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创业型经济职业教育发展策略探究【精选推荐】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面向创业型经济职业教育发展策略探究【精选推荐】,供大家参考。
面向创业型经济的职业教育发展策略探究 ——Researches on Vocational Education Development Strategy for Entrepreneurial Economy: Based on the Perspective of Professional Structure Change 作
者:
陈晶晶
作者简介:
陈晶晶,女,浙江工业大学继续教育学院副院长,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成人与职业教育学,浙江 杭州 310014
原发信息: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京)2015 年第 201530 期 第 44-48页
内容提要:
创业型经济的发展引起职业内涵、类别、层次、区域分布等职业结构诸要素发生变化,有必要根据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与职业结构之间的匹配关系,对职业教育培养目标、专业设置、课程建设、结构体系和区域规划等方面进行改革,使职业教育人才培养逐步适应创业型经济对职业结构的新要求。
Researches on Vocational Education Development Strategy for Entrepreneurial Economy: Based on the Perspective of Professional Structure Change
关
键
词:
创业型经济/职业结构/职业教育/专业建设
期刊名称:
《职业技术教育》 复印期号:
2016 年 02 期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290(2015)0030-0044-05
以创业、创新为龙头,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主体的产业结构,以中小企业为基本存在形态的创业型经济具有新兴优势,在现代经济转型发展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创业型经济的发展影响了劳动力市场的新动向,也使职业类型、结构比例及分布状况等职业结构诸要素发生了相应改变。职业结构是劳动力与经济结构匹配状态的客观体现,它的变迁既对劳动力市场的灵活因应提出了新的要求,也为职业教育发展提供了新的方向和依据。职业教育的本质职能是培养产业所需的应用型人才,服务于经济转型升级,其发展水平对职业结构的优化及社会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有必要从专业建设的角度推进职业教育改革发展,使其适应创业型企业人才的新需求,从而为推进创业型经济的发展提供人才保证。
一、创业型经济视角下的职业结构新特征
作为一种新的经济形态,创业型经济使传统的产业结构发生了改变,同时也引起劳动力的重新配置,从创业型经济对劳动力素质的需求入手,可以探索职业结构变化发展的特征和趋势,它既体现了整个产业转型升级的大背景下职业结构形成与发展的共性,同时也反映了创业型产业需求下劳动力在不同职业之间配置状况的新的演变。
(一)职业类别分化,新职业不断产生
职业分类是职业结构的组成要素,它是以工作性质的同一性为基本原则,对社会职业进行的系统划分与归类。[1]随着生产力发展和社会进步,
职业分类在不断地推进,旧职业的消亡,新职业的产生以及旧职业内涵的更新和深化,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创业型经济改变了传统的大工业经济中钢铁、水泥、机电工业等为主的产业结构,而以知识产品、技术产品、信息产品、创意产品等高新技术产业作为主体产业结构,这大大促进了新职业的产生。如在信息产业中产生了很多新的职业,网络编辑员、动画绘制员、包装设计师、数字视频制作师等都是现代制造业新兴的“灰领”人才,可见我国制造业、IT 产业、现代服务业的创新发展催生了与产业有关的新职业。我国自 1999 年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之后,最近的增补本于 2007 出版,并于 2004 年实施了新职业信息发布制度,但是在我国现有职业分类中,属于知识型和高新技术型的职业数量不足实际职业总量的 3%[2],职业分类和职业标准开发工作的进展远远跟不上新职业的实际发展。
(二)职业内涵拓展,分工更加精细
创业型经济所依存的创新发展理念使一些旧职业通过改进服务方向、提升劳动技能重新焕发了生机。如邮政寄递,最初是仅仅作为投递工具满足货运需要的职业,随着现代物流业的普及发展使邮政投递这个职业逐渐到了消失的边缘,但是作为创业型企业的快递业的兴起使这一职业重新有了广泛的需求,而且对职业技能有了更高的要求。创业型经济以中小企业为主体存在形态,不同于传统的国有大中型企业,它往往专注于某一个专门领域,这使技术分工变得更加精细。职业的细分反映了劳动力市场对各
类职业的差异性需求,有利于劳动力市场管理和教育培训规划,但这需要出台精细的职业技能标准予以配合。
(三)职业层次上移,呈高技术化趋势
职业层次是指在同一种职业或职业类型内部由于工作活动及其对人员要求的不同而造成的区别。[3]与传统工业经济依靠资源投入和规模扩大实现经济增长不同,创业型经济主要依靠技术创新,实现低能耗、高技术、高附加值的经济增长方式,这使职业层次呈现出高技术化和高附加价值趋势。职业层次的提升意味着职业结构由低级向高级转化,这一方面表现在高层级职业的数量增加,在职业结构中所占的比重增加;另一方面表现在高层级职业的从业人数增加。创业型企业的职业层次提升有以下几方面特点:一是创业型企业集中在高新技术产业,从业者基本上都为脑力劳动型职业,且以工程技术人员、管理人员等高层次劳动者为主;二是由于创业型企业越来越多地拓展到现代服务业领域,生产性人员逐渐减少,服务性人员增加,特别是随着现代服务业的需求不断提高,一些简单、繁重的服务性职业越来越被技术性、创新性的服务性工作所取代;三是创业型企业总体来说职业活动的信息化水平较高,从事信息、制造、传播、文化创意等职业的劳动者占有相当比例。
(四)职业转换频繁,应用复合性强
随着科技发展和经济转型加速,职业流动性正在不断加大,而在创业型企业中,这一现象尤其明显。新职业的产生、职业内涵的丰富和职业层次的提升,意味着职业转换越来越成为一种常态,这是职业结构变迁在从
业者就业状态上的直接体现。一方面,以高新技术为特色的创业型企业有着强劲的技术创新动力,从业人员必须不断以新的职业成长适应技术更新引起的职业变化;另一方面,以中小企业为主体的创业型企业,有“船小好掉头”的特点,同时在激烈竞争下也存在着生存的风险,新旧企业的不断更替,必然导致从业人员的职业稳定性变弱,这又迫使从业人员在岗位适应过程中加快了专业知识的更新和应用能力的提升。因此,应用复合性不仅是企业对人才提出的要求,也成了专业人员适应市场的自然追求。
(五)职业分布集聚,区域特色鲜明
各个地区由于产业发展重点不同而形成了不同的产业结构,不同产业的劳动力按其职业特点呈现不同的分布比例,这使得职业结构在各个地区的表现有所不同。产业在地理上的集聚降低了新企业的投资风险,催发新企业的诞生,促进了区域创业创新,在产业集聚的情况下,创业型经济更易产生和发展,因此在创业型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产业聚集这一特征显得尤为突出。创业型经济区域特征表现的典型如北京中关村的高新技术企业,从业者多从事技术含量较高的职业,职业类型主要集中在计算机技术、生物技术、医药技术等。总的来说,经济较发达地区政府对创业型经济的支持力度较大,创业创新人才供给较为充足,创业型企业更发达,因而产业聚集而形成的职业结构的区域特色也更为鲜明。
二、面向创业型经济的职业教育专业建设策略
日益兴起的创业型经济形成了特有的产业结构及由此衍生了职业结构的新特征,以人才培养现状与职业结构之间的匹配关系为依据,探讨创业
型经济背景下职业教育专业建设和发展的新策略,有助于使职业教育人才培养适应职业结构的新要求,并通过提高人才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来推动职业结构更加合理化和科学化。
(一)专业设置适应职业分类新走向
职业结构变化的主要表现是职业重新分化组合,新旧职业交替。随着职业分类的变化,从业人数在不同职业上的分布也有相应的调整,这就对专业人才的培养和供给有了动态的要求。作为职业教育集聚教育资源、联系社会和学生的桥梁,专业设置是调节职业技术人才供需的重要手段。虽然专业设置与特定的职业岗位并不是完全对应的关系,但职业教育的专业不是普通高等教育意义上的“学科专业”,而主要是“技术(类)专业”,具有鲜明的职业定向性和针对性[4],这使得职业教育的专业设置与职业结构动态的联系更为紧密。在传统经济模式下,职业分类相对稳定,因此专业设置也相对固定;而创业型经济改变了传统的产业结构,使职业类别的变化更加频繁,专业设置理应根据职业结构动向及时跟进调整。
多样性、活跃性、激励性是创业型经济的显著特征,与创业型企业人才需求相匹配的职业教育应改变传统的专业设置理念,更大程度上地扬弃传统高等教育基于学科的专业体系,强化专业设置与职业需求的无缝对接。当前,国家统一编制了高职高专和中等职业学校指导性专业目录,并促成各地根据区域产业发展、劳动力市场变化情况优化专业设置,调整专业布局结构,这给创业型经济发达地区的人才培养创造了条件。但针对当前职业分类和标准制订相对滞后的现状,仍有必要根据创业型经济背景下
职业分类“新、细、活”的特点,进一步放开专业设置的管理权限,及时更新或备案专业目录,鼓励地方和学校自主设置新兴专业。职业院校应建立有效的专业调控机制,关注创业型经济的行业产业动向及岗位用人需求实际,及时淘汰或改造不适用的专业,提高新兴专业的建设能力,使专业设置与调整进一步常态化。
(二)课程建设适应职业内涵新变化
创业型经济的发展促使一些职业的工作对象、生产工具以及劳动力的使用形式变化加速,这时虽然职业类型本身没有发生变化,但职业的更新与升级使职业的内涵发生了变化。以创业型经济的典型产业——信息产业为例,信息技术的发展曾经促进了计算机等办公自动化的普及应用,而今网络创业是新型的大众化创业形式,互联网成为创业经济发展新形态的基础设施和实现工具,这不可避免地引起了许多传统职业内容的拓展和延伸。为了适应这一变化,职业教育课程建设应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为重点,根据创业型经济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及职业技术的新标准,优化课程结构,更新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
创新是创业活动的本质,创新是创业型经济的基础力量[5],在这一经济背景下引起的职业内涵变迁其根本缘自创新,因此首先要将创新作为课程建设的核心理念贯穿始终,不仅有必要增加设置专门的创业创新课程,还应在课程设计和教学实施中渗入创业创新精神。优化课程结构是课程建设的首要环节,在专业发展的过程中,要适应创业型经济下职业瞬息万变的新趋势,善于捕捉职业内涵变化的新信息,突破传统的相对固化的教学
计划修订模式,大胆开发新课程,淘汰旧课程。职业教育课程建设以企业需求为导向,以职业资格标准为依据已成为共识,在创业型经济背景下,还需要注意两个问题:一是课程开发应重视中小企业的需求,创业型经济的主体是大量的中小微企业,在校企合作开发课程的过程中应重点关注中小企业对人才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的需求;二是课程内容可适当超前于职业资格标准,职业内涵随着产业升级和技术进步产生着细微的变化,从职业内涵变化到新职业的产生是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职业资格标准的制订往往跟不上职业内涵的变化,因此在建立课程标准与职业标准联动开发机制的同时,也要确保课程建设的前瞻性、灵活性,形成衔接紧密、动态协调的职业教育课程体系。
(三)培养目标适应职业转换新挑战
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一些职业的专业化程度提高,强化了不同职业之间的障碍,扩大了职业之间的差距,增加了职业之间转换的难度,而与此相矛盾的是,创业型经济具有创新性和风险性特点,一旦企业技术更新加速、甚或倒闭转产,员工即面临着职业转换的挑战。同时,创业型企业多为中小型高新技术企业,需求大量技术水平要求高的职业,诸如信息技术、计算机技术等相关领域,而中小企业往往本身缺乏培训员工的意识和能力,这些劳动力既不可能由低层次的劳动力转移来提供,也没有条件通过企业培养来满足,因此对人才培养提出了既具有即用型,又具有可抗风险的应变性的目标要求。
当前,职业教育已经关注到培养学生的职业提升能力及其在不同职业岗位之间的转换能力,与管理型经济相比,创业型经济更加迫切需要员工拥有创新创业能力以及面对职业转换的挑战能力,因此,各级各类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构成的具体内容应不断调整,以满足产业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从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的基本内涵来看,首先,职业知识素质是职业教育培养目标构成的核心层次[6],除了培养学生坚实的职业基础知识,使其具备职业资格,同时更需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适应和职业发展素质。目前有的职业院校将职业资格作为职业知识素质方面的核心目标,从而将学生通过相应等级的职业资格考试作为完成培养目标的唯一依据,这并不利于学生职业转换能力的培养,有必要突破这种职业教育领域的“应试教育”,明确职业资格不是目标,而是培养学生的职业适应和发展素质的载体。其次,职业能力素质既是个体职业发展的平台,又是职业素质的综合表现[7]。职业能力素质直接表现为认知能力和操作技能,而这些能力的获得取决于学生的学习能力,因此要重视培养学生获取新知识的能力,激发学生继续学习的潜力,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掌握从事职业活动所需要的方法,从而使职业活动呈现较高的技术分析水平,有助于拓展学生未来职业发展的空间。最后,职业心理素质也是不容忽视的方面,它关系到学生承担和建立社会关系的能力,良好的社会责任感、职业道德、竞争意识与合作精神等,是学生将来适应不同工...
推荐访问:面向创业型经济职业教育发展策略探究 职业教育 探究 面向
下一篇:成长中酸甜苦辣作文(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