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核心素养提升农村学校教师自课程行动研究”开题报告(2022年)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基于核心素养提升农村学校教师自课程行动研究”开题报告(2022年),供大家参考。
基于核心素养提升的农村学校教师自课程行动研究”开题报告
一、课题提出
(一)课题的提出背景
其一,兴趣是学生主动学习的前提,学生学习没有兴趣,就不会主动学习,教师的教学效果也就不会好。目前的学校由于各种原因,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是很浓厚,教学效果不尽人意。同时,教师对专业素养缺乏更高的自我要求,缺少主动提升自我的意识。这可以说是困扰基础教育的两个难题,在农村学校尤为突出。
针对这种情况,为加强教育教学的针对性,提高教育教学的实效性,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教师专业素质提升,探究教育教学的新思路,我们于 2014 年 10 月首次提出了教师自课程建设。一开始我们将其定位于一个“行动研究”,采取边行动边研究边总结提升的思路,逐渐开展起来。在实践中,我们发现教师自课程在提升学生学习兴趣,促进教师业务能力提高的同时,也在悄然提升着学生的素养。
其二,目前整个教育界关注的焦点之一就是“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世界各国都在进行教育改革,以期让公民更适应当今全球化背景下的人才需求和竞争。从美国、芬兰到韩国、日本等国家,课程标准中都强调“关注学生的发展,培养学生核心能力”,推动了核心素养模型的制定,以期培养本国学生在未来社会的“关键能力”和“必备品格”。
我国近年来从专家学者到中央领导都十分重视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2014 年 4 月 24 日,教育部印发的《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中,首次在国家文件中提出一个崭新的概念——“核心素养”。2016 年9 月 13 日,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成果发布会在北京师范大学举行。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以科学性、时代性和民族性为基本原则,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六大素养,具体细化为国家认同等十八个基本要点。根据这一总体框架,可针对学生年龄特点进一步提出各学段学生的具体表现要求。核心素养被称为国民教育的 DNA,是这次教育改革的灵魂,必将会引领中小学课程改革的实践。
其三,作为一所城边上的农村学校,我们面临很大的挑战,孩子家长大多数因为失去土地而在城里打工,孩子缺少
最重要的亲人的陪伴,对于学习的坚持力缺乏,兴趣、意志力脆弱,厌学孩子时常出现。特别是有升高中的压力,分数成绩变得尤为重要,在这种压力之下,教育教学有些异形化----应试教育甚嚣尘上。于是出现了学生被枯燥的应试课程和机械循环的应试课堂折磨,导致厌学情绪,而老师也因为缺乏动力,身在应试教育其中,难有对应试教育的认同,找不到工作的价值意义,专业成长倦怠。教师自课程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开始萌芽的。而随着国家对发展中国学生核心素养内涵要求的颁布,让我们觉得提升学习兴趣和提升核心素养的任务更加艰巨,形势也更加严峻。没有兴趣就不会有收获和成长,没有收获的学习和没有成长的教育,何谈核心素养提升?因此从瞄准学习兴趣的增加,到指向核心素养的提升,我们展开了教师自课程建设的探索和实践。
基于发展学生核心素养,我们进一步丰富了教师自课程建设的内涵,教师自课程的构建原则由最初提出的“有用更要有趣”,转变为“有用首先有趣,有趣更要有用”。有趣指的是能够以喜闻乐见的方式吸引学生学习;有用指的是在提升学生素质和素养方面必须能够发挥其作为课程的作用,同时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在教学相长中实现双主体育人的目标。
(二)概念的界定
教师自课程也是一种校本课程,是基于学科(或活动、资源)自身,基于教师兴趣能力自身,由教师主动开发出来的相关校本课程。“基于学科(或活动、资源)自身”,就保证了这种校本课程的效用,也就是具有丰富知识和能力,提升素质和素养的“有用”性,惟其如此也才具备了课程的价值,也才会获得老师、同学们的青睐。“基于教师兴趣能力自身”,强调了课程的开发是基于了老师的主动行为的,就保证了老师乐于参与开发,同时也让课程突出“有趣”的特点,让开发课程这个过程本身做到丰富了教师的知识和能力,实现教学相长,促进学生成长的同时实现教师专业的主动发展。教师自课程在实施中不增设课时,因为与学科或者活动等有关,因此分解的是学科课时或者活动时间。比如相关的社团教师自课程、节日教师自课程和主题活动教师自课程等,就是利用活动课时间开展;而相关的学科拓展教师自课程(如实验拓展教师自课程、课前演讲教师自课程、文化大观教师自课程等),则直接和相关的国家课程课时结合,只会增添相关课时和活动的趣味性,丰富提升其有效性,绝不会给师生平添课时量的负担。
教师自课程侧重行动研究,但其未必需要结集成教材等固态形式,而是重在发生实际效果。即使形成材料,也具有很强的动态生成性特点,会随时吸收新材料进入课程系统,例如电影等视频教师自课程、名家榜样进校园教师课程等会
随时丰富和补充资源。它的原则是“有用首先有趣,有趣更要有用”,强调首先有令学生喜闻乐见的趣味性,更要有课程所特有的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作用。
目前可见的近似概念是美国大学的自组织课程,简称学生自课程。但只是概念的接近,而没有实质性的关联性。教师自课程是一个我们原创的概念,是基于教师专业特长和兴趣能力的一种开发实践,更是指向学生兴趣和素养提升的一种课程构建。以教师社团自课程为例,学年初,教师根据自身所长,结合学科或者活动特点,遵循学校教师自课程设置目标原则,制定方案,提出开设计划,由教科研骨干教师组成的审查委员会予以审核筛选,通过后学校备案。随后教师制作相关海报等,宣传自己的社团自课程,学生根据自身兴趣和素养提升需要,对教师提供的自课程予以比选,最终在全校师生大会上进行“双向选择”而确定。因此说,教师自课程是一种有计划地安排学生学习机会的过程,使得学生获得知识、参与活动、丰富经验,进而提升学习兴趣,最终促进核心素养提升。从本质上说,它是开放的、民主的、科学的。因此,教师自课程不仅是一种过程,还是一种意识,更是一种实践。
(三)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1.解决学生学习兴趣低的问题。只有学生对学习感兴趣,才会提高学业成绩和学习能力。
2.解决学生素养处于低水平的状态。借助“有趣”,有利于达成“有用”性目的。
3.解决教师专业化程度低的问题。教师自课程基于学科(活动、资源)自身,基于教师能力和兴趣所长,这是教师自课程开发建设的核心,借此也能促进教师的专业化成长。
二、本课题领域研究现状与趋势分析
(一)研究现状
教师自课程是我们提出的原创概念,是学校自主开发建设的一种具有特别价值意义的校本课程,其核心是两个“自身”,即基于学科自身和教师自身。基于学科自身,老师们才会从客观和主观角度都认同,毕竟不能做“无用功”。基于教师自身,教师就会主动参与,有自主开发的热情,而且也会身心舒畅,从而也就在促进学生素养提升的同时,展示了自我丰富了自我,推动专业成长。所以从这个角度说,教师自课程的宗旨是激发唤醒学生学习兴趣,发挥教师所长,提升教师素质,发展学生核心素养。其原则是“有用首先有趣,有趣更要有用”,强调“有趣”原则下促进达成“有用”的原则目标。目前没见到相关研究理论。但教师自课程又是
一种校本课程,下面就校本课程研究的普遍现状与趋势所存在的几个问题作如下分析:
对校本课程建设的认识存在偏差。在开发校本课程过程中,有的教师把课程开发理解为教材的编写,有的教师认为课程开发仅仅是上一节课,有的教师存在着教育目标异化的现象。还有的教师对于校本课程开发的目标理解不到位,把其定位在知识的传递与技能的培养方面,拼命在学科上下工夫,忽视了学习端——学生的感受,一味灌输,指向提升考试分数的辅助课程,变成了应试教育的抓手。
有些校本课程存在开发建设内容单一,不能凸现学生、教师、学校的需求问题。有的校本课程开发建设,停留于行政指挥式的操作,没有进行学生需求的前期调查---是否符合学生需求和兴趣。有些校本课程的开设也没有考虑教师的基本状况,只是为设计而设计,不注重教师能力的整合,散点分布,一厢情愿地要求教师做什么。不关注学校特色的形成,只是为开发而开发,为利用而利用,只是停留于浅层次的利用上,无关学校与学生的深度发展。由此开发出来的校本课程,从学校教育与学生需求兴趣来看,它是很不成熟的校本课程,从课程的角度来说,它是不符合要求和规范的。
基于以上问题,我们特别反思,确定形成教师自课程构建思路,努力实现教师自课程这个行动研究:衍生于学科和
教师的能力素养,落脚于农村学校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和自主学习习惯的培养,最终指向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以期从根本上体现课程开发的价值意义。
(二)趋势分析
教师自课程的开发建设必将弥补以上现状和不足,更大可能的关注学生成长,提升学生素养,引领教师发展。同时教师自课程建设要形成自洽的体系,形成教育的合力,实现学校师生双主体共同成长的目标。
三、本课题研究的理论价值、实践意义
(一)理论价值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明确规定:为保障和促进课程适应不同地区、学校、学生的要求,实行国家、地方和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国家己经从政策上明确了校本课程开发的重要性。就是说,学校可以根据师生的特点、教育资源、学校传统以及教育者的办学旨趣来确立学校自己独特的发展方向。这样,国家就在政策层面上保证了学校可以有自己的教育哲学以办出学校特色,这无疑是我国课程政策的一次重大转变。
学校课程是我国三级课程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有利于充分调动学校、教师和学生参与课程改革的积极性,教师自课程开发可以弥补国家课程开发的不足。本课题的理论研究既具有现实性的特点,又具有超前性的特点,有较大的理论价值。
(二)实践意义
由于现行评价机制,导致我们过于强调考试分数,从而忽视了孩子们的学科学习感受;而反复机械训练更加透支了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因此我们采取实际行动来吸引学生,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把努力学习变成一件快乐的事。同时,我们也希望通过这个行动研究达到如下目的:
1.拓展和丰富学生的学科知识。例如通过语文名著欣赏教师自课程的实施,丰富学生的阅读面;通过实验技能教师自课程,提升相关学科学习兴趣,丰富学科知识,提升学生动手实践能力等。
2.提高学生对老师的热爱度。例如通过参与各种活动类教师自课程,实现和老师一起探讨,丰富了知识,提升了兴趣,同时越发喜欢老师,从而亲其师信其道,更热爱老师,更热爱学习。
3.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比如德育教师开发的“名家榜样进校园”课程、“当代学子心目中的明星”课程、入校课程和离校课程,旨在通过榜样,树立恰当人生观和世界观,培养社会担当意识,从而提升学生社会服务意识及综合素养。理化生老师负责开发的实验拓展课程、语文学科老师开发的课前演讲课程等,调动了学生科学探究的热情,提高了创新实践能力和素养,提升了表达和交际素养等。擅长书法、武术、棋类的老师开发的相应传统文化“文化大观”课程等,丰富和提升了学生的人文素养。
四、研究目标与研究内容
(一)研究目标
1.在教师自课程的实施过程中,使学生学习兴趣得以激发,并有效地构建全面和谐的素质结构,使其主体性得到更好的发展。
2.通过引导教师参与课程开发,转变教师的课程观念,激发教师的创造热情,逐步形成设计、实施和评估课程的能力,使教师主体性得到发展。
3.初步形成一套适应现代社会发展及少年儿童成长需要的,独具特色且具有综合教育功能的学校教师自课程体系
的框架,实现学生核心素养在教师自课程中的校本解读,由此实现学生核心素养的校本课程体系。
(二)研究内容
1.中国学生核心素养要求具体化。
形成三级指标。教师或处室在三级指标指导下,开发适合自己所教学科和适合自身素质的教师自课程。
中国学生核心素养在教师自课程实施架构中的校本解读:
一级指标 自主发展(
A A、 、 B )
)
文化基础(
C C、 、D D
)
)
社会参与(
E E、 、 F )
)
二级指标 学会学习 A 健康生活 B 人文底蕴 C 科学精神 D 责任担当 E 实践创新 F 三级指标 A1:
学风培养 自课程 A2:
学法指导 自课程 A3:
生涯规划 自课程 A4:
B1:
习惯养成 自课程 B2:
阳光体育 自课程 B3:
情绪管理 自课程 B4:
C1:
爱家护校 自课程 C2:
热爱祖国 自课程 C3:
国际视野 自课程 C4:
D1:
探索精神 自课程 D2:
求实精神 自课程 D3:
怀疑精神 自课程 D4:
E1:
个人自理 自课程 E2:
感恩教育 自课程 E3:
学习英模 自课程 E4:
F1:
科技发明 自课程 F2:
实验探究 自课程 F3:
校内观察 自课程 F4:
学长激励 自课程 A5:
意志磨炼 自课程 价值导向 自课程 B5:
礼仪交往 自课程 文史厚积 自课程 C5:
艺术欣赏 自课程 宽容精神 自课程 D5:
开放精神 自课程 认领教育 自课程 E5:
为国担当 自课程 社区服务 自课程 F5: 校外考察 自课程
2.教育资源得到进一步开拓。
一是调动老师对现行教材内容进行拓展、改编和重组,合理利用已有教育资源开展探究式学习。
二是寻求相关学科的有机融合,以某一主题为中心开展研讨学习活动,合理配置教育资源。
三是开发具有地域特色和学校特色的教师自课程资源。其一,从现实生活世界中选题;其二,从地域文化、自然景观、地方特色中挖掘;其三,从中外优秀历史文化宝库中挖掘。
3.教师自课程门类的开发。基于教师自课程开发与实施的目标,可以分为学科拓展课程、德育活动课程、文化大观课程...
推荐访问:基于核心素养提升农村学校教师自课程行动研究”开题报告 开题 素养 提升