歌”“第一交响曲”
唱:“绿色的祖国”“银色的桦树林”
动:采集与分享
课时:四课时
第一课时 欣赏《彼得与狼》
教学目标
1、听赏交响童话《彼得与狼》的片段,初步辨别出主人公彼得和动物朋友的有趣的音乐形象和不同的乐器的音色。
2、引导学生主动学习,鼓励每一个学生积极参与音乐活动的游戏、创编、表演。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通过师生共同学习,生生合作学习。以多种方式来辨别各种角色所用的不同音色。了解各种乐器的名称。
教学难点:能够初步辨别管弦乐的不同音色
教学过程
一、 唱游课导入:
今天老师要带领你们去进行一次快乐的音乐之旅。
1、 好,让我们走进音乐《快乐击掌》,全体学生随音乐边跳边进场。音乐中同伴间互相交流。
2、《镜子中的我》会让女孩子更加美丽、挺拔。在音乐中来做芭蕾手位。(主要是女孩子形体训练。男孩子允许不跳)
3、我们来乘上小火车。(练声)5---6---7---1---。呜-----
美丽的牧场到了,你们听:好可爱的小动物。(练声)
小黄狗、小花鹿、小青蛙等的叫声。1=D上升到1=F
《小奶牛》要来表演节目了,我们可以为它(唱歌)(打节奏)
小奶牛说:谢谢大家。我们是好朋友。
二、欣赏: 牧场好大啊。牧场边的大森林里住着少先队员彼得和他的动物朋友,当然还有狼呐。现在让我们去听一听、看一看交响童话《彼得与狼》的片段。
1、 在美妙的音乐旋律中来认识童话里的人物和动物以及观赏大自然的美景。老师演示课件中音乐童话故事。学生欣赏一遍。
2、 好看吗?这个交响童话叫什么?里面的主人公是谁?主人公彼得是怎样的形象?请小朋友表演主人公彼得的形象。要表现出勇敢、机智的少先队员的形象。
3、 在音乐里分别出示小动物的片段。学生创编动作。
4、作曲家在交响童话中,将不同的乐器表现不同的人物、动物。
5、老师提问:你们知道彼得的形象是用什么乐器演奏的?
6、老师出示音乐游戏。介绍并讲解:上面有哪些乐器?下面是谁?谁能玩这个游戏。请两个小朋友上台来做游戏“点击”乐器,然后说出小提琴代表少先队员彼得。长笛代表小鸟。从音色中辨别人物和动物。
三、说一说:分辨每种乐器演奏所代表的人物形象
1、让我们通过音乐游戏来了解。
音乐游戏:听音乐,猜猜我是谁?学生分组做游戏。引导学生合作学习,探索学习。
2、这首交响童话好听吗?叫什么名字?
3、你最喜欢什么乐器模仿哪个角色的音乐?
八、编一编:你能听音乐,根据不同的角色编创人物、动物动作?
除了听音乐创编动作,你还想用什么方式创编?
1、 分配角色表演
2、 谁今天还能想出新的表现方法?(编写童话故事)
鼓励学生组成小组大胆创作。(师生共同表现)表演:每人选择不同的角色;写童话故事。
九、想一想:
这个童话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只要团结起来,勇敢而机智的进行斗争,任何貌视强大的敌人都是可以战胜的。(每个学生写出自己的想法)。鼓励学生互相交流。在全班面前,学生之间互相交流。
十、小结:愉快的音乐之旅就要结束了。让我们坐上雪橇车,踏上回家的路程吧。
(集体舞:铃儿响叮当,学生在欢快的音乐声中边唱边跳离开唱游室)。
第二课时 《绿色的祖国》
教学目标
1、学生能用柔美、圆润的声音演唱歌曲《绿色的祖国》,了解演唱形式。
2、欣赏《森林水车》,让学生感受水车轮子转动的声音。
教学重难点
初步表现歌曲的意境,演唱时应注意气息平稳,并随旋律线的起伏自如地演唱。
教学过程
一、师生问好、发音练习
二、导入:
1、你们有没有见过小树林?还记得它的特点吗?
2、小树林中,最抢眼的是什么颜色?为什么是绿色?
3、你们能描绘一下不同季节的小树林吗?
4、展示不同季节小树林的图片,让学生近距离观察,加深他们的印象,并对此展开讨论,再把讨论的结果在课堂上进行交流。
三、学唱新歌:
1、听歌曲范唱,初步把握歌曲的情感,
2、跟琴轻声演唱歌曲旋律;视唱歌谱。
3、轻声跟着钢琴伴奏哼唱歌曲,要求学生能唱准歌曲的节奏,对一些歌词集中的地方要唱清楚每个字,不能含糊地带过。
4、有感情地演唱歌曲,演唱哟应注意音准,速度和节奏。
四、欣赏《森林水车》
1、我们用歌声表达了《绿色的祖国》,现在我们体验一下绿色森林中,水车轮子转动的美妙的声音。
2、听赏《森林水车》
3、跟着音乐感受水车轮子转动的声音。
五、音乐游戏
1、教师宣布游戏规则: 我们一起来做个游戏,好不好?这个游戏的题目叫做《找一找》。老师这儿有只可爱的流氓兔,过会儿我会把它悄悄地藏在一个小朋友身边。老师还要请一个小朋友来找一找,小兔藏在了谁身边。在他找的过程中,其他同学边拍手边唱歌,可以给他提示,但是不是用目光(眼睛老盯着藏玩具的小朋友、或者直接告诉他,而是用你们的歌声和掌声的变化来进行提示。找玩具的同学离玩具越远,歌声、拍手声越响;离玩具越近,歌声、拍手声越轻。明白了吗?希望大家要遵守游戏规则。
2、教师总结:离玩具越远,我们的歌声就变强,而且是( )变强,还可以用哪个词。对了,是渐渐变强,所以我们就把这个变化叫做渐强,它是这样表示的〈。你还能想出用怎样的图形来表示呢,也可以用一组图形来表示。 反过来,谁来说说看?(声音越来越弱)。也来画画,好吗?
谁来用你的手势来表示渐强渐弱。
3、结合游戏来演唱歌曲《绿色的祖国》
六、课堂小结:(略)
第三、四课时 《银色的桦树林》
教学目标
一、 认识切分节奏×××,并运用在歌唱中表达奔放、欢畅的感情。
二、 学习歌曲《银色的桦树林》,感受大自然的美。
三、 运用歌声,体态律动表达无限深情的心情。
四、欣赏《第一交响曲》第三乐章。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学习歌曲,运用声势、体态律动为歌曲伴奏。
教学难点:切分节奏 ×××的掌握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学生听音乐进教室:孩子们让我们随着欢快的音乐进入教室。
二、节奏游戏:
放课件:哎呀孩子们真高兴,你们看谁在看着我们呢?看看它给我们带来了什么礼物?(出示课件)
1、课件中出现叫卖的声音“约豆腐”这是什么声音。谁能模仿一下,这三个字中谁的音又长又重?
2、 师:在生活中也有这种节奏的语言,你来想一想,如果想出来告诉老师。
3、师:这种节奏在音乐中是这样表示:× × ×(出示课件)
三、学习歌曲:
1、学生欣赏歌曲,感受歌曲的旋律
同学们的表现真出色,现在你们放松一下,我带你们到“加拿大”去旅游,你们听他们用音乐欢迎我们呢。(学生听音乐)
2、听到音乐感受到了什么?你想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现出来吗?
3、用柯尔文手势感受歌曲音高的位子。
4、随琴轻声唱歌词,学生边唱歌词边加入拍手。
3、学生随着琴完整的唱歌词。
四、表现歌曲
你们想为歌曲加入什么?(学生加入打击乐、舞蹈律动来表现音乐)
1、全班展示,孩子们让我们随着音乐跳起来吧。
2、老师示范动作。
3、师生展示。(你喜欢哪一种动作把它加入到你创编的动作中去)
五、、欣赏《第一交响曲》第三乐章
1、同学们表现的非常好,现在请大家休息一下,听赏一首乐曲《第一交响曲》第三乐章;说一说乐曲表现了什么情绪?
2、熟悉一段书上的旋律,并用不同的速度演唱,你觉得音乐情绪上有什么样的变化?
3、跟老师用三部轮唱的方法唱一唱。
七、小结
第三单元 《采金秋》
教学内容
听:“丰收歌”“霍拉舞曲”
唱:《采金秋》《恰利利恰利》《丰收之歌》
动:集体舞
竖笛:丰收之歌
课时:4课时
第一课时 《采金秋》
教学目标
一、学唱《采金秋》歌曲,观察秋天,激发学生生活的情感进行表演。
二、欣赏“丰收歌”,学跳丰收舞 。
三、采取小组合作学习方式,适当引入竞争机制,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主动意识。
教学重难点
唱好后十六分音符及下滑音,学跳丰收舞,即兴表演《采金秋》
教学过程
一、欣赏“丰收歌”
1、律动:同学们,请你们听着音乐跟老师一起跳起来吧(音乐:“丰收歌”。
2、谈话:你们跳完后,对音乐有什么感受?描写了什么场景?
二、新授《采金秋》
1、引入:你们看到了那么多美丽的景色,今天我们一起去采金秋吧。
2、聆听范唱,了解节拍及乐曲的基本情绪。
3、我们用拍手的方式伴奏。
4、随乐用la哼唱两遍。
5、随乐学曲谱、视唱。
6、朗读歌词,随乐唱词。
三、歌曲艺术处理。
1、小组讨论处理方案。
2、交流、讨论、实践。
3、综合讨论意见,是总结:第一和第三乐段要唱得欢快而有弹性,第二乐段要唱得连惯二抒情;吐字要轻切、清晰。以表达对幸福生活的赞美和对未来的憧憬。
4、各组按要求联唱,并展示。
5、创作不同节奏型为歌曲伴奏。
四、拓展
1、按“起承转合”填空创作歌词。演唱自己作品。。
2、交流研究性学习成果。
3、鼓励学生针对歌曲很多方面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
4、收集或自己创作有关秋天的音乐。
五、结束。
第二课时 《恰利利恰利》
教学目标:
1、学习印度尼西亚民歌《恰利利恰利》,感受劳动歌曲的音乐特点。并能用简单的动作表现劳动场景。
2、能用竖笛演奏歌曲的二声部。
教学重点:
通过体态语言、乐器演奏表现出歌曲的愉快情绪。
教学难点:
歌曲的二声部合唱要配合得和谐、自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课件创设情景(旅游观光车)
2、游戏:打击节奏 xxx xx | xxx xx |
3、风光片:印度尼西亚
4、学生交流平时对印度尼西亚的了解与观后感。
二、学习新歌
1、范唱歌曲《恰利利恰利》
2、学生交流对歌曲的情绪特点以及节拍特点的感受。
3、用特征节奏为歌曲伴奏,加深对歌曲旋律的感受。
4、学生自学歌曲前半部分,对歌曲衬词有困难的教师进行帮助。
5、学习合唱
A、聆听歌曲二声部,说出旋律特点。(在模仿什么?)
B、学生跟着动画演示和音乐,表现耕田和撒种的劳动场景。
C、学生用竖笛自学二个声部的旋律。
D、学生分成二个声部,随着音乐,用律动(耕田与撒种)、竖 笛与律动、二声部竖笛合作。
E、合唱(师生合作)
6、完整演唱歌曲,学生载歌载舞,部分学生用竖笛伴奏。
三、小结下课
第三、四课时 《丰收之歌》
教学目标
一、 用平稳、悠长的气息和柔和、连惯的声音富有表情地歌唱《丰收之歌》,表达丹麦百姓对美好生活的憧憬。
二、学跳集体舞《丰收之歌》
教学重点、难点
用柔和、连惯的声音歌唱《丰收之歌》,唱好一音多字处。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听曲入室,师生问好!
精彩三分钟。
二、读谱知识。
1、出示课件:视唱歌谱
2、观察、思考、探讨:这几个小节同我们以前认识的有什么不同?
三、教学新歌《丰收之歌》
1、情境导入。(课件出示)
猜猜这是来到了哪儿?(丹麦)是什么美景?请听《丰收之歌》
2、聆听范唱,了解节拍及乐曲的基本情绪。
3、我们用拍手的方式为他们伴奏。
4、随乐用la哼唱两遍。
5、随乐学曲谱。
6、朗读歌词。(要饱含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7、随乐唱词。
四、创编集体舞
1、根据歌曲的特点,创作几个简单的动作,分组编排集体舞。
2、各组展示。
五、音乐游戏:
1、全班同学分成两大组,先后离开坐位围成两大圈,边唱边跟着领头的小朋友做动作,歌声形成卡农式,最后各大圈又回到自己的坐位结束
2、布置家庭作业:
在美丽的秋天里,你喜欢什么?是果园的水果?动物园的动物?
公园里的花朵?------请同学们根据自己喜爱,把它画在书上,课后给大家说一说,另外,希望同学们利用休息时间到公园、郊外寻找一些树叶,经过自己剪贴,制作一幅精美的艺术作品,为它选上一段音乐,或配上几句歌词。
六、课后小结
第四单元 《田野的召唤》
教学内容
听:“春到沂河”“美丽的村庄”
唱:《我们的田野》《田野的召呼》《红蜻蜓》
动:集体舞“美丽的村庄”
吹:竖笛《红蜻蜓》
课时安排:4课时
第一课时 《我们的田野》
教学目标
1、 歌曲:《我们的田野》旋律悠扬,富有歌唱性,歌词也写得很出色,犹如一幅绚丽的水彩画描绘祖国山河的自然景色。
2、歌曲:有表情地演唱《我们的田野》,使学生感受乐曲的情绪和思想内容,感受音乐诸表现手段为塑造音乐形象作用,激发学生体会一首乐曲(或歌曲)如果其速度、力度等产生变化,其情绪也随着产生变化的效果。
教学重点
通过以上的演唱,进一步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自然的思想感情。 《我们的田野》是一首描写田野美丽、壮观、富饶的歌曲,歌曲曾在一九八0年获第二次少年儿童歌曲评选一等奖。要求学生以宽广、优美的声音演唱。
教学过程
一、常规教学
1、师声问好
2、发声练习 :进行气息训练------做数冬瓜的游戏。
二、唱 一 唱
教师展示板书后,用教鞭指谱视唱,并指出本练习也是后半拍起唱的,同时出现连音线,使第二小节和第四小节的“5”时值增长,唱成二拍半。
视唱时,先放慢速度,让学生充分体会一下后半拍起唱的特点,然后再加快速度视唱。
三、感授新课
1、练习曲谱
1) 第一乐句 65|3·5|13 2|
2) 第二乐句 35|6 6·6|5 3|2-|20 32|
3) 第三乐句 32|1 7|61 5|
4) 最 后 12|3 3·3|333 25|1-|
5)教师用钢琴弹奏曲谱1.5段,(全曲较长,时间不允许一一弹奏)学生随琴声出拍认真默唱1、5段曲谱。
2、 练习歌词
1) 《我们的田野》是一首描写田野美好风光的歌曲,歌词写到:美丽的田野,碧绿的小河,巍巍的群山,金色的 鱼,成群的野鸭,从远写到近,从静写到动,从地面写到天空,优美动听的曲谱和生动形象的歌词融合在一起,正如一幅幅美丽状观的山水彩画描绘出祖国山河的无比美丽。江山如此多骄。
2) 分析歌词,探讨如何唱好本歌
3) 提问、讨论:同学们,请大家想一下,既然歌曲如此生动、优美,那我们应该如何演唱好《我们的田野》这首歌呢(主要从力度、速度、呼吸、咬字,情绪等方面入手。)
4) 教师播放录音1、5段,学生认真细听,(利用空白磁带先录好1、
5) 教师指挥,学生有表情地演唱全曲。
6) 听音乐
第一遍:边听音乐边打拍子。要求学生能听出歌曲的拍子,并能跟着歌曲录音进行边听边打拍子。
第二遍:感受乐曲的韵味,能轻轻跟唱。分析歌曲的结构。理解歌曲的含义,为更好地演唱歌曲做准备。
3、学唱歌曲
1)先学生自学歌曲,跟琴轻唱歌曲。
通过一遍学唱,把感到困难的乐句提出来。老师和学生一起解决难唱的乐句。可以通过听音、听唱、模唱等形式进行学唱。
2)再轻轻跟唱。
3)要求:A:能唱准歌曲的旋律 B:能用歌声准确表达歌曲中的连音和断音,次听音乐,进行比较。
4、巩固练习
1)分组来演唱。 2)分领唱齐唱进行表演。
三、 小结
第二课时 《田野的召唤》
教学目标
1.学唱歌曲《田野的召唤》,感受意大利民歌风格及特点,用欢快、活泼的情绪来演唱。
2、欣赏乐曲《美丽的村庄》,感受音乐的舞蹈节奏,能积极参与集体歌舞表演。
教学重难点
1、学跳集体舞《美丽的村庄》,让学生积极参与集体进行表演。
2、唱好弱拍起歌曲及后半拍休止附。
教学过程
(一)欣赏、表演《美丽的村庄》
(注:教室里的椅子和桌子都挪开后,教师和同学站成一定的队形,开始本课的内容)
1.教师请同学猜那位同学的装扮。
2.将歌曲《美丽的村庄》完整地放一遍,老师随音乐将舞蹈动作示范给同学们。
3.跟老师轻声学唱歌曲《美丽的村庄》,并学会几个舞蹈动作。
4.将学生分成舞蹈组、唱歌组和打击乐器组进行歌表演。舞蹈组排成两行在中间同老师一起随着音乐舞蹈,唱歌组和打击乐器组成倒八字站两边,歌唱和敲击打击乐器。分组由学生们自愿选择,人数不限。5、舞蹈队要求:
① 动作优美、大方、表情自然,愉快。
② 能合上舞蹈音乐(三拍子)的节拍。
6、歌唱队要求:
① 大方、自然、有表情地歌唱。
② 节奏、音准正确。
6、打击乐队要求:
① 选择符合歌曲情绪的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
② 几种打击乐器能协调配合。
③ 节奏准确、强弱分明(注:出示歌曲《美丽的村庄》的歌词)。
7.同学们对三个组的表现进行自评或互评,并能说出表演得好与不太好的原因。
8.每组可推荐一名代表出来组成一个三人组的表演队进行表演。
9.老师对歌表演进行总结性评价,尤其需对那些平时性格内向、不善当众表现的同学提出表扬。
(二)学唱《田野的召唤》
1.导入:意大利的小朋友跳得多开心啊,他们还唱起了一首歌,
2.教师将歌曲完整地放一遍,让学生围成圆圈,席地而坐聆听。
3.教师讲意大利著名的音乐家的故事及作品,你们还知道那些意大利民歌呢?
4.再听全曲,随乐击掌。
5、用听唱法学习曲谱。
6、用衬词“啦”模唱全曲(注意弱拍起及后半拍休止附)。
7、学唱歌曲
8、小组练唱,在分组展示。
9、选择打击乐,自由创编节奏为全曲伴奏。
(三)小结
第三、四课 《红蜻蜓》
教学目的
1、学唱《红蜻蜓》,让学生感受日本少年儿童回忆自己幼年情景的儿童歌曲,指导学生用轻巧、深情地声音演唱这首歌。。
2、介绍日本作曲家,指挥家山田耕作38岁时创作的一首儿童歌曲,在日本是家喻户晓。
3、认一认渐强、渐弱、换气记号,并唱一唱。
4、学吹竖笛《红蜻蜓》,练习高音mi、高音 ri 。
重点难点
1.教师启发学生正确认识与表现音乐的速度和力度,完整表达歌曲;
2.体会歌曲意境,唱好两声部歌曲。
教学过程
一、介绍歌曲
1、红蜻蜓是日本作曲家,指挥家山田耕作38岁时创作的一首儿童歌曲,在日本是家喻户晓。它本来是一首描写少年儿童回忆自己幼年情景的儿童歌曲,后来大人们也喜听爱唱,也成了他们回忆童年生活的歌曲。回忆是十分美好的,这样美好的内容应当用什么样的音调来表现呢?歌曲优美动听,深情自然。虽然只有短短的八小节,三段歌词,却将童年情景生动地展现在了我们的面前。
2、欣赏《红蜻蜓》
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遍。
二、学唱歌曲
1、学唱《红蜻蜓》曲谱:视唱一声部;练习三度音程(柯尔文手势);视唱二声部。
2、引导学生分析歌谱中使用了几个音,在学生默唱后,请个别学生分部视唱,再全体学生视唱。
3、集体朗读歌词。
4、欣赏歌曲录音,请同学们说出歌曲音乐情绪是怎样的?
5、分声部学唱歌曲,对声音的控制,还有两个声部的和谐。
6、加入渐强、渐弱、换气记号进行演唱
1)音乐游戏:找竖笛;老师将竖笛放在某处,请一位同学寻找,大家用歌声告诉他,当他走近时,演唱的声音渐渐弱;当走远时,演唱的声音渐渐强;
2)认一认渐强、渐弱、换气记号;
3)把渐强、渐弱、换气加入到歌曲中,再进行演唱。
三、学吹竖笛《红蜻蜓》
1、唱一唱旋律
2、认一认高音mi、高音 ri 在竖笛上的位置。
3、吹一吹歌曲《红蜻蜓》
四、小结
第五单元 《青青竹海》
教学内容
听:“春笋”“小小竹排”“月光下的风尾竹”
唱:《小竹桥》《跳柴歌》
吹:竖笛“红河谷“
课时安排:4课时
第一、二课时 《小竹桥》
教学目标
1、学习用舒展的音色演唱《小竹桥》,感受村寨人民对小竹桥的热爱。
2、欣赏童声合唱《春笋》、聆听春雨弹起了竖琴的声音。
3、用律动感受笙独奏“小小竹排”电影插曲。
教学重点、难点:
通过听、唱、动来体验音乐,感受音乐!唱好顿音记号及附点音符。
教学过程:
一、欣赏并律动“小小竹排”电影插曲
1、欣赏《小小竹排》
师:今天呀,我们要去一个非常美丽的地方游玩,那里的人民热情好客,你们想去吗?老师先不告诉你们到底去哪?让我们先来欣赏。
2、用动作来表现歌曲,(出示画面乡村的小桥)我们来到了什么地方?
二、学唱歌曲
1、我们来到了一座美丽的小竹桥,上一节课请大家回去画了桥,大家一起来观赏。
2、先看老师的桥还是自己的桥: 这几天孩子们可忙坏了,又画了桥,那你们一定知道我们这节课跟什么有关?(生:桥)好,你们就已经给这堂课起了个名啦,就叫桥吧!老师也跟你们一样,也忙坏了,我收集了很多桥,你们是想先看看老师收集的桥呢,还是你们自己收集的桥呢?好,现在我就大大方方的展示给你们看一看。(这叫什么桥?知道的大声读出它们的名字)刚才你们都看见了哪些桥呀?(生汇报:石头桥、旋转桥、木板桥、竹桥、铁索桥……)是呀,桥的世界真是太丰富了,在这么多的桥中,你最喜欢什么桥呢?同桌的小朋友在一起亲亲密密的说一说。
3、请同学们听赏赞美“小竹桥”的歌
4、熟悉歌曲旋律,注意附点音符
5、、朗诵歌词,生节拍律动
6、自由创编律动,让我们跟着歌曲进行表演吧!
6、跟琴学唱歌曲,同学们表演的真不错,让我们一起来唱唱这首歌,并加入顿音记号。
7、听录音边唱歌曲边自由律动。
三、欣赏童声合唱《春笋》
1、同学们我们演唱的很好,在小竹桥边春雨弹起了竖琴的声音,表现了春笋在大地上成长扎根,听赏《春笋》。
2、跟着童声合唱歌曲唱一唱。
四、音乐游戏
现在让我们到乐器室去看看吧!(放音乐,教师带领学生随音乐做动作围教室走一圈。)我们来到了乐器室,这里有很多打击乐器,让我们找一找!(出示卡片)
1、猜谜语: 是鱼不会游,是铃不能摇,是鼓铃铃响,是筒的咯响
强调猜四件乐器(答案:木鱼、碰铃、花铃鼓、双响筒)
2、学生猜,教师演示。(逐个拿出四件乐器)
3、请学生听音乐《打花巴掌》歌曲部分,边听边讨论(4组分别拿一件乐器)怎样用打击乐器为歌曲部分伴奏。
4、4个组分别用四件打击乐器伴奏后再合奏。
五、小结
第三、四课时 《跳 柴 歌》
教学目标
一、学唱《跳柴歌》,指导学生运用气息的控制,做有弹性的歌唱和力度与速度的变化,来表现歌曲轻快、欢悦的情绪,
二、根据歌曲创编动作,跟着音乐跳一跳,感受海南民族的风族特点。
三、学吹竖笛加拿大民歌《红河谷》。
教学重点、难点
独立自信的唱好歌曲是本课的重点也是难点。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听曲入室,师生问好!
2、精彩三分钟,模仿各地方言。
二、练一练,我的创造(p29)
1、按不同的排列顺序唱一唱;
2、哪一组旋律最通顺、流畅?
三、教学新歌
1、谈话;同学们,现在老师给大家听赏一首海南民歌《跳柴歌》,听完后请告诉我你们想干什么?想跳一跳,那我们先来学唱歌曲。
2、模唱全曲;用柯尔文手势视唱旋律。
3、朗读歌词,注意咬字、吐字。
4、跟琴唱词。
5、小组合作唱词至熟练。
6、歌曲艺术处理。
1)小组交流意见; 2)小组练唱,在分组展示; 3)选择打击乐,自由创编节奏为全曲伴奏。
四、扩张延伸
1、欣赏《百鸟朝凤》
2、介绍:这首乐曲曾获第四届青年联欢节民间音乐比赛银质奖,近年来我国艺术家在国外演奏民族器乐作品时受到热烈欢迎。
3、参与表现:
1)展示你创作的动作,并教给大家。
2)分组活动表现歌曲。
A、舞蹈组b、演唱组c、跳竹竿组。
4、各组展示,评价。
五、小结:听曲出室。
第六单元 《浪花里的歌》
教学内容
听:“月亮河 ” “鱒鱼”
唱:“小事情”“让我们荡起双桨”
动:填歌词
竖笛:小事情
课时安排:4课时
第一 二课时 《小事情》
教学目标
1、学唱歌曲《小事情》, 用轻松愉快的声音边唱边表演,在演唱二声部中要做到声部和谐。
2、 聆听《月亮河》,感受乐曲表现生活中的情景。
3、 通过编创和表演,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提高对艺术的表现和创造能力。
教学重难点:让学生在唱唱、听听、做做中感受音乐;唱好《小事情》歌曲二声部,做到声部和谐。
教学过程:
一、感受三四拍
1、认一认三四拍号,了解它们的含义及强弱规律。
2、练一练,播放音乐《小事情》用声势感受三四拍歌曲。
二、新课教学
1、谈话:《小事情》是一首美国童谣,在学习这首歌曲时,先让学生学会歌词,让他们理解歌曲所蕴含的道理。
2、听《小事情》,初步感受歌曲的情绪及旋律线条。
3、轻声哼唱《小事情》,回忆歌曲的旋律及音位。
4、视唱两声部,做到声部和谐。
5、师:这首歌好听吗?(好听)
6、师:(出示碰铃)你们认识它吗?它的声音怎样?这么好听的声音,让我们随它的节奏读歌词。
7、第一遍有感情朗读歌词;第二遍边做动作边读歌词。
8、学唱歌曲:跟琴学唱;分声部学唱;配上碰铃演唱。
9、创设情境进行表演、听演唱、竖笛吹奏。
三、听赏《月亮河》
1、在美好的情境中,请大家聆听《月亮河》
2、跟着音乐轻轻哼唱p30,想想这段音乐适合表现生活中的那些场景,请说一说。
四、介绍音乐课新栏目《音乐信息站》。 每人搜集有关的音乐知识、故事,在课前介绍给大家,丰富我们的音乐信息量,看谁找的故事最有趣。方法是轮流,期末评选最佳信息员。
五、结束: 听曲出室。
第三、四课时 《让我们荡起双桨》
教学目标
一、指导学生以优美抒情歌声,抒发热爱祖国、热爱生活真挚感情。
二、进一步提高二声部歌唱的技能,注意做到音准和谐、音量均衡及因色统一。
三、听赏“鱒鱼”,区别音色、形状、及演奏方式。
教学重点、难点。
自行大胆的表现歌曲及乐曲是重点;唱准歌曲中含有ox的节奏的乐句是难点。
教学过程
一、合唱练习。
1、利用柯达伊手势进行两声部的和声音程练唱。
2、练习合唱发声练习曲。要求一气呵成,韵母发音位置统一。
二、节奏练习。
2/4ox xx | x. x|xx x |x -|| 模仿拍击
三、新歌教学《让我们荡起双桨》。
1、激趣导入。
谈话:(课件播放这首歌的mtv )交流;在这首歌里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有何感想? 小结;刻画了儿童们在洒满阳光的湖面上,划着小船尽情游玩、愉快歌唱的动人景象,抒发了他们热爱祖国、热爱幸福生活的真挚情感…… 介绍;歌曲的作者及创作年代。
2、聆听范唱,划分乐段。
3、找出曲谱中的ox节奏乐句,跟师唱一唱。
4、跟琴唱一唱曲谱、小组练唱,并随即指导。
5、朗读歌词,体会意境。
6、跟琴唱词。
7、小组练唱,主要是唱准确。
8、歌曲艺术处理。
讨论、实践后总结:这是一首带副歌的分节歌,高潮在副歌部分。所以,在演唱音量的层次上,齐唱部分可用“MP”合唱部分用“MF”,总的是以轻柔、优美、舒展的声音来表现歌曲的意境。
9、各组按新的要求练唱全曲。
四、欣赏“鱒鱼”
1、出示课件(乐器图片) 学生观察各乐器的外形特点并描述。
2、出示课件,聆听各乐器的音色特点。
3、听赏“鱒鱼”(钢琴五重奏),让学生听别乐器的音色。
五、歌表演《让我们当起双桨》。
1、小组合作选择喜欢的方式表现歌曲。
2、各组展示,集体评议。
六、小结
第六单元课后记录:
第七单元 “月亮月光光”
教学内容
听:“月亮月光光”“望月亮”“二泉映月”(1)(2)
唱:“好月光,你走得这样静悄悄”“愉快的梦”
吹:竖笛学升4音,吹“愉快的梦”
课时安排:4课时
第一、二课时 《好月光,你走得这样静悄悄》
教学目标
1、能熟练地演唱《好月亮,你走得这样静悄悄》,并进行歌词创编。
2.对音的高低及组成的旋律有感受和体验,进行三度音程下行训练。
3、想像地去欣赏《月亮月光光》,能积极参与音乐活动。
4、唱唱、做做“音乐游戏”
教学重难点
感受歌曲的意境,在歌唱中身体可以随音乐律动;唱好歌曲二声部。
教学过程
一、听赏《月亮月光光》
1.导入新课:
① 教师展示歌曲内容(田野、房屋、月亮、木床、糖果)的图片
② 完整地听一遍童声二重唱的《月亮月光光》
③ 要求同学们闭上眼睛,一边安静地听,一边想像从歌曲中听到的景像。
2、教师将歌词的大意讲解一下,尤其是其中的闽南方言:
起厝田中央──在田中间盖房子。亲像水花园──好像美丽的花园。3.老师在放第二遍音乐之前向学生提出两个问题:
① 歌中所唱到的一些景物应在什么位置?
② 歌曲的情绪是什么?
4.听完第二遍音乐,学生可以上讲台将老师的图片作一摆放,以符合歌词描绘的情景,或将基本的摆放方位解说给同学们听。
5.请同学回答歌曲所表现出来的基本情绪,是优美还是欢快?
二、学唱歌曲
1、导入:讲有关月亮的故事,朗诵描写月亮的歌谣,唱有关月亮的歌曲,
2.教师提问:谁能讲一个有关月亮的故事?朗诵描写月亮的歌谣和唱有关月亮的歌曲?
3、进行三度音程下行训练,用柯尔文手势。
4、听赏澳大利民歌《好月亮,你走得这样静悄悄》
5、视唱歌曲旋律二声部
6、朗诵歌词
7、学唱歌曲,先唱一声部,再唱二声部,最后两声部合唱。
三、才艺表演
1、分小组进行表演、比赛,看哪一组讲、唱、诵的同学多,给予奖励,以鼓励发扬集体协作精神。
2、教师小结,并对大胆上场表演的同学当众表扬,以表示对其有主动性和自信心的赞扬。
四、唱唱做做
1、教师向同学们解说这一活动的基本做法及要求,并将写有 d r m f s唱名的小红灯笼挂在钉有小图钉的小黑板上。
2、老师指着小红灯笼上的“d r m f s”教唱,注意熟记各个唱名及其音高。
3、当同学们都熟记并知道怎样唱唱名以后,教师将红灯笼按一定的音高和走向排列成组,请同学用手势表现出来,并有节奏、有音高地唱一唱。如挂出,就请大家集体或者个别用手势表示,并有节奏有音高地唱:“mi mi mi mi mi ”、“mi mi mi mi mi ”。
4、请一位同学上台在小黑板上把写有唱名的灯笼排列出多组旋律线,如:sol mi mi mi do,mi do do do mi等,其余同学在下面有节奏地、有音高地唱出来,并辅以手势。
5、老师按书上所列四种组合,分别用钢琴弹奏出来,同学们尽快用手势作出反映。
6、教师小结:通过这一练习,我们了解了唱名,并知道按一定的音高可排列出优美的旋律线。
五、小结
第三课时 《愉 快 的 梦》
教学目标
1、学习并感受日本歌曲《愉快的梦》,了解日本的风土人情,使学生受到中日友谊的熏陶和感染。
2、通过音乐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及创新能力。
3、欣赏动画片《宝莲灯》插曲“望月节”
教学重难点: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及创新能力;创编歌词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放动画片《宝莲灯》插曲“望月节”,教师带领学生律动走进教室,激情导入:在这美好的夜晚中,给我们带来了愉快的梦,请听赏(放背景音乐《愉快的梦》)
2、师:同学们,今年是中日邦交正常化30周年,日本小朋友邀请咱班同学到日本去做客,你们想不想去?生:想。
3、师:好,下面就请你们闭上眼睛,老师带你们坐宇宙飞船到日本去,跟老师一起倒计时:10、9、8、7、6、5、4、3、2、1,(一位女生穿着和服走到讲台前)到了,快睁开眼睛看看,下面老师介绍一下,这位是我们的日本小朋友惠子同学,她的中国话讲得非常棒,下面我们就来邀请惠子同学来给我们做导游吧!
4、惠子:(鞠躬)おはようござぃます(早上好)
二、(CAI出示大屏幕)
惠子:(边指大屏幕边介绍)这是富士山,是我们日本的象征,由于富士山海拔很高,所以山顶终年积雪。这是樱花,是日本的国花。我们来到了东京的服装商城,看见了各种各样漂亮的和服,和中国唐朝的服装有点象。对了,我听说中国的国粹是京剧,我们日本也有国粹,我们日本的国粹是歌舞伎,有时间我会带你们到剧院去观看歌舞伎。今天晚上,日本小朋友为了欢迎你们的到来,特地在东京小学举办一场联欢晚会,也请你们也准备几个节目。(到老师耳边告诉老师一个悄悄话)
师:あリがどぅござぃます(谢谢你)刚才惠子告诉我,他们今晚要和我们演唱一首歌曲,对,就是这支歌,快帮老师听听,它是几拍子音乐?
生:(听了一会儿举手回答)6拍子音乐。
2、师:对,是6/8拍音乐(师同时作6/8拍的肢体动作)。强弱规律是怎样的?
生:强 弱 弱 次强 弱 弱。
3、师:听了这首乐曲,你有什么感受?生:(找几名同学谈感受)
三、审美实践
1、师:这首歌曲是日本歌曲《愉快的梦》(出示大歌片),下面就请老师范唱歌曲吧!(师演唱歌曲,同时播放CAI动画)
2、师:下面老师唱一句,你们学一句。(教唱两遍)
师:我们齐唱一遍歌曲。
3、师:同学们,你们哪一句不会唱?(学生说)谁能帮助他?(学生指出难点,学生解决)
师:下面我们齐唱歌曲的同时用6/8拍肢体语言伴奏。
4、师:我们邀请惠子同学演唱一遍吧!惠子:声情并茂地演唱。(同学们听了热烈地鼓掌)
5、师:谁能再演唱一遍?我们视唱一遍曲谱。
四、审美提高
1、师:同学们,刚才学习了日本歌曲《愉快的梦》,我想同学们心中也有梦想,那么就用这首歌的曲调来唱出你心中的梦想吧!下面我们先在小组内先说一说、唱一唱。(CAI显示充满幻想的图片,为学生的创造创设情境)生:(小组内讨论创编歌词)
2、师:哪一组代表先来唱?生:(五名同学分别唱自己的梦想,下面听课的老师热烈地鼓掌)
3、师:同学们的梦想真好,只有有梦想的人才是新生活的创造者,让我们为早日实现梦想而努力吧!同学们,老师知道咱班的同学多才多艺,而且是我们董家沟小学乐队的主力,那么你想通过怎样的方式来表现这首歌曲呢?想表演的同学可直接到前面来表演。
生:(同学们通过舞蹈、管乐、打击乐、歌唱等形式表现歌曲,场面热烈,使教学进入高潮)
4、师:同学们的表演真精彩,祝你们今晚和日本小朋友演出成功,下面就让我们和惠子同学一起带着这愉快的梦想飞出教室去参加联欢会吧!
第四课时 欣赏《二泉映月》
教学目标
1、 欣赏《二泉映月》,了解我国优秀音乐文化的悠久历史,培养热爱祖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感情,懂得继承和弘扬祖国优秀的民族文化的意义。
2、 了解《二泉映月》的乐曲结构,二胡的基础知识及音色。
3、 学习并演唱《二泉映月》主题旋律。
4、竖笛学升4音,吹“愉快的梦”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在前面几节课里,我们学习、欣赏了中国民族民间音乐中的古代音乐、民歌、京剧音乐、曲艺音乐这几种类型的音乐作品。从这一节课开始,我们来欣赏、了解我国民族民间音乐中另一个大的类型——民族器乐曲。这节课里,我们着重欣赏《二泉映月》这首乐曲。
二、新课
1、乐器知识 :二胡是我们非常熟悉的一种乐器,它是胡琴类乐器的一种,也是胡琴类乐器中形状、制造工艺最为完善,流传范围最广的乐器之一。 二胡的音色柔和优美,演奏技巧多样,表现力相当丰富。现代的二胡不仅是戏曲、曲艺、民间歌舞及器乐表演中的主奏、伴奏乐器,也是最常见的独奏乐器 .
2、作者及作品介绍 :1 )这首乐曲是我国江苏民间艺人华彦钧(阿炳)作于 30 年代,是其留给后人的六首代表曲目之一。可以说这首乐曲是作者一生坎坷、凄切悲惨的生活写照。 2 )华彦钧生于 1893 年,其父为道士,自幼随父学习演奏琵琶、二胡、笛子等乐器, 1928 年双目失明,流落街头,常见他肩负琵琶、笙、笛等乐器,手里拉着胡琴,沿街行走,卖艺为生,故人们称他瞎子阿炳。《二泉映月》就是在这个时期产生的。
3、巩固新课: 1)练习演唱《二泉映月》的主题旋律。
2)说一说,你喜欢二胡还是钢琴,并说你的理由。
三、竖笛学升4音,吹“愉快的梦”
四、下课
第八单元 《冬天的故事》
教学内容
听:《雪橇》《冬天的故事》《铃铛响叮当》
唱:《堆雪人》《踏雪寻梅》《铃铛响叮当》
课时安排:4课时
第一课时 《堆 雪 人》
教学目标
1.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感受歌曲所表现的明朗和欢乐的情绪。
2.指导学生在合唱时低声区保持气息和声音的高位置, 并做到声部的和谐与统一。
3.将旋律模仿的手法,运用在学生旋律创作练习中。
4.在新颖的教学环境中,重视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难点:
1.一个降号调歌曲的视唱与合唱。
2.学生对新歌能进行创造性的综合表演。
教学过程:
一、学生随音乐声进教室,师生问好。
二、新歌曲调复习,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学生用口风琴辅助练习。
1、从三度音程练习入手练唱合唱部份。
2、从寻找曲调异同点入手练唱合唱部份。
3、练唱新歌曲调。
三、新歌歌词教学
1.揭示课题,启发学生对冬日环境的丰富想象或联想。
2.新歌范唱(采用多媒体演示)。
3.学生学唱新歌。
引导学生根据歌词内容, 以不同的情感、力度分别唱好新歌的齐唱及合唱部分。
四、《快乐一刻》
1.学生以二重唱形式演唱新歌,并进行集体点评。(采用卡拉OK形式演唱)。
2.指导学生对新歌用多种形式进行创造性表演。
创设雪景环境,启发学生以唱、奏、舞等多种形式创造性地演唱歌曲,更完美地表达歌曲意境。
3、听赏“雪橇”(钢琴独奏)
六、小结:
对本课学生学习情况进行评价、总结, 肯定学生主动学习及积极创新的精神。
第二课时 《踏 雪 寻 梅》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用不同的力度和演唱方法生动地演唱《踏雪寻梅》
2、巩固学生对拍号的理解和运用;培养演唱二声部曲谱的能力。
3、听赏《冬天的故事》
教学重难点
歌曲《踏雪寻梅》中的断音是歌曲教学的重点。后半拍起的乐句是本课教学难点。
教学思路
《踏雪寻梅》是一首简短而意境高雅的艺术歌曲,在教学中我主要采用让学生多听的方式,代替以前教师一味地教唱歌曲,学生在欣赏歌曲时,在不知不觉中就已掌握了歌曲。通过提示力度的对比,能用不同演唱方法生动地演唱歌曲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师生问好。
二.发声练习:
3/4 30 20 10 ︱ 30 20 10 ‖
mi mi mi ma ma ma
学生保持正确姿势做断音练习。
三.节奏游戏:
放《踏雪寻梅》的录音,学生用打击乐器伴奏。
四.导入新课《踏雪寻梅》
1、简介歌曲,放录音。
全歌洋溢着骑驴赏花,怡然自得的神情。四次“响叮当”用断音来表现,生动地描绘了驴儿颈上的小铃声。
学生欣赏歌曲,想象一幅画面,并把它画下来。
2、歌曲教学:
(1)齐读歌词。
(2)理解“霁”就是雪后放晴。“坝桥”就是有扶手的石板桥。
(3)再次欣赏歌曲。
(4)学唱歌曲。难点处跟唱。
(5)巩固几遍。
(6)请个别唱得好的同学独唱歌曲。
(7)歌谱教学:听琴声逐句唱歌曲的谱子。整体连起来唱一遍,注意要正确的唱好断音。
(8)全体同学唱歌曲,个别同学打击乐器伴奏。
3、歌曲处理
(1)学生分别用断音和连音唱法唱歌曲,自己对比,体会不同情绪、情感的表达。
(2)用不同的力度和演唱方法(连音和断音)生动地演唱《踏雪寻梅》。
五、听赏《冬天的故事》
六、总结本课教学情况。
第三 四课时 《铃铛响叮当》
教学目标
1、通过学唱《铃儿响丁当》,使学生进一步了解美国民歌的音调。指导学生全曲要唱得活泼、欢畅,给人以欢快向上的感觉,鼓励学生热爱集体,积极参加集体活动。
2、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节奏感及二部节奏的配合能力。
教学重难点:有感情地演唱及音乐的艺术表现;二部节奏练习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师生礼仪问好。
二、歌曲教学:
1、用打击乐器(双响筒、铃等)形象地模仿马儿奔跑时的马啼声、铃铛声,引出课题《铃儿响丁当》。
2、录音欣赏,提出问题:
(1)歌曲的节奏是欢快活泼的还是优美舒缓的?
(2)描写了“我们”坐在雪撬上怎样的心情?学生回答,老师加以肯定、小结。
3、复听音乐、强调每段歌词字数不同,根据减时线的提示演唱,轻声跟唱。
4、练唱第一段歌词。
5、讲解、分析节奏,划拍视唱,唱准音程、附点音符、十六分音符。
6、练唱第二、三段。
7、请几个同学用打击乐器伴奏,全班同学齐唱。(要求用明亮、欢快、有弹性的歌声来演唱)。
8、复习巩固、进行歌曲的演唱处理。第一段全班齐唱,第二段由老师用英文演唱,第三段的第一部分由男、女生分乐句轮唱,第二部分全班齐唱。
三、创造与活动。
1、节奏创编:给出几种节奏,请每位同学创编1—2小节节奏。请四个同学展示作品,选出两组进行二部交换练习。
2、老师给出两个节奏,进行单声部、二声部节奏练习。
3、讲解三连音,进行三连音二部节奏练习。
四、小结:
第5篇: 人民音乐四年级上册音乐教案
课题
《花儿与少年》
课时数
5
第1课时
总课时数
1
教
学
目
标
1、通过乐句连接的练习,让学生体验音乐的流动与终止。
2、能够随着音乐做一些声势动作,或者配上伴奏敲敲。
教 学
重、难点
通过乐句连接的练习,让学生体验音乐的流动与终止。
教学准备
录音机﹑磁带等
教学程序
师 生 活 动
教学手记
一、组织教学
二、乐句连接
三、欣赏《花儿与少年》
发声练习 1=C 2/4 5 3 4 2 1 2 3 4 5 3 4 2 1 — ni no ni no ni no ni
认唱旋律短句
1)请学生打好拍子,注意附点音符的节奏。
2)自己练唱,想一想如何连接比较好听。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演唱。
3)把排列好的乐句来唱一唱。
《花儿与少年》 (民乐合奏)由作曲家吕冰(1930— )创作于 1956 年,系根据青海传统歌舞《四季 调》改编而成。 《四季调》又名《四季歌》 ,流传于青海地区。写的是姑娘与阿哥去踏青及谈情的故事。 语言生动,旋律优美而欢快,给人以美的享受。全曲为 ABA 三段式结构。A 段的旋律欢快活泼,二四拍, 以八分音符和十六分音符交织而成;B 段与 A 段形成对比,旋律优美抒情,三四拍;第三段再现第一段的旋律。
教学程序
师 生 活 动
教学手记
四、实践表现
欣赏多种表现形式的《花儿与少年》 ,学生感受歌曲中二拍子三拍子的变化,体会其变化带来的韵律 感,为给去分段,并随着歌曲中的旋律片段唱一唱,尝试用歌声和动作表现出来。
1、播放音乐,教师拍手为歌曲伴奏。
师:大家今天表现真不错,我不禁要为大家鼓掌了,可是我的掌声可是有节奏的,请大家听好了!
2、请学生放慢速度练习拍手。
3、请一半学生唱歌,一般学生伴奏。然后调换。
4、自评,互评。
5、集体演唱并伴奏。
课题
《我的祖家是歌乡》
课时数
5
第2课时
总课时数
2
教
学
目
标
1、能准确演唱《我的祖家是歌乡》的乐谱和歌词。
2、用清晰明亮的声音,富有表情的演唱这首歌曲。
教 学
重、难点
能准确演唱《我的祖家是歌乡》的乐谱和歌词。
教学准备
录音机、磁带
教学程序
师 生 活 动
教学手记
一、情境创设
二、感受体验
三、唱歌表现
1、师:同学们喜欢听歌吗?喜欢听什么样的歌呢?今天老师见到你们特别高兴,所以我们来听两首欢 快活泼的歌,好吗?
播放歌曲《阿里山的姑娘》 播放高山族民歌《我的祖家是歌乡》
学生通过对比聆听歌曲片断,听后交流感受。 (歌曲的情绪、流传地域等)
2、导入:中国地大物博,五十六个民族繁衍生息在这块富饶的土地上,我们去过美丽的新疆,也到过 古老而神秘的“世界屋脊”——西藏,今天,老师就要和同学们一起到祖国的东南沿海去看看,去领略 那里特有的椰风海韵,我们的第一站便是--台湾。
1、欣赏:在背景《我的祖家是歌乡》音乐声中,欣赏台湾风光。
2、师:我们刚才听的两首歌曲都是高山族的民歌,高山族主要都集中在台湾。你们知道高山族有什么 特点吗?
3、欣赏:高山族舞蹈《杵舞》
1、教师范唱
师:高山族人民是能歌善舞的,他们有首歌名字就叫《我的祖家是歌乡》 ,下面,请同学们听老师 来把这首歌曲唱下。
欣赏歌曲回答问题:
(1)、该歌曲表现了怎样的内容?
教学程序
师 生 活 动
教学手记
四、高山族的民歌主要类型
五、实践表现
(2)、音乐的情绪如何?
再次欣赏歌曲,思考:怎样才能把歌曲唱的更好听?
2、有感情的演唱全曲。
3、视唱曲谱。
师:曲谱作为音乐的一种技能,我们还是要学习的,虽然我们现在是会唱歌了再唱曲谱,但是,你 学会唱曲谱后,没有老师你也能学会新歌。
高山族的民歌主要有四类:
其一为劳动歌。它产生于(其中也有一部分用于)农耕、狩猎、捕鱼等生产活动。 其二为生活歌。它包括了情歌、舞歌、酒歌和儿歌等。 其三为仪式歌。它多用于婚礼、葬礼及各种祭祀活动。 其四为叙事歌。它多以传说、故事为歌唱的内容。 在上述四类民歌中,除了单声部歌曲外,还有丰富多彩的多声部歌曲。
《我的祖家是歌乡》是流传 在台湾高雄、台东一带的排湾支系民歌。它属于舞歌类的“欢乐舞曲”。这首歌通过赞美祖祖辈辈喜爱 唱歌的风俗习惯来表现高山族人民憧憬美好幸福生活的思想感情。 《我的祖家是歌乡》为 C 羽调、2/4 拍,小快板速度,单乐段结构,由四个乐句组成。歌曲的情绪欢快、活泼、带有舞蹈性。
1、播放音乐,教师拍手为歌曲伴奏。
师:大家今天表现真不错,我不禁要为大家鼓掌了,可是我的掌声可是有节奏的,请大家听好了!
2、请学生放慢速度练习拍手。
3、请一半学生唱歌,一般学生伴奏。然后调换。
4、自评,互评。
5、集体演唱并伴奏。
课题
《跳柴歌》
课时数
5
第3课时
总课时数
3
教
学
目
标
1、学唱《跳柴歌》 ,指导学生运用气息的控制,做有弹性的歌唱和力度与速度的变化,来表现歌曲轻快、欢悦的情绪。
2、根据歌曲创编动作,跟着音乐跳一跳,感受海南民族的风族特点。
教 学
重、难点
独立自信的唱好歌曲。
教学准备
录音机、葫芦丝
教学程序
师 生 活 动
教学手记
一、组织教学
二、练一练,我的创造
三、教学新歌
1、听曲入室,师生问好!
2、精彩三分钟,模仿各地方言。
1、按不同的排列顺序唱一唱;
2、哪一组旋律最通顺、流畅?
1、谈话:同学们,现在老师给大家听赏一首海南民歌《跳柴歌》 ,听完后请告诉我你们想干什么?想跳 一跳,那我们先来学唱歌曲。
2、模唱全曲;用柯尔文手势视唱旋律。
3、朗读歌词,注意咬字、吐字。
4、跟琴唱词。
5、小组合作唱词至熟练。
6、歌曲艺术处理。
1)小组交流意见;
2)小组练唱,在分组展示;
3)选择打击乐,自由创编节奏为全曲伴奏。
教学程序
师 生 活 动
教学手记
四、扩张延伸
五、小结
1、欣赏《百鸟朝凤》
2、介绍:这首乐曲曾获第四届青年联欢节民间音乐比赛银质奖,近年来我国艺术家在国外演奏民族器 乐作品时受到热烈欢迎。
3、参与表现: 1)展示你创作的动作,并教给大家。
2)分组活动表现歌曲。
A、舞蹈组 b、演唱组 c、跳竹竿组。
4、各组展示,评价。
听曲出室。
课题
《月光下的凤尾竹》
课时数
5
第4课时
总课时数
4
教
学
目
标
1、初步认识部分乐谱。
2、了解葫芦丝的构造,感受葫芦丝特有的音色,并能够 吹奏简单乐曲。
3、欣赏《月光下的凤尾竹》,感受乐曲情绪并能跟着音乐哼唱主要旋律和部分歌词。
4、能根据音乐即兴创编与乐曲情绪一致的律动或舞蹈,并参与表演。
教 学
重、难点
教学重点: 欣赏葫芦丝曲《月光下的风尾竹》。
教学难点: 感受葫芦丝的音色特点及乐曲所表达的情绪。
教学准备
录音机、磁带、葫芦丝等
教学程序
师 生 活 动
教学手记
一、说竹
二、走进竹乡——西双版纳
1、师:同学们在课前大家已经开展了广泛的研究竹子的活动,我看到有的同学从书上查找资料,有 的同学到互联网上查找资料,老师很想看看,愿意向大家展示并介绍一下吗?请你们说一说竹与人类的密切关系。
2、给同学们 3 分钟的时间,并试着先介绍一下。
3、指名介绍,学生交流课前研究的竹与人类密切关系的初步成果。
师:中国是竹的故乡,有毛竹、紫竹……从古至今,竹一直受到人们的青睐,许多大画家、大诗人 都以竹为题材作画作诗呢!人们还用竹来比喻那些具有高尚品质的君子。
师:走进这片如海的竹林,你听到了什么?(生回答初听时感受。 )
揭示课题: 师:这就是我们今天要欣赏的乐曲——《月光下的凤尾竹》的片段,下面让我们一起来完整欣赏。
教学程序
师 生 活 动
教学手记
三、完整欣赏《月光下的凤尾竹》
四、知识拓展
1、完整欣赏葫芦丝演奏的《月光下的凤尾竹》。(无画面)
(1)完整欣赏这首乐曲之后,在你的眼前仿佛看到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 师简介乐曲:《月光下的风尾竹》原是著名作曲家施光南所作的一首节奏舒缓、优美缠绵、富有傣 族风情的歌曲??
师:你能说出演奏的乐器吗?
(2)葫芦丝的由来
2、学唱主要旋律。
出示《月光下的凤尾竹》简谱
3、欣赏歌曲《月光下的凤尾竹》
4、再次聆听
让学生搜集有关竹子的歌曲、乐曲,下节课分享。
课题
竖笛练习(一)
课时数
5
第5课时
总课时数
5
教
学
目
标
1、了解民族音乐的特点,能听出最具特色的民族音乐;
2、掌握圆滑线和延音线的区别;
3、竖笛练习:彝族民歌《阿西阿里》;
4、视唱。
教 学
重、难点
能听出最具特色的民族音乐;
掌握圆滑线和延音线的区别。
教学准备
录音机、磁带、竖笛等
教学程序
师 生 活 动
教学手记
一、常规
训练
二、成长
的足迹
三、竖笛
练习----彝族民歌《阿西阿里》
1、节奏练习:X X
2、视唱练习
1、听一听,下列音乐片段分别是哪个民族的?选择你喜欢的一首和同伴合作表演一下。
2、下面两句旋律中的连线分别属于哪一种类型?选一
选,唱一唱,分清楚圆滑线和延音线
1、师示范演奏
2、讲解mi的演奏指法
3、学生练习,注意吸气符号
课题
《丰收之歌》
课时数
3
第1课时
总课时数
6
教
学
目
标
学唱歌曲《丰收之歌》,能用欢快活泼的歌声表现人们的劳动热情和丰收的喜悦。
教 学
重、难点
用欢快、活泼的声音来演唱丹麦民歌《丰收之歌》。
教学准备
录音机、磁带等
教学程序
师 生 活 动
教学手记
一、组织教学
二、导入新课教学
A发声练习
B复习歌曲
1. 师:同学们,你们还喜欢童话故事?认识安徒生吗?知道他的家乡在哪吗?今天的音乐课老师就带你们到安徒生的家乡,素有童话王国之称的丹麦去走一走,看一看。
2. 欣赏丹麦风光图。(多媒体)
3. 师:丹麦的人民最喜欢秋天了,因为秋天是一个丰收的季节,当麦田果园丰收的时候,他们都在辛勤的劳动着,让我们一起听听他们劳动的歌声吧。
4. 播放《丰收之歌》。好听吗?请听听老师再唱一遍。
5. 让我们来学习这首歌曲。出示掌上五线谱,学习歌旋律(板书中)
6. 带领学生反复视唱,幻灯出示全歌谱,找一找歌中有无相同的旋律。
7. 带领学生跟钢琴再唱主旋律。
8. 带领学生有节奏的朗读歌词。
教学程序
师 生 活 动
教学手记
三、拓展
四、欣赏《丰收歌》
9. 说说2/4拍号的强弱规律及含义。
10. 跟钢琴学唱歌词多遍。
11. 再听范唱歌带,带领学生轻声模唱歌曲。
12. 歌曲处理
(1 你们觉得用什么样的情绪来演唱歌曲?
学生答。
(2 幻灯出示用热烈欢快的情绪演唱歌曲。
(3跟钢琴再唱两遍。
13. 跟伴奏带唱出丰收的喜悦。
师:这节课我们感受了丰收的欢乐,但在丰收的背后,有让人更加感动的场面,那就是辛勤的劳动。有首诗我们都学过,让我们一起朗诵一遍。幻灯片出示《锄禾》。
学生有感情的朗诵。
师:同学们要热爱劳动,珍惜每粒粮食,平常生活中不能浪费,要学会感恩。
课题
《打麦号子》《喜洋洋》
课时数
3
第2课时
总课时数
7
教
学
目
标
1、欣赏靖江民歌《打麦号子》,感受一领众和的热火朝天的劳动场面。
2、能用一领众和的形式,热情的歌声演唱歌曲《打麦号子》。
3、能积极参与歌表演《打麦号子》的创编活动,并能大胆地当众表演。
教 学
重、难点
重点:用热情的歌声演唱歌曲。
难点:采用一领众和演唱形式时,领与合的相互衔接。
教学准备
录音机、磁带等
教学程序
师 生 活 动
教学手记
一、导入
二、欣赏
三、学唱歌曲
1、生谈谈自己对“号子”的理解
2、师小结:“号子”是一种和劳动节奏密切结合的民歌,它产生于人们的劳动生产中,是人们在从事繁重的劳动时,为了使大家在同一时刻协同用力而自然产生的呐喊。当这种呐喊具有节奏性旋律性时,便形成了“号子”,后来“号子”逐步演变成了一种歌曲体裁。
1、生听赏靖江民歌
思考:歌曲采用了什么演唱形式,给你怎样的感受?
2、师小结:“号子”常见的演唱形式有合唱,一领众和。这首《打麦号子》采用的是一领众和,这样的演唱形式很有气氛,能够很快引起听众共鸣。
1、再听号子,感受一领众和的热火朝天的劳动场面。
2、同学分析歌谱,找出相同的部分。
前八小节是1+1的结构,没有旋律,都是规整的八分节奏。
中间八小节发展成2+2的结构。
最后八小节基本是中间八小节的反复。
教学程序
师 生 活 动
教学手记
三、拓展
四、听赏《喜洋洋》
3、学习前八小节
前八小节是劳动的呐喊,可采用师领生合再交换的方式学习。
要求呐喊有一定力度,烘托热火朝天的劳动场面。
4、学唱中间八小节
分句跟琴唱,唱准相似乐句。
教师示范下滑音的唱法;注意唱准3/4拍这一小节。
5、学唱最后八小节
唱一唱与前八小节不同的地方。
后十六分音符替代了小附点节奏,吐字要清晰。
6、学生跟范唱完整默唱歌曲
7、学生跟琴完整唱歌曲。
8、教师问学生:号子中出现两处三拍子的节奏,如改成二拍 子,会给人怎样的感受?
教师分别组织学生唱唱两种不同的拍子。
9、师:同学们,我们也来用一领众和的形式唱唱歌曲。
师生或同学之间进行,注意衔接。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学唱了靖江民歌《打麦号子》,老师还找了一首《船夫号子》,我们也来欣赏一下。
生听《船夫号子》
为《喜洋洋》创编打击乐器伴奏
课题
竖笛练习(二)
课时数
3
第3课时
总课时数
8
教
学
目
标
1、能够说出作品分别运用了怎样的演唱形式;
2、竖笛练习:丹麦民歌《丰收之歌》。
教 学
重、难点
能够说出作品分别运用了怎样的演唱形式。
教学准备
录音机、磁带、竖笛等
教学程序
师 生 活 动
教学手记
一、常规训练
二、成长的足迹
三、竖笛练习--丹麦民歌《丰收之歌》
1、节奏练习
2、视唱练习
1、听一听,下列音乐的旋律,老师弹奏的是那一句?跟琴唱一唱。
2、听一听,说一说,下列作品分别运用了怎样的演唱形式?
(1)对花
(2)《Do Re Mi》
(3)《哦,十分钟》
(4)《打麦号子》
1、师示范演奏
2、讲解演奏指法
3、学生练习,注意节奏
课题
《水花花、泥巴巴》
课时数
4
第1课时
总课时数
9
教
学
目
标
1、用活泼、跳跃地情绪来学唱歌曲“水花花、泥巴巴”,体验雨中跑着勇敢的小娃娃。
2、欣赏我国民歌“落水天”,感受音乐,启发学生的想象力。
教 学
重、难点
唱准乐谱、欣赏教学。
教学准备
录音机、钢琴等
教学程序
师 生 活 动
教学手记
一、组织教学
二、听音练习
三、学唱乐谱
1、师生问好
2、发声练习
1、老师先弹奏以出示的音,并认识音名。
2、老师完整的弹奏旋律乐句,学生仔细听辨并能准确填写音名。
3、把旋律完整的演唱。
1、学生先自己认识音名。并根据歌曲旋律音高来演唱乐谱。
2、老师把有难度的乐句提出来师生一起解决。
3、轻声跟琴来演唱歌曲乐谱
4、分组来演唱歌曲乐谱。
教学程序
师 生 活 动
教学手记
四、新授歌曲
五、创编动作
六、欣赏“落水天”
1、导入: 从新课内容进行导入。
2、教师范唱
3、用声势感受歌曲旋律
4、师:这首歌曲是几几拍?二四拍,以四分音符为一拍,每小节二拍,强弱规律:强弱
5、按节奏朗读歌词
6、跟琴学唱歌曲
1、观赏、体验“小脚丫”在雨中跑的动作
2、根据歌曲集体创编动作,创设情景进行表演。
1、听赏“落水天”歌曲,并跟着哼唱,体会歌曲的情绪
讨论:1):在歌曲中你听到了什么?
2):请你随着音乐做动作。
课题
《捉泥鳅》
课时数
4
第2课时
总课时数
10
教
学
目
标
1、学唱歌曲《捉泥鳅》,在实践活动中体会到我们可以“学习”泥鳅的本领。
2、认识四四拍,以四分音符为一拍,每小节四拍。
教 学
重、难点
用活泼地心情演唱好《捉泥鳅》歌曲。
教学准备
教学程序
师 生 活 动
教学手记
一、欣赏《落水天》
二、音乐引入 学唱歌曲
播放歌曲《落水天》 带领学生读读歌词,感受歌曲的情绪。 跟着录音哼唱,体会歌曲的情绪。 唱唱广东方言版的歌词。
1、 同学们我们放着风筝来到了田野,你们瞧,一群小朋友在干什么?——捉泥鳅;你们捉过泥鳅吗? 捉起来容易吗?请你们听他们是怎样捉泥鳅的。
2、教师范唱
3、用声势感受歌曲旋律
4、师:这首歌曲是几几拍?四四拍,以四分音符为一拍,每小节四拍,强弱规律:强弱次强弱。
5、视唱歌谱,感受强弱次强弱规律师
6、按节奏朗读歌词
7、跟琴学唱歌曲
教学程序
师 生 活 动
教学手记
三、创编动作
四、学吹竖笛《落水天》
1、观赏玻璃瓶中的泥鳅的动作
2、根据歌曲集体创编泥鳅动作,创设情景进行表演。
1、视唱“旋律,感受换气处”。
2、学吹高音 ri 3 学吹歌曲。
课题
《雷鸣电闪波尔卡》
课时数
4
第3课时
总课时数
11
教
学
目
标
通过听《雷鸣电闪波尔卡》,感受打击乐器在塑造音乐形象、渲染音乐气氛和情绪上的作用,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教 学
重、难点
打击乐器在塑造音乐形象、渲染音乐气氛和情绪上的作用。
教学准备
多媒体、玻璃瓶、一次性塑料杯若干、沙子、豆
教学程序
师 生 活 动
教学手记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今天这节音乐课,老师给大家带来了许多宝贝(出示箱子)
谁来猜猜,里面会装些什么 宝贝呢?(生猜 3—4 个)
(1) 看来让大家猜,是有些困难,还是让老师取出来给大家看看吧!(出示玻璃瓶、报纸、装有 沙子、豆的杯子)现在大家知道老师箱子里装的是什么东西了吧!
(2) 哇!你真厉害哦,真有件这样的东西。他们能发出声音吗?(能) 在老师看来,能发出声音的这些东西都是宝贝。
不信,大家仔细听: (师吹出空玻璃瓶,发出呼呼的风声)发挥你的想象力,说说,这声音像什么?(生说) 你能像老师这样,吹出呼呼的风声吗?好,你上来试一试(演奏)。风呼呼的吹着,不一会就下 起了蒙蒙细雨,象沙沙的雨声吗?谁也来演奏一下这沙沙的雨声?(生演奏)听那,雨是越下越大了, 也请一位同学来演奏(生演奏)。雨落在树叶上,发出了哗啦啦的声音,拿起你们手中的书,摇起来, 听听象不象哗啦啦的树叶声(生感受)。突然,一阵春——哦?该敲打什么来表现春雷呢?(生说,师 评价)
那我们就用这些声音来表演一段“春雨雷电”的交响乐吧!(分角色演奏) 同学们,在我们身边,到出都是这样的宝贝,用他们可以来表演很多声音故事,怎样,神奇吧!
教学程序
师 生 活 动
教学手记
二、欣赏《雷鸣电闪波尔卡》
三、实践创作
四、总结下课
1、 整体感知 那现在我们来聆听著名的奥地利作曲家约翰•施特劳斯创作的《雷鸣电闪波尔卡》管弦乐吧,听一 听音乐大师是怎么来表现“雷鸣电闪”的?当你在乐曲中听到“雷鸣电闪”时,赶快捂起你的耳朵! 这是一个夏日的清晨,草地上,一群欢乐的人们正在庆祝丰收,载歌载舞。听,天气好象发生了变 化——雨是越下越大,可人们的兴致却是越来越高,他们仍然继续欢歌,继续舞蹈。
2、 认识打击乐器 乐曲中的“雷鸣电闪”的地方还真多,那作曲家是用什么打击乐器来表现的呢? 介绍定音鼓和钹
3、 片段欣赏 那我们再来欣赏其中两个片段,感受定音鼓和钹在其中的作用。 在片段一中你好象看到了一幅什么画面?(生说) (雷声隆隆、倾盆大雨的景象) 片段二中,给你什么感受呢?
4、 小结:乐曲逼真的表现了电光闪闪,雷声隆隆的景象,但人们仍然兴高采烈、纵情起舞。再来 欣赏下,用语言来描述一下你的感受,当然可以随着音乐通过动作来表现。 那我想,现在大家可以完成书上的表格了!
我们感受了大师所创作的“雷鸣电闪”,现在我们也来创作,用这些宝贝来表现下面的四个主题。 (1、 雷雨;2、清晨;3、课间十分钟;4、厨房交响曲) 请小组长将宝贝拿回去,要迅速的选择一个主题,充分发挥这些宝贝的作用,来表现你所选题的声 音。想一想,这些声音可以用哪些宝贝来表现。 评价:你知道他们表演的是什么吗? 在这个主题中,这个声音是通过??来表现的!真棒!观察的真仔细! 这些宝贝在你的手里真是发挥的淋漓尽致!
大家欣赏、表演的都很好! 通过自己平时对生活的仔细观察, 模仿出各种声音, 相信大家积极的观察, 寻找生活中的声音,去创造,也能成为像“约翰•施特劳斯”一样的音乐大师。
课题
竖笛练习(三)
课时数
4
第4课时
总课时数
12
教
学
目
标
1、能够根据拍号划分小结;
2、能够设计不同的形式表演歌曲《捉泥鳅》;
3、竖笛练习:广东民歌《落水天》。
教 学
重、难点
能够设计不同的形式表演歌曲《捉泥鳅》。
教学准备
录音机、竖笛等
教学程序
师 生 活 动
教学手记
一、常规练习
二、成长的足迹
三、竖笛练习----广东民歌《落水天》
1、节奏练习:x x
2、视唱练习
1、根据拍号划分小结并随琴唱一唱。
2、与同伴合作,设计不同的形式表演歌曲《捉泥鳅》。
3、根据歌曲集体创编泥鳅动作,创设情境进行表演。
1、视唱“旋律,感受换气处”。
2、学吹高音 ri 3 学吹歌曲。
课题
课时数
第课时
总课时数
13
教
学
目
标
教 学
重、难点
教学准备
教学程序
师 生 活 动
教学手记
教学程序
师 生 活 动
教学手记
课题
课时数
第课时
总课时数
教
学
目
标
教 学
重、难点
教学准备
教学程序
师 生 活 动
教学手记
教学程序
师 生 活 动
教学手记
课题
课时数
第课时
总课时数
教
学
目
标
教 学
重、难点
教学准备
教学程序
师 生 活 动
教学手记
教学程序
师 生 活 动
教学手记
课题
课时数
第课时
总课时数
教
学
目
标
教 学
重、难点
教学准备
教学程序
师 生 活 动
教学手记
教学程序
师 生 活 动
教学手记
课题
课时数
第课时
总课时数
教
学
目
标
教 学
重、难点
教学准备
教学程序
师 生 活 动
教学手记
教学程序
师 生 活 动
教学手记
课题
课时数
第课时
总课时数
教
学
目
标
教 学
重、难点
教学准备
教学程序
师 生 活 动
教学手记
教学程序
师 生 活 动
教学手记
课题
课时数
第课时
总课时数
教
学
目
标
教 学
重、难点
教学准备
教学程序
师 生 活 动
教学手记
教学程序
师 生 活 动
教学手记
课题
课时数
第课时
总课时数
教
学
目
标
教 学
重、难点
教学准备
教学程序
师 生 活 动
教学手记
教学程序
师 生 活 动
教学手记
课题
课时数
第课时
总课时数
教
学
目
标
教 学
重、难点
教学准备
教学程序
师 生 活 动
教学手记
教学程序
师 生 活 动
教学手记
课题
课时数
第课时
总课时数
教
学
目
标
教 学
重、难点
教学准备
教学程序
师 生 活 动
教学手记
教学程序
师 生 活 动
教学手记
课题
课时数
第课时
总课时数
教
学
目
标
教 学
重、难点
教学准备
教学程序
师 生 活 动
教学手记
教学程序
师 生 活 动
教学手记
课题
课时数
第课时
总课时数
教
学
目
标
教 学
重、难点
教学准备
教学程序
师 生 活 动
教学手记
教学程序
师 生 活 动
教学手记
课题
课时数
第课时
总课时数
教
学
目
标
教 学
重、难点
教学准备
教学程序
师 生 活 动
教学手记
教学程序
师 生 活 动
教学手记
课题
课时数
第课时
总课时数
教
学
目
标
教 学
重、难点
教学准备
教学程序
师 生 活 动
教学手记
教学程序
师 生 活 动
教学手记
课题
课时数
第课时
总课时数
教
学
目
标
教 学
重、难点
教学准备
教学程序
师 生 活 动
教学手记
教学程序
师 生 活 动
教学手记
课题
课时数
第课时
总课时数
教
学
目
标
教 学
重、难点
教学准备
教学程序
师 生 活 动
教学手记
教学程序
师 生 活 动
教学手记
课题
课时数
第课时
总课时数
教
学
目
标
教 学
重、难点
教学准备
教学程序
师 生 活 动
教学手记
教学程序
师 生 活 动
教学手记
课题
课时数
第课时
总课时数
教
学
目
标
教 学
重、难点
教学准备
教学程序
师 生 活 动
教学手记
教学程序
师 生 活 动
教学手记
课题
课时数
第课时
总课时数
教
学
目
标
教 学
重、难点
教学准备
教学程序
师 生 活 动
教学手记
教学程序
师 生 活 动
教学手记
课题
课时数
第课时
总课时数
教
学
目
标
教 学
重、难点
教学准备
教学程序
师 生 活 动
教学手记
教学程序
师 生 活 动
教学手记
课题
课时数
第课时
总课时数
教
学
目
标
教 学
重、难点
教学准备
教学程序
师 生 活 动
教学手记
教学程序
师 生 活 动
教学手记
课题
课时数
第课时
总课时数
教
学
目
标
教 学
重、难点
教学准备
教学程序
师 生 活 动
教学手记
教学程序
师 生 活 动
教学手记
课题
课时数
第课时
总课时数
教
学
目
标
教 学
重、难点
教学准备
教学程序
师 生 活 动
教学手记
教学程序
师 生 活 动
教学手记
课题
课时数
第课时
总课时数
教
学
目
标
教 学
重、难点
教学准备
教学程序
师 生 活 动
教学手记
教学程序
师 生 活 动
教学手记
课题
课时数
第课时
总课时数
教
学
目
标
教 学
重、难点
教学准备
教学程序
师 生 活 动
教学手记
教学程序
师 生 活 动
教学手记
课题
课时数
第课时
总课时数
教
学
目
标
教 学
重、难点
教学准备
教学程序
师 生 活 动
教学手记
教学程序
师 生 活 动
教学手记
课题
课时数
第课时
总课时数
教
学
目
标
教 学
重、难点
教学准备
教学程序
师 生 活 动
教学手记
教学程序
师 生 活 动
教学手记
课题
课时数
第课时
总课时数
教
学
目
标
教 学
重、难点
教学准备
教学程序
师 生 活 动
教学手记
教学程序
师 生 活 动
教学手记
课题
课时数
第课时
总课时数
教
学
目
标
教 学
重、难点
教学准备
教学程序
师 生 活 动
教学手记
教学程序
师 生 活 动
教学手记
课题
课时数
第课时
总课时数
教
学
目
标
教 学
重、难点
教学准备
教学程序
师 生 活 动
教学手记
教学程序
师 生 活 动
教学手记
课题
课时数
第课时
总课时数
教
学
目
标
教 学
重、难点
教学准备
教学程序
师 生 活 动
教学手记
教学程序
师 生 活 动
教学手记
课题
课时数
第课时
总课时数
教
学
目
标
教 学
重、难点
教学准备
教学程序
师 生 活 动
教学手记
教学程序
师 生 活 动
教学手记
课题
课时数
第课时
总课时数
教
学
目
标
教 学
重、难点
教学准备
教学程序
师 生 活 动
教学手记
教学程序
师 生 活 动
教学手记
课题
课时数
第课时
总课时数
教
学
目
标
教 学
重、难点
教学准备
教学程序
师 生 活 动
教学手记
教学程序
师 生 活 动
教学手记
课题
课时数
第课时
总课时数
教
学
目
标
教 学
重、难点
教学准备
教学程序
师 生 活 动
教学手记
教学程序
师 生 活 动
教学手记
课题
课时数
第课时
总课时数
教
学
目
标
教 学
重、难点
教学准备
教学程序
师 生 活 动
教学手记
教学程序
师 生 活 动
教学手记
课题
课时数
第课时
总课时数
教
学
目
标
教 学
重、难点
教学准备
教学程序
师 生 活 动
教学手记
教学程序
师 生 活 动
教学手记
课题
课时数
第课时
总课时数
教
学
目
标
教 学
重、难点
教学准备
教学程序
师 生 活 动
教学手记
教学程序
师 生 活 动
教学手记
课题
课时数
第课时
总课时数
教
学
目
标
教 学
重、难点
教学准备
教学程序
师 生 活 动
教学手记
教学程序
师 生 活 动
教学手记
课题
课时数
第课时
总课时数
教
学
目
标
教 学
重、难点
教学准备
教学程序
师 生 活 动
教学手记
教学程序
师 生 活 动
教学手记
课题
课时数
第课时
总课时数
教
学
目
标
教 学
重、难点
教学准备
教学程序
师 生 活 动
教学手记
教学程序
师 生 活 动
教学手记
课题
课时数
第课时
总课时数
教
学
目
标
教 学
重、难点
教学准备
教学程序
师 生 活 动
教学手记
教学程序
师 生 活 动
教学手记
课题
课时数
第课时
总课时数
教
学
目
标
教 学
重、难点
教学准备
教学程序
师 生 活 动
教学手记
教学程序
师 生 活 动
教学手记
课题
课时数
第课时
总课时数
教
学
目
标
教 学
重、难点
教学准备
教学程序
师 生 活 动
教学手记
教学程序
师 生 活 动
教学手记
课题
课时数
第课时
总课时数
教
学
目
标
教 学
重、难点
教学准备
教学程序
师 生 活 动
教学手记
教学程序
师 生 活 动
教学手记
课题
课时数
第课时
总课时数
教
学
目
标
教 学
重、难点
教学准备
教学程序
师 生 活 动
教学手记
教学程序
师 生 活 动
教学手记
课题
课时数
第课时
总课时数
教
学
目
标
教 学
重、难点
教学准备
教学程序
师 生 活 动
教学手记
教学程序
师 生 活 动
教学手记
课题
课时数
第课时
总课时数
教
学
目
标
教 学
重、难点
教学准备
教学程序
师 生 活 动
教学手记
教学程序
师 生 活 动
教学手记
课题
课时数
第课时
总课时数
教
学
目
标
教 学
重、难点
教学准备
教学程序
师 生 活 动
教学手记
教学程序
师 生 活 动
教学手记
课题
课时数
第课时
总课时数
教
学
目
标
教 学
重、难点
教学准备
教学程序
师 生 活 动
教学手记
教学程序
师 生 活 动
教学手记
课题
课时数
第课时
总课时数
教
学
目
标
教 学
重、难点
教学准备
教学程序
师 生 活 动
教学手记
教学程序
师 生 活 动
教学手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